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精选18篇)
篇1: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精选练习题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口算:
14×3= 18×2= 16×3= 14×5= 130×5=180×3=
170×2= 140×7= 13×30= 40×21=35×70= 38×0=
二、解决问题:
1、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250米,3分钟可以行多少米?10分钟行多少米?
3、某小学共有18个班级,平均每班学生有45人。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4、大车限坐25人,小车限坐20人。一共有70人去旅游,可以怎么租车?(有几种合适的.租车方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根据40×6=240,写出丰列各式的结果。
80×6= 400×6= 40×60= 40×12= 160×60=
二、直接写出下列得数。
32×4= 16×5= 45×2= 28×7= 180×3=
240×30= 10×380= 60×14= 30×25= 28×40=
三、解决问题:
1、小李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某校有32个班。每班需要8张挂图,张老师共250张挂图,够不够分给各班?
3、一束鲜花28元,买3束送一束。王阿姨一次买4束,每束便宜多少钱?
4、小兔子运萝卜。小兔子想一次运16根,5次运完,结果4次就全部运完,小兔子每次多运几根萝卜?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计算丰下面各题:
二、先用笔算,再验算。
135×24= 357×42= 67×159= 13×261=
三、解决问题。
1、李啊姨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27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2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篇2: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填上正确。
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约是___千米。
2.2米=____厘米 300分米=____米
____日=72小时 540 秒=____分
3.在横线里填上“>”、“<”、或“=”。
30000____30万 19999_____100000
72×600____60×720平角____90°
4.钟面上3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较小的角是____度,较大的角比较小的角多____度。
5.992÷28是把除数看作____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____位上。
6.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万位上的数字都是7,十万位和百万位上的`数字都是5,这个数写作____,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
7.经过一点可以画____条射线,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____条直线。
8.7295480000读作____,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____。
9.由四个亿,八个万,五个十组成的数写作____,读作时要读出____个0。
10.经过平面内任意两点,可以画____条直线。
11.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____。
12.一列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80千米,它的速度可写作____。
13.428×25的积是____位数,积的末尾连续有____个0。
二、直接写出结果。
390+11=240÷60=
620﹣180=90×70=
120×7=4500÷15=
798÷21≈560×0=
404×28≈7200÷90=
三、笔算下面各题。
134×16372÷31208×34
篇3: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义务教育的重要场所。 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主的重要学科, 小学生学好数学, 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一、活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科学地分析教材, 应用教材,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 四年级数学教材中, 有这样一道题:学校有90 本连环画, 要给每班分配30 本, 请问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对于这道例题, 笔者做了如下活用尝试, “ 教师节时, 老师一共收到了90 条短信, 我们班一共有30 位同学, 请问每位同学发了几条短信? ”通过设置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 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 教师在步入课堂的那一刻起, 就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 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 而在课堂中, 教师要注重高度投入,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获取相关知识。 教师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情绪, 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变得灵活生动, 这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 有这样一道习题:六一儿童节时, 老师要带四年级同学去动物园参观, 四年级六个班一共有321 名同学, 每辆车限乘30 人, 至少需要几辆车? 教师可以将学生和车辆制作成视频, 播放给学生观看, 让学生对该题进行计算。
四、课后分层作业, 提高课堂效益
课后作业能够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巩固、理解、深化, 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 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种分层作业的形式,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篇4: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因此,出现了“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练习练习,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练完便就题论题,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整堂课完全是在“教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因此,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练习未分层。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后练文字题,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学生未分层。学生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一视同仁”,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中,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导致学生为练而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其中,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练习课上,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练习分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例如:“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再到简单的文字题,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学生分层。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将学生动态分层,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或巩固知识,或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偶尔也可以“用B级人做A级事”,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四年级“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寻找丰富的素材,合理组织,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算”,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当做“大人”,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运算中,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另外,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琳.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10).
