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精选十篇)
呼吸系统发育异常 篇1
原神经模式是果蝇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原神经基因的特异性表达引起蛋白产物的累积, 通过Notch信号通路介导的侧向抑制催生并确定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ogenitor cells,NPC) ,而后NPC经过增殖分化形成各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最终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原神经基因对神经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1,2,3]。原神经基因最先在果蝇中被发现,后被证实是碱性螺旋 - 环 - 螺旋( basic helix loop - helix,b HLH) 基因。随后研究者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更多的神经b HLH基因,ngn基因就是其中一种,而果蝇tap基因是ngn的直系同源基因。目前仅有3篇有关tap基因的报道,其中两篇主要阐明tap基因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另一篇通过P因子不精确剪切获得tap突变体以进行功能研究,然而随后的研究证实该突变体并非是tap基因突变引起,因此tap基因的功能至今未知[4,5,6]。b HLH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研究表明大部分b HLH蛋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发挥转录因子作用,主要调节干细胞向终末细胞的分化,在骨骼肌、胰腺发育、血液发生、果蝇神经干细胞分化以及脊椎动物脊髓、端脑皮层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9,10]。目前对ngn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ngn表达模式的检测和观察其突变表型,但对ngn本身的调控机制涉及甚少,因此研究果蝇tap基因的功能及调控将对脊椎动物ngn基因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1,12]。基因的过量表达或减少表达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果蝇GAL4 /UAS系统利用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驱动酵母转录激活蛋白GAL4的表达,后者进而在相同的时间空间点引起UAS - 靶基因的表达,以控制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因而是研究基因功能的理想工具[13,14]。本研究运用GAL4 /UAS系统靶向表达tap基因,通过功能获得性突变的方法研究tap基因对果蝇发育的影响,以探索tap基因在果蝇神经发育中的功能及调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材料
Canton S、W1118果蝇品系为作者实验室保存,ap - GAL4、GMR - GAL4果蝇品系由比利时鲁汶大学Bassem Hassan教授友好赠送; p UAST质粒由中国科学院发育与神经遗传所张永清教授友好提供; E. coli HB101感受态细胞购自Ta KaRa公司。
1.1.2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coⅠ、T4 DNA ligase、 Alkaline phosphatase、1kb DNA ladder marker、 Mini BEST Plasmid Purification Kit、Prime Script RT reagent Kit with g DNA Eraser、SYBR Premix Ex Taq Ⅱ ( Tli RNase H Plus) 等购自Ta KaRa公司; PCR Purification Kit、Gel Extraction Kit、Plasmid Midi Kit等购自QIAGEN; Expand High Fidelity PCR System购自Roche公司; Trizol试剂盒、琼脂糖等购自Invitrogen; 山羊抗豚鼠荧光二抗购自Jackson Immunochemicals; Vectashield封片剂购自Vector Labs。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仪器设备
PCR扩增仪 ( BIO - RAD MJ Mini Thermal Cycler) ;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 Thermo Scientific NanoDrop 2000) ; 荧光定量PCR仪( Ta KaRa Thermal Cycler Dice Real Time System TP800)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eica DM - RXA) ;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UVP GDS - 8000 System) ; 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 ( 上海康华生化仪器ZF3) ; 体视显微镜( Motic SMZ168) ; 电泳仪 ( 北京六一DYY - 6C) ; 水平电泳槽( 北京六一DYCP - 31DN) ; 微量高速离心机 ( 长沙平凡仪器仪表TG16W) ; 恒温水槽(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DK型) ; 恒温培养振荡器 (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ZWY - 103D) ; 霉菌培养箱( 上海齐欣科学仪器MJ - 150 - I) ; 净化工作台( 济南康宝净化设备JHT - BCM - 1000) 。
1.1.4培养基
LB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第3版) 。
1.2方法
1.2.1pUAS-tap重组质粒构建
利用合成技术获得果蝇tap基因编码序列,包括开放阅读框1 197 bp及其上游96 bp和下游93 bp序列,并在两端加上EcoRⅠ酶切位点。纯化的合成序列和p UAST质粒分别用EcoR Ⅰ酶切,于20℃ 连接4 h,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HB101感受态细胞, 提取阳性转化子进行PCR筛选和酶切鉴定,验证后送至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测序,获得p UAS - tap重组质粒。利用Plasmid Midi Kit抽提,得到浓度和纯度更理想的该质粒( 浓度1 400 ng /μL) 。
1.2.2显微注射与转基因果蝇筛选、平衡及定位
W1118果蝇胚胎的显微注射与转基因果蝇的筛选参照文献[15],筛选出的 转基因红 眼果蝇通 过与W1118; B1 /Cy O; TM2 /TM6B双平衡系交配进行平衡和定位,进而得到稳定的品系。
1.2.3PCR验证转基因果蝇
提取W1118果蝇品系和转基因果蝇的基因组,根据p UAST质粒克隆位点两侧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序列为Forward: 5' - GCTTCGTCTACGGAGCGACAATTCAATTCAAAC - 3',Reverse: 5' - GCAGTAGCCTCATCATCACTAGATGGCATTTCTTC - 3',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 PCR反应体系: 5 × buffer ( Mg2 +plus) 10. 0 μL,d NTP Mixture( 2. 5 mmol / L) 4. 0 μL,引物Forward( 10. 0 μmol / L) 1. 0 μL,引物Reverse( 10. 0 μmol / L) 1. 0 μL,DNA聚合酶 ( 2. 5 U / μL) 0. 5 μL,模板DNA( < 200. 0 ng /μL) 1. 0 μL,补充dd H2O至50. 0μL。 PCR反应条件 为: 94℃ 4 min; 94℃ 30 s,60℃ 30 s,72℃ 2 min,共30个循环; 72℃ 7 min。0. 7%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1.2.4荧光定量PCR分析GAL4/UAS组织特异靶向表达效果
用Trizol试剂盒分别提取野生型果蝇、UAS- tap转基因果蝇、GMR - GAL4 / UAS - tap果蝇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的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完整性,Nano Drop检测其纯度。以总RNA样品为模板,按照Prime ScriptTMRT reagent kit with g DNA Eraser操作说明 合成c DNA第一链。 根据SYBRPremix Ex TaqTMⅡ( Tli RNase H Plus) 试剂盒的说明书按步骤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所用引物由Ta KaRa公司合成,序列分别为: rp49 - F: CGGTTACGGATCGAACAAGC,rp49 - R: CTTGCGCTTCTTGGAGGAGA; tap - F: TCGATACGAGCAGCAATCAC, tap - R: ATCTTCACCACTTGGGTTGG。反应体系包括: c DNA模板2 μL,SYBR Premix Ex Taq Ⅱ( 2 × ) 12. 5 μL,上、下游引物( 10 μmol / L) 各0. 5 μL,补加dd H2O至25 μL。反应程序为: 95℃ 30 s,再经过40个循环: 95℃ 5 s,60℃ 30 s。反应结束后读取Ct值,以rp49基因为内参,采用2- △△Ct方法计算ta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每个样品做3个生物学重复。
1.2.5与GAL4品系交配及杂交后代观察
将UAS - tap转基因果蝇品系分别与ap - GAL4和GMR - GAL4品系交配,使tap基因在不同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杂交后代的发育情况。
1.2.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选择GMR - GAL4 /UAS - tap三龄期幼虫作为解剖对象,将其浸泡于冷PBS( 0. 1 mol/L Phosphate [p H 7. 2],150 mmol/L Na Cl) 中并拉出眼成虫盘,立即放入PBS中清洗。用含4% 甲醛的PEM ( 0. 1 mol / L PIPES[p H 7. 0 ],1 mmol / L Mg SO4,2 mmol/L EGTA) 固定20 min; PAXD ( PBS,1% BSA,0. 3% Triton X - 100,0. 3% sodium deoxycholate ) 透化2次,每次20 min; PAXDG( PAXD,5% normal goat serum) 封闭20 min,以上步骤均在冰上操作。豚鼠抗Sens( 1 ∶ 1 000 ) ( Bassem Hassan教授提供) 4℃ 孵育过夜。第2d,PAXDG冰上冲洗3次,每次20 min。 加入山羊抗豚鼠荧光二抗( 1∶ 500) ,置于摇床上4℃ 避光孵育1 ~ 2 h。PAXDG、PAXD、PBS室温依次冲洗10 min。用含4% 甲醛的PEM室温再固定15 min,PBS洗2次。最后加入Vectashield封片剂,平衡3 h后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pUAS-tap重组质粒的构建
利用合成技术获得果蝇tap基因编码序列,并在两端加上EcoRⅠ酶切位点。合成序列和p UAST质粒分别用EcoRⅠ酶切,经连接、转化和筛选而获得p UAS - tap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质粒与设计相符( 图1) 。
图1 p UAS - tap 重组质粒的酶切分析与测序鉴定: ( A) 酶切鉴定,泳道,M: 1 kb DNA marker; 泳道 1: NcoⅠ酶切; 泳道 2: EcoRⅠ酶切( 可见 1 386bp 的靶序列) ; ( B) 部分序列的测序鉴定。 Figure 1 Enzyme digestion analysis and sequencing identification of p UAS - tap recombinant plasmid Note: ( A) Enzyme digestion analysis. M: 1 kb DNA marker; Lane 1: NcoⅠ digestion; Lane 2: EcoRⅠ digestion ( target sequence 1 386 bp) . ( B) Map of sequencing identification.
