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

关键词:

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精选10篇)

篇1: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

项目背景

沧江路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地处广东省中部,高明区下辖一街三镇,分别为荷城街道、明城镇、杨和镇和更和镇。荷城街道位于高明的东部,是高明区委、区政府驻地,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沧江路东西贯穿整个荷城街道,成为地区内最重要交通干道之一。

为了配合经济及商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快荷城街道乃至整个高明区城市建设的推进,改善荷城街道城市环境和面貌,提升城市形象,荷城街道迫切需要根据规划路网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为城市的发展建设铺好基础,改造好荷城街道区内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向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宏伟目标迈进。

项目主要针对沧江路(高明大道~沿江路)的行改造工程,重新架构沧江路的路灯照明系统,为全新的沧江路融入时尚现代的元素。

项目分析

沧江路由西向东贯穿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中心城区,西接“产业轴线”高明大道,东联“西江轴线”沿江路,沿途与大德路、中山路、泰和路、荷香路、文明路、文昌路、竹园路、建设路、府前路等南北向道路及多条生活性街巷相交,是荷城街道东西向的交通动脉,交通流量较大,交通十分繁忙。

图一图二

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EAV=20-30Lux 照明均度EMiN / EAV=0.4

眩光最大限制初始值TI=10%,环境比最小值SR=0.5

与主干道交汇区照明标准:EAV=30-50Lux EMiN / EAV=0.4

与次干道交汇区照明标准:EAV=20-30Lux EMiN / EAV=0.4

与支路交汇区照明标准: EAV=15-20Lux EMiN / EAV=0.4

项目具体设计方案

结合沧江路的项目改造设计及两侧建筑物情况,从改善道路的照明功能、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及美化道路沿线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入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高明大道至中山路段:

这路段为双向八车道,采用10米双头路灯杆投射两侧各宽15米的机动车道。路灯杆之间间距40米,安装在3米宽的绿化分隔带的中线上。悬臂长度1.5米。选用182W的LED光源,有效照射范围为10M×40M,平均照度在21LUX以上,超过国家一级道路照明标准。两侧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 绿化带上安装4米单头式路灯杆,安装间隔为20米,平均照度在16LUX以上。

中山路至荷香路段

这路段仍为双向八车道,采用10米双头路灯杆投射两侧宽15米与6米的机动车道。路灯杆之间间距40米,安装在第二条(平面图由上往下)绿化分隔带的中线上。悬臂长度1.5米。10米灯头安装182的WLED光源,有效照射范围为10M×40M,平均照度在21LUX以上,另一边灯头距地面6米,有效照射范围为6M×21M,选用70W的LED光源,平均照度达到23LUX,超过国家一级道路照明标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 绿化带上安装4米单头与双头式路灯杆,安装间隔为20米,平均照度在16LUX以上,在为人行道照明的同时还可以为机动车道补光。

荷香路至沿江路段

这路段仍为双向六车道,采用10米双头路灯杆投射两侧宽15米与6米的机动车道。路灯杆之间间距40米,安装在第二条(平面图由上往下)绿化分隔带的中线上。悬臂长度1.5米。10米灯头安装182的WLED光源,有效照射范围为10M×40M,平均照度在21LUX以上,另一边灯头距地面6米,选用70W的LED光源,有效照射范围为6M×21M,平均照度达到23LUX,超过国家一级道路照明标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 绿化带上安装4米单头与双头式路灯杆,安装间隔为20米,平均照度在16LUX以上,在为人行道照明的同时还可以为机动车道补光。

十字路口照明

十字路口的灯位布置具有更高的要求,在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汇区,采用10米双头路灯杆分别安装在四个路口转弯处,与绿化分隔带的中线上。路灯悬臂长度1.5米。10米灯头安装192W的LED光源,有效照射范围为10M×40M,平均照度在30LUX以上,超过国家一级道路照明标准。

人行道照明

将4米中杆灯安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人行道的照明,而且还可以为机动车道补充照度,而路边的建筑物也可为人行道补充一定的照度,如此设计可以避免光源浪费,实现合理的光源分配使整个路面实现均匀照明。

篇2: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

路面平均亮度Lav:指被照明路面上各点亮度的平均值。平均亮度越高,目标能见度越高。亮度均匀度Uo:指计算平均亮度时的最小值与平均值之比;均匀度越高,眼睛的识别能力越好。

车道均匀度UL:指沿每条车道上中心线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驾驶员对自己所在车道的关注度非常高,每条车道上的路面平均亮度应远高于全路面,且车道均匀度要高。眩光TI:与灯具(眩光源)在眼睛上产生的亮度大小、视线方向与眼睛到灯具方向的夹角、眩光源数量及路面平均亮度有关。高眩光会造成识别能力降低,甚至短时间的失明。环境系数SR:为了使道路使用者能更清楚的看到障碍物,走得更安心,道路的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该亮度与近路边的路面亮度有关。

视觉引导性:没有计算公式、测量仪器和定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性的指标。主要指通过灯具的布置、光源的选择等手段向驾驶员传递前方道路的方向、线型、弯曲度等情况,以便驾驶员提前反应,提高交通安全。道路照明解决方案

设计步骤如下:

确定道路类别、照明质量标准、灯具和光源以及布置方式;

计算所选择的几种组合方式的照明指标;选择最优方案;

为了简化和优化道路照明设计,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布灯方式:路宽W≤灯高h:单侧布灯;路宽W=1~1.5h:交错布灯;路宽W>1.5h:相对布灯;两侧有建筑物墙面且非常窄的街道:中间悬吊布灯,灯间距10~20m。有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可以中央双挑布灯、中央双挑布灯与相对布灯相结合。

