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 鲸吞 渗透到 方式 互联网

国内互联网金融从上世纪90初期发展到如今并以鲸吞的方式进入到了各个行业之中, 而且还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 并且以这种方式还延伸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在2015年初,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方式安全、交易迅速而且交易过程产生的成本低等优点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被人们大力普及与推广。但是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 也使得国内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以及经营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上个纪世九十年代初到如今,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一共经历了两次高速成长的浪潮:

(一) 第一波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

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本世纪初, 以我国的互联网中的金融、证券甚至保险行业的出现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一轮发展浪潮。 (1) 网络银行。我国的网络银行由两种模式所构成, 即虚拟银行模式和网络银行模式。所谓的虚拟银行模式就是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一个电子银行, 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快捷的服务方式来与顾客培养良好的和作与沟通方式, 并为顾客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网上银行模式, 也就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来为广大用户提供银行开户、查询、转账以及各种金融服务等等, 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是以第二种模式为主。 (2) 网络证卷。网络证卷就是将互联网中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利用之后并从中收集与证券相关的行情报道, 并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委托并完成交易的统称, 这一过程包括了网络证券的发行、交易、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等等。当前国风的网络证券有两种:其一是由传统证券公司所构建的网络来为广大金融用户提供服务;另一种就是IT公司所创设的证券平台, 通过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以及先进的行情分析软件来为广大用户提供证券资询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3) 网络保险。网络保险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保险经营管理活动, 一般有三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推广自家险种;由IT公司所制作的网站开展保险活动;建立第三方网站向社会公众介绍与咨询保险内容并提供交互平台。

(二) 第二波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

从最近这十多年来, 利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以及网络搜索方式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标志着第二波互联网浪潮的兴起。 (1) 网络支付。由于国内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过程中支付方式过于落后, 而导致买卖双方相互猜忌使得交易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第三方支付方式便由此诞生。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收款人与付款人之间进行整合出一个平等的交易平台并设置一个安全可靠的过渡账号来负责托管双方资金,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网络交易所造成的风险;将不同的银行卡支付进行整合, 并负责对不同的银行交易数据进行交互、对接, 让网络交易变得更加安全、高效, 并节省了大量的对接成本, 至今央行共发施有245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2) 网络借贷。网络借贷是由民间出资人利用互联网平台收取利息的方式来向其他人提供借贷。常见的网络借贷有以下几种形式:以拍拍贷或者人人贷为主的P2P借贷模式;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网络小贷, 运用平台以及交易资料的方式来获得交易信息并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 确认后进行放款;以陆金所、开鑫贷为代表的第三方担保方式。

二、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

(一)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1) 用户群庞大。按照我国互联网络中信统时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至2017年年底国内的上网用户为6.02亿居世界首位, 手机网民人数约4.8亿, 上网用户中83.6%的人使用或曾使用过手机上网, 网络购物用户约3.1亿, 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有21.3%。 (2) 庞大的信息与信用数据。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而且抗风险对力差, 无法从商业银行中顺利获得融资。而电子互联网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在运营中累积了大量的客户群, 而这些客户的个人信用就成为了网络信用评价数据库。这对于帮助小企业解除融资中的障碍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网络支付功能强大。伴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量的日益扩大, 支付业务也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不但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电话支付以及银行卡收单和跨境支付等方案。随着网络支付走向成熟, 也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功变得更加边缘化并逐渐被替代。比如说支付宝、财付通等等都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分账、转账、机票火车票代购以及生活缴费等。

(二) 客户资源丰富

虽然商业银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拥有大量的客户, 但是随着电子银行业务与规模工不断扩大, 电子银行客户呈几何式增长。按照2017年上市银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共有十家银行批露出个人银行相关数据, 八家银行披露了个人网银数据, 六家银行批露企业网银数据, 统计出个人网银用户有3.4亿, 8家银行的网银用户总量为607万, 比2016年增长了28%。

(三) 风险控制体系完善

与其他行业相比, 金融业是具有高风险又有高回报的行业, 但是风险管理又是整个系统的发展核心。对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构成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随着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并在实践过程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优化, 通过构建与健全各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的方式来降低与控制各类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一) 合作中共赢

在现阶段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不但是亲密的合作伙伴, 而且还是竞争对手。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飞速发展, 商业银行也必须要迎头而上, 试图寻求出一条能够双方友好合作与发展的道路, 而且要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全面发挥以实现双方互利互助的局面。首先, 将商户资源信息与数据进行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支付作为切入口, 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 而商业银行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物流、交通、制造、零售行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因此通过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方式能够顺利地实现交叉销售, 开拓市场。其次, 共同打造一个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平台。相比较于一些大规模的企业信贷, 中小企业信贷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要与互联网银进行深度合作并以合作的方式来把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发挥出来, 共同打造一个线上融资平台来扩大经济效闪。

(二) 重视客户的体验

互联网企业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以及营销方式、整体化的服务内容、便捷的操作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加入其中, 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资源流失问题。如果商业银行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主动权难度很大, 不但要重视客户的操作体验并且按照客户使用习惯来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 并针对现有的金融服务质量进行优化与改善, 并推行网络营销。为了能够有效地突破商业银行传统部门的局限性并融合客户的贷款与支付、理材等相关信息, 就必须要对所有顾客的个人偏好有所了解, 再结合具体的规则来为顾客制定出专属产品与服务。除此之外, 还必须要对现有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处理, 尽量排除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的审批环节从而为广大顾客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各种门户网站或者社交网络、电子邮件、论坛等网络平台来推行网络营销, 让客户与银行之间形成即时的互动与接触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在竞争与合作的状态,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实力以及长久的管理经验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互联网金融则会通过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以及金融模式进行整合并创新服务内容, 以形成一个暴发式的增长。因此必须要把这两者进行有效地融合并提高客户的体验, 这样才能够实现互助共赢, 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 国内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个行业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许多互联网企业或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数据的技术优势向金融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给整个银行经营与管理机制造成严重的影响。文中以商业银行作为观察点从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开始, 分析了基于网形式的支付、借贷等新型金融运作模式, 然后再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企各自的优势进行对比, 并从中寻找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短板, 并对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上进行了展望, 以供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背景,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6 (12) :124-137.

[2] 刘倩.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一些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5 (03) :155-168.

[3] 沈楠.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以农行深圳分行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5 (16) :114-1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研究与创新 下一篇:文化传播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