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检查

关键词: 创伤 胸部

胸部检查(精选九篇)

胸部检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以2011年12月-2013年3月门、急诊67例患者, 交通事故52例、工伤15例, 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1.2 检查方法

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16排CT机, 扫描期间患者仰卧位, 以7.5mm层厚, 层距从自肺尖至膈面连续扫描, 二次重建层厚1.25mm, 在工作站上对图像进行分析。

1.3 影像学分析

对所有样本均采用相同CT机进行扫描, 所得图像由同2名经验丰富主治医师盲法读片。

2 讨论

2.1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的常见病变, 其中单发肋骨骨折为15例, 其余为多发肋骨骨折, 利用后处理可以准确的显示出骨折的位置、断端情况。

2.2 肺挫伤

肺挫伤后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或肺实质内液体渗出, 也可为血液[2]。多见[3]挫伤通常会造成肺泡或小血管破裂, 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组织出血以及肺水肿等。CT诊断发现56例, 表现为双下肺野外带云絮状阴影, 密度不均。

2.3 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

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26例, 皮下气肿CT扫描见于肋间外肌间, 纵隔气肿CT扫描于纵隔中气管及主动脉周围游离气体。

2.4 气胸或血气胸

气胸或血气胸30例, 单纯气胸6例、单纯性血胸20例、血气胸12例CT表现为胸廓内无肺纹理走形。

3 结果

67例中肋骨骨折52例, 肺挫伤56例, 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26例, 气胸或血气胸30例, 外伤性膈疝5例。结论:CT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明确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 对于危急的患者首选CT检查。

参考文献

[1]张新生.闭合性胸部创伤的CT诊断[J].中外医疗, 2009, 13 (20) :78.

[2]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9.

胸部培训流程 篇2

一、胸部的重要性(意义)及结构

1.胸部和面部哪个更重要呢?我们为面部做了很多保养,但是有谁保养过胸部呢?面部有了问题不会生命危险,而胸部呢?96%的男人认为一个女人身上最有致命诱惑力的地方就是胸部!它不仅是女性女人味的代表,还是两性活动的敏感地带,还决定着女性的健康、曲线、幸福、魅力!

2.胸部是由脂肪、导管、小叶、结缔组织组成。导管和外界是相通的,毒素可以吸进去。脂肪决定乳房的饱满,乳房腺体 由 15 ~ 20 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 10 ~ 100 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

二.为什么要保养胸部?

1.胸部是人体免疫 力最低的地方

2.女性天生免疫力比男人低下,3.人体每天都产生癌细胞1400多万个,免疫系统中产生NK细胞吞噬癌细胞,当人免疫力低下(亚健康)时,吞噬力不足,癌细胞就会聚集向胸部,而现代人75%都属于亚健康。4.三个90%

三、哪些人需要做胸部?

1.小—大:肾水不养肝木,肾虚 2.松—紧:脾胃经不通,脾胃虚 3.疾病—健康:

常见疾病种类—乳腺增生(腺泡没吸收完全及自由基)、纤维腺瘤(最多发)、乳腺炎(哺乳期多发)、乳腺囊肿(囊性体质)、乳腺癌

四:造成胸部疾病的原因

1.穿错内衣

2.不良情绪(肝火旺或肝淤以及自由基)3.没有母乳喂养 4.人流次数三次以上 5.性生活不和谐 6.晚婚晚育 7.遗传和肥胖

8.饮食的污染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油炸烧烤食品产生自由基)

9.经常服用激素类药物 10.妇科炎症反复

五.改善的方法

1.精油(不能用于乳头乳晕,)2.吃药(伤肝伤肾)3.冷热水交替(容易宫寒)4.中药按摩吸收(最安全、受追捧)

六.特色

1.六脉九穴(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任脉)2.唯一用于乳头乳晕的产品 3.中医循经的手法

