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教育叙事

关键词: 叙事 个性 孩子

第一篇:尊重孩子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我尊重孩子的个性

我尊重孩子的个性,但不盲从

泛舟教海十余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或聪明,或迟钝,或活泼,或沉稳,正如洛克所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在大力提倡尊重孩子个性教育的今天,我主张:尊重孩子的个性,但绝不盲从。

伟是班上一个极为高大的男生,嗓门粗,力气大,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在期初的班干部竞聘会上,他毛遂自荐,并获得班级绝大多数选票而当选。

接下来,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伟当值日班委的这天,他总是扯着他的大嗓门在班级里怒喝:“某某,不准讲话”,“某某,认真做眼保健操”,有时,他甚至会用力拽住不听话的同学,把他揪到讲台桌上。有时,他用力地在讲台桌上挥打着教鞭,恶狠狠地教训着同学:“马上保持安静”。同学们迫于他的压力,大都较为服帖。邻班的老师看见了,总跟我说:“你这个班委可真得力,把班上的同学管得服服帖帖的”。我却皱起眉头,心里闪过一丝不安,伟的性格本来就暴躁,长此以往,虽然能管住班级,但不是助长了他的这种暴戾的性格吗?我决心找他谈谈。

课后,我把伟叫到了办公室,与他做了一番长谈。“伟,同学们都说你身为班委尽职尽责,老师也看到了,非常感谢你。”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喜悦,紧抿住笑开的嘴,头略微向上昂了昂,“但是,老师发现你管同学的方式很粗暴,你能不能温柔点,多看看同学的优点呢?。”他怔了怔,昂起的头马上拨浪鼓似的摇起来,激动地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不凶点,他们就不听我的。”“那你就把不听话的那些同学交给老师来处理。”他略显失望地走了。

之后,伟就经常跑到我的办公室打小报告:“某某今天不做课前准备”,“某某今天午休时间在班上跑来跑去”。有时,他甚至还会揪着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来,我真是哭笑不得,对伟这个“官”,我是不能撤他的职的,那对他是多大的伤害啊!得想个更好的办法,我又琢磨开了------ 利用班队课,我们开展了“与文明同行”的主题,同学们表演了许多生活事件:比如城管粗暴执法,比如班干部粗暴管理班级等,孩子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争辩中,我看到,伟红着脸抬起头意味深长地注视着我,我微笑地用目光予以肯定,他开心地笑了,我想,在我们会心地对视中,聪明的伟一定读懂了我的用意。果然,之后的伟管理班级时,态度温和多了,打小报告的次数也少了,我知道,这个暴躁的孩子终于没有让他的暴戾个性肆意张扬,他正可喜地转变着-------- 是啊,面对充满个性的孩子,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却不能盲从,更不能利用孩子的“劣质个性”为我们服务,只有充分地认识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扬长避短,这些娇嫩的花朵才能开的更鲜艳,毕竟,对孩子来说,成长的道路还很长,而老师,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方向灯-----------

第二篇:教育叙事故事--批评也要尊重学生

我的教育故事

-----批评也要尊重学生

有一次,我拿着一个很漂亮很精致的教具去教室准备上课,当时还没上课我就放在讲台上出去了一下,可是等我回来的时侯那个教具就不翼而飞了,我心急地大声在教室里问:“有哪个同学看到老师的教具了?”同学们都说没看见,我横扫了一遍教室,学生们都一声不响地坐在那。突然,我发现刘好同学的脸色不太自然,灵机一动,说:“看看哪个同学最能干,帮老师找回来,不然老师就无法上课了。”看我很着急的样子,同学们都急忙低头翻抽屉、在地上找了起来。我又接着说:“是不是老师放错地方了?老师看看谁最能干,帮老师找到教具。”过了大约2分钟,只见刘能拿着教具冲过来:“老师,在这!”他指着教室一边的墙角说。我当时我就火冒三丈, 好好批评了一顿 。”

后来我总觉得不对劲,狠批评一顿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啊,于是便认真地想了想。现在学生逆反心理很强烈,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情,避免正面冲突,不然会使得其反。现在学生故意跟老师对着干,甚至背后辱骂老师的事情常有发生。于是我又侧面了解了一下这个学生,结果我发现这个学生比较拧,是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的那种。我心想,看来事情没我想的这么简单。

事后我想:教师在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时,不要盲目地批评,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使矛盾激化。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更应指出对在哪并且懂得应如何去做!不仅要教育学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候,尊重比批评在教育上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我应该急需认真学习、深刻反思,从无经验到积累更多的经验、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目标迈进!

