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精选五篇)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 篇1
我国的核电, 包括我们用自主技术设计和制造的30万千瓦机组, 也已运行了20多年, 做到了不出事故, 安全运行。所以说, 核电是安全的, 我国已运行和在建的核电安全是有保证的。
几十年来, 世界核电出过三次大事故, 它们是美国的三哩岛、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及日本的福岛。前两次都是因为管理不当, 操作严重失误造成的;第三次的日本福岛事故, 是因为9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 14米高的海浪破坏了应急电源, 再加上处理不当而造成的。
三哩岛在美国的宾夕发尼亚州, 事故的原因是二回路给水泵发生故障而停运, 造成了一个失去主给水运行事件, 失去主给水后, 一回路压力升高, 迫使反应堆自动停堆, 自动启动了应急给水泵, 但因前些时候检修时, 误关了全部应急给水管道的阀门, 进而形成失去主全部给水事件。这种情况下, 堆芯压力继续升高, 造成稳压器泄压阀开启, 但当压力降到整定值后, 泄压阀却因故障卡在开启位置, 导致一回路出现小破口, 并演变成为堆芯裸露, 堆芯上部三分之一严重损坏, 放射性物质外泄。但由于电站设计了密封性良好的安全壳, 封住了放射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扩散, 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事故发生后, 核电发展受挫, 核电界深刻反思, 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安全标准, 包括防止人因事故, 即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欧美各国为此致力于开发更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前苏联的乌克兰地区, 设计容量为100万千瓦。按计划停堆进行检修之前, 汽轮发电机组进行甩负荷试验, 试验规定应在堆热功率700~1000—兆瓦时进行, 而实际堆功率只有200兆瓦时强行进行, 这时反应堆实际上已进入不稳定和不可控状态。在试验时解除了堆芯应急备用系统, 最终发生了堆芯熔化和爆炸。这个核电站没有建安全壳, 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大气, 造成了最严重的事故。在事后进行的详细分析中, 发现这类石墨沸水反应堆存在先天的缺陷, 现已逐步退出运行。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2011年3月11日遇9级大地震, 震后电厂基本功能都还存在:自动关闭核电站运行, 自动启动应急电源。但随后由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破坏了电厂的应急电源, 从这时算起, 两天的时间, 电厂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向需要冷却的反应堆供水, 这样造成反应堆熔毁, 放射性物质外泄, 造成全世界第二大核污染事故。福岛核电站事故是天灾加人祸。
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8公里处, 建有第二核电站。由于该核电站防波堤高, 在这次自然灾难中没有受到大的损坏。其实在地震发生前, 专家们已提出增高第一核电站的防波堤, 有关方面也同意了, 但还没有做就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福岛核电站的这次事故, 也反证了核电站的抗震能力。
第三代核电站, 我国正在用引进技术建设四台AP1000。它的安全系数比第二代核电技术高100倍, 它有新的设计思想, 巧妙地利用各种自然力, 如重力、蒸发、循环、对流、膨胀等, 可在核岛系统万一出现异常的情况下, 利用相应的自然力实现非能动安全停堆和系统冷却, 能实现在72小时内不需要操作人员干预, 自行维护核电站的安全。
1989年我在加拿大参加世界能源大会时, 美国西屋公司专门派一位副总裁, 带着模型和几位专家来向我介绍第三代核电站, 我很用心地听了一上午, 中间也提出一些问题, 听完后, 那位副总裁问我有什么看法, 当时我说了三句话:“一我对此技术非常感兴趣;二没有看到什么高新技术, 堆芯是成熟技术;三确实有许多新思想。”如把机械通风改为自然通风, 大大简化了系统, 这不能说是什么高新技术, 只能说是新思想。在安全壳上面建一个水池, 当反应堆缺水和温度升高时水自动流下来, 这个想法非常好, 但也算不了什么新技术。还有把循环泵直接安装在蒸汽发生器上, 节约了管道和阀门等。诸如此类的巧妙思想, 使核电站大大简化, 减少了50%的阀门, 35%的水泵, 80%的管道, 45%的抗震构筑物和70%的电缆。第三代比第二代的确有很大的改进, 国家决定不再建造第二代, 只建第三代, 而且要成批生产, 这是非常正确的。
为了能更安全, 改进设计非常重要, 但从几年来发生的事故看, 强化管理, 严格纪律, 保证严格执行的制度也很重要, 我建议能否在核电管理中,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核电, 不是一般的需要, 而是非常需要。核电是安全的, 运行不产生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大气变暖的主要根源。2020年, 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增速最低要达到年均7%, 而为保证这个经济增长, 电力一年增长应大于7%, 到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最低要达到16亿千瓦 (风电、太阳能电二个千瓦才能达到煤电一个千瓦的发电量) 。我国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之后, 经济还要发展,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 已经建了4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还在建第四核电站。我国发展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 全国需要建多少发电量, 现在还说不准, 不过20亿千瓦是不够的。除了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外, 还需要大力建核电。我国现在已经有7亿千瓦的煤电, 再大规模地建煤电, 对大气将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是最多的国家, 世界每年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是第一了, 再大量增加, 会受到全世界的指责, 而且全球大气变暖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 我们需要大量发展核电, 尽量减少煤电。印度总理讲他们到2050年要建设5亿千瓦的核电, 我国还没有人说过到那时核电规模是多少, 不过应该不会比他们少。