4.中国中医保健院推荐产品

七.类型

1型:养乳液+健乳精华素+按摩油

针对胸小想丰胸的人,先天肾气不足者,免疫低下者

2型:养乳液+健乳嫩红素+按摩油

针对胸部松弛、下垂、乳晕发黑

3型:养乳液+卵巢再生素+按摩油

针对巩固保养、内分泌失调等各年龄段乳腺增生

八.成份 1.人参、当归、黄芪、川芎、熟地黄 益气生血、入脾胃经 2.穿山甲、王不留行

大补肾气,入肾经,疏通乳腺导管 3.维生素E 清除自由基,修复细胞粘膜 4.高浓度胶原蛋白 质感、重感、量感 5.有机锌、有机锰 强化垂体、调整内分泌

九.匹配.一(免疫)+二(气血)+三(内分泌)

十.禁忌与反应

禁忌: 1.三期不能用 2.异样溢液不能用 3.严重囊肿不用 4.可定位不可定性不做 反应:

1,乳头痒:肝胃火旺

2,乳头周围长疹:脾胃湿气重(经络打通后排湿气),可适度桑拿,出汗。也可停几次再做 3,增生者要按摩轻度

4,疼痛感:属于疏通过程的正常反应,疏通后自然消失 十一、九穴

胸部:天溪、天池、膻中、乳根、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

卵巢:关元、气海、天枢、大横、中脘

十二.手法

一定倡导美容师边做手法,边解说功效!(六脉、九穴、中药、手法的好处)

胸部检查 篇3

关键词: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部疾病,诊断

近几年来, 临床上采取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患者进行诊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绝大多数的咯血患者通过胸部影像学 (胸片或者是胸部CT) 检查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断依据, 然而依旧存在一部分患者的病灶没有得到及时发现, 或者是对出血部位以及病理诊断无法得以明确, 需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 (FB) 检查而展开进一步的诊断[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胸部影像学检查同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临床检查提高参考依据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咯血患者展开分组检查, 并对比分析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咯血患者病例, 共抽取其中的96例, 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每组48例。对照组中有男32例, 女16例, 年龄18~78岁, 平均 (54.3±15.2) 岁;观察组中有男33例, 女15例, 年龄19~77岁, 平均 (53.4±14.7)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对其采取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 而后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对照组:胸部影像学检查。对患者展开常规载射线胸部透视以及相关的影像学观察。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0.5h给予患者0.3mg的东莨菪碱肌内注射。在进入到检查室后对静脉输液通道进行合理建立, 正确对多功能监测仪进行连接, 同时对患者的Bp、HR以及EGG展开连续监测, 将运行5min之后的数值视为基础值。给予患者0.05mg kg的咪达唑仑、2mg异丙酚、2μg芬太尼圆、0.1mg/kg的维库溴铵静脉滴注展开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展开气管插管。经鼻或者是口将纤维支气管镜予以插入, 对气管、咽喉、隆突、左右支气管以及分支按顺序展开全面检查, 同时依照镜下改变取活检或者是刷检。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 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者41例, 符合率为85.42%, 对照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者32例, 符合率为66.67%, 观察组符合率较对照组高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 对比分析了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 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气管镜检查后, 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4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这一结果表明,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中, 支气管镜检查较胸部影像学检查在准确性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2]。

研究证实,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对各种危险因素所引起的肺不张的支气管病变进行直接窥见。在镜下肿瘤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支气管壁浸润、新生物、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管腔狭窄;并且能够对新生物者主要为鳞癌进行清晰可观察到, 同时可发现管壁浸润者以小细胞癌为主;黏膜组织发生充血水肿, 脓液、粘稠的分泌物对管腔造成严重堵塞为支气管炎症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而对于结核而言, 其形态相对比较多样, 病理表现以黏膜充血肿胀、溃烂为主;在其表面一般会存在黄色、白色等坏死物进行附着, 管腔狭窄或者是存在明显的闭塞, 并且能够发现新生物。针对以上叙述, 在采取支气管支镜对肺部疾病进行检查时应当给予高度的注意, 且依照患者不同的表现做出明确的诊断, 从而使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钟灿, 杨伟忠, 邹兰科.咯血患者胸部影像学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9) :56-58.

