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旅游
共享经济模式和旅游经济都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在消费者住宿选择日趋多元、乡村旅游住宿方兴未艾、农村创新创业成为焦点的背景下, 旅游民宿业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共享经济刚刚起步, 经济模式还不够完善, 民宿服务还难以监管, 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是风险, 因此, 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共享经济模式下旅游民宿业概述
(一) 共享经济概述
共享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 东西方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不同, 有的认为共享经济是分享经济, 有的认为共享经济是集体产权。本文认为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体系内部的低成本流动方式, 通过租赁共享等方式实现闲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在互联网时代, 共享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共享单车、滴滴打车、青年旅馆到众筹、共享金融、开源代码等各种模式, 我们看到了共享经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二) 旅游民宿业概述
在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业趋向多元化、深度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民宿业不但能给客户带来特色的体验, 更能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促进乡村就业。游客不仅能体会到乡土味道, 还能与自然接近, 体会到回归家园之感。所谓民宿业广义上指的是任何民宿主人只要符合资质都能够成为旅馆的主人, 这和传统的客栈酒店不同, 因为这是民宿主人的家, 同时也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民宿业突出人文关怀, 利用闲置资源, 注重主客互动, 刺激创造需求, 服务个性多样, 追求生活品质, 体现文化特色, 凸显区域优势。
(三) 共享经济模式下民宿业发展的需求
第一, 乡村旅游住宿发展供给失衡, 民宿供给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尤其是在五一和十一期间, 民宿“一房难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 特色民宿供给不足, 民宿供给不均衡的现象非常突出, 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特色民宿不足六分之一, 设计规划雷同, 性价比就自然不如乡村旅馆。第三, 服务质量较差, 交通网络不发达, 停车位紧缺, 娱乐设施不足, 缺乏文化内涵, 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缺乏管理, 医疗、金融等配套设施薄弱, 卫生环境较差, 一次性消费较多, 很难吸引回头客。
二、共享经济模式给旅游民宿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 共享经济模式给旅游民宿业带来的机遇
第一, 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体验个性化旅游, 他们希望放飞自我, 寻求一个解放的空间, 而不是刻板化的标准化旅店体会单调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创业, 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前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他们有更好的平台和环境去发展民宿业。第二, 互联网和共享经济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扩大, 消除了过去交易行为中的一些屏障, 过去人们可能不了解居住的旅馆, 但是通过互联网VR等体验手段, 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旅店的环境, 同时时候评价机制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民宿经营者在一个开放、透明、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寻找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不断优化更新。第三, 共享经济给民宿经营者提供更多的模式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自营、租赁、家庭雇佣、志愿者等各种模式, 只要接入互联网, 提供相关的法律资质, 他们就可以只有提供服务, 在共享地图上旅游者就可能通过自己的位置, 对比这些民宿的价格, 选择最适合的服务。第四, 长尾经济、粉丝经济、社群营销、互动经济实在上就是在构建民宿业共享的良好共享环境, 同时我国鼓励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为共享经济下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 共享经济模式下旅游民宿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 旅游民宿业亟待确立标准, 正如滴滴打车监管不严可能会出现问题一样,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民宿业也会带来安全问题, 包括卫生、隐私、饮食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很多民宿业处于无证经营或者证件不全状态, 如何既简化手续证件, 又实现规范管理, 保障旅游安全是一个问题。第二, 旅游民宿业从业者经营素质较低, 一方面缺乏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缺乏旅店业经营经验, 服务设施可能简陋不齐, 服务质量无从监督, 服务品质较差。第三, 民宿产品不够丰富, 互动、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较少, 内容单一, 项目雷同, 经营粗放, 有些民宿经营者还简单地把民宿等同于农家乐,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舒适度、情感化体验。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旅游民宿业的发展对策