2.2转基因果蝇的平衡定位
经显微注射后孵化出的成虫,分别与W1118果蝇品系回交,从其后代中获得了5个独立的转基因品系。通过与双平衡系W1118; B1 /Cy O; TM2 /TM6B交配进行定位 和平衡: 其中4个转基因 品系其P [miniw + ,UAS - tap]定位于第3号染色体,另1个转基因品系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经纯化后保种。
2.3转基因果蝇PCR验证结果
p UAST质粒克隆位点的 两侧为P转座子的HSP70小启动子和SV40基因3 ’UTR,在这两个区域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反应分别以转基因果蝇和W1118果蝇的基因组,以及p UAS - tap质粒为模板。结果发现,以W1118果蝇的基因组为模板没有扩增出条带,以转基因果蝇的DNA和p UAS - tap质粒为模板均扩增出1 847 bp的目的条带( 含tap基因编码序列1 386 bp) ( 图2) 。
图2 转基因果蝇 PCR 鉴定: 泳道 M: 1kb DNA marker; 泳道 1、2、3、4、5: 转基因果蝇品; 泳道 6: p UAS - tap 质粒; 泳道 7: W1118果蝇品系。 Figure 2 Detecting the correct insertion of transgene in fly genome by PCR Note: M: 1 kb DNA marker; Lane 1 - 5: Transgenic fly lines; Lane 6: p UAS - tap plasmid; Lane 7: W1118fly line.
2.4GAL4/UAS组织特异靶向表达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qRT - PCR方法检测靶向表达的杂交果蝇体内ta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与野生型果蝇相比,UAS - tap转基因果蝇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的tap基因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27) ; 与UAS - tap转基因果蝇相比,GMR - GAL4 /UAS - tap果蝇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的ta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P < 0. 01) ,ta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743. 71% ,组织特异靶向表达效果好。
2.5果蝇品系的杂交及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
GAL4 / UAS系统可以使 目的基因 靶向表达。 GMR - GAL4使目的基因在果蝇眼成虫盘形态发生沟形成之后的感光细胞分化期表达,而ap - GAL4使目的基因在果蝇翅成虫盘背间隔区细胞中表达。 UAS - tap转基因果蝇品系与GMR - GAL4品系交配,后代成虫出现糙眼表型( 图4) ,而与ap - GAL4品系交配,后代成虫的翅膀出现异位刚毛和异位翅脉( 图5) 。
图3 tap 基因在 L3 眼成虫盘的相对表达水平: tap 基因在野生型果蝇 L3 眼成虫盘的相对表达水平设 1。 Figure 3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tap in L3 eye disc under the control of GMR - GAL4 Note: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tap in the wild type is set as 1.
2.6果蝇幼虫阶段眼发育中Sens表达异常
GMR - GAL4 / UAS - tap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在刚确定的R8细胞中( 图6A括号1) ,Sens表达模式正常,成点状有序分布。 而在越靠近眼成虫盘后端的小眼中( 图6A括号2) , Sens有序的点状分布变成了环状,并且环状间交错, 整个分布变得凌乱。该现象反映的直接信息是tap在R1 - R7中的靶向表达,导致了Sens在这些细胞中的异常表达。由此使得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Sens的表达模式异常,并最终导致成虫出现糙眼表型。
3讨论
b HLH蛋白含有一段约60个氨基酸残基的特征性模体,即一个HLH结构域和其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的碱性结构域。大部分已知的b HLH蛋白是转录因子,通过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而后活化或抑制与分化、增殖相关的基因来改变细胞进程。原神经基因在胚胎早期神经外胚层特定细胞簇中表达,其产物原神经蛋白的累积从细胞簇中催生并确定NPC。原神经蛋白后来被确认为b HLH蛋白,随后在果蝇、脊椎动物等物种中发现了更多的神经b HLH蛋白。神经b HLH蛋白在神经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作用,从NPC的确定,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到有丝分裂后终末分化,b HLH蛋白网络调控各个时期特定基因的表达,并激活其相应的下游基因。而原神经基因对于神经发生的始动是必需的, 因此原神经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9,16,17,18]。
果蝇tap基因,也称为biparous,分别由两个研究小组针对mec - 3和delilah的b HLH模体通过低保真度杂交筛选和PCR筛选而鉴定出来,序列全长约2. 13 kb,细胞遗传学位于74A5[4,5]。基因序列比对表明tap与脊椎动物的ngn和neuro D关系最为密切。ngn表现出原神经基因的特征,在脊椎动物中始动了神经发生过程,而neuro D通常作为原神经蛋白的下游基因调节神经分化过程[19]。先前的研究表明tap基因在神经发生的早期并不表达,而在神经分化开始时才活化表达,且tap的表达非常短暂[5]。胚胎期tap蛋白表达模式研究揭示tap蛋白阳性细胞为NPC; 原位杂交结果表明tap mRNA具有动态、复杂的模式,从stage 10出现,持续到stage 15[4]。虽然tap序列与ngn更相似,但不排除其可能与果蝇的cato、脊椎动物的neuro D一样调节NPC的分化。因此tap基因晚期和更加局限的表达模式可能代表了神经b HLH蛋白的新功能。
图4 tap 靶向表达于复眼发育过程诱导糙眼表型: ( A) GMR - GAL4 使 tap 靶向表达在早期复眼发育过程中诱导糙眼表型; ( B) 对照组正常复眼。 Figure 4 Expression of tap in early photoreceptors induces rough eye Note: ( A) Rough eye induced by tap under control of GMR - GAL4. ( B) Normal eye from the sibling control.
图5 tap 靶向表达诱导翅膀出现异位刚毛和异位翅脉: ( A) ap - GAL4 使 tap 靶向表达在早期翅膀发育过程中,诱导翅膀出现异位刚毛( 箭头) 和异位翅脉( 箭号) ; ( B) 野生型对照。 Figure 5 tap induces ectopic bristles and ectopic veins in wing blade when expressed in early wing organogenesis Note: ( A) Induced ectopic sensory bristles ( arrow head) and ectopic veins ( arrow) when tap express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p - GAL4; ( B) Normal wing from the wild type control.
