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支原体
过敏性紫癜 (HSP)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 占小儿风湿性疾病首位。其表现多样, 约60%出现消化道症状, 以腹痛最多见。发热诱因以感染为主。可由链球菌、支原体、EB病毒及微小微小病毒B19等。而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与儿童HSP的报道不多, 本研究通过对腹型HSP行C14尿素呼气试验及HP抗体检测, 探讨HP感染与HSP发病与复发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08年我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51例患儿其中伴腹部症状的23例。男29例, 女22例。年龄3~7岁24例, 14岁27例。病程最短5h, 最长36d。诱因:紫癜前1~2周或出现紫癜同时有呼吸道感染者15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例, 支气管炎4例, 到草丛中玩耍2d后出现紫癜5例, 蚊虫叮咬1例, 蛔虫症2例, 无诱因的28例。紫癜与腹痛的关系:紫癜与腹痛同时出现的6例, 先腹痛后出现紫癜的8例, 先紫癜后出现腹痛的9例, 首次发病14例, 反复发作9例。其中反复发作3次以上有2例, 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
1.2 检测方法
51例过敏性紫癜与20例健康儿童进行C14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两项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
1.3 治疗方法
51例进行大剂量维生素C、复方芦丁及其它对症支持处理, 并于西咪替丁、氯雷他啶等H受体拮抗剂。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灭滴灵及果胶铋三联口服治疗4周。
2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以广泛的小血管病变为病理基础[1], 主要表现为以毛细血管为主的无菌性小血管炎。临床上除了皮肤的紫癜, 还有消化道、关节症状及肾脏的损害等表现。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多数学者认为属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 主要报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蛔虫等[2]。溶血性链球菌为重要致敏原, 本组51例中有1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占21.6%。考虑与该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近几年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幽门螺杆菌 (HP) 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HP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 需要存在于胃黏膜, 已被证实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HP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理尚不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基底膜, 引起组织损伤。HP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HP-Ig E, 诱发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皮肤黏膜病理改变, HP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使胃肠黏膜屏障作用削弱, 机体与消化道内变应原接触的机会增多[3]。
本组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P感染阳性率 (56.5%) , 远高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的HP感染阳性率 (21.4%) , 反复发作HP感染阳性高达66.7%。显示说明了H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腹型过敏性紫癜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儿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腹部症状可于皮肤紫癜之前、同时或之后出现, 若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则易与急腹症相混淆。故了解腹痛特点有一定鉴别意义, 临床特点如下:腹痛剧烈, 以绞痛为主, 部位不固定, 多位于脐周, 一般解痉药 (654-2、东莨菪碱) 不能缓解。但腹部体征 (腹肌紧张等) 轻微, 症体分离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特点。诊断困难可行胃镜检查协助诊断, 胃镜检查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出血点或出血斑, 部分可见点状糜烂。不同于一般的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表现。另外对不典型皮肤紫癜的腹型过敏性紫癜行皮肤活检术, 组织病理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g A沉积为特点的血管炎可帮助诊断。有明确HP感染的HSP治疗上除予常规HSP治疗外, 同时予三联抗HP治疗可缓解胃肠道症状, 且减少反复。故了解H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值得诸多临床医师注意。
摘要:目的讨论腹型过敏性紫癜 (HSP) 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3例腹型HSP及28例非腹型HSP, 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对照, 3组均进行C14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结果23例腹型HSP患儿, HP阳性13例 (56.5%) , 其中反复发作9例, HP阳性6例 (66.7%) ;首次发作14例, HP阳性7例 (50%) ;28例非腹型HSP患儿, HP阳性6例 (21.4%) ;对照组20例, HP阳性2例 (10%) 。腹型HSP首次发作与反复发作有差异, 腹型HSP与非腹型HSP比较HP阳性有显著差异。结论腹型HSP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HP感染有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腹型,幽门螺旋杆菌
参考文献
[1] 卢立肖, 胡伟国.过敏性紫癜的胃肠道表现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1, 3 (1) :109~110.
[2] 刘秀琴, 张素桂, 盖志敏.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 2004, 19 (6) :515~516.
[3] 严家林, 张明亮, 卢小刚, 等.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15) :3274~3276.
相关文章: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01-12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6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01-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观察01-12
58例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分析01-12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34例分析01-1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临床疗效分析01-1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论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