母马胸部食管破裂病例 篇4

作 者:吕连会 张俊文 王秀芳 作者单位:吕连会(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检疫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张俊文(通化市东昌区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吉林,通化,134000)

王秀芳(吉林省通化市饲料草原管理站,吉林,通化,134001)

胸部检查 篇5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来源

体检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2月的体检资料。

1.2 胸部X线

为X线胸透或胸片。

1.3 年龄划分标准

WHO的划分标准为18~44岁为青年期, 45~59岁为中年期, 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期, 75~89岁为老年期, 90岁为长寿老年期[2]。本文将60岁以上统称为老年期。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体检结果及研究分析

体检总人数7 999人, 阴性7 418人, 占总人数的92.74%;阳性581人, 占总人数的7.26%。其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脏增大及主动脉增宽迂曲共168人, 高血压冠心病26人, 高血压心脏病14人;支气管疾患占第二位, 共154人, 支气管疾患中各种程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95人;肺部疾患占第三位, 各种阴影、结节需进行CT检查的37人, 陈旧性肺结核35人, 肺气肿19人, 肺结核15人, 肺部感染10人。15例肺结核病人年龄集中在42~73岁。胸部X线检查结果阳性的581人按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 见表1、表2。

从表1可见, 不同性别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卡方显示差异有显著性 (χ2= 219.50, P<0.01) , 男性高于女性。

从表2可见, 不同年龄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比较卡方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χ2=536.91, P<0.01) 。青年期最低, 老年期最高。

3 讨论

众所周知, X线是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放射性物质, 它看不见, 摸不着, 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 睡眠障碍, 头晕, 恶心等症状, 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 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 甚至致癌[3]。早在2002年1月3日《国家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用放射线) 对患者或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 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对邻近照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 对孕妇或儿童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告知对健康的影响”。由于健康体检多为单位组织的集体体检, 体检单位因为各种原因, 特别是有的单位为了筛查肺结核, 年年给全体员工选择胸部X线胸透。很多体检人员对放射线的危害了解不够, 认为一次照射对身体影响不大。作为医务工作者, 对放射线给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告知义务, 有责任保护体检人员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因此, 建议体检单位应根据体检者的症状、性别、年龄选择胸部X线检查, 不应作为集体体检项目:对于阳性率低的女性、44岁以下的全体人员, 采取选择性检查, 即自我感觉咳嗽、咳痰、午后潮热、盗汗的进行检查;对于能通过别的方法检查的心血管疾病尽量不用X线;必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尽量缩短照射时间或做X线胸片。这样, 既避免了占总人数92.74%体检人员免受X线的危害, 又为体检单位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员胸部X线检查效率, 指导体检单位或个人合理选择该项目, 减少X线对正常人群的损害。方法:分析体检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2月的体检资料, 了解胸部X线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极低, 为7.26%, 且与性别、年龄有关。结论:健康体检胸部X线检查应根据症状、性别、年龄进行选择, 不应作为集体体检项目。

关键词:健康体检,胸部X线,效率

参考文献

[1]路小平.大学生体检X线透视的防护 (J) .中国校医, 2004, 20 (3) :227.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

胸部检查 篇6

关键词:胸部放射,异常,术前检查

近年来,胸部X线放射检查应用十分普遍,不仅是诊断病症的重要方法,也逐渐成为患者术前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1]。许多临床医师均将X光检查视作常规临床检查的延伸,使放射诊断在非体外循环手术的术前检查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临床诊断的附属物变为一项常规的术前检查手段。与此同时,对诸如童年时头骨急性创伤后的颅骨造影、神经放射成像、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常规的胸部放射检查、外科手术前的胸部X射线检查、静脉泌尿系造影、医护人员的侧位胸部X光检查及急诊室的放射诊断等进行常规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本文从放射检查和临床检查的参照性出发,对放射检查中的异常现象进行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7例进行非急性、非体外循环的手术的患者。其中51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X线的表现以及放射科报告医师的姓名等信息均有完备记录。另外152例患者的记录中又补充了吸烟习惯、距离上次拍摄X光片的间隔时间以及慢性支气管炎,Ⅲ级呼吸困难,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和肺结核等既往病史的类似信息。

1.2方法异常的X光线发现被归为六类:心脏、织脉和肺动脉、肺野、胸膜、骨系统以及胸腔纵膈。对这六类的放射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与全麻和外科手术的相关度将在每个部分发现的异常分为显著的和无关紧要的两类。