图6 tap 在 R1 - R7 细胞的表达诱导 Sens 异位表达: ( A) GMR - GAL4 使 tap 在 L3 眼成虫盘的表达干扰了正常的 Sens 表达模式,括号 1 区 Sens 表达模式正常,括号 2 区 Sens 表; ( B) 野生型果蝇 L3 眼成虫盘的 Sens 表达模式。 Figure 6 The expression of tap in R1 - R7 cells induces ectopic Sens Note: ( A) tap expression in L3 eye disc driven by GMR - GAL4 disorders the Sens pattern,the normal Sens expression pattern( Brace 1) and the ectopic Sens pattern( Brace 2) ; ( B) Sens pattern in wild type L3 eye disc.
在本实验中,UAS - tap转基因果蝇品系构建成功,并通过GAL4 /UAS系统,tap基因被有效靶向表达在果蝇的翅膀发育过程( ap - GAL4) 和复眼发育过程( GMR - GAL4) ,导致这些器官发育异常。前者表现为翅膀出现异位刚毛、异位翅脉,后者表现为糙眼。这些表型说明tap的靶向表达扰乱了这些器官的正常发育。刚毛是果蝇的化学和物理感觉器官, 其形成和发育与achaete - scute complex等基因有重要关联。而靶向表达的tap蛋白可能正是扰乱了这些关键基 因的正常 调控才导 致出现了 异常表型[20,21]。我们进一步从基因层面探究了糙眼出现的可能原因。果蝇复眼包括约800个小眼,每个小眼包含R1 - R8八个观光细胞。原神经基因atonal首先通过原神经模式确定R8母细胞,再由该细胞负责招募R1 - R7细胞,而Sens正是R8细胞的命运确定蛋白。面对实验结果中糙眼的出现,我们首先考虑R8确定发生了异常。GMR - GAL4 /UAS - tap三龄期幼虫眼成虫盘R8细胞中Sens的免疫染色结果表明,刚确定的R8细胞中Sens表达正常,而在更靠近眼成虫盘后端的区域,即R8已经招募了R1- R7细胞的区域,Sens的点状分布变成环状,说明除R8细胞外,其他的7个感光细胞也出现Sens表达。 在本实验的条件设定下,诱使Sens在R1 - R7细胞中异常表达的原因只能缘于靶向表达的tap蛋白。 考虑到sens是原神经基因atonal的下游基因,而靶向表达的tap也可以激活Sens的表达,这意味着tap可能具有与atonal相同的原神经功能。
警惕孩子发育异常 篇2
孩子正常发育与否的衡量指标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形态和各部分比例变化很大。充分了解儿童各阶段发育的规律、特点,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适当的干预,对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最常用的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状况的指标为体重、身长。
体重是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儿童的体重增长非等速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其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岁以内的婴儿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前三个月体重增加速度最迅速,平均每月增加约1~1.2公斤,生后3个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婴儿3~6个月时每月体重增加约0.5~0.6公斤;6~9个月时每月平均体重增加0.25~0.3公斤;9~12月时,每月平均增加体重0.2~0.25公斤,至1岁时体重增加至出生时体重的3倍,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4倍;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加减慢,稳速生长,每年增加约2公斤;青春期开始后体重又猛增,年增长4~5公斤,持续2~3年,是人的一生中第二个生长高峰。
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身长平均为50厘米,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生后前3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长约4厘米,3~6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厘米,后半年每月增长约1厘米,1周岁达75厘米;第二年生长速率减慢,平均约11~12厘米,2周岁时身长约87厘米;2岁以后至青春期前每年长约5~7厘米。青春期再现生长高峰,男性1年身高约增加9厘米,女性约8厘米。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发育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即孩子的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是不是在正常范围?每年增长了多少?这些数据都很重要。建议家长们在孩子生长发育期间,务必要至少每半年为孩子准确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并对照儿童生长规律,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生长发育风险。如果发现孩子发育异常,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孩子比同龄人矮小的检查及治疗、调养方案
如果发现孩子生长缓慢或者个子比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矮小,务必要提高警惕,及早去专科就诊,进行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生长激素和骨龄测定、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等,寻找生长缓慢的原因,及早发现问题。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身高低于正常人时,误认为孩子身高增长要到十七八岁,没有必要过早干预,因此到了孩子十五六岁时才到医院检查。此时往往为时已晚,一旦骨骺线闭合,再权威的专家也无能为力。
预防孩子身材矮小,首先要注重营养,合理充足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要注重科学喂养和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加强运动,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生长,肌纤维变粗,还可消耗多余的脂肪,预防肥胖。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以弹跳、伸展运动为最佳,如跳高、跳绳、游泳等。三是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所以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长高。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异常的生长情况。如骨龄落后或提前,性激素水平较高,发育前已偏矮,发育中又无身高突增者,要及时到专科就诊。
孩子增高过快应观察孩子第二性征是否过早出现
8个月的女婴乳房开始发育、2岁的女孩出现外阴出血,这些让人难以置信的症状,近年来在儿科内分泌门诊屡见不鲜。原因何在?
其实,儿童性早熟发病的原因,除了神经、生物、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以外,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孩子们爱吃的的小零食、饮料、快餐等含有一些添加剂,甚至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买一些保健品、补品给孩子补充,由此病从口入,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食欲,更为严重的是孩子摄入了大量的外源性性激素,加速了骨龄成熟,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孩子的身高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在青春前期出现了身高突增,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的出现。目前认为,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有睾丸增大,阴茎增粗,12岁前出现遗精,即属于性早熟。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孩子过于肥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调节办法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猛增,与孩子们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食用高脂快餐、饮料、甜点等“垃圾食品”;家长营养知识的缺乏,逼迫式劝食,重肉轻蔬、过度喂养;体育活动少,运动量小,以看电视、玩游戏等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增多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胖一点,营养好,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其实是不正确的。
