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关键词: 创造 环境 高校 工作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后勤是我国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正常运转、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教育体制培养目标由精英人才培养转化为大众化人才培养, 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都应该围绕“育人”这一宗旨。尽管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工作内容从“管理教育”向“服务育人”转化, 其工作职责具有“保障性服务”内容, 但同样兼具“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育人”功能, 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从整体上推进我国高校的发展;同时, 还有利于通过后勤服务育人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对我国高校教育对象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 提高我国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育人”功能, 对我国高校整体育人功能都有长足指导作用。

因此, 自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的“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视。广义的“育人”功能, 是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育等方面的引导教育, 最终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功能。狭义的“育人”功能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在思想道德和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的教化功能。那么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呢?是指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在给搞笑师生员工提供保障性服务的同时,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的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引导的功能。

但是,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受到地域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重影响,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展没有完全体现。首先, 许多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者在本职岗位上, 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后勤服务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或者是关注岗位设置中的服务意识, 或者自认为岗位设置中根本就没有“育人”功能。甚至还有些后勤服务人员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高校教育者的辅助角色, 认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高校中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其次, 有些高校后勤部门或组织没有意识到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时空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力, 所以, 在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能设置中未涉及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育人实践工作。这类后勤组织不太注重学生公寓管理服务、食堂经营管理、商贸网店经营、物管维修和设备运行、值班保洁、家属区环卫等工作范围内的育人功能, 更没有认识到高校后勤要快速走向市场化, 必须通过良好、系统的服务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再次, “互联网+”时代, 很多高校后勤组织未充分利用网络沟通媒介和平台进行育人宣传和教育, 仍旧采用传统的工作宣传媒介。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本文拟从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后勤工作的职能设置和“互联网+”时代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明确职业定位

长期以来, 大家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职业定位都存在着思维定式。总认为他们紧紧是提供后勤保障性工作就好, 但是往往忽略了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前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作为高校教育的辅助角色, 高校后勤工作者就避免不了通过自身的礼貌待人接物和工作岗位中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育人教育, 更避免不了高校后勤工作者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育人教化的影响

首先, 高校后勤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后勤工作者同样也是高校后期服务工作的教育者, 同样要按照高校的规章制度、道德标准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具体落实在工作岗位上, 就需要后勤工作者爱岗敬业, 全心全意投入于岗位当中, 以严谨的作风、热情的态度和榜样的力量去教育感染学生。

其次,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还要提升工作技能。社会不断进步, 技术不断更新,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提升岗位技能, 打造岗位核心竞争力。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 后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修养, 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术。不仅如此, 高校后勤工作者还需要有高尚的品德,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样, 高校后勤工作者才能在工作岗位中以高尚的情操、规范的行为熏陶、感染学生, 才能在工作岗位中以良好的心态接受监督和建议。

2 高校后勤工作职能设置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里, 我国很多高校的后勤组织都尝试了产业化模式。这种借助社会或集团力量与高校合作, 并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模式里, 往往从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 食堂的经营、管理, 商贸网点和校园配套生活区域的经营、管理, 教学区大楼物业维修和设备运, 家属区环卫和校园开闭场所等方面进行改革管理。但很多高校后勤组织往往忽略了在这些工作范围内涉及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时, 积极配合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和事件进行及时反馈和通报, 并协助辅导员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只有在高校后勤工作职能设置导入育人功能, 才能有效巩固后勤这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使后勤服务场所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良好环境。

3 高校后勤工作平台要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 高校后勤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 采用现代媒介和平台进行后勤服务教育宣传工作。高校后勤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高校后勤服务特点, 开发相关的校园后勤APP、微信公众推送号和微博等平台, 对后勤服务和育人实践活动进行推广, 适时搜集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努力巩固后勤这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低, 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精神环境。

摘要:高校后勤工作是我国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正常运转、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并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并进入高度发展阶段——由“管理教育”向“服务育人”转变。因此本文拟从后勤工作者、后勤服务工作职称、“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探究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波.浅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J].现代经济, 2007 (6) .

[2] 姜力力.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状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服务育人个人事迹 下一篇:创新后勤管理理念__增强服务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