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长江 经济带 报告 工作

一、引言

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规划, 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战略。2018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转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多点支撑。在“十三五规划”时期, 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核心城市影响力划分的三大层次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差异的视角出发, 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理论与实践有着双重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较为成熟, 成果丰富。付云鹏, 宋宝燕 (2016) 结合当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杨绍波 (2014) 研究了效率改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技术、制度等的重大突破、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集聚、产业融合等都可以带来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王亮 (2017) 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影响, 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态势是平稳向好, 向产业合理化、高级化、战略新兴化、低碳环保化方向发展。潘团 (2017) 研究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提高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王锐 (2017) 研究了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工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吉林省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张其仔, 李蕾 (2017) 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 中部其次, 西部最弱的特征。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机理, 国外学者认为产业部门产值的增加将会带动经济总产值的增加。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在其著作《Political Arithmetick》 (1961) 中归纳了人均收入水平与劳动力自然迁移之间的关系。库兹涅茨Kuznets指出地区经济总值的变化将直接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产生影响, 认为国家或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才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推手。而A Arora, S Athreye (2009) 认为新兴科技产业, 将成为带动印度经济增长的新浪潮。Buera (2014) 研究发现服务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增加对美国潜在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在实证论证方面, Dowrick (1989) 实证指出, 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是促进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Temin (1999) 论证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产业结构升级。Sachs (1994) 发现, 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Young (1995) 研究得出, 产业结构升级是造就地区数十年经济增长奇迹的最重要因素。Chen等 (2011) 则运用分解技术得到,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这种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三) 研究述评

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主要集中针对不同区域, 以及传统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梳理文献发现, 作为21世纪发展中国生产力强大的战略基地, 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甚少, 仅有的研究也是从整体产业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划分的三大层次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差异, 为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总体特征

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上, 是全国最重大的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近年来,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对保持全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做出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从经济增速看, 2017年, 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8.0%, 高于全国增速1.1个百分点。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 长江经济带达到47.1%, 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 长江经济带三大层次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差异

研究发现, 11个省 (市) 可分为“三个层次”:上海、江苏、浙江为第一层次, 重庆、湖北、安徽属于第二层次, 四川、湖南、江西、云南、贵州位列第三层次。三大层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第一层次”之首的上海综合得分是“第三层次”最后贵州的近100倍, 远远大于二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上海人均GDP是贵州的3.7倍) 。

三大层次人均GDP从高到低分别为81038.6元、41961.8元、33775.7元, 其中, 第一梯队是第三层次的2.4倍, 而且“长三角”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地位十分突出, “第一层次”2省1市以面积和人口分别占长江经济带11个省 (市) 的10.27%和27.20%, 创造了45.25%的地区生产总值, 而“第三层次”的面积、人口占长江经济带的比重分别高达69.87%、47.31%, 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仅为32.80%。

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三大层次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明显空间差异。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核心城市影响力划分的三大层次区域视角出发, 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核心城市影响力划分的三大层次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的研究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建设质量, 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核心城市影响力划分的三大层次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差异的视角出发, 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期提高长江经济带建设质量, 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空间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亮.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影响分析[D].南昌大学, 2017.

[2] 方大春.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 2015 (35) :76-81.

[3] 杨绍波.效率改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下一篇: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