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关键词: 区别 技能 训练 教学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 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 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实验经验证明, 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 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 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 建立动作的概念, 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 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 缺乏控制能力, 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 并利用各种方法, 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 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 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 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 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 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 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 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 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 不仅要求会掷, 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 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 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 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 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 通过动作各个部分, 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 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 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 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 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 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 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 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 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 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长期以来, 由于太多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缺乏理解, 缺乏对体育锻炼应有的兴趣和对健与美的正确认识, 认为体育课是一种劳累, 害怕流汗, 恐惧艰难, 因此动作失调、体形欠佳, “小胖墩”、“豆芽型”身材的青少年随处可见。体育教师就应该有义务把美的教育贯穿在体育课堂,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健与美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美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情趣, 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 感受到体育内在的美, 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从而身体力行, 自觉地去把握体育运动中的美, 提高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

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 按美学原则进行教育, 充分运用教学艺术美的动力作用和转化作用, 把教学艺术的美和体育运动的美, 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因素, 使学生从中吸取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学生在参与竞赛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也尝到了失败和挫折的滋味, 在这不断的磨练中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在健美身体的同时, 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灵美, 使自身从外形到内在都得到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另外, 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对学生实施美育, 体育老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体育教师本人应有一定的美育素养。除了掌握运动技术、知识、理论以外, 还应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具备美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艺术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的用美去教育学生、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到投身运动中更能体验美。正所谓学无止境, 体育教师应不断的进行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巩固自己。

2、注意仪表美。上实践课时, 教师必须身着合体的运动服、运动鞋, 给学生一个精神、大方、潇洒的感觉, 加上稳重、沉着、和谐、亲切的教态, 学生就立刻被你吸引, 教与学双方才能达到最好的配合, 这是良性刺激。如果衣冠不整, 便衣皮鞋, 不讲卫生, 语言粗俗, 态度死板, 就会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反应, 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3、讲究语言美。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更科学地掌握动作技术, 必须做到讲解语言的规范化: (1) 口令语言的规范化。它起到提示、指令、启发、导向、协调和统一等作用。讲解技术要领的规范化, 课堂语言要尽量用专业术语。 (2) 语言的“美”化。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 如在武术教学中, 用“站如松, 走如风”等生动的语言, 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其练习的兴趣, 求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4、力求动作美。示范是第一印象, 是让学生借助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 准确、健美、规范的示范动作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直接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语言互为补充、相互联系。示范动作的成败、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只有准确、健美、规范的示范, 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积极性, 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如在体操教学中, 对于器械动作, 许多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教师用准确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美而直观的形象感受, 使他们消除畏惧心理, 大胆练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口腔医疗机构 下一篇:阐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