2结果

如表1所示,放射结果显示有126例显著异常和173个无关紧要的异常之处。男性患者的60例重要发现中,27例(45%)为心脏肥大,10例(17%)为慢性阻塞性心肺疾病,而女性患者中的60例重要发现中41例(62%)是心脏肥大,7例(11%)为慢性阻塞性气管疾病。

表2显示,根据年龄和性别统计的总的异常情况。年龄在20岁以下的患者未发现任何异常,30岁以下的患者也未发生显著变化。

表3显示出,X光放射发现和既往临床病史之间的一致性。X线的变化支持7例患者中有1例曾患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另外4例的放射结果在缺乏既往临床病史的情况下,为慢性阻塞性心肺疾病提供了佐证。在有明确结核病(5例),高血压(14例),心绞痛(6例),三级呼吸困难(10例)以及心肌梗塞(1例)病史的患者中,X线放射报告分别证实了1例,3例,2例,2例和1例的临床诊断。在没有既往临床病史的情况下,另外6例患者的X射线变化与陈旧性肺结核的诊断相一致。

3结论

研究表明,对30岁以下患者进行的术前胸部X线放射检查基本未见异常。如果将此类人群排除出术前检查的筛选过程,放射科在术前胸部X线放射检查方面的工作量大为减少。研究表明,放射发现异常中有54%源自心脏肥大,19%源自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肥大的普遍性因年龄而异(年龄在30~49岁占5%,50~59岁占8%,60~69岁占15%,70~79岁占27%,年龄超过80岁的为40%),显现出显著的年龄依赖性。

发现表明,在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呼吸困难等疾病的检测方面临床检查更加灵敏、高效,而放射学对肺结核等疾病更敏感。两者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方面的差异则尚不明确。然而放射线所带来的辐射备受争议[2],接受放射检查的利与弊引起重视和关注,故而应将放射与临床检查有机结合[3],增强术前放射检查的合理化程度,以提高临床操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J W D Bull.What Is Diagnostic Radiology's Place In Medicine[J].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74,10(5927):394-400.

[2]Emillington.Radiology[J].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43,4329(25):829.

胸部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就诊的7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已经过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45~80岁, 平均 (53.9±9.2) 岁;病变直径1.9~9.2 cm, 平均直径 (5.3±1.2) cm。选取同期44例食管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46~81岁, 平均 (52.7±6.6) 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钡餐透视、胸部CT及食管镜检查, 胸部X线机采用HF550遥控X射线机 (产品编号:09000310970, 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4第3300229号, 生产厂家: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CT检查机器采用由飞利浦256层螺旋CT机 (美国飞利浦公司, 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安装) 。胃镜仪器选用Olympus BF-1 TR型 (厂商:进口奥林巴斯) , 并采取刷检或活检。统计不同分型患者3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1.3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对比

CT与胃镜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钡餐透视诊断, 见表1。

2.2 结果对比

对食管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CT高于钡餐透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7, P<0.05) ;胃镜高于钡餐透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1, P<0.05) ;胃镜虽高于C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7, P>0.05) , 见表2。

3 结论

食管癌的临床症状决定于病灶部位、大小和转移灶的部位, 病变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进食阻挡感, 也可以有吞咽困难、后背痛的单一症状为主诉。这些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吞咽困难是绝大多数食管癌的常见症状[3]。但在食管癌的发展过程中, 吞咽困难常发生较晚, 这是由于食管缺乏浆膜层而易于扩张, 对于肿瘤向腔内生长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故在吞咽时无明显影响。若能把这些症状和影像表现结合起来则有助于确定诊断, 病人的年龄在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食管癌发展期的临床症状比早期复杂[4]。除食管癌原发灶引起的临床症状外, 食管癌转移到不同部位还可发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有时病人以转移症状为主诉就医。食管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后背痛及吞咽困难、进食阻挡感, 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进食阻挡感及后背痛等临床症状可单独出现, 也可几个临床症状同时出现[5]。其中以进食阻挡感对于诊断最有价值。如果病人在45岁以上, 近1~2个月间断出现进食阻挡感应高度怀疑食管癌。