我国发展核电并不算太晚, 大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 和韩国一同起步。韩国现在的核电规模达到总发电量的40%, 而我国核电只占到总发电量的1%。什么原因使我国的核电发展落后?主要是对核电的认识不够, 一个原因认为我国有煤, 发展煤电就够用了;另一个原因怕出安全问题。这些和核电专家们的宣传不够是分不开的。
我国建设核电, 在沿海建和内陆建都能做到安全发电, 在内陆建比在沿海建更为安全。从日本的福岛事故来看, 核电站抗震能力很强, 日本这次发生的是9级大地震, 并没有把核电站的基本功能震垮, 而福岛的两个核电站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 技术比现在的核电站要差一个数量级。在我国内陆建核电站不会遇到海啸, 福岛第一核电站这次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就是海啸冲毁了自备电源。另外在内陆建核电站, 不会遇到台风。台风对核电站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影响, 但台风会破坏输电线路。比较内陆, 在沿海建煤电能较好地解决煤的运输问题, 煤从北方港口下海, 可直达发电厂。在江西、湖北、湖南建电厂, 煤的运输很难解决。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内陆大, 选厂址比较困难。从以上对比看, 沿海和内陆都应根据需要建设核电站, 但内陆应该更为安全。
听说在国务院讨论核电建设时, 有人说日本福岛核电站在这次事故中, 发生了大量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入大海的事情, 因此提出我国若在内地建核电站,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 会造成全部的河流和水库被污染。我认为, 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破损后, 放射性反应堆已裸露, 再向反应堆喷射大量海水, 被反应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海水又流了出来, 这是造成福岛核电站将带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入大海的原因。
核电站一般都有三个回路, 第一个回路是把核电站反应堆内的热量带出来, 并和第二回路进行热交换, 产生饱和蒸汽。这个回路因在反应堆得到热量, 所以有低度的放射性, 但总蓄水量并不多。我国利用引进技术新建的4套AP1000, 第一回路的总水容量300立方米, 由四个方面组成, (1) 压力容器; (2) 蒸汽发生器; (3) 稳压器; (4) 管道。第一回路全部建在核电站的安全壳之内, 一旦发生事故, 这点水会全部被封闭在安全壳内, 决不会流到安全壳之外, 造成环境的污染。我国现有的和在建的核电站, 都建有坚固的安全壳, 就是发生事故, 也不会出现放射性物质跑出安全壳的事情。
第二回路的水是不带放射性的。水经过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 变为蒸汽通过管道到常规岛场后, 推动汽轮机转动发电, 在冷凝器中交换又变成水, 再回到蒸汽发生器。
第三回路是冷却用水, 它更不带放射性。通常回到河流、水库、冷却塔、或大海降温。我国将建设的核电站, 都不直接用河水、湖水来降温冷却, 而是采用冷却塔, 用冷却塔会带来一点水的损失, 需用河水或湖水来补充。核电站绝对没有任何水排入河流或湖泊。
核电站中的三个回路用水, 只有第一回路有少量的放射性, 而且水量不多, 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流出核电站安全壳的外边。
大力发展核电, 不仅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 防止气候变暖, 危害人类生存, 还能大大降低发电成本, 降低电价。全世界的核电成本都比煤电低:法国核电成本只是煤电的2/3;日本核电也比煤电低;美国现在核电成本只有2美分, 约合0.13元/度。如果能把全国电价降下来, 对经济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一次重大的贡献。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业的生命 篇2
1.2.3.4.5.6.7.8.9.10.11.12.1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业的生命 创建文明工地塑造企业形象 防护加警惕保安全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抓基础从小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百年大计质量在先安全生产记于心间 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升自我安全意识 倾心同护蓝天碧水 携手共防扬尘污染 热爱生活 美化环境 扬尘治理 人人有责 提高扬尘治理意识 建设一流绿色工程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一个重要方向 篇3
顺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一个重要方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一直在做强核电业务,核电业务将是集团未来发展重点。2016年,随着AP1000核电站陆续发电,CAP1400核电站即将核准开工建设,国家电投将会非常有竞争力。
“十三五”核电发展的四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对能源电力行业非常重要。由于近年来行业产能扩张,市场需求下行,目前,设备利用小时、发电设备利用率在下降,部分设备出现了闲置。能源电力行业自身需要调整,需要提质增效。
经济发展,以往一直强调三驾马车,也就是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贸易。
围绕“十三五”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等任务目标,围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重点要求,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贸易要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一是怎样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刺激消费、拉动消费;二是怎样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精准投资、不搞重复建设,真正做到去产能、增动能,统筹协调好供给与需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怎样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特别是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把资金优势、产能优势发挥出来,推动资产资金走出去,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