儿童肥胖可以给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肥胖儿童体内蓄积的过量脂肪使脑垂体后叶脂肪化,阻碍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生成,从而危害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殖发育和性发育成熟。女孩肥胖可出现青春期提前,过早乳腺发育及过早初潮,比普通孩子略提前1~2年,提前生长加速,骨龄加速成熟,影响最终身高。男孩肥胖易出现小睾丸、小阴茎,生殖器发育停留在儿童期。
正确处理饮食调整和体育活动的关系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运动是增加消耗、防止热量在体内积累的有效途径,但一定要持之以恒,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合理地控制饮食,从平时的一日三餐做起,少吃甜食、快餐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要平衡膳食。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注意饮食、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的调节,从而避免肥胖的出现。
孩子过于瘦弱可能是营养不良
孩子食欲不佳、身体瘦弱等亚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体格的生长发育。建议要充分保证孩子身体营养物质供给,多样化食物合理搭配,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水分,少吃零食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不挑食、偏食,不强迫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吸收代谢各类营养素的能力。
重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早认识,早预防,全面了解孩子的生长状况,调整日常的饮食、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孩子才会健康茁壮成长。千万别因为我们的疏忽大意,给孩子造成莫大的终身遗憾。
胎儿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 篇3
关键词:胎儿发育异常,超声诊断
本文通过对临床分娩36例畸形胎儿的回顾分析, 探讨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 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住院产妇12周以上共5613例, 年龄18~42岁, 孕周为12~41周, 在院分娩畸形胎儿36例, 产前常规进行胎儿系统的超声检查, 超声发现胎儿畸形29例, 后经引产或足月产证实, 漏诊7例, 为产后发现畸形。应用ALOCK-5000型超声诊断仪, 凸阵腹部探头, 频率3.5MHz。
2 结果
在院分娩的畸形胎儿36例中,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1例 (脊柱裂4例, 无脑儿1例, 脑积水6例) , 消化道畸形9例 (直肠肛门闭锁4例, 先天巨结肠1例, 内脏外翻4例) , 唇裂 (或合并腭裂) 7例, 肾积水 (双侧) 1例, 尿道下裂2例, 肢体异常 (短缩或缺如) 5例, 胎儿后腹膜畸胎瘤和胸前壁血管瘤1例, 其中7例为两种以上复合畸形, 超声漏诊的7例包括, 直肠肛门闭锁1例, 尿道下裂2例, 唇裂2例, 急诊入院未行超声检查, 分娩后发现肠外翻1例, 肢体 (左上肢) 缺如1例, 畸形检出率为 (29/35) 83%。
3 讨论
胎儿发育异常也称出生缺陷, 包括形态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近年来, 随着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孕期规范的产前检查使尽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及时中止妊娠成为可能。在优生优育及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方面, 超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脑积水、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脊柱裂等。其中以无脑儿较为多见。超声表现为缺少颅骨光环, 胎头端可见瘤结样团块, 典型表现为“蛙眼症”。最早可在12周检出。脑积水指颅腔内有异常多的脑积液积聚, 贮积量多者可超过1000mL, 脑实质受压, 脑体积增加, 易导致引产时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临床20周前侧脑室可有暂时性失调, 不轻易下脑积水诊断。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是颅骨先天性缺损的一种表现, 枕部最为常见。脊柱裂多发于腰骶部, 由先天椎管闭合不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均有典型的超声影像, 常两种或两种以上畸形同时存在, 并多伴有羊水过多的表现, 超声不难检出, 诊断率可达100%, 不失一种好的筛查手段。
消化系统畸形包括消化道闭锁, 内脏膨出和内脏外翻。消化道闭锁影像学容易漏诊, 常于产后无胎粪或喂奶呕吐发现, 本组研究中1例直肠肛门闭锁漏诊, 其余3例因合并其他畸形引产后发现。内脏膨出 (脐疝) 或外翻指脐环增大或腹壁中断, 肌层缺失形成。疝指腹内脏器外包裹一透明疝裹 (超声下) [1], 而内脏外翻无膜包绕, 超声下腹壁缺如, 内脏肠管等漂浮于羊水无回声区中, 缺损多发生于脐右侧生理薄弱处, 或由胚胎发育期营养障碍或胎儿发育期脐静脉循环障碍引起, 临床在妊娠12周后结合超声影像不难诊断, 消化道的畸形, 尤其闭锁, 多合并有羊水过多的表现。
超声显像能够发现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包括肾不发育及肾发育不全、多囊肾、肾积水、尿路梗阻或闭锁。诊断多在20周后进行, 常合并羊水过少。本例双肾积水与下尿路闭锁同时存在。超声提示肾窦分离, 呈无回声区, 膀胱无回声区增大。
肢体异常主要包括缺肢、无肢畸形、断肢畸形和手足畸形。根据声像图表现可作诊断, 小的畸形需仔细寻找, 本组1例左上肢缺如漏诊后足月分娩, 完全可以避免, 系粗心之过。
唇裂发生率介于1∶800~1∶1300新生儿之间[2]。多因中央前唇与一侧或两侧的中胚层团块未融合所致, 正常在胚胎发育的4~7周完全融合, 24~30周为观察唇裂的最佳时机, 目前该病发病机制不清。超声检查容易漏诊, 本组漏诊率29%。
胎儿肿瘤较为少见, 发病形式多样, 多同时合并多种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的表现。肿瘤较大时可造成分娩困难。本例后腹膜畸胎瘤, 胸前壁血管瘤, 同时合并房间隔巨大缺损和肝脾大。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优生优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超声作为无创, 方便的检测手段, 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成为临床筛查胎儿畸形不可替代的首选方法, 同时胎儿畸形的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使对孕妇的伤害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修订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5.
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4
【关键词】 卵黄管发育异常;超声检查;临床诊断
卵黄管指的是胚胎期间中肠与卵黄囊之间的连接通道,一般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卵黄管会逐渐闭锁萎缩,脐部与消化道之间不再连通,若卵黄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度不同的结构残留或异常,则会诱发各种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问题,且婴幼儿是发病率较高的时期。本次临床研究对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检查诊断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54例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4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d至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6)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17例为呕吐、腹胀、腹痛,8例为黑便、血便,33例为脐部溢液(排出物包括:粪便样物间断性排出3例,脓液2例,腥臭的淡黄色液体8例,无臭无色黏液20例)。
1.2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用GE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作为检查设备,探讨频率设置为5至12MHz之间,患者以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在下腹部与脐部之间的腹腔或腹部部位确定多个扫查切面,对病变大小、形态和位置进行观察,以及其余肠系膜、肠管、膀胱和腹壁之间的关系。
2 结 果