CT检查可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对于食管癌患者, CT扫描可用于瘤体的发现、鉴别诊断、判断较大食管癌的生长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食管癌患者, CT扫描可以发现食管段因肿瘤而产生的管腔狭窄及胸片上不能显示的食管内轻微阻塞性病变, 判断食管癌沿支气管纵向和横向蔓延的范围, 发现食管周围的纵膈淋巴结增大, 还可以发现胸膜面上的小的转移病灶及少量胸水[6]。单纯钡餐检查易于发现食管狭窄、溃疡或肿块等异常;但对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一些小病变则易遗漏[7]。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能清楚地显示黏膜情况, 从而发现早期肿瘤[8]。食管镜检查是一种基本检查方法, 它不仅可获取组织学诊断, 亦可使外科医生了解病变范围, 与学者贾国楠研究结果相同[9]。该研究结果显示对食管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CT高于钡餐透视, 胃镜高于钡餐透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1, P<0.05) ;胃镜虽高于C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7, P>0.05) , CT扫描对于预测原发肿瘤状况仍不尽如人意;同样CT扫描对于预测淋巴结转移状况亦有不足之处, 由于一些小淋巴结常出现假阴性, 致使准确率仅为50%。肿瘤侵犯气管的CT表现为气管移位或向气管腔内生长。CT扫描对于检查气管的早期受侵犯情况并不理想, 亦不能预测有无手术指征。目前, 笔者利用CT检查, 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如有无肝脏、肾上腺转移;同时评估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学者李长寒探讨了对于转移瘤患者原发肿瘤切除的可能性较小, 不到10%, 该研究与李长寒[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CT与胃镜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钡餐透视诊断,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首选钡餐透视检查, 但准确率较低, 胃镜检查虽然准确率最高, 但创伤较大, 与CT相比, 准确率相当, 故CT的临床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周源, 汪栋, 吕毛估, 等.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中的意义[J].山东医药, 2015, 52 (16) :59-62.

[2]王军, 祝淑钗, 韩春, 等.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 2014, 35 (17) :967-968.

[3]陈疆红, 贺文, 赵丽琴, 等.高清晰CT胸部低剂量筛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4, 26 (12) :2302-2305.

[4]曾令国, 秦玉祥.X线钡餐造影与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分期评估中的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2) :45-47.

[5]蔡永广, 谢馨.胃镜对食管部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5, 3 (2) :173-174.

[6]李长寒, 贾春双, 刘永华.胃镜下联合取材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5) :60-63.

[7]Punamiya V, Mehta A, Chhajed PN.Bronchoscopic needle aspir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and staging of lung cance[J].J Cancer Res Ther, 2015, 6 (2) :134-141.

[8]褚志刚, 杨志刚, 欧阳羽.低剂量多层螺旋CT食管癌检出的影像学特点[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33 (12) :1850-1854.

[9]贾国楠, 赵卫东, 韩巧林.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食管部占位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5) :92-95.

胸部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28例气胸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0例,平均年龄(3.6±0.8)d。早产儿2例,足月产24例,过期产2例。剖宫产19例,顺产9例。病理性气胸18例,自发性气胸10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仰卧前后位或仰卧水平侧位胸部X线片检查,检查仪器为万东300MAx线机检查(8例)及东软平板DR检查(20例),胶片间距100cm。4例患儿进行2次X线片随访复查,24例患儿有2次以上X线片随访复查。

2 结果

本组28例气胸患儿中,单侧气胸20例(71.4%),肺视野透明亮度较高,双侧气胸8例(28.6%),气体集中在胸腔前缘12例(42.9%),表现为胸腔密度降低,可见压缩肺组织边缘及透亮区,气体集中于纵膈旁8例(28.6%),气体局限于膈上3例(10.7%),表现为膈肌上方或肋膈角区局限性透亮度增加,外侧气胸3例(10.7%),表现为胸腔外中带可见压缩肺组织边缘及无肺纹理区,内侧气胸2例(7.1%)。

