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项目知识培训
艾滋病、乙肝、梅毒防治母婴传播技能培训资料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个 :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2、哪些途径不传染? 日常生活一般接触不传播 胃肠道? 接吻?
共用牙刷或剃须刀? 蚊虫叮咬? 3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市主要的传播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一年之内最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情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 4梅毒的一般临床表现 潜伏期2---4周 表现---硬下疳
-----腹股沟淋巴节肿大
-----皮疹、粘膜红斑、扁平湿疣 ------梅毒性脱发
5、梅毒对胎儿的影响?
可以引起流产、胎儿早期梅毒
6、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地区,人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20%,其中40-50%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7、如何预防?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婴儿最好也禁止哺乳。
第二篇:预防艾滋病宣传培训材料
一、艾滋病的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D、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二、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一)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二)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者有艾滋病的妇女避免怀孕。
(三)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胡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四)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液。
(五)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六)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
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
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
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 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
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七)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病因、流行情况、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4分,共64分)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服务对象 、 、 。
2、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达到 %以上。
3、分娩时母亲和婴儿服用的抗病毒药品只能预防 时的感染,不能预防 以后的更长时间的HIV感染。
4、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HIV的早期诊断,婴儿出生后 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阴性者除外HIV感染,阳性者在 个月时做第二次检测。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 、 、 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 %(大约15-20%是在孕期感染的,50%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还有33%是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的)
6、在项目工作季度考核里,涉及到的人群检测咨询率的指标是 、 、 、 。
7、艾滋病入院分娩尚未进行艾滋病毒筛查者,使用 进行快速检测。如两种试纸检测均为阳性,留取血样标本送抗体初筛检测。如时间许可,填写转诊单,转成都市传染病院分娩。如时间不许可或孕妇不愿到市传染病院分娩的,填写转诊单,转诊至 ,在市传染病院的指导下做好分娩服务和职业防护,并进行母婴阻断,提供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 )
A每月3日前完成 B每月5日前完成 C每月8日前完成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 )时随访后填写。
A每月
1、
3、
6、
9、
12、18月 B每月
3、
6、
9、
12、
18、24月 C每月
1、
2、
6、
9、
12、18月
4、在HIV感染孕产妇出现妊娠结束或产褥期(分娩至42日)结束( )后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A 2日 B 3日 C 5日
5、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
A 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
B 病毒通过破损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 C 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超过胎盘的缓冲能力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D 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
E 母乳中含有HIV病毒,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感染
6、孕产期保健目的与要求( )
A 孕早期及早发现HIV感染的孕产妇
B 孕中期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C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
D 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E 分娩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第四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2012年6月8日下午在我中心六楼会议室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中心相关科室人员全部到场,并签到。 培训工作由中心门诊主任主持,现就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一、本次培训共计32人参加,培训率达100%
二、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中心职工对《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知识》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充分发挥《艾滋病防治工作》在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此次培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这次培训使他们了解了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并教给了他们今后在医疗服务中如何防治职业暴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了艾滋病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健康教育、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相关知识,了解了《艾滋病防治条例》的主要条款和国家制定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 “四免一关怀”政策,基本掌握了常见性传播性疾病的诊治。总之本次培训取得的了良好效果。
第五篇:艾滋病、乙肝、梅毒项目知识培训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个 :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2、哪些途径不传染?
日常生活一般接触不传播 胃肠道? 接吻?
共用牙刷或剃须刀? 蚊虫叮咬? 3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市主要的传播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一年之内最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情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 4梅毒的一般临床表现
潜伏期2---4周 表现---硬下疳
-----腹股沟淋巴节肿大
-----皮疹、粘膜红斑、扁平湿疣 ------梅毒性脱发
5、梅毒对胎儿的影响?
可以引起流产、胎儿早期梅毒
6、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地区,人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20%,其中40-50%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7、如何预防?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婴儿最好也禁止哺乳。
相关文章:
春节300字作文02-05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02-05
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题02-05
作文550字游植物园02-05
艾滋病宣传专栏小结02-05
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02-05
行政管理学位02-05
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02-05
涪洋镇校园禁毒知识宣传工作小结(2011.6.1)02-05
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小结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