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朗诵的散文

关键词: 家长 成人 孩子

成人朗诵的散文(精选3篇)

篇1:成人朗诵的散文

祝福你,我的孩子

————孩子成人节寄语

1:(深情的)孩子,我亲爱的孩子!18岁一个多梦的年龄,也是一个人生转折的年龄,她意味着你成人了。

2:今天,学校、老师、家长和你们一起,在这里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我们代表家长祝福你们。

祝福你们健康、幸福、成长。

3:你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泉水流淌在我的心里.你是一颗翠绿的小苗,成长的足迹刻进我永恒的记忆。

4:从小到大,你一直是那么的自觉、认真.看起来,你文文静静,甚至有人会觉得你腼腆,但,遇到事情,你却能显示出令人惊讶的魄力。5:你的学习,我从来不用操心,通过努力,你考取了重点中学,爸爸常说,你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6:孩子,我们因为有了你,感到特别的满足与欣喜。感谢上帝赐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美丽的、认真的、刻苦的 自觉的、懂事的,一个优秀的你!一个漂亮的你!一个无可挑剔的你!合:一个优秀的你!一个漂亮的你!一个无可挑剔的你!

7:邹燕长大了就要飞翔,小鹰长大了就要凌空,你,长大了,就要报效我们的祖国。

8: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在于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及贡献。首先是自强与自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然后当你强大了,就要利他,以自己的力量,促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哪怕只有一点点。每人都做一点点,社会就会进步与发展。

9:祝福你,我的孩子。小鹰长大了总是要飞的,孩子长大了是属于社会的。合:衷心地祝福你,我们的孩子,愿意奉献给你一切的一切;衷心地祝福你,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的心里一直都在为你祝福。

10:学会微笑,以宽容与坚强面对整个世界;学会感激,感激生命中帮助过你的一切的一切;

11:学会抉择,成功的关键在于抉择,并非完全是努力;学会思考,用反思去编织你的智慧之网。

12:学会行动,你看准了事情就要麻利地付诸行动,知识分子最缺乏的就是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

13:学会团结。学会自主。学会立志。高考之后,志向才是你的指路明灯。

14:世界上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事情的不断重复。成功无他,无非是:目标始终如一,长期坚持不懈。

15:祝福你吧,我的孩子,在你成人的时刻,衷心地献上父母对你的祝福。

16:你今后的人生,无论是否成功,无论考上什么大学,:我的心中只有两个字,这就是“爱你”,除了爱你,就是永恒地祝福你。合:孩子们,你们今天在这里宣誓,明天将从这里启航,未来的日子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但你们要牢记“不苦不累人生没味,”没有奋斗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孩子们勇敢的前行吧。

篇2:幼儿散文朗诵指导

第一, 熟悉作品、理解作品、感受作品

首先是熟悉作品, 要弄清楚文中字、词、语句等的含义, 对整篇文字的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 把主题思想找出来, 确定作品的诵读基调。然后充分理解作品, 弄清作品的结构, 段落大意, 找出文章情感的变化, 在朗诵的时候, 自己的情感也要随之改变。最后是充分感受作品, 领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努力和作品产生共鸣, 作品中的很多情节教师本人没有亲身经历过, 只能努力地去引起共鸣, 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品的情感, 符合幼儿的心理感受。比如一个演员要扮演医生就要去医院体验生活, 要扮演军人就要到军队去体验生活, 这样演出来的角色才真实可信。朗诵也是一样, 教师和幼儿有着较远的年龄差距, 需要教师忘记自己, 回到和孩子一样的年纪, 才能充分表现作品的童真和童趣。熟悉了、理解了、感受了之后, 就开始动情地表达作品了。

第二, 情景再现, 触景生情

这是一种想象联想活动, 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等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首先, 朗诵者要理清头绪, 开头是什么场景?接下来的变化?情节如何发展?结果是什么?哪里是特写镜头?哪个地方语速要快一点?哪个地方语速慢一点?要心中有数, 要做到水到渠成, 不留痕迹。