3 讨论

新生儿气胸在临床较为常见,肺内压力增高、肺泡过度充气、肺泡腔与肺间质之间的压力差增大、邻近组织压迫均可导致肺泡破裂产生气胸[2]。新生儿气胸主要分为自发性或继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以医源性气胸和病理性气胸最为常见。其中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巨大儿,且以剖宫产居多,而医源性气胸的发生主要与呼吸机正压通气及心肺复苏抢救有关[3],病理性气胸的发生可能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污染及胎粪吸入等因素有关[4]。

新生儿气胸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唇周发紫、紫绀、呻吟等。临床在诊断新生儿气胸时除了要结合常见的临床表现,还要辅助行X线片检查,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气胸新生儿在行胸部X线检查时主要采取仰卧位,气体积聚于胸腔的前部内侧,少量气胸时通常表现为纵隔旁呈条带状透明亮度或胸腔顶端与横膈面肺底之间呈弧形透明光亮带,膈面或心缘较为清晰,形态与纵隔心缘一致,多呈"C型"、"L型"或"反L型",而当气体较多时[5,6],单侧肺野的透明光亮度会出现显著增高,纵隔边缘与横膈面异常清晰锐利。

新生儿气胸应与纵隔内积气进行鉴别诊断,当肺密度不均时,则提示存在其他肺实质病变,此时纵隔会向健侧移位。对于有肺大泡、阻塞性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新生儿发生气胸时,则正常肺将过度被压缩或与气量不成比例,从而引起纵隔移位征[7]。此外,新生儿气胸还应与肺气肿、纵隔气肿、肺大泡及先天性肺支气管发育畸形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气胸纵隔边缘及膈面异常清晰锐利,因此与肺气肿不难鉴别诊断,胸腺抬起征和横膈连续征是纵隔气肿的典型征象,肺大泡主要表现为肺野透光区,四周有环状阴影,透光区在肺内不在胸腔或肺叶间隙内,先天性肺支气管发育畸形者肺野无肺纹理透光区,心影向同侧移位,膈肌抬高。

综上所述,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形态多样,临床诊断过程中要高度注重摄片的质量,分析病变影像的布局、方位和形状,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1-455.

[2]杨奇宝.新生儿气胸的X线检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94-95.

[3]Brunherotti M A,Freitas Vianna J R.Silveira C S.Decrease of the occurrence of pneumothorax in newborn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rough reduction of ventilatory parameters[J].J Pediatr,2003,79(1):75-80.

[4]郭红苗,吕勤.新生儿气胸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附45例病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2):94-95.

[5]赵学雷,曹维彬,毛艳蕊,等.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特征性X线表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55-56.

[6]饶波,黄穗,刘帆,等.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62-464.

胸部检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7例, 女49例, 年龄14~77岁, 平均 (31.5±1.8) 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胸部创伤, 致伤原因包括压伤7例, 刀伤9例, 高处坠落伤41例, 撞击伤29例, 车祸伤40例, 临床症状包括咯血、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及胸痛等, 部分患者则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创伤, 包括腹部损伤、四肢损伤及头颅损伤等, 2例患者存在休克症状。86例均在受伤后0.5 min~72 h就诊。

