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酸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降纤 溶栓 临床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 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 溶栓、降纤、抗凝、血液稀释、抗血小板聚集、应用脑保护剂等治疗疗效, 都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肯定, 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采用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选择发病72h内, 经头颅CT或MRI检查, 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0例, 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4~83岁, 平均60.3岁, 对照组34例, 男22例, 女12例, 年龄49~81岁, 平均59.7岁,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功能缺损及伴发疾病的评分, 经χ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 连用10d, 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10d。对照组单用阿魏酸钠用法同上一组病人, 并根据情况选用一般保护脑细胞药物, 如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 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2组病人均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为0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或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及死亡。

2 结果

2组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例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注:*P<0.05

3 结论

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原因:血管壁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三者可导致脑血栓形成、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纤维蛋白原增多是缺血性心脑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 其升高不仅可以引起血黏度增高, 而且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 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缺血区内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坏死。其机制是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 大量Ca2+沉积于线粒体, 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 能量产生障碍, 还可使细胞膜结构分解, 神经元骨架破坏导致细胞死亡, 胞内Ca2+升高可刺激磷脂酶A2和磷脂酶C, 使膜磷脂降解, 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 后者在代谢中产生血栓素、白三烯, 一方面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细胞损害, 另一方面可激活血小板, 使其内Ca2+增加, 形成微血栓、加重脑损害[3]。

阿魏酸是中药川芎、当归、木贼等的有效成分, 注射用阿魏酸钠是阿魏酸的钠盐, 是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阿魏酸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1) 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可以减少机体产生自由基, 减轻内皮细胞膜的损伤; (2) 阿魏酸钠促进内皮NO的释放, 同时抑制损伤内皮分泌ET-1; (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可以说都针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环节, 正是基于阿魏酸钠的上述药理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在常规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 实验研究发现阿魏酸钠对其他药物损伤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还能减轻一些药物的肾毒性, 阿魏酸钠具有一定的肝肾保护作用, 同时阿魏酸钠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的报道[4~5]。老年人本身存在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减退, 还有多病性的特点, 药物的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 阿魏酸钠疗效肯定, 安全性高[6], 而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可以抑制脑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 的过氧化作用, 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 并且可以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 在各种动物脑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缺血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7], 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 同时具有抗血栓、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些临床观察显示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较单一用药效果好, 并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已确诊急性脑梗死8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 用阿魏酸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46例, 设定对照组34例, 单用阿魏酸钠治疗。2组患者年龄、性别、功能缺损, 伴发疾病评分中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结果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 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阿魏酸钠,依达拉奉,脑梗死,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2]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委员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 1981, 20 (4) :254.

[3] 王新德.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63~64.

[4] 王荣丽, 王京援.阿魏酸钠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血浆内皮素、D-二聚体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 2001, 18 (5) :344.

[5] 赵同芬, 邓华聪.阿魏酸钠的药理研究新进展[J].西北医学杂志, 2001, 16 (3) :135~136.

[6] 陆行州.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J].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 1993, 1:84.

[7] 杨正, 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依拉奉[J].中华医药杂志, 2002, 11 (12) :9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7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