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VS心理危机

关键词:

经济危机VS心理危机(精选四篇)

经济危机VS心理危机 篇1

“世界正处在危险之中, 那些曾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魔已经出笼。”

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坦言, 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将会很长。全球经济进入漫漫长夜, 难道, 我们找工作和跳槽都得等到黎明来临?当然不用, 市场上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职位提供, 只是粥少僧多而已, 那么能否争取到机会就是各凭本事了。

每年的七八月都是求职高峰, 而今年受经济危机影响, 这个高峰显得格外灼热。找工作, 实力是基础, 而面试那十来分钟的爆发力才是引起面试官兴趣的导火索。实力再强, 无法在面试时爆发, 实力只会烂在你脑子里, 工作继续和你说“拜拜”。

但这个世界上有种人, 叫做“面霸”, 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流金岁月, 他们自有撒手锏笑傲江湖。

我烧了面试官的杂志

讲述者:柯先生 (23岁, 8月初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任文案)

我今年刚毕业, 从6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家闲着, 金融危机那么严重, 有经验的人还找不着工作呢, 何况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一家广告公司我去的时候也没抱希望, 这找工作久了吧, 我都成了“被拒狂”了, 反正就当试着玩。

一进面试室, 就看到一个面试官黑着个脸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看杂志, 我正琢磨着这是什么情况, 面试官抬头了, 悠哉游哉地来了一句:“你吓吓我!”, 这算什么问题?他看我愣住, 便再次重复了问题, 让我利用现有资源吓一吓他。

我一想我有什么资源可用啊, 和平年代, 随身连把刀都没带……突然想到个招, 虽然有点冒险, 但当时我也没辙了, 就当跟他开个玩笑吧。我不动声色地走上去, 迅速掏出打火机把他手里的杂志烧了起来, 他当时的表情,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事后, 面试官告诉我, 做广告, 创意是王道, 而我充分展示了我的创意天赋, 哈哈。不过, 他现在天天开玩笑要我赔他那本杂志。

夸别人, 成全了自己

讲述者:容女士 (32岁, 8月初应聘到一家外企任HR主管)

我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做了三年, 发展已经到头了, 便准备找个更好的平台, 这时候看到了这家外企的招聘广告。它就招聘一位HR主管, 但由于公司声誉很好, 薪酬水平在城市也属上乘, 所以应聘者多达三百多人。不过我是志在必得, 心想无论如何一定要获得这个职位。

他们采用了集体面试的方式, 一组十人, 由三个面试官面试。集体面试对面试者而言是很难把握的, 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时间特别有限, 而面试官面对这么多人挑花了眼, 面试者也不容易给他们留下印象。而在我之前的九个人自我介绍都做得很精彩, 我便改变了主意。

我是最后一个自我介绍的, 到我的时候, 面试官已经很疲倦了。我简单地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和以前就职的单位后, 便将之前九个面试者一一点评了一番, 从他们刚才的自我介绍发掘出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 狠狠把别人夸赞了一番。

最后, 公司选择了我, 原因有二:第一我是三百应聘者里唯一夸别人而不自夸的, 谦虚的态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 善于发现别人的特长, 正是HR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用“不要脸”的方式找工作

讲述者:金女士 (29岁, 7月应聘到一家国企任企业文化专员)

我今年1月就被前一家公司裁员了, 其间跑了不下20场招聘会, 投了两百多份简历, 也面试过十多次, 算是病急乱投医了, 但都以失败告终。

到7月中旬, 看到现在这家公司招聘信息, 我兴冲冲去应聘, 结果初试就“落榜”了。当时我心一横, 想着我偏就跟你杠上了, 非成不可!于是偷偷向前台打听到二次面试的时间, 二次面试时我早早就到了, 一直等到其他面试者面试结束, 便自顾自地走进总经理办公室, 开始作自我介绍。但总经理认为我第一次面试被淘汰, 不具备第二次面试资格, 便礼貌地请我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 我每天都厚着脸皮到那家公司去找总经理, 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来那么大的勇气, 哈哈, 可能给逼急了吧, 想着不能再失业下去了 (大笑) 。不记得多少天后, 总经理在公司门口看到我时“噗嗤”一声笑出来了, 问我怎么这么犟, 我的回答改变了他的决定:“一个半年都没工作的人, 您不能想象她心中积累了多少对工作的渴望, 如果您招了我, 我这些渴望都会变成对工作的力量。”

面试达人360度全攻略

在此敬告那些勤勤恳恳耕耘在面试这块大田上却无甚收获郁郁不得的“面霸”们, 如果你十分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扎实得严丝合缝没有漏洞的话, 那么你就真得想想你的EQ够不够格了。当然, 这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初入“面场”跃跃欲试的“菜鸟”们。

面试攻略之准备篇

我们不谈穿着打扮如何如何。因为人人都知道, 我们也不讲谦卑恭敬, 因为人人都明白。我们说的是, 如何在面试一开始就抓住人眼球, 并且得体不做作。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句古训用到面试上恰到好处。所以在面试之前, 是相当有必要收集足够多足够有用的面试单位信息。不要妄图自己在面试中的某个机智的回答可以决定乾坤。敲门砖都没拣对又如何去抛砖引玉?