从能源电力角度看,核电发展任务目标在“十三五”规划中写得十分清楚。第一,“十三五”期间,4台AP1000依托项目要全部投产发电;第二,CAP1400重大专项示范工程项目要开工建设;第三,要在沿海新建设一批核电项目;第四,要做好四代核能技术研究。这四大任务与国家电投息息相关,也是集团承担并完成的国家使命、促进行业进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
常规火电主要有三大发展目标:第一,现有存量燃煤电站供电煤耗达到310克;第二,新投产燃煤电站供电煤耗低于300克;第三,不论存量还是增量燃煤电站,都要达到超洁净排放的国家标准。
清洁能源重点强调,怎么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既注重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同时,怎样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逐步降低清洁能源上网电价水平,让老百姓和各行各业用上更多清洁能源。
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对外合作将出现较大的变化。原来是“请进来”,吸引国外企业来中国投资;从“十二五”开始,我们更注重的是“走出去”,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发展。“十三五”将是“走出去”快速发展的时期。去年,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资金额度基本实现了1∶1。
“一带一路”是我国“走出去”重要战略。对企业来讲,要围绕“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选择合适的国家或区域去投资发展。这是国企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家电投海外业务涉及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集团海外装机容量将达到800万千瓦。这不是一个想象中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海外发展项目。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集团侧重于核电和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投资区域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政治、社会、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投资安全和投资收益,最大限度控制和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核电方面,按照“加快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使命要求,国家电投积极推动CAP1400“走出去”,并有力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CAP1400是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作为国内乃至国际核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堆型,采用完全非能动设计,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南非、土耳其、保加利亚、巴西等国对CAP1400高度认可,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望。
目前,集团正在全力开发南非和土耳其项目,年内这两个项目将有重大成果。
清洁能源方面,去年,集团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水电公司,在澳大利亚、智利和巴西拥有19座水电站和风电场,总容量90万千瓦,还拥有150万千瓦绿地项目,目前已完成交割,全面接手管理。今年,集团又签署了收购澳大利亚一个10万千瓦的风电场的协议。在日本,集团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很快,效益也很好。目前,投运2个光伏电站,在建5个光伏电站,总容量近60万千瓦。在马耳他,集团不仅有清洁能源业务,还有电网业务,都具有较好的效益。
此外,在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集团还分别投资了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目前正在准备开工建设。可以说,集团的国际化发展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下一步,国家电投将按照国家的规划,继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理、精准投资。同时,保证投資项目完全体现市场行为,有效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挖掘新动能 实现“弯道超车”
基于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集团“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设想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清洁能源开发为主导,坚持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驱动,坚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方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发展方式上成为创新驱动、清洁低碳的标杆,在经营效益上达到同业领先水平,在体制机制上走在市场化改革前列,形成鲜明的差异化优势,将集团建设成为行业领先的创新型、国际化综合能源集团和现代国有企业。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电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在此形势下,“弯道超车”的关键,就是要通过转型发展、深化改革,不断培育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在深化改革方面,国家电投将认真贯彻国企改革22号文件精神,以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方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助推“弯道超车”。