(2)弯道:对转弯半径<1000m的弯道,必须考虑路宽和视觉引导性。对所有弯道而言,单侧布灯时将灯布置在弯道外侧比在内侧有更好的视觉引导性;对较宽的弯道,相对布灯比交错布灯有更好的视觉引导性。

一般来说,灯具在弯道外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7倍;在内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55倍。转弯半径越小,灯间距须越小。灯杆布置于弯道外侧,虽然可提高引导性,但更容易被机动车碰撞,所以有时也会布置在内侧。

(3)冲突区:在交叉路口、环岛、上下匝道处,路灯布置需有助于防止交通拥阻,并有助于驾驶员辨别正确的出口。一般设计原则是:让交叉路口有更高的亮度水平;让主次要道路的布灯方式不一样。

对于交叉路口、立交桥等面积大、距离远的冲突区域,普通的路灯照明往往达不到照明标准,因此常采用12~18米的中杆投光灯做补充照明来提高路口亮度。对较复杂的交叉口或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也常采用20m以上高杆灯做区域照明。

(4)灯具安装:根据路宽的不同,主要街道一般采用250W~400W灯具,灯高7~12m。一般道路采用150W~250W灯具,灯高6~8m。灯高越高,眩光越小,亮度均匀度越好,灯间距可更宽,但灯高的提高会降低光的利用率,灯间距一般为30~50m。3 结论

道路照明布灯方案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类型、宽度选择合适的布灯形式、灯高和灯间距,以满足道路照明的功能性要求,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海主编.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645-650.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评价指标

路灯平均亮度Lav(或路面平均照度Eav)

路面亮度均匀度Uo和纵向均匀度Ul(或路面照度均匀度UE),眩光限制环境比SR和诱导性 人行道路评价指标:

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

平均亮度Lav(Cd/㎡)

路面平均亮度是影响能否看见障碍物的最重要因素,是以把路面照亮到足以看障碍物的轮廓为原则.亮度均匀度Uo(Lmin/Lav)

为使路面亮度均匀,道路照明设施就必须确定路面上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间的允许差值,即亮度总均匀度,它定义为路面上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比.纵向均匀度UL(Lmin/Lmax)

以舒适性考虑,应限制沿车道中心线上最亮区和最暗区的亮度差,即纵向均匀度.平均照度Eav(LUX)

按照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照度均匀度UE(Lmin/Lav)

路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环境比SR

车行道外边5m宽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视觉诱导

视觉诱导性不能用光度参数来表示,但它也是道路照明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诱导性就是沿首道路恰当的布置照明灯具,可以给司机提供有关前方道路的方向,线形,倾斜度等视觉信息,这称为照明设施的诱导性.阈值增量(Ti)

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眩光

在道路照明中,眩光限制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眩光可分为2类:

1.失能眩光,它会损害观察物体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驾驶员觉察物体的可靠性.2.不舒适眩光,通常引起不舒适感觉和疲劳,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舒适程度.路面平均亮度Lav:计算公式:

E=F*U*K*N/S*W

F为光通量; U为利用系数,取0.4;K为维护系数,取0.4

N为路灯排列方式,交错布置时取1,对称布置时取2;

S为路灯安装间距;

篇3:新型隧道道路照明系统节能方案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城市交通和穿山高速公路中,其设计及建造者在隧道里面安装了大量的隧道灯用于照明,基本保证了通行安全的需要。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弊病。白天通行时,由于隧道内和隧道外明暗反差极大,当司机驾车通过隧道时,由于人眼瞳孔放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隧道里面的灯光照度有较高的需求。每当夜晚来临,隧道外面也是一团漆黑时,而隧道里面灯火通明,照度过高,驾驶员通过隧道后突然进入黑暗之中,瞳孔来不及放大,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如果采用晚上关灯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造成隧道内发生车祸的危险。

1 节能方案

经过多年研究,综合城市照明前半夜和后半夜对照度的不同需要,更考虑到在满足照明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倡导节能环保,绿色照明,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改变灯光不同功率的办法,使得同一盏灯在不同时段工作为不同的功率来照明,既保证了照明的需要,又减少了对电能的消耗,还适当延长了灯的寿命。

方案采用在隧道外增加亮度检测仪,实现洞外亮度的实时采集;增加本地控制器,实现隧道内照度与洞外亮度自适应;根据隧道外的光照情况自动变换灯功率、降低电能消耗、适当降低照度但同时保持照明的均匀度,确保通行安全;实现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目的。

1.1 达到的目标

(1)以洞外亮度采集信号为控制信号,对已安装的隧道灯进行改造,增加我公司研发的功率转换装置,实现无人工操作自动控制发光灯管功率的变化,即在隧道外亮度变暗时,隧道内的照明灯功率变小,照度降低,消除因白天、黑夜,天气阴晴,季节变换等因素带来的隧道内外照度差别。

(2)隧道内的照明随洞外情况实时变化,消除隧道黑洞或照明过度两种不良现象。

(3)节能降耗,在不需要有过高的照度时,自动降低功率,节约能耗。

(4)可以不利用回流电路部分关灯,保证了照度的均匀,确保行车安全,提高驾驶员通过的舒适性,增加车辆通过隧道的安全性。

1.2 改造的技术措施

(1)采集洞外亮度,以亮度检测仪检测实时光照信号,用采集到的信号作为改变灯功率的依据;