作者简介:严剑波(1984—),男,汉族,云南省嵩明县人,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大石板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篇5:四年级下数学练习题
班级___姓名___等第___
一、口算(每题1分)
60×9=50×90=600÷30=20×34=
43×2=11×600=13×600=75-18=
70-30=8000-3000=120÷3=3×900=
900÷3=320÷3=210×4=70×20=
25×100=75÷3=125×8=25×40=
二、用竖式计算(每题4分)
805×54126×37310×14
34×930367×50800×74
三、填空(每空1分)
1、365的14倍是。175是5的倍。
2、□□×□□=1600,□□×□□=2800。
3、125×16=125××2,250×4×6=250×
4、211×39的积大约是,498×21的积大约是。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四、你能算出体育用品商店今年10月份卖出的各种球类的总价吗?(每空3分)
球类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排球59元30个元
足球158元12个()元
篮球87元120个()元
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
1、星星小学体育组的15名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自行车慢骑,平均每人骑800米,他们一共骑了多少米?
2、一条船3次装运了1500袋黄沙。照这样计算,有8000袋黄沙,15次能全部运完吗?
3、一辆大客车可以乘座48人,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是一辆大客车的12倍。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比一辆大客车乘座的人数多多少人?
4、明明特别喜欢看《少儿百科全书》,他5天看了100页,像这样又看了25天才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青青水果超市上半月卖出85筐苹果,下半月卖出65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千克。青青水果超市这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6、一条公路长300千米,一个修路队修了20天,还剩80千米没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
六、附加题
篇6:四年级下数学练习题
班级___姓名___等第___
一、口算(每题1分)
60×9=50×90=600÷30=20×34=
43×2=11×600=13×600=75-18=
70-30=8000-3000=120÷3=3×900=
900÷3=320÷3=210×4=70×20=
25×100=75÷3=125×8=25×40=
二、用竖式计算(每题4分)
805×54126×37310×14
34×930367×50800×74
三、填空(每空1分)
1、365的14倍是。175是5的倍。
2、□□×□□=1600,□□×□□=2800。
3、125×16=125××2,250×4×6=250×
4、211×39的积大约是,498×21的积大约是。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四、你能算出体育用品商店今年10月份卖出的各种球类的总价吗?(每空3分)
球类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排球59元30个元
足球158元12个()元
篮球87元120个()元
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
1、星星小学体育组的15名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自行车慢骑,平均每人骑800米,他们一共骑了多少米?
2、一条船3次装运了1500袋黄沙。照这样计算,有8000袋黄沙,15次能全部运完吗?
3、一辆大客车可以乘座48人,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是一辆大客车的12倍。一列火车乘座的人数比一辆大客车乘座的人数多多少人?
4、明明特别喜欢看《少儿百科全书》,他5天看了100页,像这样又看了25天才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青青水果超市上半月卖出85筐苹果,下半月卖出65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千克。青青水果超市这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6、一条公路长300千米,一个修路队修了20天,还剩80千米没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
六、附加题
篇7:四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2)120.39-87.62-12.38()
(3)4.9+5.1-13.7+2.3()
(4)32.17-0.45-4.17()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57.7218.5626
+27.58+72.4+60.74
三、判断并加以改正
18.3改正25.61改正
-7.52-2.72
10.8222.99
四、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0.84与9.16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40.68的`差是多少?
(3)比8.44多6的数是多少?
(4)0.95比9.5与5.9的差少多少?
篇8: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使学生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正确计算三角形中某一个角的度数。 (3)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本着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 算一算, 撕一撕, 折一折, 拼一拼”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案例
(一) 设置悬念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及分类, 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 要求是画一个有两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看谁画得好。
学生通过尝试, 最终画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 通过活动,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副三角尺, 小组合作, 计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各是多少?
