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为提高自身教学和管理水平, 开扩视野, 我于2006年10至2009年1月参加了香港公开大学与宁夏大学联合举办的教育硕士班的学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通过听课, 研习教材, 提交作业, 参加考试这一系列的过程, 使我对公开大学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学术水平和业绩等方面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启发和教益, 两年多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体会颇深。
1 香港公开大学简介
香港公开大学于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 其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她是香港政府建立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遥距教育的高等学府。1997年5月正名为公开大学, 获得与香港其它7间大学同等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格。香港公开大学已成为亚洲地区以至世界上在远程和开放教育方面最为成功和先进的机构之一。
香港公开大学以“有教无类, 卓越进取”为使命, 采用开放入学、远程学习和学分累积的形式, 实行自负盈亏的独立财政, 致力提供学生可以负担的优质大学课程。大学旨在成为国际公认、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远程及成人教育卓越中心。
香港公开大学有五间学院, 分别为人文社会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以及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分别开办范围广泛的深造学位 (研究生、硕士、博士) 、学士学位、学位课程、副学位、海外学位、及短期课程。公开大学开设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 以适合各种程度人士的需要, 按程度由浅入深分为预修程度、基础程度、中级程度、高级程度、高级 (荣誉) 程度、深造程度 (硕士, 博士) 。香港公开大学的建校时间虽然并不十分悠久, 但她的成长速度却是令人瞩目的。自199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到2008年底, 香港公开大学的毕业生人数已达近六万人。
2 对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体会
(1) 教材设计严谨, 取材广泛, 实用性强。香港公开大学的教材由该学科资深学者或专家按“学生为本”的原则编写, 并按本地需要设计, 内容新颖,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重在能力, 便于自学的特点, 难易适中, 并经校内外评审委员严格评审, 通过后才印发给学生。在内容的编写上香港公开大学是按课题来设计的。比如《教育管理:策略、质量与资源》这本教材。整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质量管理有9篇文章, 第二部分资源管理有5篇文章, 第三部分策略管理有9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每篇文章都强调实用性, 这些文章的分析角度和取向各有不同, 它们从理论的概述、概念框架到展示研究结果和个案例证都有, 当中有些采纳一个通用于各个领域的取向, 也有集中探讨特定的教育领域, 如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作为学习者和管理者,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在思考上打破教育领域之间的界限, 借助从其他领域领悟到的启示来反思自身的观点, 这样才会受益颇多。
(2) 学习内容注意中外案例并重, 理论前沿。在教育硕士课程中共学习了三个学科:E805C教育领导与管理、E808C中国语文教育、E817C学习、课程与评估。这三个学科包括了广泛的课题, 例如对课程概念的新诠释、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论、情境式的学与教和评估、教育的质量保证、教育变革理论, 以至社会语言学的新理论、语文教育的新趋势等。这些课题都是近年教育界的前沿理论。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习内容协助学员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课题, 帮助学员通过反思实践来促进专业的发展。通过研习这些课程学员不但在学习期间关注及探究这些教育课题, 更要在完成课程之后, 因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环境和文化, 把所学的理论重新建构, 加以应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效能。
(3) 成绩评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香港公开大学教材设计体现实用性, 同样作业设计也体现实用性。作业设计宗旨是让教育管理者通过批判地反思实践来促进个人的发展, 使自己能为高效能的管理者。要实践这个宗旨, 作业的功能尤其重要。因此作业的设计就是要帮助学员把教材中的公共命题知识i转化为个人知识, 并鼓励学员通过反思实践, 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 而且每份作业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就使得学员在学习期间不时地学习理论、反思实践, 通过反思实践再加强理论学习。
香港公开大学每个学科成绩评定方法:平时导师评改作业成绩和期未考试考试相结合。每个学科提交四份作业, 每份作业及格、考试成绩及格才能保证这门学科成绩及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学员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份作业的质量。
香港公开大学考试的特点:题目少, 时间长, 内容多。
题目少——试卷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题目, 为必答题目, 占30分;第二部分两个题目, 考生选答一个, 占35分;第三部分两个题目, 考生选答一个, 占35分。
时间长——考试答卷时间为三个小时, 一般国内为1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 而香港公开大学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 但这三个小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很紧张的, 因为考试包含的信息量很多, 所以绝大部分考生是刚好用完这三小时的。
内容多——试卷虽然只有三个题目, 但它是评估学员对整个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内容是对各个单元和每个读本的内容的综合应用 (每个学科四本读本) 。考试的评分准则和作业一样, 主要评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 知识的理解:要求学员掌握有关的概念、理论、观点。