其次, 朗读者受到文字的刺激产生视觉形象, 朗诵时还要把这些形象夸大, 这样听的人才会被你带到画面中去, 和你产生共鸣。比如在课堂上, 我经常让幼师学生感受“鸟语花香”这个成语, 我会问幼师生:“假如我让你画一幅画, 主题就是鸟语花香, 那么你的画面除了有鸟和花之外还会有什么?”学生回答得丰富多彩, 有蓝天、白云、草地、小猫、小狗、小溪、小船……这说明学生受到鸟语花香四个字的刺激产生了一系列的想象和联想, 原因就是学生对这种生活场景非常的熟悉, 所以很快在脑海中建立起形象, 那么再次朗诵这四个字的时候就有内容、有感受了。心中有一幅流动的画, 情随画生, 调随情移。只有这样, 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如果说画画是用线条来表现作品, 那么朗诵就是用你的语言去画画, 要给听众画面感, 这一点很重要。要用你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作品的场景, 就像过电影一样, 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连绵不断, 每个镜头出现的画面都要用语言细致描绘, 前后左右、高低远近、高矮胖瘦等等都要细致描绘。比如表现太阳, 你就要把太阳放在天上,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话, 太阳怎么可能不放在天上呢?可是很多人在朗诵时就把太阳放在自己的胸前了, 由于不真实所以也就失去了表现力。再比如你呼叫一个人, 这个人就在你身旁, 你怎么叫他?他在你身后你怎么叫他?你在楼上, 他在楼下, 你怎么叫他?他在几十米以外, 你怎么叫他?生活中我们处在真实的场景之中时, 我们都会很自然的用不同的声音形式来呼叫, 可是一旦出现在作品之中, 我们就很难真实表现了, 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去训练, 尽量还原生活的真实。提高自己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变能力, 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 从中受到感染。

第三, 努力获得对象感, 做到“心中有人”

一位著名的演员曾说:“没有对象, 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我们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老师, 有的老师在讲台上自言自语, 眼神也游离于学生的视线之外, 学生当然听不进去老师所讲的内容, 所以这样的老师永远不会被学生喜欢。因为你拒人千里之外, 没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里。

朗诵也是一样, 作为幼儿教师, 面对孩子朗诵时, 首先要状态积极, 神采飞扬, 你的神态、语气、节奏好像在告诉孩子, 你有很多消息要告诉他们。其次要时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里, 真诚的和他们建立交流, 要有与孩子急切交流的强烈欲望, 即时调整自己的节奏、语调等等, 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走进你所描绘的世界。

第四, 语言朴实、自然, 贴近孩子的心灵

很多幼儿教师平时与孩子聊天, 可以做到很自然地交流, 但是一到朗诵了, 就感觉与平时说话不一样了, 要么平淡无味, 要么拿腔作调。散文的朗诵, 语气要比诗歌更接近于生活中的口语, 并略慢于口语, 尽量像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 读得亲切, 读得有声有色, 使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自然地朗诵, 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朗诵是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各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朴实、自然, 所以是不留痕迹的。这样的表达才能层次分明, 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你不是在表演, 你是真实的, 孩子是真实的, 你朗诵的内容是真实的, 真实永远是我们的生命。

总之, 朗诵时要全身心投入, 认真研读每一个字, 认真考虑你的情感要通过哪些字表达出来。如果看的是文字稿子, 说的也是文字, 听的还是文字, 没有立体感和形象感, 不要满足于光把内容读清楚了, 更主要的是要突出形象、情景再现、绘声绘色, 要让听者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不要以为幼儿散文浅显, 真正朗读好还真得下一番功夫。下面以《金色的小船》为例,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金色的小船

小草黄了, 树叶黄了。我听到风踩在树叶上沙沙沙地响。金黄色的树叶, 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有一片小小的黄叶飞到了我的肩头上, 悄悄地对我说:“我来了!”

我把这片小小的黄叶托在手心上, 轻轻地放进一条小河里, 小小的黄叶变成一只金色的小船。

秋风微微地吹来, 吹动着金色的小船, 小船, 慢慢地、慢慢地向远方驶去……

首先要确定朗读的基调, 要充满喜悦, 没有秋天的悲凉。然后建立画面, 画面里小草在哪里, 树叶在哪里, 蝴蝶在哪里, 小河在哪里……都要预先想好。朗诵前先准备好气息, 内部肌肉是紧张的, 但是外在给人的感觉是放松的, 这就是我常说的“内紧外松”。要真的看到小草、树叶, 而且小草在地上, 树叶在树上, 你的眼神、语调的高低要随着所描述事物位置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表现“我听到风”时, 要在开口说话前就做好侧耳倾听的准备, 并利用身体语言配合朗诵, 要真的在听, 听到了什么?要引领幼儿一起去听, 一边说一边听, 一边听一边在判断, 语速不要太快。

第二段眼前的场景要广阔, 树叶纷纷飘落, 像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美轮美奂, 朗诵者要陶醉在美景之中。第三段是特写镜头, 主要人物出场了, 语音稍暗, 需要更多气息的支撑, 内在肌肉稍紧张一些。要把这片叶子飘落的路线真实地描绘出来, 要真的看到这片叶子落在了我的肩头上。“悄悄”重音轻读, “我来了!”用耳语, 为了和“我”见面, 这片叶子等待了一年, 要把这种期盼、欣喜充分地通过这三个字表现出来。