生1:我们组计算了
90°+45°+45°=180°
生2:我们组计算了
90°+30°+60°=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刚才的研究知道了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这一特性呢?大家猜猜看。
活动一:量一量, 算一算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 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取整度数) 再求出它们各角的和。
生3:我拿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77°+41°+62°=180°
生4:我拿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110°+35°+35°=180°
师:同学们的实践证明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
活动二:撕一撕, 拼一拼
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给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然后撕下三个角, 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不能重合。看一看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5: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平角。
生6:平角=180°, 说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活动三:折一折, 拼一拼
请同学们再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跟着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你会看到什么?
生7:三角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8:还有的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除了这些之外,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9:三角形的三个角恰好组成了一个平角。
师:也就是说:∠1+∠2+∠3=180°, 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0: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实践, 验证了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的特性, 那就是: (学生集体回答)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 应用知识, 当堂实践
问题一: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0°, 它的顶角该是多少度?请同学们帮助小红算一算。
生1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2=40°。
生1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70°=40°。
师: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应用。
问题二: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两半, 玻璃裂成了两块。一块只有原来的一个角, 另一块有原来的两个角。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 小明非常聪明, 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 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通过观察、推断、讨论, 大多数学生选择有两个角的一块, 有个别学生选择有一个角的一块。这时教师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肯定谁对谁错, 而是继续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学生都很茫然了, 不知道如何回答。
活动四: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角形, 把一个角撕下来, 选择两个角的同学把一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 选择一个角的同学把两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然后想办法把三角形还原。
学生经过一番努力, 最终使三角形还原了, 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四) 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让你重新选择, 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生13: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度量、撕拼、折拼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
(一) 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 在教学时, 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前后共设计了四次活动。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大胆猜想,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经历从现实空间探索出图形性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篇9: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数学 课堂练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21-01
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有很明显的表现层次差异,即掌握的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数学课堂练习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扎实牢固掌握并运用一节课的知识点。练习题的设计偏多或者偏难会使课堂难以达到短时而高效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练习只有依据不同课型科学合理设计,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会达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题
在教学《数与代数》这种类型的课程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乏味,所以要想在练习的环节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兴趣就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全班学生的“胃口”。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完成了学生探究的环节,在让学生小组编题考完全班同学之后,我补充习题,设计了几个成语,让学生猜是哪个百分数。其实猜出成语是哪个百分数并不难,只是我在前面做了一些铺垫,看哪个组最快猜出来,就是我们班的猜谜语高手组,所以学生都认真听,当我说出第一个谜语“百发百中”时,全班学生争先恐后举手都猜中了是“百分之百”。
接着我又抛出了“十拿九稳”“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等成语,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调动起来后,紧接着我又很据本节的难点把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变成了判断题,学生兴味盎然。所以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体验中度过了本节练习环节,也把重难点的知识点记在了心里。
二、设计学生易于动手的操作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所以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我更是注重联系生活,内化课堂知识。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紧紧相连。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没有急着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而是给学生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圆柱侧面展开图,半径和高的大小都有学生自己设计,设计完后裁剪粘贴成一个圆柱,并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各小组派汇报员展示。表面上看似很简单,画完剪贴粘上然后算出表面积。但是实际上半径的设计还有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边长的计算都在考验着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考验着小组学生的合作配合能力,因为毕竟有时间限制。看着学生小组成员认真研究、分工明确、缜密计算、配合默契完成后充满成就感汇报的样子,我知道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是成功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与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将枯燥的计算提升为一种动手动脑结合能力。
三、设计层次分明的梯度题
我们的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要始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所以一节好的课堂的习题设计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断提升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夯实暂时稍差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提升。可以设计基础题型、综合题型、挑战题型、延伸题型、拓展题型、开放题型等等。根据不同题型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综合运用题等等。
为了使一堂课的练习更短时高效,班级有大屏幕的可以设计成幻灯片,生动形象新颖图文并茂的幻灯练习,有时会更受高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果把难易不同的习题配上不同的分值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自由选择,我想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会根据学习能力、分值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也会更加激发起学生练习的兴趣,因为这会激发起他们竞争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多项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而不会疲惫的陷入题海战术,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也必定会对学好数学信心倍增。
无论是哪种数学课型, 数学练习题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品质,而这样的学习品质,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练习题只有生活味浓、探究性强、选择性多、灵活性大,众多精彩的练习题,才会真正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实效、高效。
篇10:四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2)120.39-87.62-12.38()
(3)4.9+5.1-13.7+2.3()
(4)32.17-0.45-4.17()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57.7218.5626
+27.58+72.4+60.74
三、判断并加以改正
18.3改正25.61改正
-7.52-2.72
10.8222.99
四、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0.84与9.16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40.68的`差是多少?