在转型发展方面,集团将从五方面挖掘新动能,助力“弯道超车”目标快速实现。
一是核电。集团拥有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关键设备制造、电站建设,到机组运营和寿期保障服务的三代核电全产业链体系,这是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也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
二是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重要动力。目前,集团将近1.1亿千瓦的装机中,水电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近500万千瓦。加上核电,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结构优势十分明显。清洁能源境内、外下一步的发展也都有比较好的市场机会,尤其是黄河上游开发清洁能源的条件非常好。我们将持续加大开发力度,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比将达到50%。
三是海外发展。目前,集团所属海外项目都是赢利项目。到2020年,海外装机将达到800万千瓦,成为一个发展新动力。
四是金融产业。集团金融产业基础比较好,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具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 篇4
1939年8月, 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建议下, 美国开始研制原子弹, 并执行庞大的“曼哈顿工程”计划, 直接动用人力60余万人, 投资20多亿美元,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 美国研制成了3颗原子弹。1945年8月6日, 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高空扔下了一颗命名为“小男孩” (Little Boy) 的原子弹, 在降到离地面约600m高度时, 猛然发出强烈的闪光, 接着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蘑菇云上升天空。顷刻间, 广岛市成为一片火海, 爆炸中心周围2km内的建筑物几乎完全被摧毁, 这座24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死伤近13.5万人 (死6.6万人, 伤6.9万人) 。1945年8月9日, 美国又在日本海港城市长崎扔下命名为“胖子” (Fat Man) 的原子弹, 顷刻间, 死伤近6.4万人 (死3.9万人, 伤2.5万人) 。原子弹在空中爆炸时, 首先在爆心出现耀眼的闪光, 照亮周围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天空和地面;随着闪光出现, 发出爆炸巨响;在爆心出现一个红色火球, 它的温度有几百万℃至几千万℃, 压力有上亿甚至几百亿个大气压;火球强烈向外膨胀, 并放出各种波长的光辐射, 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这火球体积不断扩大, 不断上升, 温度不断下降, 光亮程度逐渐减弱。对于爆炸威力为2万t梯恩梯当量的原子弹, 爆炸后0.5s, 火球直径可达0.1~0.2km, 几秒钟后火球降温到近2000℃, 逐渐变成一团暗棕色或灰白色的大团烟云翻滚着上升。当火球急剧膨胀时, 爆心下方的地面向上扬起一团团尘土、碎石或瓦砾, 被气流带入空中, 形成了一个粗大、不断上升的尘柱。这尘柱很快和上升的烟云连成一体, 这就形成了蘑菇云, 在原子弹爆炸之后10min可上升到1~2km的高空, 蘑菇云顶端烟云在空中维持约1h。原子弹爆炸时有以下几种毁伤。
(1) 冲击波。这是原子弹杀伤破坏作用的主要因素。爆炸时, 爆炸中心的火球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 火球猛烈向外膨胀, 挤压周围空气, 形成高压、高速的气浪;向四周迅速传播, 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对工程建筑设施、武器装备和人员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
(2) 光辐射。原子弹爆炸形成巨大火球, 辐射出非常强的光和热, 这就是光辐射。它会使受辐射物体熔化、焦化或者燃烧, 引起火灾, 使人致盲等。
(3) 贯穿辐射。原子弹爆炸最初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 它们有很强的穿透力, 称为贯穿辐射, 可使受照者产生急性放射病和远期致癌。
(4) 放射性污染。包括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未爆炸的核装料及感生放射性物质。核爆炸时散布在大气中及地面上, 形成空气、水、土壤、生物的污染, 给人带来内照射和外照射危害, 造成短期和长期的杀伤破坏作用。
(5) 电磁脉冲。核爆炸瞬间形成的强脉冲辐射, 对电子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产生强大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美国这次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的2颗原子弹, 加速结束了这场法西斯侵略战争, 但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共造成死伤近19.9万人 (死10.5万人, 伤9.4万人) 。至今, 人们还是“谈核色变”, 核恐怖的心理还难以完全抹掉。因而有人担心, 核反应堆会不会出现原子弹那样的爆炸呢?可肯定地告诉大家, 绝对不会。因为核反应堆与原子弹的设计、构造和部件是完全不同的。核反应堆里装的是天然铀或低浓铀 (铀-235丰度2%~5%) , 而原子弹里装的是武器级铀 (铀-235丰度>90%) 或者武器级钚 (钚-239丰度>93%) 。燃料浓度非常重要, 就像酒精可点着火, 而啤酒中酒精含量太少点不着火一样。核反应堆是一种人工控制的自持链式反应装置, 它只让这一代去轰击铀核的中子数等于上一代轰击铀核的中子数。多余的中子, 被铀、铀中杂质和裂变产物“吃掉”, 被控制棒吸收, 或者是泄漏掉了。所以这种核反应, 能均衡地释放出能量。由于它有控制棒控制中子, 有冷却剂传出热量, 有注水、应急冷却等系统, 确保链式反应平缓地进行, 因而核反应堆不可能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爆炸。但原子弹是一种不可控的自持链式反应装置, 人们把原子弹制造成几乎每个中子都能打中铀核, 这个过程进行得特别快, 在极短的时间内 (不到几个微秒)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又无法带走, 因此, 就发生了不可控制的核爆炸。