- 1 -

第三篇: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像集团”总部大厦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子上坐下来,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花草。

忽然,中年妇女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妇女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捡起那团纸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过了一会儿,那位中年妇女又揪出一团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丢到垃圾桶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老人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个女人扔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多说什么。

“你看见了吧!”中年妇女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忍不住放下剪刀走了过来,对那位中年妇女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像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个大厦里工作。”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下说。

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了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还干这种粗话,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像集团的职位。”“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抚摸著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说完老人款款地离开了他们。

中年妇女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像集团的人事主管,专门负责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艺工人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道。

“你说什么?老园艺工?他是我们集团的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妇女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第四篇:教育笔记: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育笔记:尊重孩子的选择

案例描述:

开展活动前,老师都会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整理纪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有一次,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阳阳并没有跟着我的动作做,只见他的小手在那里“胡乱飞舞”着,我看了他一眼,用眼神告诉他这样不对,但他并没有理睬我,继续陶醉在其中„„随他去吧,等下总会跟着我做的,此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阳阳可是一个“捣鬼专家”,总是喜欢做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出于他没有影响其他孩子,我也就没在意,继续着带着孩子们玩着游戏。渐渐地,他有点按捺不住了,走过来拉拉我的衣角,说:“余老师,我能和你做不一样的动作吗?”我有点生气,本以为我不理睬他,他会自己改正,但没想到,他不但不改正还跟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听话,不但不跟着老师做,还带动孩子学着跟老师唱反调,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个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着实把我给难倒了,此时的脑海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强行拒绝阳阳,他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而且还会给其他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思虑再三,我说:“那好,你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

游戏又开始了,阳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他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他就学花猫,每个动作都不一样„„这时候我观察了其他孩子的表情,大家都用十分渴望、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几轮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把游戏改成阳阳说的那样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我说:“那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又重新开始了,孩子们非常地投入,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玩得可开心了。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比以前的好玩多了,下次我们就这样玩吧!”

案例分析: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往往通过游戏获得多种体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不能因为孩子的调皮来限制他参与游戏的权利,教师应因地制宜,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1、该幼儿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想以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案例中教师以漠然处之的方式并不能让他获得满足,于是,他再次用同样的方式甚至表现的更加明显,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师重视的欲望特别强烈。

2、该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中提到能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可是他在第一次不遵守游戏规则时不能理解老师对他的漠然,同时在《指南》中社会领域社会适应目标2中,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理解规则的意义,显然这个孩子没有明白游戏的规则。

3、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有反思,有改进,让游戏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起先,可能该教师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因为该幼儿在班级中是属于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教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以自己个人偏见去对待该幼儿。但是,在游戏过程当中,该教师突然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让活动更加有效得进行下去。

4、教师看到了改变规则后的游戏比之前单纯的模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中来,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案例反思:

事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于一个新教师的我来说,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倾听每个孩子的想法这方面做得是比较薄弱的。新教师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选择,甚至忽略孩子提出的种种想法。就比如阳阳的事情,一开始我已经带了“眼镜”去看待他,所以接下来情况的发展我就在不停的限制他的选择,也没有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的选择,反而误会了他。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不能用之前的态度去评判他之后的做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善于思索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纲要》中提到“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我觉得,新教师的不足之处就是容易把自己变成主体地位,而孩子却是一味跟你的思路、想法去完成游戏。我自己也是这样,因此在这一方面要特别引起重视,在游戏中,孩子起的是主体作用,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每一个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认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实,尊重每一个孩子选择也是我们在游戏中常常忽略的,教师往往喜欢去帮助孩子选择,那么孩子就没有自主去选择的权利了,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必要的时候需要是平行介入,给予暗示与示范,那样孩子的成长才会得到有利地发展。我想,在今后的活动中,首先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地反思,及时地思考,也有这样才会更加有助于我们新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第五篇:教育叙事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六年组 李冬梅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泰戈尔·《新月集》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填写志愿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教师;音乐课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怀揣着对教师的无比崇敬之意我总是学的最认真、最快„„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我知道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为了老师。

教育学生,我没有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领导的教导总没有真实的生活来得实际。我,选择和孩子一同成长。

教书育人的热情在胸中激荡,我意气风发,但内心总会隐隐有些不安与恐慌。我工作了,不再是一名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要教书育人,孩子们会不会接受我,家长与领导会不会认可我,同事们会不会喜欢我,我讲课孩子们能不能听懂,考试时孩子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各种担忧一下子冒了出来,让我顿时觉得自己非常孤单。但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清澈眸子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孤单,因为我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陪我一起成长。

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们班的小冬,上课时总是迷迷糊糊,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不求上进,地道的调皮大王。家长对他不报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斗志。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给以鼓励,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起他从前怎么不好,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形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也取得了进步。

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孩子,你真棒!”