(3)比8.44多6的数是多少?
(4)0.95比9.5与5.9的差少多少?
篇11:小学四年级数学练习题
2、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平均每小时生产50个,6小时完成。实际5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3、商店运来5箱水果,共重50千克。如果把这些水果换成小箱来装,每箱重量是原来的一半,这些水果能装多少箱?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学校体育组有36人,美术组的人数比体育组的2倍少12人。学校美术组有多少人?
6、四年级要买5本相册和5枝自动铅笔奖励三好学生。买相册用了28.75元,买自动铅笔用了6.15元,一本相册比一枝自动铅笔贵多少元?
7、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的人数是篮球队员的2.4倍,其余的是足球队员。足球队有多少人?
8、商店运来16筐苹果,每筐42.5千克。运来的梨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120千克。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
9、同学们做操,每25人排成一排,男生排了30排,女生排了28排。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篇12:四年级数学暑假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暑假练习题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1.4×100= 2.4÷100= 1-0.8= 0.32+1.98=
n×n= 9×99+9= 560÷8÷7= 27+27×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9.08+5.83 20-3.18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17×8 35×102 56×67+33×56
12.7+0.98+3.02+5.3 5.6-1.71-0.29
24.52-(7.5+4.52)
二、填一填。
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一条腰长为b㎝,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2.小学生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65°,那么另一个锐角是( )。
3.一个数由3个十、4个十分之一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保留两位小数是( )。
4. 从2时到3时,分针旋转了( )度。
5. 23厘米=( )米 5吨80千克=( )吨
4元2角5分=( )元 360公顷=( )平方千米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7千米=( )千米( )米
6.2.07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54.3缩小到它的1100 是( )。
7.截止到5月26日,世博园累计票检入园人数6059400人,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人。
8.在等腰三角形中,当底角是25°的时候,那么它的顶角是( )度,按角来分它属于( )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它的顶角是底角的2倍,按角来分类它属于( )三角形。
9.1.96≈( )(精确到十分位);3.068≈( )(保留两位小数)。
三、简便运算
(125-25-50)×8 9900÷25 99000×125 32000÷125
7777×3333÷1111 17×32×25×125 125×(40+8)×25
125×(40-8)×25 125×40×8×25 (125+25)×40×8
40×125-25×80 1720+863+280+137 96000÷2÷4÷125
24×172-24×71-24×1 54000÷(27×43+27×57)
320×(125+25) 125×(5+20)×8 328×99
(57×12+12×43)×25 82×24+45×24-27×24
四、先化简再求值
① 当a=15,b=-7,c=-9,求2a-3(b-c)+a的`值。
② 当a=25,b=125,c=12,求2(a+b)+ac-ab的值。
③ 当a=15,b=17,c=13,求2a-(b-c)-bc的值。
篇13:优化数学练习 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练习设计要体现“螺旋性”
小学数学课的练习, 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练习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按由低到高,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教育原则逐步提高要求,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进行系统练习。
例如:教学圆柱体后, 可这样设计练习:
(1) 按公式V=Sh进行计算, s=12.5㎡, h=5m (2) 已知r=4㎝, h=5㎝, 求v=? (3) 已知d=4㎝, h=8㎝, 求v=? (4) 应用练习题。 (5) 求圆柱体体积。
这样的练习设计, 由浅入深, 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练习要注意开发学生智力, 寻求多种解法
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这种练习属于一题多解, 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例如, 计算25×36, 教师不宜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 常常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给出以下一些解法: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愉快的进行数学交流, 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且还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三、数学练习要注重知识应用
数学练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验应用到生动的现实中去。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练习;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市场上了解几种商品的价格, 把它们记录下来, 并在班上交流。 (如表1) 学生汇报好商品及价格后,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像:20元钱, 可以买哪些东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这样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加。
四、数学练习要讲究精炼
所谓精炼, 就是教师要把精力放在重、难点上, 要把握住关键去练习, 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后, 可进行这样的练习:
比较下面各组小数的大小。
教师通过学生对上面试题的练习, 使学生真正懂得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的本质区别, 以此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增加练习的密度。
五、归纳重点知识, 使学生练习有方向
通过一学期的紧张学习, 快到期末检测时, 学生盲目复习, 没有头绪, 教师在复习时, 重点归纳就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个别教师没有复习计划, 盲目做题, 学生毫无兴趣, 效果不明显。我认为有计划地归纳重点知识, 有计划地复习比较科学。
