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西藏地区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 物品 引言 政府 人们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造成了政府在供给方面投资资金的高度紧张, 政府的投资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状况。公共物品的输出已经满足不了当前人们的需求,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措施, 解决这一问题。随之出现的PPP模式为我国解决这一现象提供了有效的出路。实践表明, PPP模式在缓解政府压力、提高私人部门的参与性, 提供公共物品的高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 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又称PPP融资, 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 简译为公私合营。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把PPP模式翻译为不同的说法。但核心含义都是从政府和私人企业两方面的内容来说的, 总结起来为: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在给社会民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达成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PPP模式运作的过程中, 政府角色有所改变, 从以提供公共物品为主转变为下放权力以监督为主。私企部门主要负责融资、两者合作不仅降低了政府的财政投入, 缓解压力。也使私企部门通过项目的建设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3 PPP模式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PPP模式最早出现在国外, 因此其发展形势相对于中国而言较好, 运行机制较成熟。近几年来, 随着各国的不断摸索、探究, 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PPP模式提供了借鉴的作用。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的投入上, 由于政府资金有限, 债务负担严重, 承担不起巨额费用。因此会通过融资的方式, 使得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在整个PPP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既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使得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体通过投融资在建设项目上面获得经济效益, 使经济效益最大, 又可以使得社会民众获得需要的公共物品。让政府、企业和民众都获得利益最大化, 对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较广泛, 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通信、供水、市政建设、铁路等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PPP模式在中国掀起了一番热潮, 早期 (2002年以前) 私营企业主要以外资为主, 主要体现为BOT模式 (build-operate-transter) 在中国BOT称之为“特许权”。例如, 1995年广西来宾B电厂特许法国电力公司及阿尔斯通公司联合获得18年经营权, 至此, BOT作为我国的第一个试点项目首次在中国展开。期间PPP中的项目多为与外资合作的项目。中期 (2003-2008年) 政府鼓舞多种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PPP模式推向了高潮。以经营水务为主的法国威立雅集团以及新奥燃气等外国资本以中国的特许经营参与到各个省份地区中的项目建设。目前, 法国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BOT模式参与各地市政公用项目投资。其中, 目前法国威立雅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经涉及126个城市的水务建设当中。除此之外, 民间资本也通过PPP模式参与到通讯、供水、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等项目中, 具有代表性项目的有国家体育场、北京地铁的建设等。其中, 在国家体育场的所有建造投资中, 中信集团投资占总投资的65%, 北京城建占30%、金州 (美国) 公司占5%。与此同时, 国家也相继颁布多种法规文件,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

4 PPP模式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PPP模式在中国顺利发展的同时, 也有许多失败的例子, 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违约层面。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政府部门比较强势, 不讲信用, 违约现象屡见不鲜, 这便会造成社会资本经济利益受损, 私营企业便不再和政府合作, 使得PPP模式以失败而告终。 (2) 法律层面。自PPP诞生的那天起, 就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问题, 即两方签订的合同到底属于何种, 如果双方出现分歧或者矛盾时, 应该采取何种诉讼方式, 法律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隐患就是在公共利益方面政府可以不受所签合同的限制, 而另一方就需要赔偿一定的损失。

5 更好地发展PPP模式的对策

首先, 在PPP模式中政府要做好自己的定位, 在整个模式的运行中以切实维护民众的公共利益为首要任务, 合理组织招标, 搞好和合作方的关系, 降低违约风险。其次,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保证双方地位的平等, 在运行的过程中, 无论哪一方违背了法律规范, 都应做出相应的补偿。

6 PPP在西藏地区的发展

PPP模式首次出现在那曲班戈县的供氧项目上, 是西藏首例PPP模式。与西藏政府合作的是西藏润富空气处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在此项目上, 该公司投入资金241万元, 大大减轻了西藏政府的负担, 该工程完工后将会使班戈县的一些小区受益。使得该县的民众获得享受公共物品的权利。目前, PPP在西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西藏位于我国的边疆, 交通不便, 地广人稀, 经济不发达, 基础设施不健全。正是这些因素, 为PPP在西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比如PPP模式可运用到西藏的公路、暖气工程上等。西藏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吸引有能力的企业, 共同为民众提供必需的公共物品。

摘要:本文首先对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的含义进行了论述, 梳理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它的主要参与主体,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通过结合西藏地区的现实情况, 对PPP模式在西藏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对PPP模式在西藏更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PPP模式,西藏,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迎, 包敏.PPP模式内涵及其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14 (12) .

[2] 伍迪, 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及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 2014 (6) .

[3] 周正祥, 张秀芳, 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 2015 (9)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温州模式发展前景 下一篇: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与发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