①3例脐肠束带,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为作出明确诊断,且均发生并发性肠梗阻。②18例梅克尔憩室。其中,溃疡出血或单纯梅克尔憩室炎患者9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1例患者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1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7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患者腹腔内出血异常形态的肠襻样结构,一端与回肠连接,一端是盲端,且位置、形态各异,范围在2.0cm×5.8cm至1.0cm×1.6cm之间,主要为圆锥形、圆袋装或管状,小肠壁和憩室壁结构相同,而小肠粘膜正常部位却显著增厚,憩室壁部分结构紊乱,肠壁强弱相同的回声明显消失,肠腔扩张或萎缩为囊袋状,并有点状细弱回声,发生明显炎症的患者合并有肠系膜粘连症状,部分随附近肠管发生轻微蠕动;合并肠梗阻患者5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或腹痛,2例患者由憩室顶端所带对肠管造成压迫所导致的。肠壁穿孔的3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确诊,可见黏膜异常萎瘪增厚,且肠襻发生连续性中断,且肠管发生粘连,肠间发生不规则脓腔以及片状低回声。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穿孔,可见有中下腹部发生混合型回声包括,且结构紊乱,且与肠系膜和肠管发生粘连,粘连部位边界模糊,合并有肠管扩张以及腹腔积液,阑尾结构无法清晰显示。③7例脐肠瘘。脐下可见条索状或管状回声带,宽度在0.6至1.3cm之间,长度在3至11cm之间,上方在脐部开口,由脐部腹壁逐渐延伸至右中下腹,且和小肠连接,中央管腔粗细程度在0.2至0.6cm之间,官腔内有粪便肠液回声或是气体反射强回声,动态检查结果为内容物由肠腔流动至脐部。④4例脐窦。中央部位表现为管状结构,脐下可见低回声团块,且团块长度在1.5至2.7cm之间,宽度在1.0至2.1cm之间,管径在0.2cm至0.5cm之间,深度管腔腹壁闭合,且未与腹腔连通,脐端开口,发生感染后,管腔内出现点状回声流动,感染部位组织发生肿胀。⑤22例脐茸。脐孔部位局部向外隆起,且有小体积、低回声结节,直径在0.4至1cm之间,内部未见管状结构,基底较浅,有一致均匀的回声,未与腹腔连通。所有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3 讨 论
胚胎发育至第4周后卵黄囊会逐渐成为原始的消化管,胚外部分的卵黄囊与原始消化管的中肠仍然相互连接,且随着胚胎的逐渐成熟,中肠与卵黄囊的相连段会变得狭长且变窄,进而成为卵黄管。胚胎发育到第10周后,肠管会逐渐深入腹腔,是卵黄管与消化道断离并逐渐闭锁[1]。若胚胎發育过程中,卵黄囊发生程度不同的结构残留或发育异常,则会出现类型不同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症状:脐茸指脐部黏膜残留;脐肠束带指血管纤维化及卵黄管残留索带;梅克尔憩室指回肠端卵黄管未闭;卵黄管囊肿指中间段卵黄管未闭;脐窦指脐端卵黄管未闭;脐肠瘘指卵黄管完全未闭[2]。
脐肠瘘、脐窦及脐茸的临床诊断,应以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且临床诊断方法较为简单,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脐肠瘘合并脐茸、脐窦合并脐茸现象,或是若脐端脐肠瘘及脐窦开口较小,而脐茸基底较大,则不易清晰观察,进而给卵黄管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造成较大的困难[3]。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检查重点在于:第一,管腔内容物回声及管壁处组织炎性水肿程度,管道的形态、大小,管壁的厚度;第二,管道是否与回肠和腹腔相互连通;第三,脐部病变部位是否为管道结构;第四,是否仅有脐孔处腹壁发生病变;第五,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脐部溢液症状,包括脐尿管窦或脐尿管瘘等[4]。脐尿管、脐窦及脐茸畸形都会造成腹膜外病变,而回肠与脐肠瘘相互连通,术前检查结果能够为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确定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进入腹腔提供依据[5]。常规的脐肠瘘和脐窦检查均需将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在脐端开口处注入,再行正侧位腹部片检查,然而,对于肉眼无法辨认,脐部开口较小,局部炎症较重的患者,以及卵黄管异常发育所导致的同时发生两种病变的患者,因其没有脐部开口,而无法实施造影检查,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卵黄管异常发育的脐部病变走向和结构进行清晰观察,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该检查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因而是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方法。但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应与脐尿管囊肿相互区别:卵黄管发育异常位置在腹腔内,而脐尿管囊肿在膀胱与脐之间的膀胱间隙内[6]。
综上所述,在脐肠瘘、脐窦、脐茸等所导致的脐部渗液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超声诊断对于溃疡出血和梅克尔憩室炎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然而,合并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漏诊率则较高。对于脐肠束带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则无任何帮助,只能够检测到继发肠梗阻现象。
参考文献
[1] 蔡华章.5例卵黄管囊肿的非手术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8):847-848.
[2] 冯伟.卵黄管未闭合并活动盲肠阑尾炎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1142-1143.
[3] 陈霞.卵黄管囊肿1例的B超及CT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1(1):65-66.
[4] 覃玲玲.卵黄管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9,7(11):869-870.
[5] 王敏.超声诊断婴儿卵黄管未闭合并脐尿管未闭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0-331.
子宫发育异常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篇5
1 不 孕
子宫发育异常自然妊娠率低于子宫发育正常者, 不孕者中约有6.3%的患者合并子宫发育异常。由于子宫发育不良、解剖形态异常或并存卵巢功能低下等原因, 一方面使生殖器官对精液和精子容受能力差、精子不能获能, 另一方面不利于孕卵着床、植入和胚胎发育而导致不孕。发育异常的子宫本身并非绝对不孕因素, 当发育异常的子宫内膜层及肌层发育严重不良时才导致不孕。但发育异常的子宫维持正常妊娠至足月的能力下降。例如双子宫和双角子宫的患者基本不影响受孕, 但复发性流产、早产中有25%为双角子宫妊娠。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38%, 中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3%~21%。因此子宫发育异常导致的内膜异位症发生率增高, 子宫发育异常合并经血受阻和生殖器官慢性炎症也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
在排除其他原因不孕后, 对不孕合并子宫发育异常者, 可行子宫畸形矫正术。术式根据发育异常的类型不同而异。子宫中隔在宫腔镜下切除, 具有损伤小、术后病率低等优点, 部分患者须在腹腔镜监护下进行。对于双子宫, 曾行子宫联合术 (strassman reunification) 、单侧子宫切除术 (hemihysterectomy) 治疗, 但此类手术损伤大、难度高, 并不能改善患者生殖能力, 还可能导致宫颈机能不全或狭窄。因此, 现一般仅在双子宫合并阴道横隔, 存在软产道梗阻、性交困难、阻碍精子进入宫腔等不孕因素时, 行阴道横隔切除术。双角子宫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但如果夫妇均排除其他不孕原因后, 可行子宫整形术。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前子宫发育异常的处理尚有争议。以中隔子宫的处理为例, 2000年以前, 欧美多个生殖中心主张行矫正术。之后, 有学者提出完全中隔子宫妊娠预后好, 在孕前不必行中隔切除, 且中隔切除术后放置IUD, 有增加宫腔粘连和感染的风险。最近一项配对研究结果显示, 部分中隔未整形病例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后流产率为78.9%, 而对照组流产率为23.7% (OR=12.8) 。完全中隔未整形病例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后流产率为83.3%, 而对照组流产率为16.7% (OR=25.00) 。因此认为, 部分和完全中隔子宫均为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后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宫颈闭锁行宫颈重建术的病例尚少, 术后妊娠、分娩率约为10%~22.2%。
2 流产和早产
