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黄州
苏轼孤独的古诗句(精选5篇)
篇1:苏轼孤独的古诗句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篇2:苏轼孤独的古诗句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4]。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5]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6],又却是,风敲竹[7]。
石榴半吐红巾蹙[8],待浮花浪蕊[9]都尽,伴君幽独[10]。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11]。又恐被秋风惊绿[12]。
若待得君[13]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4]。
注释
[1]本词后片多咏石榴,如元吴师道《礼部诗话》称为“别一格”,同前《卜算子》注[4]引《苕溪渔隐丛话》之说;如清谭献评《词辨》说“下阕别开异境”;这类说法大意不误,亦未尽合。如本词下片并非只说石榴,参看《卜算子》词注[4]及下注[14]。
关于本词也有一些故事,有谓为官妓秀兰而作(见杨湜《古今词话》,胡仔已驳之)。有谓为侍妾榴花作(见《耆旧续闻》卷二),有谓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见《艇斋诗话》)。这些都不过传说而已。如“寺有榴花”云云,疑即从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诗而附会之。
[2]燕子营巢,喜欢在雕梁画栋间。小燕学飞,夏初景象。杜甫《题省中院壁》:“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3]“槐阴”一作“桐阴”。
[4]“白团扇”见晋谢芳姿《团扇歌》。“扇手”句兼用《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晋书·王衍传》作:“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5]“谁来”,有谁来,言无人。
[6]“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仙人所居。“曲”,深曲之处。《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7]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8]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山榴花似结红巾。”山石榴是杜鹃花,一名映山红。这里借指石榴花。
[9]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
[10]《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盖初夏之时,千花事退,榴花独芳,因以写幽闺之情。”
[11]榴花多千叶重台的,此句与上“红巾蹙”句,并深得形容之妙。
[12]秋风摇落,不但千红早尽,亦万绿全消,是深一层写法。皮日休《石榴》:“石榴香老愁寒霜。”
[13]此“君”字与上“君”字,均指远人。
[14]“若待得”以下,作一句读。谢朓《王孙游》:“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大意正同。“簌簌”近接粉泪,远承落花,故曰“共”,曰“两”。用“若”字领头,全句只是虚拟,泛指落花,已不限于上文石榴。[1]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篇3: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
关键词苏轼文学作品
内心世界
提起唐宋八大家苏轼,他的作品至今都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历史的夜空,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的书法,他的绘画,甚至于他的茶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品。
正因为如此,注定了在那个时代他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更是无法掩饰的,让我们一起从他的作品中寻觅他孤独的身影。
一、壮志难酬的孤独
熙宁中,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多扰民者,心中不满,发抒与诗中。因此激怒新党,遂逮捕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下了《卜算子》:
缺月挂疏桶,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在黄州东南,此词诗苏轼在贬所抒怀之作。上半阙叙写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情况。这段词意是说,在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下半阙承接上文而专写孤鸿,说这个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用比兴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寂,这种难言的孤独,更与何人诉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苦无告,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二、仕途坎坷。朋友离去的孤独
性格外向、毫无防人之心的苏轼,一踏上仕途便被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先被排挤出朝廷,后又身陷大狱,幸免一死,尔后带罪贬逐。昔时的朋友相聚、文酒之欢都已远去,此时惟有“清酒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慧院寓居月夜偶出》)。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这是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前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词的上片写景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月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避势利小人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清风、明月和四年前密州的中秋之夜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作者的心境却截然不同。全词扑面而来的都是萧瑟悲凉的秋意。临风对酒之际,全然没有了当年在超然台上“把酒问青天”的豪气,没有了“千里共婵娟”的轻松与愉悦,却是“把盏凄凉”的伤感孤独,“谁与共孤光”的苦闷与寂寞。
三、茕茕孑立、不被时人理解的孤独
秋日的风霜把赤壁矶的穿空乱石渲染得更加高奇与悲壮,两岸鸟兽的啼吼也夹杂着浓浓的悲怆之意,此时的长江流水随着江风的节奏拍打着峭壁悬崖,周遭混合的声响彷佛是烈士亡魂在这个传说中的千古战场中哭泣,让人感觉的到历史之沉重与沧桑。就在这个沧桑的季节,赤壁矶迎来了同样正经历着沧桑的苏轼,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不幸文豪。
他不是衣衫褴褛的出走,而是骨格清奇的架舟而来:他不是茕茕孑立的自我放逐,而是侣僧友道的潇洒出游。赤壁矶的皓月在旧历的每月十六显现得更加圆润和高远。伴着幽幽的箫声和悠悠的江水更显得哀怨;清风徐来的远阔江面,让体物敏感的苏轼分不清天上人间,冥冥之中是一种羽化登仙的幻觉;山高月小之下,是主与客的问答,是参禅,是悟道,是谶语,是诗篇。究竟是英雄伟大,还是神仙可羡?人生就是悠悠天地之间的寄生蜉蝣,就是茫茫沧海之中的微微谷粒。今夕何夕,英雄安在?飞仙何往?凡人难成英雄,成飞仙更是痴人说梦。在《赤壁赋》中我们看到了那颗孤独的灵魂。
四、爱人早逝的痛苦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
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忘”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倦倦不已。
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李白有大志却不得施展的孤独相比。苏轼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虽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可是当他“运交华盖”之时,早已名满天下。殊不知,东坡的孤独正因为他的名满天下。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也正因为他的出色,自然就引得一部分人的嫉恨,再加上特定的社会机制和畸形的文化氛围,这就注定了一个人越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其生平就越是坎坷得让人心疼;一个人越是出类拔萃、忧国忧民,其内心就越是孤独得令人心碎。
篇4:苏轼赞美西湖的古诗句
2、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3、平日出水马龙的景象已经随着时间消逝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生动,更加迷人。
4、君子藏锋舞重剑,山居问水为一人。梅影香,思断潮,待风吹散一池荷花,再与你踏雪寻梅对月醉。西湖断潮梦难断,夕照雷峰诉情殇。
5、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
6、你来到西湖,从叠烟架翠的峨眉到软红十丈的人间,人间对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吗?但里湖、外湖、苏堤、白堤,娘,竟没有一处可堪容你。
7、立于断桥之上展望,阳光撒在湖面上边碧波闪闪,金光万道。水鸟时而掠过蓝天白云,时而轻拂水面,真是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啊!此景美不胜收。