(2)在已有隧道灯具里安装功率转换装置,用洞外实时采集的光照信号控制节能功率转换器,达到适时改变功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3)适当改变箱变控制器,增加本地控制,通过回路控制,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箱变内实现照明器件功率的手动变换控制,可随时变换功率。

(4)适当改变箱变控制器,通过回路控制,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箱变内实现部分或全部照明器件的运行管理。

1.3 节能功率转换器照明系统简介

本改造方案采用的节能功率转换器又称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系统,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耗能少,寿命长等优点。如图1,图2所示。

图2中的镇流器和传统的镇流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1)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具有合理的镇流器磁路结构、磁铁材料及直流电阻较小的铜漆包线,使镇流器的自身功耗降低50%左右。

(2)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设置了光控功率转换电路,此电路设有时间预置端口,让镇流器按照预置条件转换电感量,而灯的功率随着转换的电感量而发生转变。

(3)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配备有电子启动装置,该启动装置在基本情况下或外加指令情况下,使输出端输出符合所接光源的脉冲宽度,迅速启动照明发光灯管。

(4)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设计电路的功率因数,标准的线路功率因数应该不小于0.85,由于镇流器本身的功率因数难以达到线路功率的要求,故在点灯线路中加接随功率大小而匹配的电容来补偿镇流器本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功率因数,节能效果达30%以上。在降低功率情况下功率因数还会有所提高,提高2~3个百分点。

1.4 节能效果分析

若本方案实施于某隧道,该上行隧道照明采用400 W、250 W、150 W高压钠灯分别为48只、46只和104只,方案拟在阴天和夜晚将400 W转化为250 W,250 W转化为150 W,150 W转化为100 W,按每天工作24 h,白天按额定功率工作12 h,晚上按降低功率后情况工作12 h,每年365天计算用电情况见表1,表2。

在阴雨天,仍会按照功率转变进行,按照每年20%的阴雨天来计算365×20%=73天,那么每年又节约用电的情况见表3,表4。

从以上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节能效果明显。不仅如此,在整个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中,电器耗能(镇流器等)占灯功率的功耗情况与传统的镇流器与高压钠灯匹配相比也有明显变化,消耗能耗平均降低5%左右,表5为镇流器耗能占灯功率的百分比。

由此可见,使用过程中,节能是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最显著的特点。

2 项目特点

(1)本系统通过简单、可靠、方便的操作来更改功率变化、达到照明方案的调整,保证了隧道内的照度要求。

(2)回路交替控制模式消除了不合理的灯具使用,采用亮度控制、时序控制两种方法相结合,使各回路交替使用,保证各回路间照明器件的工作时间相当,达到平衡灯的寿命。

(3)正常情况下可采用多种控制模式,实现了系统控制的灵活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

(4)随时可以进行手动控制,便于维修人员检修或根据需求任意开启、关闭或调整照明器件的工作情况。

(5)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的使用特点,决定了其相对于传统的高压钠灯燃点方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镇流器自身的功耗减小,降低功率后的电流较小,工作时温度相对较低,这样由于减少了光源和镇流器的满负荷工作时间,使得他们的有效寿命也得到延长。这样,维修更换率也会相应大大降低,节约维修成本。

3 结论

双功率节能电感镇流器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档照明电器配套系统,以其节能降耗、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控制容易实现等特点已经大量使用于户外路灯照明,在使用后会产生很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隧道交通中目前存在的缺陷,达到提高照明质量,节能降耗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蔡祖泉.电光源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刘跃群,王强,刘卓炯.光源电器原理和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杨世杰.高效节能的电感镇流器[J].中国照明电器,2002(2):14-15.

[4]翟秀海,张健.250W金属卤化物灯可调光电子镇流器[J].中国照明电器,2001(6):1-4.

[5]周太明.光源原理与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篇4:道路照明灯具节能新方案

在绿色照明节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企业进入了追新求快的竞争状态,普遍关注新光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创新,对照明灯具设计中的节能潜力却很少重视。而当我们在激烈、匆忙与躁动的竞争环境中静下心来,努力把灯具配光技术的细节做好,把光的利用与投射技术继续发挥到极致时,惊奇地发现,灯具配光技术同样存在着不容低估的巨大节能潜力。

一、灯具设计中的缺失

目前灯具制造厂商通常只追求和注重灯具外观与式样的新颖别致与光源的运用,却忽视了与光源合理配置的技术。这使得一些优质节能的光源与配套灯具不匹配而无法充分发挥出光源的节能特性。一些厂家即使引进技术或模仿,也只注重外形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配旋光性能。有专家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灯具的科技含量低,性能落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光学反射技术的研发成本高,企业不肯轻易投入;光学反射技术的研发过程长,难度大,企业缺乏耐心;采用光学反射技术生产的灯具成本高,工艺复杂;企业缺乏先进光学反射技术的专业人才与技术开发手段。

其实灯具的光学反射技术是灯具的重要核心技术,而我国在道路照明灯具方面,因灯具光效低、配光不合理而产生上射光、眩光的光污染,因地面照度不均匀形成过度照明造成浪费的现象到处可见。正因为存在着这些缺失和不足,使得我们在利用提高灯具科技含量来达到回收、消除光污染成分,充分提高光效方面蕴藏着很大的开发空间。