发育异常的子宫妊娠易发生复发性流产、早产。除上述不孕的原因外, 发育异常的宫颈肌肉成分增加、结缔组织减少, 宫颈无力对抗妊娠后增加的不对称宫腔压力是导致流产、早产的原因。晚期妊娠时, 由于子宫发育异常或相对宫颈机能不全, 胎位异常发生率增高, 可能是晚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发生的原因。此外孕卵着床于发育不健全的子宫壁或中隔, 都可因胎盘血供不足影响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导致流产、早产。晚期自然流产有15%~22%由子宫发育异常引起。子宫发育异常在复发性流产的人群中占25%~38%。中隔子宫妊娠失败率最高, 其复发性流产达79%, 胎儿存活率仅6%~28%。正常妊娠早产发生率为9%~12%, 副中肾管发育异常的孕妇与正常子宫孕妇相比, 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1.98, 产科并发症、围生期发病率、死亡率等均升高。Paul (2004年) 统计不同类型子宫发育异常早产发生率分别为:单角子宫43.3%、双子宫24.4%、双角子宫25.0%、中隔子宫10.0%、鞍状子宫5.1%。单角子宫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20, 合并妊娠时, 异位妊娠发生率为2.7%, 孕早期和中期妊娠流产率分别为24.3%、9.7%, 足月产率为20.1%, 宫内胎儿死亡率为10.5%, 活产率为49.9%, 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高达50%。国内文献报道子宫发育异常致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出生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31.91%、14.89%、14.89%、10.64%。复发性流产中大约12%为与己烯雌酚有关的子宫发育不良有关。
由于发育异常的子宫引起的反复流产、早产等, 可于非孕期给予畸形子宫整形术。对于中隔子宫,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流产率从80%下降至17%, 活产率从18%升高至91%。双角子宫致复发性流产、早产患者可考虑行手术重建, 如经腹手术重建后患者的足月妊娠率近90%, 活胎出生率从2%~21%上升至60%~86%。双子宫被认为是正常单子宫的复制, 因此妊娠结局与正常子宫相似。有学者建议, 对于发育异常的子宫合并妊娠有反复流产、早产史者, 可在妊娠10~11周施行宫颈环扎术。对于己烯雌酚有关的子宫发育不良, 行宫腔镜整形术后, 出生率从3.8%升高为63.2%。
3 子宫破裂
包括人工妊娠终止手术损伤及妊娠期自发破裂。由于子宫发育异常造成人工流产手术困难, 易导致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者可合并盆腹腔脏器损伤。术前应仔细检查盆腔, 常规在B超监护下手术, 操作过程认真、细致, 杜绝盲目、暴力操作, 可防止穿孔等损伤发生。所谓操作经验和技巧, 都是建立在对发育异常的子宫类型的正确诊断基础上的。米索前列醇等术前辅助用药, 可软化宫颈, 对手术有一定帮助。术前未明确子宫发育异常诊断的病例, 行人工流产术时如遇操作困难, 应警惕子宫发育异常的情况, 手术改在B超监护下进行, 可以避免误伤子宫,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残角子宫妊娠为少见的异位妊娠, 通常在破裂时才能诊断, 仅有5%的病例在破裂前诊断, 超过89%的残角子宫妊娠在孕中期破裂, 仅有1%的几率为活产。非交通性残角子宫占残角子宫的90%, 其合并妊娠破裂极易误诊, 并且是危及孕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提高对残角子宫妊娠危害的认识, 在破裂前应作出正确诊断, 是防止该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孕早期的盆腔检查十分重要。超声特点与输卵管妊娠不同, 在宫旁区的孕囊周围可看到厚的子宫肌层包绕, 纵切同时可见孕囊和内膜线, 孕中期清楚可见胎盘边缘。磁共振成像 (MRI) 对诊断有较大价值。对反复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失败合并盆腔包块患者, 应考虑到残角子宫妊娠。中期妊娠出现急性腹痛伴内出血者, 应警惕残角子宫妊娠。虽然有少数残角子宫妊娠可持续至足月的报道, 但原则上残角子宫妊娠一经确诊, 不论孕期长短, 均应剖腹探查, 切除残角子宫终止妊娠。如诊断内出血, 应及时果断剖腹探查, 处理过程中应分秒必争, 任何迟疑和延误均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双子宫妊娠、子宫中隔切除术后妊娠也均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4 难 产
子宫发育异常导致难产通常为胎位异常、宫缩乏力所致。副中肾管发育异常的孕妇与正常子宫孕妇相比, 发生胎位异常的相对危险度 (OR=9.03) , 剖宫产率达68.25%~80%, 其中85%为胎位异常所致。同为头先露妊娠, 子宫畸形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子宫组的新生儿, 发生严重生长受限比率高于正常子宫组的新生儿, 而Apgar评分没有明显差别。横位发生率为7.49%、较正常子宫妊娠高39倍。国内报道子宫发育异常臀位的发生率在34.04%~39.68%, 为正常子宫妊娠臀位发生率的8倍。胎位异常原因有:①子宫轴向失常;②宫腔形态异常;③早产率升高。剖宫产的指征常为软产道发育异常和胎位异常。阴道横隔位置较高或不全阴道纵隔易发生梗阻性难产。此外双子宫妊娠分娩时, 应注意非妊娠子宫可在盆腔阻塞产道, 造成梗阻性难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常因第一、二产程和胎心异常、严重子痫前期等行剖宫产。发育异常的子宫合并妊娠临产后易发生宫缩乏力及胎盘滞留、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 因此产后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发育异常的子宫妊娠属高危妊娠。应加强孕期保健, 酌情应用子宫松弛剂。胎位异常拟行纠正时, 应结合发育异常的子宫类型正确评估其可行性, 以免诱发早产等并发症, 有流产、早产史者不宜施行胎位矫正。分娩时应严密观察产程, 根据产力、发育异常的子宫类型、产道及胎位等情况全面分析以确定分娩方式。除残角子宫外,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妊娠均可密切观察, 尽量期待至足月。胎位正常无剖宫产产科指征者可经阴道试产, 剖宫产可适当放宽指征。术中对部分下段形成较差的双子宫, 行子宫下段竖切口或斜切口, 以防止横切口向两侧撕裂出血。对有中隔子宫者, 术中行子宫中隔切除术。由于妊娠期血管丰富, 对其他畸形, 一般不在剖宫产时行矫正术。阴道分娩者注意防止胚胎物残留, 如及时探查宫腔等。有阴道纵隔的先行阴道纵隔切开术, 待胎儿娩出后再行隔膜切除。
超声检查子宫发育异常15例报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 年龄16~35岁, 平均24.5岁。无月经来潮5例, 占33.3%;月经稀少或痛经4例, 占26.7%;不孕3例, 占20%;流产3例, 占20.0%。
1.2 仪器
使用美国GE LOGIQ 200型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频率分别为3.5MHz。
1.3 方法
有月经来潮者, 最好选择月经来潮前1周检查。因为此时宫内膜显示清晰, 从而能够更好的显示宫腔情况。经腹超声检查时患者需适度充盈膀胱, 将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纵、横、斜切扫查, 观察盆腔有无子宫、子宫大小、子宫与附件的关系。能够适合作阴道超声的再作阴道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后进行, 探头频率为6.5MHz。嘱患者排空膀胱, 取截石位, 用一次性避孕套罩住阴道探头, 套内外涂以消毒耦合剂, 将探头置于阴道穹隆部作纵、横、斜切面的扫查, 并重复以上的观察内容, 同时作照像记录。
2 结果
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 检查出子宫发育异常15例, 未婚5例, 已婚10例, 结合临床及妇科检查, 宫腔镜检查, 超声引导下诊刮、人工流产、放节育器等方法证实13例, 准确率86.67%。其中先天性无子宫2例, 始基子宫3例, 幼稚子宫2例, 双子宫4例, 双角子宫2例, 单角子宫1例, 纵隔子宫1例。
3 讨论
本组子宫发育异常病例中, 未婚患者病例多因无月经来潮、月经稀少或痛经前来我院就诊, 已婚患者病例多由于体检、不孕、流产以流产失败或疑为盆腔肿块转我科做超声检查而发现。先天性无子宫, 始基子宫及幼稚子宫患者都有原发性闭经或不孕, 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易诊断。先天性无子宫超声检查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未能探及子宫回声, 常合并无阴道;始基子宫超声表现为子宫呈窄小的条形低回声;幼稚子宫的子宫颈比子宫体长, 宫体小, 与宫颈比例呈1∶1。
双子宫患者早孕容易漏刮, 本组早孕漏刮2例。双子宫为两个并列宫体及宫颈, 横切面可见两个大小及回声相近的椭圆形回声, 宫底呈“蝶状”, 纵切面可见宫体各与一宫颈相连。本组合并妊娠2例, 单侧1例, 3例一侧子宫内有节育器, 双侧妊娠1例。双角子宫的子宫角部向一侧隆突。纵隔子宫横切面可见子宫宽径增大, 宫底部中央可见一小凹陷, 有时可见条索状间隔结构。
双角子宫一侧早孕须与间质部妊娠鉴别, 未孕侧子宫误以为子宫肌瘤。本组1例外院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来我院检查并随访追踪为双角子宫。子宫发育异常超声诊断中, 经阴道超声检查优于经腹部超声, 本组15例病例中有7例经腹部超声检查后再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 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TVS与TAS相比更接近盆腔脏器, 不受腹部脂肪和疤痕的影响, 且高频探头分辨力增高, 故图象清晰, 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此外患者不需要充盈膀胱, 缩短了就诊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1]。
子宫发育异常者妊娠, 产科并发症多, 妊娠失败率高, 人流容易发生漏刮及流产不全或因判断子宫方向和大小有误而导致子宫穿孔[2]。因此, 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对大多数子宫发育异常, 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8:1110-1112.