A.分数的再认识中重点知识: (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B.分饼一节中的重点归纳为: (1)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2)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 叫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 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叫带分数, 带分数都大于1。
C.分数与除法中的重点归纳这样比较科学。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法÷除数=商。 (2)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 能除尽的, 商为整数;不能整除的, 商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余数为分子, 分母不变。如:化成带分数22÷719÷8 24÷7 30÷15 48÷12
D.重点归纳约分知识时。 (1) 熟记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化成分数值不变, 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 这个过程叫约分。 (3) 约分的方法:一是用公因数一个一个地去除;而是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如:24÷36, 12÷28 15÷25 17÷51
六、发现规律, 运用规律, 让学生练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确定好物体的原始状态。
如,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篇14:四年级数学提高练习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很多教师都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效课堂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两点的正确把握,则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会变得非常容易。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课堂师生互动
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这样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最为可靠的保证。而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将课堂教学安排的过于紧凑,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因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下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还是多半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就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注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以此为基础来带动学生对于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放松和愉悦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会更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会随之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本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并且努力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保持较高的思维活跃性。
篇15:四年级数学运算练习题
一、口算题
5×3+2=
52+25-10=
64÷64×7=
5×3×2=
152+28-10=
164÷164×17=
二、计算题
78+122+250
250-150+478
640÷8×71=
55×3×5=
152+128-105=
114÷3×17=
三、应用题(第1小题 5分, 共 30分)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一季度生产化肥多少吨?
2. 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
3. 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四则运算一》练习题答案
一、口算题
5×3+2=17
52+25-10=67
64÷64×7=7
5×3×2=30
152+28-10=170
164÷164×17=17
二、计算题
78+122+250=450 250-150+478=578
640÷8×71=5680 55×3×5=825
152+128-105=175
114÷3×17=646
三、应用题(第1小题 5分, 共 30分)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一季度生产化肥多少?吨
310+400+490=1200(吨)
2. 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
15×25×7=2625(千克)
3. 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篇16:数学四年级教案《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篇17:数学四年级教案《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做一些相关的判断等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看书,了解本单元主要分几个内容:
1、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出: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一般只要想其中最短的两边之和与最长的第三边比。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
2、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画,用虚线,标出直角标记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填空: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锐角。
三角形按边考虑,有两种特殊情况: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考虑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别举老师的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该块三角板,比一比,使学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一种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个角的度数也是不变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等边三角形。
分析:等边三角形从字面上看,它只说了边没说角,你能知道它的角各是多少度吗?那要不要说成“等边锐角三角形”?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所以要说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就没必要再强调了。)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先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可提问学生:是不是三个角都要量?为什么?)
老师注意巡视画高是否规范。
补充:这题是用给定的底画高,如果我给定的是顶点,你会画高吗?