面试攻略之应战篇

简短又不失精髓的自我介绍。记住, 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也就是告诉你面试官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听你小学时候当少先队员之类的“芝麻绿豆”, 他们需要了解的是你是否做足了准备胜任这个岗位。所以你的自我推销就要做到尽可能地表现自己, 切忌不要重复讲解你的简历——面试官个个火眼金睛, 不会自己看的哦?

巧妙应对刁钻问题。这是最令人紧张, 但也是最重要的阶段。面试官往往会问你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通常表面上看上去和面试毫无关系, 实则却是在考验你的个人风格、职场情商以及危机处理的能力。只要把握了这些面试的精髓, 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化为五大基本问题——你为何来应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公司做什么?你和其他应聘者的区别是什么?你是不是足够胜任这份工作?

为人诚信, 远离说谎。不要在你慷慨陈词豪情万丈的时候却举不出来一个现实的例子, 纸是包不住火的。不要以为面试单位没时间没心情去一一核对你的信息, 但凡与利益沾边的事情都不可能含糊。人家是要付钱请你的好不好?你是根葱还是棵树能不关心?

面试攻略之善后篇

海上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篇2

海上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分析了海上危机的特征及种类,航海环境导致的心理危机,主要从心理层面提出了海上危机的干预对策.

作 者:谢特秀 钟建东 XIE Te-xiu ZHONG Jian-dong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广州,510725刊 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MARITIME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U676.2关键词:航海 危机 心理 危机干预

金融危机VS管理危机 篇3

相比之下,著名的、具有反叛精神的管理专家明茨伯格先生的“管理危机论”,则显得颇有新意。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管理危机。虽然金融危机起因于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泛滥成灾,但是,所有遭灾的企业在面对潜藏如此巨大风险的经营决策时为什么会如此“愚钝”和苍白无力?高管们怎么会做出一个个令世人不解的决策?怎么会那么容易在金融骗局中上当受骗?这难道不是一系列管理问题吗?明茨伯格认为,如果再深究管理危机的根源,则是美国式管理的失败。所谓美国式管理可简单概括为:①美国管理教育—过分偏重分析+脱离实践+狂妄自大;②美国消费文化—寅吃卯粮+高额负债;③激励机制决定高管们倾向于快速拉升销售,以获得高额薪酬(次贷产品的制造、优秀企业卷入次贷都与此有关);④一边奢谈领导力、拿着离谱高薪,一边又鼓励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使管理处于相互对立的矛盾状态;⑤美国经济社会表现出来的变革能力和技术创新,可归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坚定的个人主义文化、强大的利益集团及其游说集团的推动和均衡。

关于何时走出金融危机,各种预测、判断和猜测大都无法令人信服。现在时过周年,一系列预见失算,有一些则被表面的经济回暖支持,但外延式、大投入的拉动带来的暖意背后却涌动着通货膨胀、腐败困境等阵阵寒气。

冷静思索这次危机,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特点:①爆发于最强大的美国;②摧毁或严重破坏了经济的核心系统—金融;③动摇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④挑战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灵魂—自由竞争;⑤网络化、虚拟化、全球化使危机的影响迅速蔓延,造成世界恐慌;⑥打击了市场的支撑点—消费信心,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⑦从虚拟经济波及实体经济,再影响到财政和通货,形成恶性循环。这些特征提醒人们不能小视这次危机,应该有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

理性留学避免心理危机 篇4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留学热持续升温,主要留学目的地国接收的签证申请量多增长两成以上。虽然远赴重洋求学对于许多中国学生而言并非遥不可及,但在选择留学前必须做足功课,对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在留学前做出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至关重要。

专家表示,留学本身就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的。首先,要考虑家里是否有足够的金钱资助孩子完成整个学业;其次,孩子是否有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做充分的准备。留学只是一种途径而不是保障,国外的.教育体制是宽进严出的,入学容易毕业难。子女独自在国外接受教育更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和兴趣。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亲自过去看看,做一个实际评估。而且要尽早帮孩子进行心理调节,克服跨国跨文化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充分适应留学环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高考结束以后,很多家长通过留学中介机构为孩子咨询出国事宜。这个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家长情况不问清楚就急于报名。中介机构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将学生送到海外特定大学读书,将国外大学的就读机会销售给中国学生。担负的是学生名额的“销售”职能,主要在输送学生的量上。另一方面,作为有一定声誉的大学,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来者不拒――它们仍然有一定的录取标准。而一些鱼目混珠,利用家长和学生对国外大学了解不多的情况下欺骗大家,夸大学校的规模和声誉。因此,家长在选择中介的时候,一定要查看认证文件,了解中介是否与该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

出国留学咨询专家提醒,父母在考虑送孩子出国的同时,也要参考孩子的个人愿望和适应能力。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都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客观理性的看待留学及自己的孩子综合能力,孩子是否能承受文化环境、教育方法以及感情慰藉上的巨大落差,以及有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等。一些孩子一旦遇到语言或者心理调适出现障碍,或者抗压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就逃避退缩;有些学生性格则过分内向、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不能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危机公关方略:企业危机孕育期公关传播管理要点 下一篇:本是危机却成契机--危机公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