1.2 方法

采用DR技术与螺旋CT技术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 (1) DR检查。采用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TH X线摄影机进行检查, 检查时根据病情取平卧位、立位斜位、立位侧位及立位前位等摄片, 如有需要则在透视下加摄肋骨点片。采用的摄片条件为115~120 k V, 10~12.5 m As, 完成摄片于飞利浦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2) 螺旋CT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i CT256层螺旋CT进行检查, 扫描时尽量让患者屏住呼吸, 扫描管电流为200 m As, 管电压为120 k V, 螺距为0.993, 层厚为5.0 mm, 扫描图像矩阵取512×512。取仰卧位完成扫描, 范围包括肋弓下缘与胸廓入口之间的局域, 全面观察胸部骨骼、软组织、肺实质、纵膈及胸腔等的损伤状况。如疑似肋骨骨折, 则进行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时的厚度取1 mm, 重建增量取1 mm。扫描骨性胸廓时采用VRT技术, 扫描支气管时则采用MIP成像技术。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比较DR与螺旋CT对于各类胸腔创伤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胸腔创伤疾病包括心包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胸腔积液、肺塌陷、肺撕裂伤、肺挫伤、血胸、气胸、血气胸、肋骨骨折、纵膈损伤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检验发现, 在各类胸部创伤病变中, DR与螺旋CT诊断皮下气肿、肋骨骨折、胸椎骨折、胸骨骨折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胸部创伤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胸部创伤发生后可直接损伤重要器官, 因此需要及时确诊与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情况。胸部X线平片检查是诊断胸部创伤的常用手段, 具有操作方便及费用低廉等特点, 容易被患者接受[2]。近年来, X线检查技术已经与数字化摄影技术相融合, 发展出了DR技术, 相对于常规X线检查, DR技术的X线摄影方式更为简单快捷, 且对于被检者、操作者的要求相对较低, 但可以有效提高X线摄片的图像质量, 因此成为了诊断胸部创伤的首选方式[3]。另一方面, 目前有研究指出采用DR技术诊断胸部创伤时, 所得到的二维平面摄片有一定的局限性, 图像中的胸部组织容易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 这就容易导致摄片密度的分辨率较低[4]。在摄片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 部分病变难以完全显示, 因此在临床中可能会漏诊部分创伤性病变。为了提高胸部创伤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则可以在诊断的过程中应用螺旋CT技术。采用螺旋CT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时, 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空间图像及高密度的横断图像, 且CT扫描敏感于胸部创伤出现后的各种病理形态改变, 获得的CT图像中伪影较少, 图像的清晰度也较高[5]。因此, 在临床中应用螺旋CT图像能够有效观察到DR图像无法清楚显示的纵膈旁病理改变或胸膜下的病理改变, 相对于DR, 螺旋CT在诊断复杂胸部损伤类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 在采用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时, 可以利用三维图像对损伤部位实现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这就能够有效避免微小病变被漏诊。

本研究采用了DR技术与螺旋CT技术对126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证实除肋骨骨折、胸椎骨折、胸骨骨折及皮下气肿之外, 螺旋CT诊断其他胸部创伤病变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R,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螺旋CT在诊断胸部创伤方面具有符合率高的特点, 与目前的研究结论大致相符。本研究为126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的是64层螺旋CT, 64层螺旋CT在诊断胸部创伤病变方面还具有以下几种优势:首先, 可以让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保持平卧位, 这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昏迷或站立困难等创伤严重的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6]。其次, 采用螺旋CT检查时无需更换超声或X线平片等检查方法, 可以有效避免检查时移动身体所造成的损伤, 能够将院内的术前时间缩短[7]。第三, 64层螺旋CT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胸部损伤中的细节, 包括大血管、心脏、纵膈、肺部、胸膜及胸壁损伤, 且对于隐匿骨折与肺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在本研究中螺旋CT诊断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及肺不张的符合率均高于DR,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此外, 利用VRT技术及MIP技术还以从矢状位及冠状位清除显示病变部位类型、范围及具体形态等, 同时能将肋骨骨折的程度显示出来, 这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上所述, 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的准确率高于DR诊断, 在临床中可优先考虑采用螺旋CT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春, 陈启雄, 余加林, 等.64排CT三维重建在新生儿 (Ⅲ) 型食道闭锁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 2014, 35 (2) :87-88.

[2]陈钧强, 蒋兆强, 肖芸, 等.数字化X线摄影胸片与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一致性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 30 (1) :8-12.

[3]高婉仪, 曾永威, 邓学斌, 等.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DR IVP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52 (1) :45-51.

[4]戴九龙, 柳建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胸部DR在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及肺炎声像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22) :3630-3632.

[5]袁世俊, 陈继, 朱锦勇, 等.256排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 (3) :386-387.

[6]黄英荷, 谭理连, 李志铭, 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gt;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 (2) :52-55.

[7]原珍团, 张小鸽, 张曦娥, 等.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 (MPR) 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 2014, 35 (8) :1051-1053.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胸部肿瘤02-10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02-10

心肌样细胞02-10

心肌功能02-10

心肌损害02-10

胸部损伤02-10

尊严的力量02-10

胸部体格检查步骤02-10

母马胸部食管破裂病例02-10

重症胸部创伤02-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胸部肿瘤 下一篇:胸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