第四段仍然是特写, 要详细地把“托在手心上、轻轻放进”的动作描绘出来, 动作是轻柔的, 语调是舒缓的, 最后一句要喜悦, 语音也自然明朗起来。

最后一段“吹”重音轻读, 气息增多, 吹的面积要大, 似乎从头到脚都吹到了。要真实再现场景, 声气松弛、语音轻柔, 把风吹动小船, 将行渐远的感觉表现出来。

以上是对这首散文的简单描述, 要想使你的朗诵一下子就被孩子们接受, 你要多花一点儿时间, 拿捏好每一个字, 不能把文字直接变成声音, 一定不能缺少真实地生活。要积极探索朗诵的各种技巧和情感的结合,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 把幼儿散文优美的意境和生动、凝练语言背后的美表现出来。朗诵时只有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传达出真情。

摘要:幼儿散文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主要阐述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朗诵幼儿散文, 以便更好地引领幼儿欣赏散文。

篇3:一次成人体验(散文)

记得那时候,爸爸抽一种旁人闻起来很香很香的凤凰烟,我好想抽一支。可爸爸说,烟很苦,烟里有毒,抽了人会变笨的。可是烟对我还是充满诱惑,我无数次地猜想,那东西抽起来一定比大白兔奶糖还好吃还香甜,要不,大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抽,却又没被毒死呢?于是,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抽一支烟简直就成了我“毕生”的追求。

八十年代初的新疆,物质还很匮乏,虽然这个念头折磨了我好久,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去拾别人抽过的烟屁股,因为我怕妈妈知道了会难过。曾经有一次在瓜摊上,我和弟弟眼巴巴地看着一个人瓜皮没啃干净就扔了,因为上面沾了土,我稍微迟疑了一下,就被弟弟抢先拣起来啃了个美,我没啃上,气得要死,回家就向妈妈告了状。原以为妈妈会打他一顿,没想到,妈妈听了默默地哭了一个晚上。少不更事的我,隐隐约约就知道了,做那样的事情非常不好,妈妈知道了会很伤心……那时候,烟对我们这样有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平时爸爸把他的烟也看得很紧,尽管我暗中惦记了很久,他却从来没有遗漏过一支让我得手。来客人了,他们就抽几支,客人一走,他立马就锁在抽屉里,特别神秘。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家里来了客人,对方不抽烟,爸爸就随手把刚拿出的烟放在了大衣柜顶上,他们就匆匆出门走了。这一幕,被我躲在旁边看了个一清二楚!我按捺不住心里那份狂喜,飞奔而去找来弟弟,搬来两个凳子让他帮我扶着,颤巍巍地爬了上去,摸了好半天,才摸着那盒崭新的,没有开封的凤凰烟。拿到手的那一刻,我们俩都兴奋得脸红扑扑的。没等我跳下凳子,弟弟已找来了两盒火柴,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钻到我家黑黢黢的大床底下———我们俩的秘密藏身之地,小心地撕开烟盒,很认真地数了好几遍,确定是个双数二十支,哈哈,非常公平,一人十支不打架。弟弟说他是男人,第一支应该先让他抽。于是,他很专业地把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然后放在嘴里用牙咬住,由我划火柴。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兴奋,连划了好几根才点着,可烟上面的纸都烧完了,香味都出来了,烟却没点着。第二支,这次我叼在嘴上,弟弟点火,他笨手笨脚的,把我前额上的头发都燎着了,火柴点了一大堆,也没点着,搞得床下满是火柴的硫磺味和我烧焦的头发味。终于点着后,我狠狠地吸了一大口,啊!辣辣的好呛。我顿时涕泪交加,使劲咳嗽起来……什么?一点都不香?苦苦的?弟弟不信,以为我骗他,抢过去憋住气大吸一口,顿时就被呛得咳嗽不止。怎么会这样呢?怎么就一点也没有别人抽烟时的香味呢?我俩百思不得其解,靠在墙上缓了一会,再来!第三支很顺利,我们憋住气,流着泪使劲地吸出一股烟,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吐出来,只感觉喉咙又干又辣,可还是不甘心……抽啊抽啊,我们嘴唇木木的,舌头苦苦的,一个劲地往地上吐口水……难受极了!弟弟在旁边泪眼婆娑无比崇拜地说:“哎呀姐姐,你好像电影上的女特务呦!”我又得意了,女特务好啊!我就喜欢女特务,人家电影上的那些女特务多漂亮多时髦呀……

傍晚,妈妈下班回来,看见床底下冒出阵阵浓烟,大惊失色,泼了几盆凉水。她以为我们在床底下玩火,恼怒不已,一顿暴打;后来,发现是我们偷着抽烟引着了纸箱,又一顿暴打。

那一年,我九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工作自查 下一篇:幼儿园消防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