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安校园建设中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

1 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现状和亟待培养的迫切性

为充分、翔实、科学地掌握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责任观等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笔者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 运用调查与研究、分析和综合、构想和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 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等院校深入地开展了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基础调研工作, 得出如下结论。

1.1 需要开展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内因

(1) 主动防范意识淡薄。经过综合分析调查材料和日常安全检查及相关管理材料发现, 学生公寓发生的诸如盗窃等常发安全事件, 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主动防范意识淡薄。离开寝室不锁门、随意存放现金等贵重物品、用包在食堂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抢占位置而造成的财务被盗、遗忘物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 从一定的角度反应了大学生对其所生活的治安等安全环境估计不足或过于信赖, 给了居心叵测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2) 从众心理比较明显。在问卷调查中,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学校明令规制的行为的判断几乎都是准确的。比如, 能否在寝室使用高功率电器, 其回答基本都是否定的, 然而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明火的现象却难以从根本上被遏制, 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有正确认识、判断的学生在匿名、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效仿那些因主观故意而使用违章电器的学生, 导致该类违章现象广泛存在, 严重影响安全。

(3) 责任感责任观淡漠。大学生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对人, 其对自己的角色大多定位于被管理者, 并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管理, 且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安全事件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对学校配合工作的要求也往往置若罔闻, 甚至出现“瞎起哄”的现象, 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缺失、责任观淡漠造成的。

1.2 需要开展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的外因

(1) 平安校园的要求。当前, 浙江省高校普遍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工作, 作为平安校园建设主体的大学生是否能以一个有责任的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和配合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工作能否有深度、有力度、有成效的开展。

(2) 维稳工作的要求。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较为严峻, 国内的反动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组织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向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生渗透, 妄图侵入大学生群体的灵魂深处, 以达到其肮脏的目的。面对这样的形势, 大学生群体必须首先树立好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明确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和生活方式, 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提高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惕, 防范各种意识形态上的渗透。

(3) 日常防范的要求。校园内经常发生自行车被盗、手机被盗等治安案件, 经过整理分析, 90%以上的案件是由于案件受害人的防范工作没有做到位, 不是离开寝室门未锁, 就是自行车忘记上锁或者使用了钥匙匹配率极高的小锁。而采用一定有效的手段正面或侧面对此类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大部分损失都是可以避免的。而当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社会因素引发的盗窃等案件正逐步侵入校园, 而解决此类安全事件的根本办法也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观为首选之策。

2 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探索

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促使其自发的树立安全责任观, 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开展相关培养工作。

2.1 建立主动培养体系

(1) 宣传教育:形成一整套完善、全面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体系, 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政治、稳定、治安、交通、消防等学生密切关注或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管理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学生紧绷安全这根弦, 才能促进其安全责任观的逐步形成。根据浙江省高校保卫协会的实践, 由各高校有关人员参与编著安全知识读本, 并将其作为基础性教材, 通过开展测试检验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失为一种形象、直观、全面、系统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形式。

(2) 开展演练:避免演练走过场, 高校应采用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结合、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结合、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结合的多形式的演练方式, 结合实际, 精心组织广大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演练过程中, 通过演练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安全事件中大家所应当完成的工作、尽到的职责和相关注意事项, 促进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和意识培养。

(3) 参与管理:以劳动周的形式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安排各班级部分学生轮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如, 开展寝室消防安全检查、食堂巡逻、参加交警部门组织的交通管理志愿者工作等, 通过角色的互换, 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学校管理者的难处, 也能在实践中提高对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认知, 促使更加配合学校的管理, 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2.2 完善配套激励机制

(1) 日常督促:学工部、保卫处、各二级学院等管理关口职能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对学生各类行为的事先预防, 积极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并督促失范、违纪学生纠正其不当行为、不良思想, 从根源上减少违法犯罪分子实施侵害行为的机会。

(2) 奖惩体系: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诸如违章用电、疏于防范、不配合管理等事项以书面形式进行规制, 并将奖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 达到有效督促、奖惩分明的效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院整体素质考评体系单独制定了“安全保卫素质平台”, 通过实践, 证明了该平台在提高学生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警觉性、服从性、主动性等方面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收效显著。

3 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直观评测方法

为有效检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观, 特提出以下评测方法。

(1) 抽样书面调查:学校各部门协作, 针对一个时段、一个地点、一件事件, 罗列出需要了解的事项, 要求相关的学生参与调查, 并经统计分析, 了解一定范围内学生的安全责任观现状。

(2) 侧面关联评价:针对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人或群体, 要求与该事、该人、该群体有一定关联的学生、老师发表相关看法和评价。

(3) 实地演练检测:根据不同时段, 选择匹配的主题, 针对性开展专题演练, 并要求不特定的学生群体参加, 检测其在实际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能力和不足。

(4) 综合客观考评:以各班级为单位, 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安全法制相关知识测验, 并将测验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

摘要:大学生是大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相对人, 其个人安全责任观、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难易度和成效性, 因此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的培养和引导应成为各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责任观现状,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安全稳定形势和高校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掌握共性、个性、内因、外因、规律等重要因素, 探索并初步形成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评测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责任观,培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物理评价体系素质教育 下一篇:低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