(一) 强化共享经济平台监管
第一, 建立乡村旅游民宿业行业标准, 参考滴滴打车等行业经验和国外同行业借鉴, 简化准入标准。减少证件审核程序和繁琐的准入程序, 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绿灯。第二,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管理, 游客可以用刷脸方式进入民宿旅馆, 一旦发现旅馆的现实状况与网上描述不符, 就可以立刻向平台投诉, 并且建立互评机制, 实现双方的监督。第三, 建立健全卫生标准、舒适度标准、完善安全设施, 并且通过网络监督、视频直播和抽检等方式严格执行, 并且让游客监督, 确保旅店不侵犯隐私, 能够确保游客生命安全。
(二) 优化民宿空间, 提高服务品质
第一, 强制完成民宿空间的环境标准, 提升住宿舒适度, 可以采用简易设施, 但是必须要质量优良。第二, 平台要严格提醒民宿业主的服务意识, 强调服务至上, 建立客户投诉制度, 一旦发现证据, 严格惩处, 平台要定期发送简洁业务培训知识, 提升民宿业的服务质量。第三, 严格打击欺诈行为, 对于欺诈行为不仅要平台处理, 严重的还要移交法办, 实现杀一儆百的功效, 确保乡村民宿诚信经营。除了平台监督和游客监督之外, 执法部门也要进行抽检, 提升威慑力。
(三) 打造特色服务项目
第一, 细分市场, 从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心理特征等多方面细分消费市场综合了解消费者需求状况, 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打造不同类型的民宿旅馆, 比如主题民宿、个性民宿、精品民宿。第二, 打造特色服务, 根据当地的优美的自然风光、饱满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旅游产业和丰富的生活资源, 打造乡村民宿体验模式, 比如开发老年人养老度假项目, 青年人户外体验项目等。第三, 以环境为依托建设民宿旅馆, 比如在中草药种植的山地区域建立养生旅馆, 依托果园建立绿色生态体验旅馆, 依托花园建立田园风光体验旅馆。
(四) 丰富文化内涵
第一, 根据文化内涵来创新旅游产品, 综合把握整体性、独创性和参与性原则, 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饮食为例, 将当地特色引入到民宿旅游当中, 比如熏肉、糕点、小菜等用现代工艺制作, 确保其更加卫生。第二, 将文化打造成民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挖掘异质文化, 带给旅游者不同的体验, 保留建筑原生态风格, 尤其是要保护文物和生态环境, 比如茶乡要突出茶文化, 生态区域可以开发长生果等食品, 吸引旅游者留宿。第三, 鼓励游客进行文化参与, 比如参加当地节庆, 自己下厨制作当地特色食品, 根据当地土法制作生鱼片、叫花鸡等。一同参与村落风貌、历史古迹、民俗民情、农耕习俗、生活方式等人文生态的保护与建设。
(五) 整合旅游互联网平台
第一, 将现有旅游资源互联网平台进行整合, 提升信息共享程度, 确保所有的乡村民宿旅馆都要接入互联网平台, 实现网络标准化管理。第二, 将社交网络营销和电商平台营销结合起来, 利用社群营销的力量, 将乡村民宿旅馆的全部场景呈现在网络上, 让游客能够体验出真实感受。第三, 加大资源共享力度, 各个旅游互联网平台要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理念, 互相利用车辆、线路、信息资源。比如乡村民宿旅游实现建立共享车辆、共享设备、共享材料等服务, 避免交通拥堵, 旅店供不应求等现象。
四、结论
要发现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乡村民宿旅游业, 关键是要完善共享信息平台的作用, 建立类似阿里巴巴的管理模式, 严格用户评价机制, 利用互联网随时监控民宿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相关标准。政府也要发挥其中的作用, 制定行业标准, 简化准入程序, 为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摘要:共享经济是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流动方式, 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解决就业问题。民宿业是共享经济和自助旅游发展潮流下的产物, 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国内旅游民宿业既面临着共享经济带来的机会, 也存在着服务质量较低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健康地发展我国旅游民宿业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共享经济,旅游,民宿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璐, 李好, 杜虹景.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 2017 (3) :2.
[2] 刘立亿.东极岛民宿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 (13) :83-84.
[3] 安永钢著.互动经济:互动思维下的经济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4] 白凯, 张春晖.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特征研究——以西安长安区“农家乐”为例[J].财贸研究, 2009 (03) 89-92.
相关文章: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培育模式01-10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效模式研究01-10
互联网时代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研究01-10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01-10
共享经济下租衣客商业模式探索01-10
新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01-10
共享经济视角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之研究01-10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模式与创新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