发育异常儿128例临床干预与分析 篇7
1 一般资料
我院采用0-6岁小儿丹佛智能发育筛查量表 (DDST) 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筛查, 共查出运动发育落后98例, 肌张力异常10例, 姿势异常20例。其中3个月不能抬头40例, 7个月~8个月不会坐15例, 9个月~10个月不会爬41例, 15个月~20个月不会走2例, 上下肢肌张力高8例, 肌张力低2例, 头后仰8例, 尖足12例。
2 干预
2.1 管理方法
对128例发育异常儿进行专案管理, 建立个人档案, 根据病情制定干预训练方案, 教会家长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根据恢复情况确定复查时间。
2.2 干预方法
(1) 运动发育落后。婴儿操1 d 2次, 婴儿抚触1 d 2次, 穴位按摩1 d 2次, 运动功能训练1 d 2次。 (2) 上下肢肌张力高。婴儿操1 d 2次, 软毛刷刺激皮肤, 频率为每秒1次, 轻柔按摩肌肉。 (3) 上下肢肌张力低。婴儿操1 d 2次, 拍打肢体, 软毛刷刺激皮肤, 频率为每秒1次。 (4) 姿势异常。头后仰:轻揉风池穴, 仰卧位头抬高20 cm~25 cm使下颌靠近胸骨。尖足:按摩跟腱每天100次, 髋、膝、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100次。
3 结果
40例不能抬头的婴儿经过康复训练2个周复查, 38例俯卧抬头达到90°, 另外2例失访, 其中1例在20个月再来我院儿保门诊就诊已确诊为脑瘫, 另1例在4岁时再来我院儿保门诊就诊时确诊为脑瘫。15例不会坐的婴儿康复训练2个周复查, 其中8例能直背坐, 7例弓背坐, 继续康复训练2个周复查已全部坐稳。41例不会爬的婴儿经康复训练1个月后复查已全部能自主爬行。不会走的2例幼儿, 其中1例就诊时15个月, 经过康复训练1个月能独走;另1例幼儿20个月不会走并伴有语言、认知、精细动作全面落后, 经住院全面检查, 核磁共振已排除脑瘫, 各项检查已排除先天性遗传代谢病, 静脉输入神经节苷酯2周, 配合康复师康复训练1 d 2次, 1个月后能独立行走, 但语言、认知等仍未恢复到相应年龄水平。通过对四个年龄段运动发育落后儿的干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动训练总有效率达97.9%。10例肌张力异常和20例姿势异常儿通过干预训练, 1个月复查均恢复正常。
4 讨论
呼吸系统发育异常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7-2009年滨州职业学院的新生在入学体检时进行口腔检查,共计9 712人,其中男生4 529人,女生5 183人;年龄17~21岁。
1.2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在自然光线下直接观察牙齿的数目和形态,并询问拔牙、充填等牙科治疗史、外伤及牙片拍摄史。先天缺牙的诊断为口内恒牙缺失(第三磨牙除外)且该牙位无拔牙史,并曾拍摄X线片明确诊断为无恒牙牙胚者。牙齿畸形的诊断参考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口腔内科学》[1]。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患病率统计,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和不同牙位恒牙发育异常的患病率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新生牙齿形态异常患病率比较
总体患病为918人次,患病率为9.45%。男生患病410人次,患病率为9.05%;女生患病508人次,患病率为9.82%,男、女生各类恒牙发育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异常恒牙的种类及好发牙位
1 325个形态发育异常的恒牙中,上颌高于下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P<0.05)。上颌侧切牙最多,共547个,占41.32%,高于其他牙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各类畸形牙发生情况
本项调查显示,各类畸形牙中锥形牙最常见,占50.34%,并且主要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占81.53%;其次是先天缺牙,占35.19%,主要发生于下颌切牙,占80.45%。
2.4 牙齿畸形共存现象发生率
调查中有2种或2种以上牙齿畸形的人数65例,占调查总人数的0.67%,占牙齿畸形人数7.62%。其中锥形牙与先天缺牙并发为31例,占2种或2种以上牙齿畸形人数的47.69%,明显高于其他异常并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的患病率低于吴华等[2]的调查结果,但高于焦建军等[3]的报道结果。女生锥形牙、畸形中央尖和先天缺牙的患病率与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吴华等[2]的研究不符。不同性别大学生患病率的差异是否与调查对象的地区差异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锥形牙先天缺牙伴发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异常伴发。有学者提出,各种牙齿发育异常常伴发,可能是同一病因机制的不同表现[4]。
恒牙发育异常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凡能
影响牙胚发育的各种外来因素,如外伤、压力、放射线照射、化学药物中毒以及病理代谢产物感染等均可导致牙齿发育异常[5]。在大学医疗保健工作中,应重视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定期做口腔检查,利用“爱牙日”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对大学生口腔预防与保健知识的宣传, 以及时发现、治疗异常牙。
参考文献
[1]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7-98.
[2]吴华,冯海兰.6 453名17~21岁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的调查.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6):489-490.
[3]焦建军,张学强,陈京奕,等.邯郸市中学生恒牙形态发育异常调查报告.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5):339-340.
[4]张晓霞,冯海兰.多个牙先天缺失的病例分析及临床分型.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266-268.
“原发闭经”莫忽视生殖道发育异常 篇9
第一位患者身材要比同龄人偏低,乳房及外生殖器呈现幼女状态。主任为她进行了染色体、性激素及盆腔彩超的检查,盆腔彩超提示幼稚子宫,未见正常性腺组织,性激素处于较低水平,染色体类型为46XY(正常女性为46 XX),最终诊断为46XY原发性腺发育不良。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患者正常行经。
第二位患者身高正常,皮肤细嫩,乳房丰满,外阴正常,但未探及阴道开口,盆腔彩超显示,子宫、输卵管缺如,探及双侧卵巢样回声。雌激素水平正常。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该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
第三位患者又有不同,只见“她”身材高挑,面部轮廓凹凸有致,皮肤略显粗糙,毛孔粗大,喉部似有喉结,乳房略有发育却不饱满,少许腋毛,外阴“阴蒂”明显增大,阴毛稀疏,不见阴道开口,只是一盲端。主任为她做了染色体、性激素和盆腔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染色体类型为46XY,睾酮水平偏高,彩超未探及子宫及附件,最终诊断为不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严格说来,该患者应当是男性,但由于男性生育器官基本缺失,最终接受了阴蒂成形术+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隐睾切除术。
到此大家明白,上述几位患者都是性别异常导致的“原发闭经”。但具体到每个病人,性别异常的原因和表现又有所不同。要想弄明白其中的秘密,还得从受精卵携带的染色体类型谈起。
当受精卵形成后,染色体就形成了。我们将染色体46XX/46XY所决定的性别类型,称之为遗传性别。未分化胚胎的原始性腺是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在遗传性别作用下,携带组织相容性Y抗原(H-Y抗原)的46XY,使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性腺发育为睾丸;而缺乏H-Y抗原干扰的情况下,原始性腺将分化发育为女性卵巢。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性腺性别。
性腺的进一步作用,促进了内生殖器的分化与发育,内生殖器是由分化为男性的中肾管和女性的副中肾管分化发育而来的。在未分化胚胎阶段,同样具有中肾管和副中肾管两套生殖管道,因此也同样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男性睾丸一方面通过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促进男性附睾、精囊、输精管的分化与发育;一方面通过支持细胞分泌的副中肾管抑制因子(MIF),抑制副中肾管的发育,阻断其发育为女性输卵管、子宫及阴道上端的趋势,我们称之为性激素性别。男性外生殖器与前列腺分化则依赖于局部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而形成的双氢睾酮的作用,当缺乏此酶作用时,男性外生殖器表现异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表型性别。
人们一般都以所能看到的生殖器官,来确定一个人的表型性别。但表型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依赖性腺、激素以及作用酶的一系列连锁过程,并且此过程远非我们介绍的这么简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表型性别的异常。比如我们看到的第一位患者,是由于性腺本身发育不良,无法正常分泌睾酮和MIF,导致患者呈现女性化的表型性别;第二位患者是由于副中肾管本身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异常,与之相似的是女性阴道下端或处女膜闭锁导致的“原发闭经”;第三位患者则是由于睾酮发挥作用所依赖的靶受体缺乏,使之无法完全发挥作用而导致“男性假两性畸形”。
呼吸系统发育异常 篇10
1 临床资料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2年1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433例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作为研究对象,就诊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28.5岁。1例80岁患者为中隔子宫,因子宫内膜息肉而住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433例女性生殖器管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2 结 果
2.1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及构成比
433例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其中子宫发育异常421例,占 71.8%(421/586);子宫发育异常中中隔子宫最多见,为236例,占40.3%(236/586)。阴道发育异常141例,占24.1%(141/586)。外阴发育异常12例,占 2.0%(12/586)。输卵管发育异常12例,占 2.0%(12/586)。见表1。
2.2 临床特征