二、道路照明灯具节能的方案

通过道路照明灯具的技术创新来达到节能目标,须根据各种光源的光学特性和不同功率、不同灯管式样来分别制定。配光反射技术是一项十分精细缜密的光学技术,涉及因素很多。无法简单做出一个所谓高效节能的反光罩,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高压气体放电灯,而是必须对于特定光源做特定的分析,做一个系统的考虑。所以,实现道路照明灯具节能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包括了对光源的选定和反射罩技术两个方面,只有选取了光效高、演色性佳的先进优质光源,才能搭配光学反射技术的研发,使灯具发挥出更佳的节能效果。

(一)光源的选取

目前城市照明普遍采用的主流光源是高压钠灯,它虽然有光效高、使用寿命长、穿透性强、光线柔和的优点,可在长期使用中发现,高压钠灯含有较多的红、黄成分的长波光谱。通过光源对于视觉的生理和心理研究表明,道路照明条件下的视觉水准属于中间视觉水准,而在中间视觉水准条件下,人眼的边缘视觉起了更大的作用,视觉向短波光谱方向偏移(浦耳金耶偏移),因为视觉对短波光比长波光更为敏感。所以在高压钠灯的黄色光源下,低显色性的长波光谱会使视觉有效值降低,无法辨清人和物的特征,由此使人变得缺乏安全感,产生紧张情绪。

石英金卤属灯泡虽然显色性好,但光效不高。LED新光源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光源特性属“高辉度低照度”光源,所以很多照明专家常笑称“LED 1米以下是英雄,1米以上是狗雄”,加上因散热产生光衰的技术问题尚无法有效解决,所以用于道路照明还不成熟。

而陶瓷复金属灯正逐渐成为主流光源。这是因为陶瓷复金属灯有3000K暖光和与4200K暖白光的两种选择,属于最理想的中性色表,不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优良的演色性可有效地提高能见度和清晰度,带来舒适、明亮和安全的视觉效果。同时,它的光效也更接近于钠灯,因此,陶瓷金卤灯的整体评价高于钠灯。正如,TYC节能路灯突破传统使用“E40”类光源,采用“G12”POWREBALL陶瓷复金属灯作为光源,其优点有:高光通量15500-14500 lm;最佳光线分布;最佳演色性:90-95;最长的色彩稳定性;整个生命周期中,光通量的衰减损失小;在点灯后迅速达到全输出;陶瓷有锈蚀问题,点灯失败率极低。著名照明专家任元会先生指出:陶瓷金卤灯的Ra均大于80,光效也比荧光灯、石英金卤灯高,应推广应用(四种灯具的综合指标见表1)。

另外,城市的安全要求市区道路照明必须保证对人面部的确认,城市安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也需要演色性好的光源才能清晰记录监视画面。为减少交通事故和犯罪活动,在道路照明光源的选择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最大效益。在经过了实验与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陶瓷金卤灯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道路照明中的理想光源(高压钠灯与陶瓷金卤灯照明对比效果见图1)。

(二)配光设计

在精心选取了光源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光学特性和二次光学投射原理,按照道路照明设计的要求建立起数学模型,开发出专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进行精密的光学设计,再经过一系列实验校正,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照明灯具配光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是:

(1)把反射面切割成无数个小方块反射镜,每个小反射镜都有着经过精密光学设计后所选取的不同曲率与角度,能有效控制光线和收聚上射光与眩光,通过反射和调整来重新合理分布光线。

(2)利用反射来分散减弱强光、也可以利用堆栈方式来增强光弱区域的照度,通过多重反射技术对光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就能在地面形成均匀理想的整体性光域,获得最佳的光分布效果。

(3)选用性能稳定可靠的优质纯铝高压浇铸成反射镜壳体,反射面采用真空电镀镜面镀复技术,使反射率高达0.8以上,可提高光能效益约60%,最大限度将光能反射发散出去。

(三)经济效益

以台湾省台南市为例,在不降低照度、提高照明品质的前提下,用道路照明常用的250W钠灯和150W高效路灯作一个经济性对比:

台南市约有40,000盏200-250W路灯,每月电费133元×40,000=5,320,000元。若改成150W高效路灯,每月电费93元×40,000=3,720,000元,每月共可节省1,600,000元,一年共省19,200,000元(注:一般路灯电费计算:101-200W:93元/月·盏 ; 201-300W:133元/月·盏)。

由此可见,在全球厉行节能减碳及提升照明品质的趋势下,充分发挥节能高效的绿色灯具对环境的作用,切合“健康城市”的发展趋势,值得公共工程的重视与参考。

篇5: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

陈洞路和洞山中路是淮南市区主要干道,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市委、市政府曾对该路全线进行改造。由于道路照明是大道改造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道路照明理所当然引起广泛的关注,现将设计方案简介如下:

一、工程概况

陈洞路与洞山中路为市区建成区路段,路灯陈旧,路面照度和均匀度均未达到道路照明设计的要求,改造后的道路照明分为主道、辅道、绿化景观带、节点几大部分(见图),主道主照明采用常规路灯,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强调景观性,主道与辅道的隔离带的行道树以灯光打亮,并设置3-4m高的景观灯,节点等重点路段加强重点照明。

二、设计原则

1、根据道路性质和周边建筑物特色,为体现城市建设高标准的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照度和理想的均匀度,而且,道路照明要突出舒适、休闲的氛围和现代气息,同时两条路段的照明应有良好的过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及以往的经验,路灯照明应实施分段控制,控制方式要灵活,应充分考虑到避电高峰、下半夜人少车稀等因素,按平时、节日、上半夜、下半夜等时段分开控制。