8、游西湖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9、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好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好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10、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欢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11、我们沿着小路向前走去。湖面仿佛随着风向西移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上嵌了很多闪闪发光的金币,一闪一闪的`。再往前走,在微风中挺立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映入眼帘。
12、苏白两堤,杨柳依依。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美景不仅仅只在秋天,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采。
13、瞧那西湖,宛如一面翡翠镶嵌着的宝镜,映着天、映着云、映着鸟、映着桥、映着山……湖水是恬静的,恬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好像是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那么羞涩,那么温柔。
14、雾西湖诡秘得好像一位魔术师,把西湖美景全部藏在了她的白纱下,又仿佛一位穿着绿色纱裙,点缀着粉色小花,亭亭玉立,冰肌玉骨的少女,清秀的脸庞上的淡淡红晕让人着迷,露出的笑颜令人魂牵梦绕。
15、游船慢慢地离开了岸边,我的心也随着游船走进了西湖。传说西湖有“三怪”,即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断桥不断说的是:冬天,断桥上积满了雪,然而最上面的雪融化了。
16、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在夜色就象小姑娘蒙上轻柔的,黑色的面纱。天黑了,当西湖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那一刹那间,我仿佛进了一片金碧辉煌,令人仿佛觉得进入仙境一般。
17、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18、寒风轻抚枫叶飞;细雨撩拨莺啼声。信步金黄幽径处;恍如仙境逍遥游。西子湖畔柳摇曳;烟雨碧波轻泛舟。断桥犹在传佳话。雷锋塔下长恨歌。此生不枉西湖游;流连忘返乐其中。来世愿为西子人;独拥佳境醉梦中。
19、天黑了,当西湖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那一刹那间,我仿佛进了一片金碧辉煌,令人仿佛觉得进入仙境一般。湖水倒映着流光益彩的夜灯,时间如水晶般的朦胧而清透,时光如箭般穿梭。
篇5:秋的古诗句
2、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琼《浣溪沙》
5、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7、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9、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10、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13、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刘彻《秋风辞》
1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5、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7、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1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9、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2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1、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2、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23、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2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25、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6、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7、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林逋《咏秋江》
28、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29、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柳永《八声甘州》
30、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31、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32、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4、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35、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37、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8、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39、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李密《淮阳感秋》
4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1、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4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3、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44、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4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47、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48、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50、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51、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52、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53、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5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5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58、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59、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60、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6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62、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6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64、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65、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66、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题苏公林亭》
67、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6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9、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7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73、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74、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75、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76、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77、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8、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79、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苏秀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