2 切尔诺贝利核电严重事故不可能再发生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 (石墨水冷堆) , 因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判断失误, 加上反应堆设计缺陷, 特别是没有安全壳等原因, 导致了核电史上一次最严重的唯一一次7级国际核事故。4号堆出现了瞬发超临界、功率剧增、堆芯熔化、蒸汽爆炸, 石墨燃烧。因为这个堆没有安全壳, 大量放射性物质 (12×1018贝可) 释入大气。由于大气扩散, 使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3万km2面积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次灾难性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这次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 (都是核事故发生后驻留现场的电站工作人员、消防人员和其他参与事故清污作业而没有实施很好保护的人员以及一名直升机驾驶员) 。现在, 还有十几座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 (石墨水冷堆) 的反应堆, 仍然还在东欧的一些国家内继续运行。但发生事故后, 对这些反应堆已做了一些改进, 如插入应急控制棒的时间已从30s减少到大约10s;许多电子器件、计算机和安全系统已经改造升级, 人员也经过了充分的培训, 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备受关注, 因而再不可能发生切尔诺贝利这样严重的事故。当然, 最好是让这种堆型尽快全部退役, 但这种堆型已经被淘汰, 今后不会再生产这种堆型, 以后生产的核电堆型将越来越安全, 类似于切尔诺贝利这种严重的核电事故不可能再发生。而三里岛核电事故就不一样, 即1979年3月28日,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2号堆发生5级国际核事故。这是由于水泵阀门信号灯故障和操作人员多次误操作所造成的。反应堆芯2次露出水面, 使燃料元件破坏和大约2/3的堆芯熔化, 导致大量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碘与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了安全壳内。并且由于锆包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也产生了许多氢气, 但没有发生爆炸。因为安全壳的良好密封性和屏蔽作用, 这次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对周围80km的200万居民所带来的总剂量仅为20人·SV (希) , 不到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的1% (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2400人·SV) 。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个人剂量不到1毫希, 只与作一次X光胸部透视所受的剂量差不多。三里岛核电站值班的118名员工无一伤亡, 只有3人的受照剂量超过季度允许剂量水平。三里岛核电站用的是压水堆, 是全世界的主力堆型, 我国所建核电站大部分是这种堆型, 是一种很安全的堆型。
3 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 从设备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叠保护, 确保反应堆的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燃料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 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 不发生泄漏。为了达到此目的, 设置了以下几道防线。
(1)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确保核电站的设备精良。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监督, 加强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养, 使得人人关心安全, 防止发生事故。
(2) 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 及时正确处理不正常情况, 排除故障。
(3) 必要时启用由设计提供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 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酿成事故。
(4) 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 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 防止事故扩大。
(5) 万一发生重大意外事故, 并且有放射性物质外泄, 启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 努力减轻事故对居民的影响。
4 设置了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几道屏障
为了落实纵深防御原则, 在放射性物质 (裂变产物) 和环境之间设置了如下几道屏障 (见附图) 。
(1) 燃料芯块。反应堆燃料元件密封在包壳中, 包壳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辐照、抗腐蚀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 破损率非常低 (<0.01%) 。压水堆核燃料可做成二氧化铀烧结陶瓷芯块 (直径8~10mm、高度10~13mm) , 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的陶瓷芯块中, 不会释放出来。
(2) 燃料包壳。把已做好的二氧化铀烧结陶瓷芯块装在锆合金做成的套管中 (直径9~11mm、长4m) , 套管要抽去空气、充入氦气, 严格密封。最后把这些燃料棒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以精确的间距做成燃料组件, 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