小雨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初到中学他是一个热爱运动、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就是小学时不学习基础极差,成绩很不理想。在最初看重平均分的评价制度之下,他成了我的心中刺,如何让他热爱学习,提高班级平均分成了我当时最大的目标。于是,天天单独辅导„„我是越来越累,而小雨的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于是自认为付出了很多的我对他时常流露出不满,甚至讽刺的话,渐渐地曾经那么阳光的孩子逐渐沉默起来,见到我能躲就躲。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心酸,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些老教师,才发现自己初衷虽好,却还是做错了。

曾经的我立志做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今却伤害了一个孩子,夺去了他的快乐与自信„„内心充满了自责与后悔,于是,我找他谈话主动向他承认错误,当我对他说“对不起”时,我看到他的眼睛红了„„我们约定好以后尊重彼此,努力学习,共同提高。

于是接下来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虽将课文读的断断续续,小雨也会勇敢举手,在他坐下后我会说一句“比上次有进步,你真棒!”他会踊跃举手上黑板默写诗文,会积极回答问题„„而这之后都会伴随我的一句“很勇敢,你真棒!”渐渐地,班级课堂非常活跃,提出问题后几乎全班举手,每个人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班一度成为讲公开课各科任教师首选班级。

小雨的成绩虽然一直没达到优秀,但却一直都是及格.每次我们目光碰撞在一起时,彼此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们知道我俩都在成长!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害羞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大方;爱捣乱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变得守规矩;成绩差的孩子,在鼓励下会努力学习„„孩子的自信是培养出来的,一个老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难相信自己的。对于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决心都会真诚地告诉他们:“孩子,你真棒!”。也许这个孩子和别的学生相比,并不太优秀,可是通过努力,他们每一天都比自己的前一天强,这不就应该得到表扬吗?

批评以前暂停一分钟

再好的学生,都多多少少会犯错误,错了当然得批评,不过批评以前,请暂停一分钟。这一分钟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这个错误,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是以他认为对的方式在处理问题。记得有一次小夏把我的水杯摔碎了,这事真让我生气,这可是我新买的水杯啊,可经过了解,他的本意,是想帮我接杯热水,因为我的嗓子哑了。这时,我感动不已,为自己错怪小夏而惭愧,或许表扬可能比批评更好。我在表扬他关心老师的同时,告诉他下次接水的时候该怎么接(杯子不要接满,手端平等等)。

不要让我们的定式思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一次孩子尊敬的向我打招呼“老师好”,第一次带学生玩耍,第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第一次和孩子们睡在一起,第一次孩子们为我倒上热水,第一次收到来自孩子们节日的祝福„„这些点点滴滴的真实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位幸福的老师。每一天与他们相处,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他们在不断地成长,而我也在不停的成熟起来。 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优缺点,做为老师却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往往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忽略孩子的快乐和综合发展。其实孩子成长的路还很长很长,难免会坎坎坷坷,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会和孩子在挫折中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就是这样,总在不经意间就让你感动。班里发校服试穿大小时,默默地帮其他小朋友叠好衣服,喝水时总是等到最后一个,需要带东西时第一个做到等等,许许多多。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有时也让我琢磨不透,却实实在在带给我感动,让我的心灵不经意间就会触动。

都说老师神圣伟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有力的一个比喻,但我却不喜欢,因为太伤感,我更喜欢与孩子们每天快乐健康的一起成长。当岁月逐渐苍老,我可以看到我的孩子们在我的庇护下,走向好的高中去迎接他们的未来!当再见到我的那一天,可以非常亲切、自豪地叫我一声“李老师”。

岁月静好,我已经准备好,在三尺讲台,与我的孩子一起成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如何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下一篇:高中作文我的母亲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