3、加强节点区域的照明,对交叉的照明进行有效处理。

4、照明设计安全可靠,灯杆选用优质钢杆经热镀锌处理后喷白塑,灯具应具有较高的防水防尘等级,光源选用原则为高效、长寿命,整个路灯选型应便于维护和管理。

三、总体构思

借助照明手段体现一个与白天完全不同的道路景观,达到“白天看灯,夜晚看景”的效果;利用道路照明设施体现城市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要求;创造简洁明快、高尚优雅的灯光氛围,展现淮南独特的城市特色、文化和魅力。

四、分段设计

为保证路面具有足够的明度,采用金炜灯具公司生产的灯具,快车道内配进口400w高压钠灯,慢车道配250w高压钠灯。同时,为突出休闲气氛,将增设景观灯具。灯杆热镀锌处理后喷塑高度约11.5m,灯距35m/杆。

主道采用金炜公司生产的灯具,内配进口光源,灯杆高度12m,挑臂21m;辅道同样采用金炜公司生产的景观灯具,配节能光源,灯杆高度为3-4m,主、辅道灯杆、灯具全部采用白塑,浑然一体,与中间隔离带、两侧绿岛内的行道树、灌木等相得益彰。主、辅道灯距均为35m/杆。

五、节点处理

交叉口:两条大道共有4个平交道口和1个转盘,为提高交叉口的视觉诱导

性和照度水平,在各个交叉口均增设景观路灯。在部分绿化带内增设灯光雕塑的设计方案,设计配置合理的灯光。

六、灯具设计[详见灯具选型]

灯具采用最新研制成的灯具,强度高,结构精致简洁,外型优雅大方,具有较强的夜景装饰效果,而且上掀盖平台操作,便于维修。同时,高透明的钢化玻璃罩,透光性好、强度高,具有优质的防尘防水性能。

其中,主道灯具:采用反传统设计手法和先进工艺的灯具,强度高,结构简洁,外型美观流畅,透光性好,耐高温;灯体尾部设有安装支架,可实现水平与垂直安装;内换泡结构,具优质的防水防尘性能。辅道灯具:造型优美,配光优良,与主道路灯浑然一体,突出视觉美感;灯具强度高,结构简洁,透光性好,耐高温;内换泡结构,具优质的防水防尘性能。

七、控制手段

全程设有6座路灯照明控制箱及一套集控接收终端。控制箱中设置交流接触器、熔断器、漏电断路器等控制设备,并为今后绿岛内增设广告灯箱、亮化工程等照明设施预留控制箱4座。目前整条道路路灯设置前半夜和后半夜两种开闭状态:即前半夜(开灯至23:00)整条道路所有路灯设施均开启,后半夜(23:00以后)整条道路中主干道、双光源中250w高压钠灯关闭一盏,铺道路灯一隔一关闭。

八、照度计算[详见照度分析]

Eave(平均照度)=60.16lux;

Emin(最小照度)=29.34lux;

Emax(最大照度)=92.17lux;

Emin/Eave=0.49;

Emin/Emax=0.32。

南段:Eave(平均照度)=62.37lux;

Emin(最小照度)=28.12lux;

Emax(最大照度)=83.87lux;

Emin/Eave=0.45;

Emin/Emax=0.34。

经安装设计现场测试,实测结果与照度计算偏差不大,完全达到照明标准。

九、工程造价[详见概算表]

篇6: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

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

针对道路照明节能措施进行了探讨.道路照明在我国用电总量上占有5%-6%的比例,对此部分的节能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包括照明标准的确定,光源、灯具的选择,道路照明的.控制与管理方案,采取措施来更加有效地降低能耗,对我国的节能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罗宇 LUO Yu 作者单位:鞍山市公路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鞍山,114001刊 名:辽宁科技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年,卷(期):32(3)分类号:U491.53:TK018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 节能措施

篇7:道路照明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

1、电缆沟槽开挖

电缆沟槽为明槽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尺寸:400*800mm,采用人工和机械分层回填夯实(25—30厘米)。过街部分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方法分层回填夯实。

施工流程为:开挖沟槽——平整沟底——下安电缆保护管——分层回填夯实。

2、灯杆基础制作

灯杆基础采用工厂预制,基础标号≥C20,所用水泥、沙子、石料、及圆管等原材料均检查合格,浇筑砼模板采用钢模板,其表面平整,接缝严密,按基础设计尺寸支模。砼基础浇注严格按配料比配比,并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日前按GBJ10—89的有关规定进行。

3、灯杆基坑及基础安装

基坑以道路设计施工基面为准人工开挖,开挖时,在设计尺寸基础上长、宽增加100mm,加深300 mm,平整坑底后,基底用3:7灰土人工夯实。基础安装时,基础顶面表高低于道路缘石或人行道标高100 mm,以便保护基础螺栓、螺母而进行二次砼浇筑。基础下安找平后,基础回填分层回填,回填20—30 mm夯实一次,夯实程度达到原状土密度的90%以上。

工序流程:测量定位——基础开挖——坑底夯实——下安基础—

—分层回填夯实。

4、电力电缆敷设

路灯电缆敷设前,首先对电缆的型号、电压、电流、规格进行核实,并经直流耐压试验或绝缘电阻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电缆穿管敷设时用管内预留铁丝人工拉拽。

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电缆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齐全、正确、清晰;

② 电缆接头良好,绝缘符合规定; ③ 电缆沟应符合要求,沟内无杂物; ④ 保护管的连接、防腐应符合规定;

