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 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 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 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 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 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 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 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 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 对长期探索的坚韧, 对观察的搜索, 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 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 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 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 如果人缺乏意志, 贪图安逸, 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以下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师生关系、学习动机、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感。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态度;而学生尊敬、信任教师, 积极配合教学。因此平等、尊重、理解、关心、宽容、信任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长期以来,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这种“神圣”是与教师的权威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 更具有教学上的绝对权威, 更容易让学生变成机械的“接收器”。因此老师必须从俯视的位置上走下来, 平等、民主地面对学生, 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 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让他们在肯定中得到激励, 在尊重中获得信心。
2 巨大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 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个方面。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 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 认识就慢, 或者不予接受。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一般说来, 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 作用时间也较长。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和能力活动中去, 使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充足的推动力, 并能有效地、顽强地坚持下去。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 学习的兴趣就越浓,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 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思想政治发展的趋向和历史,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 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政治知识, 对学生进行学习政治的动机激发, 逐步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持久的动机。其次, 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 进行教学研究, 不断提高教学的时代性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 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向学生介绍政治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国际政治讲座;进行社会调查, 开展小课题研究, 撰写小论文等。
3 顽强的意志品质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 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 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 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 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 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 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经历千辛万苦, 克服重重困难, 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 从磨砺出, 梅花清香, 自苦寒来。美国心理学家, 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 30年后发现智力与成就之间, 不完全相关, 智商高的不一定就有成就。从800名男性中, 成就最大的占20%, 没有成就的占20%, 进行比较发现, 他们的主要差异在个性意志方面。因为意志的认识的动力, 意志使认识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 使人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 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很重要一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通过各种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首先, 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 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 要激发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而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其次, 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 (包括科学家、发明家、革命先烈等) , 以及学生学习自己周围的典型, 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磨炼意志。
4 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是个性的重要方面, 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 占个性的核心地位, 有好坏之分, 故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就说的是性格的稳定性特征, 但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 不过比起其他方面来就缓慢得多了。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 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智力的成熟, 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 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性格, 特别是培养他们勇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满足于课本里的现成结论, 敢于对教师答案提出异议, 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上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并不轻易受次要因素所干扰, 而支持自己的观点。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 反以盲从, 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性格, 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 这里主要指世界观的科学性、系统性、正确性、坚定性;其次, 要通过各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再次, 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集体教育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等。
5 健康的情感
所谓情感, 就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 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 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 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 特别是理智感, 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 保持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 努力克服困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人民的深厚感情, 应当能够激发起大学生们的共鸣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继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讲授带给大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且更应该是情感, 爱国主义的情感, 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因此, 我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掌握大学生的青年期特征,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培养学说健康的情感;利用大学生的满腔热情培养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 智力因素中有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中也有智力因素, 两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我们必须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和把握人的发展变化, 才能进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今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适应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论述了如何对和谐的师生关系、巨大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开发和培养,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人才潜能开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 赖雪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潜能开发功能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4.
[3] 李五一.非智力因素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 2005, 1.
[4] 燕国才.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践与实际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5]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相关文章:
大学生科技心得01-20
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01-20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特辑团课浦东开发30周年观后感心得01-20
大学软件开发个人总结01-20
开发区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调查01-20
大学生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论文01-20
情商开发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01-20
大学语文课程开发01-20
村妇联就业培训材料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