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之一[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及其并发症可长期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有研究指出[2],Hb 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实施联合治疗或给予注射胰岛素治疗。该研究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 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且Hb A1c>9%。上述患者均未接受降糖、降脂及胰岛素治疗,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并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有男27例,女19例;年龄35~76岁,平均(44.2±9.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5.4±7.9)个月。观察组有男25例,女21例 ;年龄36~75岁 ,平均 (43.9±9.5)岁 ;病程4个月~5年 ,平均(15.7±8.1)个月。
1.2 治 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与诊断,于治疗前检验血液、胰岛素、FPG、2 h PG和Hb A1c,计算HOMA-β和HOMA-IR等指标。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其中格列美脲于早餐前空腹口服,起始剂量为1 mg/d,二甲双胍每次服用0.5 g,3次/d。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其中二甲双胍用法及剂量与对照组一致,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060062,规格3 m L:300 U)于睡前皮下注射,10 U/d。根据患者的FPG变化情况每隔1周调整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 血糖含量<3.9 mmol/L(低血糖时 )格列美脲减少1~2 mg或甘精胰岛素减少2~4 U。治疗后随访1~3个月,复查各项指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 治疗前后 各项 指标 差 值 比较
两组FPG、2 h PG和Hb A1c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和HOMA-IR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2.2 两 组血糖 达 标率和 低 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1~3个月发现, 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发生4例低血糖,对照组发生6例低血糖(其中包括2例严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医学证实,血糖控制达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尽早起始并适时强化胰岛素治疗是确保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3]。通常情况下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应以基础胰岛素为首选。甘精胰岛素是重要的基础胰岛素,同时也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酸性注射液中完全溶解,经皮下注射后能形成胰岛素沉淀物,这些细微物质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稳定的释放胰岛素单体,进而可实现长效、平稳降低血糖的目的, 同时血药浓度无峰值,低血糖发生率较低[4]。
该研究比较分析了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方案治疗后,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OMA-β与HOMA-IR也有所改善 , 提示在运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以上两种方案治疗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均安全、有效。但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血糖控制,该研究中采用甘精胰岛联合二甲双胍对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 结果显示该组血糖达标率达100%,同时仅发生4例低血糖,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而对照组经治疗3个月后其血糖达标率仍仅为84.78%,共发生6例低血糖,其中有2例严重低血糖,提示采用甘精胰岛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更为有效,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也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案,降血糖效果较为明显,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和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甘精胰岛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均为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但甘精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更好,血糖达标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
相关文章:
分析循环内皮细胞与CRP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02-10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02-10
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RI)与术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临床研究02-10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02-10
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普通胰岛素与诺和力治疗的效果对照02-10
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02-10
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用药分析02-10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2例临床分析02-10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