5、灯杆、灯具安装

① 灯杆安装采用起重机吊装。

② 吊装起重绳使用非金属材料或防滑、防擦伤处理的吊具吊装。③ 灯杆接线手孔朝向一致,与行车方向相背。

④ 灯杆安装校直后,底角螺丝螺母涂抹黄油并安装塑料保护套管防护,然后使用模具、用标号C10混凝土次浇注收面。⑤ 灯具组装和灯头配线由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电工进行安装﹑确保接线正确,并通电点亮测试确定完好。

6、低压配电箱施工及调试

人工开挖箱变基坑,对坑底进行检验后用3:7灰土人工夯实,安装接地极和接地网,浇筑混凝土垫层和积水罐,人工砌墙并对混凝

土圈梁进行浇筑,放入预埋件,人工用水泥抹面做踏步,待水泥到凝固期后,进入配电箱装就位,联系供电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线路调试程序。

7、线路调试

灯杆灯具安装完毕后,对整个系统的电压、接线方式、绝缘电阻、接地电阻负载检测,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至合格,合格后逐相通电进行全负荷调试调整,并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并对灯杆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每个灯杆接地极电阻<10Ω。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4Ω

6、有隐蔽工程,应提前通知业主,经业主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用调试设备、仪表、仪器必须经国家认可有计量资格的有关单位检验合格,并由专人使用、保管。调试时应有详细记录。

8、施工前作好技术交底,吃透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配合其它专业工作,要作好成品保护及各专业协调。

9、缆敷设前,应进行电气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电缆敷设应根据其走向、规格合理安排顺序、一般不应有交叉。

10、需开孔的配电箱(柜),必须用开孔机开孔,严禁气焊等切割开孔。电线进入配电箱、接线盒等应有护管帽。穿线前应有防止外物落入措施。

11、线在管内或经槽内不允许有接头和缠绕。导线在出口处应装有护线套,并用500V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同时作好记录。

12、有配电箱(柜)接地及各系统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应接入原大楼接地网上,完善整个接地系统。

13、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确认无误,方可进行分项调试,并作好调试记录。

14、各分项调试完成后,可进行系统调试,联动调试,试运行并作好记录。

篇8:道路照明的布灯方案设计

路面平均亮度Lav:指被照明路面上各点亮度的平均值。平均亮度越高,目标能见度越高。

亮度均匀度Uo:指计算平均亮度时的最小值与平均值之比;均匀度越高,眼睛的识别能力越好。

车道均匀度UL:指沿每条车道上中心线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驾驶员对自己所在车道的关注度非常高,每条车道上的路面平均亮度应远高于全路面,且车道均匀度要高。

眩光TI:与灯具(眩光源)在眼睛上产生的亮度大小、视线方向与眼睛到灯具方向的夹角、眩光源数量及路面平均亮度有关。高眩光会造成识别能力降低,甚至短时间的失明。

环境系数SR:为了使道路使用者能更清楚的看到障碍物,走得更安心,道路的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该亮度与近路边的路面亮度有关。

视觉引导性:没有计算公式、测量仪器和定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性的指标。主要指通过灯具的布置、光源的选择等手段向驾驶员传递前方道路的方向、线型、弯曲度等情况,以便驾驶员提前反应,提高交通安全。

2 道路照明解决方案

设计步骤如下:

确定道路类别、照明质量标准、灯具和光源以及布置方式;

计算所选择的几种组合方式的照明指标;选择最优方案;

为了简化和优化道路照明设计,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布灯方式:路宽W≤灯高h:单侧布灯;路宽W=1~1.5h:交错布灯;路宽W>1.5h:相对布灯;两侧有建筑物墙面且非常窄的街道:中间悬吊布灯,灯间距10~20m。

有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可以中央双挑布灯、中央双挑布灯与相对布灯相结合。

(2)弯道:对转弯半径<1000m的弯道,必须考虑路宽和视觉引导性。对所有弯道而言,单侧布灯时将灯布置在弯道外侧比在内侧有更好的视觉引导性;对较宽的弯道,相对布灯比交错布灯有更好的视觉引导性。

一般来说,灯具在弯道外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7倍;在内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55倍。转弯半径越小,灯间距须越小。灯杆布置于弯道外侧,虽然可提高引导性,但更容易被机动车碰撞,所以有时也会布置在内侧。

(3)冲突区:在交叉路口、环岛、上下匝道处,路灯布置需有助于防止交通拥阻,并有助于驾驶员辨别正确的出口。一般设计原则是:让交叉路口有更高的亮度水平;让主次要道路的布灯方式不一样。

对于交叉路口、立交桥等面积大、距离远的冲突区域,普通的路灯照明往往达不到照明标准,因此常采用12~18米的中杆投光灯做补充照明来提高路口亮度。对较复杂的交叉口或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也常采用20m以上高杆灯做区域照明。

(4)灯具安装:根据路宽的不同,主要街道一般采用250W~400W灯具,灯高7~12m。一般道路采用150W~250W灯具,灯高6~8m。灯高越高,眩光越小,亮度均匀度越好,灯间距可更宽,但灯高的提高会降低光的利用率,灯间距一般为30~50m。

灯距/灯高(L/H)、路宽/灯高(B/H)推荐值(比值可酌情扩大20%)

布灯形式单侧布灯中心布灯相对布灯交错布灯

L/H 5 5 5 7

B/H 1.5 2.5 4 2.5

对于城市立交、车站、码头、机场、广场等大型场所,应考虑高杆照明,其间距和高度之比以4:1~3:1为宜。

3 结论

道路照明布灯方案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类型、宽度选择合适的布灯形式、灯高和灯间距,以满足道路照明的功能性要求,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

