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确诊并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20例, 其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7版《妇产科》。患者年龄34~56岁, 接受手术前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术前阿托品0.5mg肌注, 采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射频治疗仪。宫腔凝刮刀前端半弧形裸露部分可与子宫内膜接触的面积为3mm×10mm。患者取膀胱结石位, 将电极板置于腰骶部, 打开电源, 将功率参数设为40W, 频率为550KHz射频电源与宫腔凝刮刀相连接。先用5号刮头, 刮宫腔一周, 清除较厚的子宫内膜功能层, 送病理检查。以射频为治疗源, 将刮凝刀送达宫底, 按压手柄开关, 由右前壁开始依次刮凝宫腔2周。宫腔刮凝刀移动速度为5s移动1cm为宜。
1.3 术后处理
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术后当天给予缩宫素肌注以帮助子宫收缩排出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 术后2个月禁止性生活, 术后3、6个月、必须随诊, 如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随时就诊。
1.4 效果评定
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治疗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出血量明显减少;治愈:治疗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接近正常时间, 出血量明显减少, 接近正常, 或者无出血;好转:出血稍减少, 时间有缩短, 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无效: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无变化。
2 结果
2.1 术后一般情况
术后所有病人均无明显疼痛感, 2例有下腹隐痛, 对症治疗后缓解, 所有病人均无手术损伤的并发症。
2.2 疗效
治愈18例在术后3个月出现少量月经, 以后月经周期正常, 月经量明显减少, 治愈率达90%。好转2例出血量稍减少, 时间有缩短。本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有效率100, 治愈率90%
3 讨论
3.1 功血的治疗方法选择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缓解症状为主的刮宫和性激素药物治疗, 无效时常需切除子宫。切除子宫虽能根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但改变了女性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 甚至出现精神性性功能障碍及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1]。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 如子宫内膜电切术、热灌流术、微波治疗以及现在的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手术操作简单, 易学易用。
3.2 射频作用原理
射频对机体有生物热作用, 近年来渐渐被应用于医学领域。鉴于子宫腔与外界相通, 有利于介入治疗的特点。我们采用特制的刮匙形射频治疗刀将高频电磁波导入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 通过射频的生物热效应使病变内膜局部温度升高, 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均产生高热效应、发生凝固、变性、坏死、溶解甚至脱落, 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及子宫浅肌层破坏而造成永久性闭经或月经稀少[1], 从而改善子宫异常出血症状。
3.3 射频消融术的优点
本文20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未发生子宫穿孔、肠管及膀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手术安全性高。该技术治疗功血效果确切而满意。
摘要:目的 采用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例功血患者, 用射频消融凝刮刀消融子宫内膜。观察术后3、6个月功血患者出血量的改变。结果 功血的有效率100%, 治愈率90%出血量明显减少或闭经。无脏器损伤的并发症。结论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伤且费用低的治疗功血方法。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消融术,射频
参考文献
[1] 李志英.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8) .
相关文章:
丹那唑联合桃核承气汤加味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02-10
2型糖尿病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分析02-10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临床分析02-10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02-10
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RI)与术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临床研究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