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应用:理论和实证
摘要: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总结而言,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有两条基本的应用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原生区块链金融项目的发展,其中以比特币、以太坊以及2019年兴起的开放式金融为代表。原生区块链金融将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架构,并将区块链技术理念融入贯彻到金融项目运营始终。第二条路径为“金融+区块链”,即以中央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监管当局利用区块链提高行政和监管效率,以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企业、社交媒体等在内的新兴科技企业利用区块链广泛开展金融业务。现有关于区块链在货币金融应用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证层面都较为匮乏,并且不成体系,这严重阻碍了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推进。因此,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研究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应用,对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平衡区块链金融创新与风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两条基本路径为线索,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总结归纳了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困境,从货币起源、货币职能演进、货币是否必须由国家发行、技术演进下的数字货币等四个维度归纳总结了货币形态和内涵的动态演进,对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金融资产的性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对基于抵押经济体系和“算法央行”两种模式的稳定币能否实现价格稳定进行综述和点评,并对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机制和经济效应进行综述。第二,构建了涵盖算法共识、决策共识以及市场共识的区块链共识机制框架体系,分别阐述了算法共识、决策共识以及市场共识的涵义,分析了POW、POS、DPOS、DAG等不同主流算法共识的经济学含义,并给出协同三种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发展建议。第三,从经济和金融视角界定了数字货币的内涵与外延,阐明了法定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关系,以及区块链在法定数字货币职能发挥中的作用;探讨修正了在国际上颇为流行的法定数字货币设置原则,并在结合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整体框架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分级利率体系;基于我国经济现实使用DSGE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第四,基于事件分析法和VAR-DCC-GARCH模型对宏观经济金融不确定视角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金融资产的短期和中长期避险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与黄金的避险性进行对比;基于DCC-GARCH-COUPLA模型实证分析了链外抵押和链上抵押两种模式能否实现资产价格稳定,并刻画其动态时变特征;就开放式金融这一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业态的逻辑、现状、趋势以及如何纳入监管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第五,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加密数字货币、全球稳定币、法定数字货币这三种区块链与货币金融结合最为紧密的产品进行分析,总结了全球区块链监管治理现状与挑战,在分析区块链金融多维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构建完善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将区块链的算法共识基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深入阐述了POW、POS、DPOS、DAG等不同主流算法共识的经济学含义,构建了涵盖算法共识、决策共识以及市场共识的区块链共识机制框架体系,并分析了三者的动态作用机制。将加密数字货币、全球稳定币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监管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予以研究。第二,理论界定的创新。从经济和金融视角界定了数字货币的内涵与外延,将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从经济和金融维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分析数字技术发展范式下的货币金融形式和实质的演变与发展,对开放式金融这一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业态进行定义与阐述。第三,理论框架的拓展。现阶段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原则由Kumhof&Noone(2018)提出,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合理性,本文探讨修正了法定数字货币设置原则,并在结合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整体框架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了法定数字货币分级利率体系;基于我国经济现实使用DSGE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第四,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基于事件分析法和VAR-DCC-GARCH模型对宏观经济金融不确定视角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金融资产的短期和中长期避险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与黄金的避险性进行对比;本文基于DCC-GARCH-COUPLA模型实证分析了链外抵押和链上抵押两种模式能否实现资产价格稳定,并刻画其动态时变特征;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系统进行精准刻画、对法定数字货币核心原则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基于DSGE模型研究了我国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总而言之,区块链的迅速发展及其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本文以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两条基本路径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区块链与法定数字货币、区块链与数字金融资产以及区块链金融的监管与治理等重要问题做出深入分析,以求推进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平衡区块链金融创新与风险,将我国建设为数字金融强国。
关键词:区块链;货币金融;法定数字货币;全球稳定币;加密货币;开放式金融;共识机制;避险性;DSGE模型;VAR-DCC-GARCH模型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问题
1.3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困境
2.1.1 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理论依据
2.1.2 区块链在货币金融领域应用的现实困境
2.2 货币形态和内涵的动态演进
2.2.1 货币起源理论综述
2.2.2 货币的职能演进综述
2.2.3 货币是否必须国家发行
2.2.4 技术演进下的数字货币
2.3 比特币等数字金融资产的性质研究
2.4 稳定币可以稳定不稳定的价格吗?
2.4.1 基于抵押经济体系的稳定币
2.4.2 基于“算法央行”的稳定币
2.5 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机制和经济效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3.1 区块链三种类型的共识机制
3.1.1 区块链的算法共识机制
3.1.2 区块链的决策共识机制
3.1.3 区块链的市场共识机制
3.2 不同共识算法的经济学含义
3.2.1 工作量证明(POW)及其经济学含义
3.2.2 权益证明(POS)及其经济学含义
3.2.3 委托权益证明(DPOS)及其经济学含义
3.2.4 有向无环图(DAG)及其经济学含义
3.3 如何协同区块链三种类型的共识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块链与法定数字货币
4.1 法定数字货币是否基于区块链
4.2 法定数字货币的优势和风险
4.2.1 法定数字货币的优势
4.2.2 法定数字货币的风险
4.3 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
4.3.1 法定数字货币整体框架设置
4.3.2 法定数字货币设置原则探讨
4.3.3 法定数字货币分级利率体系
4.4 基于DSGE的法定数字货币经济效应研究
4.4.1 法定数字货币的各部门行为特征描述
4.4.2 一般均衡和实证结果
4.4.3 经济波动冲击作用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块链与数字金融资产
5.1 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资产能否替代黄金
5.1.1 数字资产避险性的短期效应分析
5.1.2 数字资产避险性的中长期效应分析
5.1.3 结论
5.2 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能否实现价格稳定?
5.2.1 链外抵押的价格稳定模式
5.2.2 链上抵押的价格稳定模式
5.2.3 稳定币能实现价格稳定吗?
5.3 开放式金融:逻辑、现状、监管与展望
5.3.1 开放式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5.3.2 开放式金融的逻辑与现状
5.3.3 开放式金融的优势和制约条件
5.3.4 开放式金融的发展与监管
5.3.5 总结与展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块链金融监管与治理
6.1 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数字货币分析
6.1.1 加密数字货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6.1.2 全球稳定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6.1.3 法定数字货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6.1.4 总结和展望
6.2 区块链监管治理现状与挑战
6.3 构建完善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
6.3.1 区块链的多维治理需求
6.3.2 实现有效的区块链金融监管与治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相关文章:
货币金融学测试题02-22
货币金融学试题答案02-22
货币金融学作业答案02-22
货币金融学期末试题02-22
影响货币政策的金融学论文02-22
货币金融学题库02-2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集02-22
货币金融学02-22
影响货币政策的金融学02-22
货币金融学第11版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