参考文献

篇9: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半夜灯;实施方案

1 引言

近年来,城市的电力能源逐渐出现了一种紧缺的情况,而城市道路的照明用电则成为了各大城市市政工程支出的一项主要费用。对于路灯来说,是我们现今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使路灯所具有的照明功能能够充分的得到发挥,则成为了现今城市市政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2 “半夜灯”及实施方式

在城市用电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半夜灯”成为了我们现今城市一项行之有效的节约能源方式,其根据城市不同路段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时间段所具有车流量的大小进行分别的设计:在道路类别方面,对于城市主干道来说,其不但车流量大,且通车时间也非常的长,这就使其所具有的路灯照明时间需求非常的大;而对于城市次干道来说,其车流量以及通车时间都相对较短,这就使其所具有的照明时间需求较小。而从时间段来说,市民下班时间的照明需求以及车流量都较高,而午夜时间的照明需求以及车流量则较低,这部分情况的存在都成为了我们对城市“半夜灯”照明方案进行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在其具体实施方面,我们以低压三相供电的路灯系统进行半夜灯方案设计:

2.1 关闭城市一侧路灯

在我国目前城市的“半夜灯”方案设计中,关闭一侧路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设计方式。对于这种设计方案来说,其是通过时间控制器或者路灯三遥系统控制相应回路的交流接触器对路灯进行关闭控制,能够使我们在对一侧路灯控制的情况下在特定的时间段对其电源实施关闭的操作,非常适合应用在路灯设置情况较为交错的道路之中。同时,这种方式对于道路的宽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即需要保证在关闭道路一侧路灯的情况下不会对整体道路的照明情况产生影响。

2.2 关闭城市部分路灯

对于这种方式来说,其同关闭道路一侧路灯的方式相比更具人性化的特点,且不会对道路另一侧的照明情况产生影响,对于这种方式来说,其实施方式如下:

2.2.1 关闭相对布置路灯的相位电源

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道路两侧的情况对路灯实施布置工作,在对路灯配电箱进行设计的同时来使用不同接触器对相位进行控制,并以此来对路灯进行开关的控制工作,其设计原理如下图:

对于上图来说,我们在对路灯进行设计之后则可以通过接触器的控制对整个路灯的照明情况进行布置:当我们关闭A、B全夜灯以及C相半夜灯之后,则能够获得一半用电量的减少,且能够在节约电力能源的同时也使路灯的亮度保持的非常均匀,不会对道路两侧的照明产生影响。但是其所具有的一个缺点就是当C相位单独对整个线路进行供电时,就会对线路的负荷造成较大的压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路灯的使用寿命。

2.2.2 道路两侧铺设两条电缆线路

在我们对城市路灯进行设计时,可以将不同侧的路灯同时接入两条供电线路,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则能够在道路照明需求较小的情况下将其中的一条供电线路关闭,此时整个路灯就会以交错的方式点亮,且在线路供电的负荷上也具有非常均匀的特点,同时能够具有较好的照明效果。

对于这种双线式设计的照明路灯来说,还可以在道路两侧铺设两条电缆线路,这样就能够在道路照明强度不高时将其中一条线路电源进行关闭,以此来获得节约用电的效果。而在慢车道以及快车道路段,则较为适合这种设计方式:在道路照明需求较小时,则可以将慢车道的电源关闭,而继续保持快车道的照明。同时,在城市市区里我们也可以通过交错亮灯的方式在道路照明需求不高时进行交叉点亮。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在保证道路明亮度、行人安全的同时来获得更好的节约电能效果。另外,在城市行人较少以及出城口等流量较大的区域,则可以采用高速路方式来持续保持路灯亮度。

而对于道路宽度较大的道路來说,部分城市路段则选择了双光源路灯。对于这种方式来说,在整个路面对于亮度没有过高需求时则可以对其下方的电源进行关闭,不但能够具有较好的照明效果,对于电能的消耗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一种节约。但是对于这种双光源路灯的设计方式来说,其造价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我们在联系该路段实际通车情况的基础上,在其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定时开关,以此来尽可能的降低造价成本。另外,在对道路两侧线路进行铺设时,由于路灯对于输电线路并没有较高的需求,这就使我们可以在实际电缆铺设时选择较低的缆线,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3 时间预制变换式节能电感镇流器

时间预制变换式节能电感镇流器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的照明需求情况进行路灯功率的控制。当路段照明需求较高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路灯功率的方式满足照明需求,而在路段照明需求较低时则可以通过降低路灯功率的方式来起到节约电能的效果。而对于这种镇流器设备来说,就是通过功率控制开关来切换镇流器功率,进而起到改变路灯照明度的作用。同时,其由于能够对路灯功率进行降低,这对于路灯整体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4 路灯节能调节变压器

路灯节能调节变压器可以控制路灯的降压调流节能功能。路灯的亮度要求低的时候,同时也是用户用电量低的时候,这时路灯的电压会相对升高,路灯较平时亮,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和路灯设备的能耗加大、使用寿命降低。通过使用路灯节能调节变压器可以在电压方面降低电能的消耗,保护路灯设备的安全照明。

5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城市道路照明半夜灯实施的方案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而在我们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能够在充分联系实际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在保障道路照明需求的基础上获得能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王旭.自然光照度远程监测系统对城市道路照明管理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9):60-61.