老师画题,学生画高。说说怎么想的。
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只看露着的一个角,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最后一个角,要让学生说说理由,或者也可请学生画出不同的结果。
小结:有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180&rd;。
学生可同桌或四人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指出: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180&rd;
(2)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360&rd;继续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交流的时候可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选一般的四边形。
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rd;
4、下面是3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别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第二个三角形可能会有学生说成锐角三角形,可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更适合它。
5、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种规格的小棒,分别摆一摆。老师加强巡视和指导。
摆完后问:如果用一红两绿的小棒来摆等腰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再看书上小棒的数据,说说哪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为什么?
6、彩霞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图中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问题一,可让学生说说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二。可让学生算一算,分别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组里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在交流的时候注意补充和规范,如第三个三角形,最好能分别从角和边两方面考虑,说成是“等腰钝角三角形”。……
8、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如:一个多边形可以分成多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减2。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和。可以用180×(n-2)……
三、介绍“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并算算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度?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
篇18:小学数学如何提高练习水平
一、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数学的应用,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所以, 用动手操作的办法提高学生水平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小学生年龄小, 喜欢活动, 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数学学习是严肃的、抽象的, 又是机械的, 要通过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知识, 这种活动较为单一, 学生可能觉得很乏味。我们要根据数学的特点, 把练习这一环节搞得生动活泼一点。可以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 这样, 就可以使传统上机械而单调的练习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以带回家去做, 动手去操作, 甚至可以观察生活发生的事, 不断地实验、假想, 再进行验证, 通过推理得出结果。在练习中, 有些题意可能不容易理解, 就可以运用操作的方式解决, 如, 在数学学习中, 简单地把实物摆放一下, 拼凑一下, 也可以用笔画一画等, 通过这些活动, 一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就会很快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学生的信心有了, 他们就有了信心, 学会了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所以, 好的练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 还要通过动作去操作, 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设计灵活的练习内容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内容, 如果我们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学生则会产生不同的兴趣, 所以, 我们要对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有趣的练习, 更能让学生感觉做练习是一种乐趣,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练习活动中去, 从而注意力也稳定了, 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要从教学目标上挖掘, 从习题本身入手, 充分利用其内在的力量, 可以把练习设计成为游戏、谜语, 也可以设计成数学迷宫等, 以开展各种练习。当然, 也可以用补充习题, 把所缺少的内容补齐, 也可以用画图等解决问题的手段, 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积极的思考热情, 他们的思维都会因为设计的精彩而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高兴地参与进来, 才能产生正确的学习数学动机, 有了动机, 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 他也会因为有了信心而去挑战, 更加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从教材入手让练习形式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材不管是哪个版本, 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 又具有简约性的特点, 单从教材上来看, 内容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 知识的设计较为单一, 题型不多, 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这样的缺点, 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 比如, 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 练习形式并不是不能变的。我们要在教学中, 多多联系学生实际, 进行及时的充实和变通, 以适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做到形式多样,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练习效率。例如, 在计算教学中, 单一地、固定不变地让学生一味演算,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兴致不高, 差错率就高。而设计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 如,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的“夺红旗”等形式, 学生的情绪就两样了, 效果也很好。针对学生作业中易出现的问题, 设计给小马虎“治病”的形式, 出示错误的题目, 让学生改正, 问谁能指出“病人”的“病因”在哪里, 请你“医治”行吗?这样通过练习, 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 巩固了旧的知识, 而且还把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可小视, 练习设计要合理, 形式要多样, 内容要丰富,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 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杰.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24) .
[2]谢盛强.让学生在反思中自主建构知识[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21) .
[3]张莉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1) .
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02-04
运用类比教学提高数列复习课的效率02-04
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02-04
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音乐)练习题02-04
如何提高识字效率02-04
施工用电的安全措施02-04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与方案A剖析02-04
吊篮施工安全措施及方案02-04
提高服务效率02-04
提高定位效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