患者的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28.5岁,20~39岁患者348例,占80.4%。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16.4%),原发闭经(12.0%)、不孕(11.3%)及周期性腹痛(10.9%)而就诊。有15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占35.8%。见表2及表3。
2.3 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情况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24例,占5.5 %,主要为阴道斜隔、残角子宫、双子宫、中隔子宫及鞍状子宫患者,均无泌尿系统症状。其中22例为单侧肾缺如,2例为单侧肾异位。见表4。
①例数少于10,不计算百分率
2.4 诊治方法
以各种术式术中诊断为金标准。421例子宫畸形患者中, B超诊断312例,准确率74.1%(312/421);术前行宫腔镜检查137例,其中120例与诊断相符,准确率为87.6%(120/137)。153例阴道外阴畸形患者中,妇科检查诊断146例,准确率95.4%(146/153)。 433例患者中302例行手术治疗,占69.7%(302/433),其中行宫腔镜手术151例,腹腔镜手术132例,经阴道手术133例,经腹手术65例 (部分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术式治疗)。131例暂未手术或行器具治疗。
3 讨 论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发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隐秘性的特点,临床上对其诊断和治疗往往存在一定困难。因其对女性生育能力、性生活影响大,如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患者一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此类疾病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
3.1 注重病史采集及妇科检查
本研究中患者的就诊时间主要为育龄期,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原发闭经、不孕和周期性腹痛。因此,及时合理地诊治对于提高这部分妇女的生育能力极为重要。如果患者因不良妊娠史、闭经或痛经等原因就诊时应警惕有生殖道畸形的可能,并仔细全面地行妇科检查。本研究中,尤其对于阴道、外阴的发育异常,仔细地阴道盆腔检查即可准确诊断146例,准确率为95.4%(146/153),并决定治疗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病史采集及妇科检查,对可疑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患者及时行相关检查,避免因误诊或诊断不及时而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2 B超、腔镜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的应用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磁共振成像(MRI)、CT、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等。B超检查无创、经济、易行,对可疑生殖道畸形,特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是最佳的初筛方法,但B超对软组织分辩率相对较低,易受子宫腔变形或子宫腔线紊乱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区分双角子宫与中隔子宫,也容易将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与子宫中隔相混淆[1]。本研究中B超检查对于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准确率为74.1%(312/421)。HSG能够观察到宫腔内的异常影像,评估双侧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但易受造影剂、宫腔形态及读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诊断准确率仅6%~55%[2]。MRI检查无创,准确率可达96%~100%,但费用较高,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尚未作为子宫畸形的常规诊断方法[2]。近年来,随着宫腔镜、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特别是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治水平。宫腔镜检查能观察宫腔形态,相比超声检查而言,对于子宫发育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因无法了解子宫的外形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宫腔镜诊断子宫畸形的准确率为87.6%(120/137)。腹腔镜检查可了解盆腔内生殖器情况,可观察子宫外部及双侧输卵管形态。必要时可行宫腔、腹腔镜联合检查,可以准确地鉴别各种子宫发育异常,还可同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解除导致不孕或不良孕产史的因素。
3.3 早期诊断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意义
泌尿、生殖系统同时起源于中胚层的泌尿生殖嵴。正常女性生殖器官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由两侧的副中肾管完全融合发育形成子宫、输卵管及阴道上部;中肾管于第4周时即已发育成泌尿生殖窦,其发育不仅仅形成肾脏,同时还诱导副中肾管的融合。因此,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在原始胚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因此,临床上明确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对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启示作用[3]。本研究中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患者24例,主要为阴道斜隔、残角子宫、双子宫、中隔子宫及鞍状子宫患者。
3.4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时机选择
本研究433例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中隔子宫236例,占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40.3%。当中隔子宫患者有不良妊娠史或不孕并除外相关因素时均需手术治疗。此外,因完全中隔子宫妊娠活产率明显高于不完全中隔子宫,在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畸形种类及年龄等因素[3]。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为B超监护或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因宫腔镜有不破坏正常子宫内膜、不损伤子宫肌壁、手术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缩短术后需等待受孕的间隔、分娩时子宫破裂发生率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定等优点,已取代了经腹子宫成型术。手术时机应尽量在月经干净的1周内实施。此时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视野较清晰,便于观察中隔的形态,了解中隔的基底宽度和隔长,有助于术者把握对中隔切割的深度和范围。
需要进行手术矫正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病种还有残角子宫、先天性无阴道、阴道隔膜、阴道闭锁及处女膜闭锁。临床上,残角子宫多是由于残角子宫妊娠时被发现,一经确认为残角子宫妊娠,应立即手术,切除残角子宫,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以防日后异位妊娠的发生[4]。此外,残角子宫,尤其是Ⅱb型常并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痛经。其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程度以及对生育的要求而选择,在切除残角子宫的同时分别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原则处理,采用保守、半保守或根治手术治疗。再者,在剖宫产或妇科手术时发现有残角子宫,也应同时行残角子宫切除,并切除同侧输卵管,以免日后发生异位妊娠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阴道斜隔、阴道闭锁及处女膜闭锁均会使经血潴留以致痛经或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均应尽早在月经期实施手术[5]。对于无症状的中隔子宫、双子宫、鞍状子宫、单角子宫、阴道纵隔、阴道横隔则无需治疗。对于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治疗前应明确有无子宫及其功能,并让患者明白治疗的目的和结果,以取得积极配合。治疗时机一般选在患者近期有性生活意愿时。治疗方法主要是重建阴道,有机械扩张矫治和阴道成型手术两种方法[6]。
各种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必须明确诊断以确定治疗策略和评估预后,是否手术和手术方式依据畸形类型和程度个体化确定,目的为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殖预后。
参考文献
[1]Amsalem H,Valsky DV,Yagel S.Diagnosis of 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Harefuah,2007,146(4):276-279.
[2]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等.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1):1031-1033.
[3]Salim R,Regan L,Woelfer B,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rphology of 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ies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recurrent first trimester miscarriage[J].Hum Reprod,2003,18(1):162-166.
[4]Daskalakis G,Pilalis A,Lykeridou K,et al.Rupture of noncommu-nication rudimentary uterine horn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2002,100(5Pt2):1108-1110.
[5]Chakravarty B,Konar H,Chowdhury NN.Pregnancies after recon-structive surgery for congenital cervicovaginal atresia[J].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2):421-423.
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01-25
工程安全隐患分析报告01-25
家居装修安全隐患分析01-25
安全生产隐患分析报告01-25
安全隐患与风险分析01-25
水利设施安全隐患分析01-25
流变特征01-25
安全隐患分析控制01-25
安全隐患分析报告01-25
产房助产士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