[2]郭起宏,高京泉,贺孝田.LED道路照明若干技术瓶颈问题探讨[J].照明工程学报.2010(01):64-68.

篇10: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初探

专业论文

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初探

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初探

[摘要]本文从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现状,结合一些特例从节能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光源选择等方面加以简述,浅议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管理节能技改方式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夜景照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直观的场所。同时,城市道路照明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据统计,我国照明用电量已占总用电量的7%—8%,在当前能源紧张提倡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全面推广绿色照明,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降低能耗,具有重大的意义。采取有效的节电管理和技术措施,使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效果更好,是每一个城市照明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1加强照明管理实现节能

城市绿色节能照明要以高效、节电、环保、安全为核心,以优化照明设施结构、加快技术改进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创新机制,加强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使城市照明现状发生明显变化,综合节能效益显著提高,达到绿色、健康、美观、和谐的目标。

1.1调整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消耗

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在市内适当位置选址建设8-9处路灯维修站点(维修服务半径为2公里),组成城市照明维修网络,可实现如城市接待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出市口、立交桥、行政中心、高铁车站等重点亮化部位就近实时监控管理,一旦出现故障,可缩短反应时间、快速及时修复,保证亮灯率,提高城市照明管理形象,也可减少车辆人员运行消耗,降低管理成本。

1.2加强城市照明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做好节能监管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由于道路照明节能是一个系统性措施,涵盖道路照明设计、照明设备选型、照明设施安装、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应从照明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材料采购、验收等各工序全面加强节能监管,制定城市照明节能管理办法,要求城市照明新建、改扩建工程必须采取节电措施(包括采用节电设备与灯具),必须安装监控设施,并且要与管理部门的监控系统相匹配并入统一管理。城市照明管理单位需要参与照明设施建设的全过程,以便加强照明设施日常管理,坚持建设改造与维护管理并重。

1.3建立完善节能评价体系,加强节能目标考核,落实责任

建立城市照明节能标准及评价体系,科学综合考虑评价节能效果。健全节能管理统计、监测制度,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国家能耗限额指标,实行城市照明消耗成本管理。对照明节能措施全面实施科学评价,落实责任。建议把科学合理照明、节能考核指标等内容纳入考核内容,奖优罚劣。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提高开展绿色节能照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4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证照明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程。加强外部联系与沟通,吸取节能管理工作经验;听取节能工作指导意见。聘请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城市照明节能改造,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监测等综合性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赢利,实现滚动发展和双赢发展。

2推进设施技改实现节能

控制系统是城市照明节能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常用的节电方式是采用在后半夜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隔盏熄灯、关闭人行道一侧路灯和城市景观亮化和广告灯箱的方法,这种形式简单、高效。但是多年以来,城市路灯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主要是:开关灯采取时控方式;故障巡检依靠人工巡查的方式。随着城市的扩大,路灯数量的迅速增长,这种控制方式在故障实时监控处理、按需控制、节能等方面已越来越不能适合城市发展,因此,建设一套智能化集中控制节能系统是当前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1无线控制系统应用 首先无线监控路灯控制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超短波通讯、数据传递、大屏幕投影等技术,组成具有无线遥控、遥测、遥讯、遥视、遥调和数据信息处理等功能。它实现了在总控制室和各道路分控制站之间,用数据的形式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方式,对各路灯控制节点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实现路灯监控的智能化管理。可对城区路灯进行准确的遥控开关灯,避免因早开或晚关造成的能源浪费,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还可根据路段需要和临时要求,实现应急亮灯或二次送电,体现城市照明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2.2半夜灯控制的实现

根据城市电网的运行特点,人流、车流在23点后会明显减少,而此时正是用电低谷,电网电压升高,灯泡比上半夜更亮,此时段的灯光利用率相当低,如果不采取措施调整照明的照度将浪费很多能源。因此可在控制柜内加装智能调压设备,也就是根据不同路段的统计,获取相应调整数据,在特定时段由照明供电线路的初始端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变功率控制器,平滑的进行智能光源降压—稳压—调光,实现照明设施变功率运行,从而达到延长光源寿命和节能的双重目的。

3合理选用光源实现节能

照明光源的合理采用是照明节电的重要方式,当前道路照明广泛采用的主要类型有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比较成熟的光效高的气体放电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类型的新型节能光源不断涌现,我们积极尝试,采用双光源250W钠灯灯具,经过多年运行,灯具已反光效率低下,光照度降低,能耗较高,急需更换,试用了新型高频无极灯具以替换原有高压钠灯具,在提高了照度的前提下,单灯功率由500瓦减少至300瓦,节能效果达到40%;另外在桥梁、楼宇,绿地的亮化工程中,大量采用了安全、耐用的LED光源,亮化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节省了成本和维护费用。

4线路电容补偿实现节能

路灯采用的光源,基本是气体放电灯,其功率因数相当低,一般在0.4~0.6,从而使回路电流大,在线路上产生的损耗相当可观,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考虑到这点,我们采用了单灯分散加装补偿电容的方式,电容补偿后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85。据测算,250W高压钠灯进行电容器无功补偿后,功率因数由0.44提高至0.85,供电电流下降了大约47%,表明该照明系统通过无功补偿为供电电源系统腾出了一半的容量空间,无疑大幅减少了路灯线路上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起到了较好的节电效果。

5结束语

城市照明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诸如高效节能电器、灯具清洁等多个方面,但一般城市照明节能工作的监管力度还不强,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市内低效率、高能耗、光污染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不过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和各项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节能之路,满足人们对照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是指日可待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万家国际照明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