(3) 压力容器 (又叫压力壳) 。压力容器是反应堆的心脏, 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的压力容器, 内径达4~5m, 高度达13m, 重量达400~500t。这是用20cm厚的高级合金钢板经精加工制成的。它的强度大、塑性好、韧性好、耐高温、耐高压、耐辐照、抗震、抗腐蚀, 保证绝对没有裂缝和泄漏, 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4) 安全壳。它为双层结构的构筑物, 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壳直径达30~40m、高度60~70m、外壁为1m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内壁为6mm厚的钢板, 能耐3~4MPa的压力, 能承受地震与飞机坠落的撞击。安全壳内设有空气净化喷淋水和消除氢气等系统, 具有气体过滤、降温、捕集放射性核素和防止氢气爆炸等作用, 能够阻止放射性核素的向外释出和减少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有了以上几道屏障, 只要其中有一套屏障是完整的, 就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再加上有了以上互相依赖、相互支持的各道防线, 这就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5 加强核安全法规建设
多年来, 我国在役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所有在役核电厂的安全屏障完整, 元件包壳的完整性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安全壳的泄漏率远低于技术规范的限值;在役核电厂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监测, 年排放量低于国家限值, 无超标排放事件发生。
今后, 要确保我国核电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安全性能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核电厂, 未来在核安全监管上应进一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2) 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 尽快制定、修订和完善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相匹配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根据国内外核电运行经验反馈和技术的发展, 抓紧修订有关的核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 保持我国的核安全法规及核安全水平与国际水平一致, 以适应我国核电国产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原子能法》的编制工作。此外, 进一步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 建立法制政府”的要求, 以核安全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为手段, 对核电厂实施全过程监督, 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促进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3) 把好核电建设项目投资控股企业的准入关。 (4) 加强对新项目的核安全审评。 (5) 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督, 逐步推广采用新的核安全监管方法。 (6) 调整核承压设备生产资格许可证审批政策, 提高管理要求。 (7) 加强核安全监管人才的培养和资金投入, 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 (8) 实施定期安全评价和运行评估, 重视人因和加强核电运行经验反馈。 (9) 推广采用概率安全评价方法, 加强严重事故对策和安全评价与验证的研究。 (10) 加强核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凌志达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的关爱和帮助,能够站在公司的演讲台上是我的莫大荣幸。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安全在我心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善待自己,时刻用安全作为自己的有力保障是生命延续的必走之路。安全,古老而永恒;安全,神圣而伟大;安全,永无休止符。2012年4月13日,在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山西长治襄垣善福联营煤矿井下发生了一起致11人死亡的透水事故,血的教训是惨痛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可悲的,无视法律法规更是可耻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安全事故不光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对我们的家庭幸福甚至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牢记血的教训,确立安全为天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只有将崇高的安全理念扎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事故才能尽早远离甚至永不侵犯我们!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日松。只有熟练掌握安全技术操作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应急善变,才能确保安全;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积极思想,才会将我们的生命演绎的更加阳光。因为安全是火,点燃了生命之灯;安全是灯,照亮了生命之路;安全是路,引导着生命走向新的辉煌!
生命是美丽的,又是脆弱的。因此,生命最宝贵,有谁愿意
自己的生命犹如流星或昙花般的来去匆匆,带着无限的眷恋和遗憾,离开这盛世繁华的社会和幸福温馨的家庭?安全是幸福之本、是企业之本;安全与事故是生命的红绿灯,违章违纪就是闯红灯,就等于是自杀,只有让安全为生命之舟保驾护航,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加舒心快乐。
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奋进,让安全警钟长鸣,为企业的繁荣发展,为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吧!
相关文章:
美国高中开设哪些课程?02-08
美国课后实践课程政策02-08
美国留学 国内预科课程02-08
美国美国天普大学02-08
核电站安全壳02-08
核电站安全管理02-08
从日本核泄露事故看核电发展的安全性02-08
弱电施工标准及规范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