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们。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导致腰椎疾患患者的发病率也快速增长, 并有逐渐年青化的趋势。腰椎疾患病人由于其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 其治疗相当棘手。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技术应用于临床, 使不稳定脊柱部位的融合和固定更接近于正常的脊柱三维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 消除了畸形, 提高了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26例腰椎疾患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男17例, 女9例, 年龄39~75岁, 平均年龄54.8岁。其中腰椎滑脱14例, 峡部裂性滑脱9例, 退变性滑脱5例, 按Meyerding分型:I度10例, Ⅱ度3例, Ⅲ度1例;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8例, 其中合并马尾损伤1例;腰突症合并腰椎不稳3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取俯卧位, 以病椎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 暴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及深度, 检查位置满意后, 置入椎弓根螺钉, 然后经椎间隙行大部分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适度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 突出椎间盘或骨嵴增生组织均予摘除。通过钉棒的撑开系统撑开椎间隙, 旋紧提拉螺钉的螺母使病椎椎体复位。自自体髂骨后嵴取大小适中的髂骨块及部分松质骨, 将松质骨骨粒植入椎间隙并压实, 再将已修成合适大小的髂骨块打入椎间隙, 使植骨块稳定无松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良好后冲洗伤口, 置负压引流管。负压引流24h, 卧床2周带腰围下地适当活动。
1.3 手术注意事项
减压需充分;植骨前利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撑开椎间隙, 利于骨块植入, 植骨后对椎间隙进行加压稳定植骨块;植骨块后缘要低于椎体后缘, 以免造成椎管狭窄;椎间盘终板软骨面尽可能刮除彻底。
2 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24个月, 按照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标准, 其中优15例, 良8例, 可3例。26例患者定期拍片复查, 无复位丢失, 内固定无松动、断裂, 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术后腰椎CT显示其中椎体滑脱病人滑脱椎体复位, 植骨愈合情况良好, 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8%。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出现并发症3例, 其中脑脊液漏2例, 无神经症状, 伤口感染1例, 经过换药、静脉抗炎等处理后痊愈。
3 讨论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PLIF) :1940年Qoward首先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该方式提供了最好的椎间融合率和最满意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 当椎间隙被撑开、滑脱椎体复位后不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时, 后方的椎弓根系统将承担80%~90%的轴向负荷, 很容易发生椎弓根螺钉的断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将螺钉通过椎弓根拧入椎体, 从而起到固定作用。常规横突间或后路椎体间植骨, 常因植骨部张力的影响而发生不愈合、再滑脱等, 且手术出血多、创伤大。本组中的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了内固定系统与椎间植骨术的联合使用, 具有固定节段短、损伤小且简单、复位固定一次完成等优点, 增加植骨愈合率。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突症) 及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较少见。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腰突症合并腰椎椎管狭窄9例, 其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1例, 经该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在解除马尾神经受压的同时稳定脊柱, 达到可靠的融合效果。本组马尾损伤病人术后经随访肌力感觉完全恢复, 优良率100%。由此可见, 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复位内固定是基础, 椎管彻底减压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突症) 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 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 随访6~24个月, 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 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 植骨融合率良好。
关键词:内固定,椎体间融合,腰椎疾患
参考文献
[1] Frymoyer JW, Low back pain.The role of spine fusion[J].Neurosurg Clin North Am, 1991, 2:933~954.
[2] Vostrejs M, Ozuma R.The role of instrumentation in the degenera-tive lumbarspine[J].Curr Orthop, 1999, 10:148~153.
[3] 阮狄克.脊柱内固定后植骨融合的重要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 12 (5) :326.
相关文章:
屈曲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02-04
经皮螺钉内固定02-04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配合02-04
锁定钛板内固定术02-04
浅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02-04
希腊奥林匹克的故乡02-04
拉力螺钉固定02-04
葡萄酒主题旅游02-04
“3+3”生产计划锁定管理办法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