(2) 知识的应用:在答每道题时须应用有关知识, 并引用适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3) 批判性反思:在答题中要结合个人的经验, 对教育的管理实践专进行批判性反思。
(4) 组织表达:虽然题目少, 但每道题目相当于一篇小论文, 因此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论文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 观点清晰。
(5) 毕业前在港研习时间安排紧凑, 内容新颖, 令人难忘。研习时间共四天, 每天各个活动具体时间、地点、项目内容、负责人都安排得非常清楚, 参加研习的学员在报到时每人领取一张安排表, 大家按照表上的时间准时参加各项活动。在香港的四天学习时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安排紧凑——在港研习2009年1月5日的内容安排如下。
9:2 5-9:35教育及语文学院院长冯施钰珩教授致欢迎词。
9:35-9:45宁夏大学代表致词。
9:45-11:30冯施钰珩教授做香港教育制度报告。
12:30-16:00学员分组, 各自参观两所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 (一所中学, 一所小学) 。
从上面一天的活动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出, 香港做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它所从事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效率”这一特征。每一活动之间安排非常紧凑, 比如两个不同院校的代表致词各十分种, 这就要求致词内容精炼、言简意赅。致词结束后马上就是“香港教育制度报告”, 通过报告者的介绍学员们对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一个小时后, 学员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 对香港教育制度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的感性认识会更深刻, 体会更强烈。
形式多样——在香港公开大学四天的研习活动中, 学员们体会到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强调个体的活动——听专家的专题报告, 也有重视群体的参与——学生分组讨论;既有校内的研习活动——听各种报告、参加各种讨论, 也有校外的学习参观—用学员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 这种学习方式也会对每个学员今后的教学方式深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有了这次学习经历的人会有自己的一些认识。
内容新颖——在港研习期间香港公开大学共安排了四场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香港教育制度简介、教育管理专题讲座、内地与香港语文教育的情况等。这些讲座内容紧密联系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需要, 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研习的组织注重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听过香港教育制度简介讲座后, 研习活动就会安排分组讨论, 讨论题目是“比较香港教育制度与内地的异同:阐述一个不同及一个相同之处”。
理论结合实践——香港港公开大学的教学内容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跟我们过往读过的那些较着重传授知识的课程有所不同。比如通过分组安排参观两所学校后, 研习活动就会安排参观学校讨论活动。
(1) 对于你所参观的学校, 有哪些方面令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 从你参观所见, 香港学校有哪些地方可向内地学校学习?内地学校有哪些地方可向香港学校学习?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 很多学员吸收了不少有效的思维方式, 或许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用了学到的一些知识。
仪式庄重, 令人难忘——香港人做事非常严谨。从毕业典礼的仪式上就可见一斑。整个典礼毕业典礼时间安排是两个半小时, 其中彩排一小时, 休息半小时, 正式典礼一小时。彩排时完全模拟正式典礼的过程一项一项的进行, 只是少了校长的讲话。彩排时, 很多细节的地方院方都考虑到了。比如:从哪个方向出, 从哪个方向回?每一位被授予硕士帽的学员左手如何拿硕士帽, 右手如何拿姓名卡?到哪个位置鞠躬?其它学员何时鼓掌等等。刚开始时, 有时学员认为多余了, 到正式典礼时才觉得彩排非常有必要, 因为在彩排中发现了许多容易被学员忽视的小问题;因此越是细节的地方, 香港公开大学的教师越注意, 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
3 启示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经历给每一个参加学习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示。
第一, 获得了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自身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研究, 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和条件, 拓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 通过批判地反思实践来促进个人的发展。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特别强调学员对实践进行反思, 每一份作业都反映出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这使得学生作业不能抄袭他人, 通过作业把反思实践做为提高管理能力和其他能力 (如教学) 的一个重要刻意过程。
在学习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得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升华, 并且能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才能大大提高质量和效率,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参加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经历, 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文章首先介绍了该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取得的一些成就;然后, 结合自己学习经历, 从教材设计、学习内容、成绩评定、毕业典礼四个方面以一个学习者的视角, 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键词:香港公开大学,课程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 谭尚渭.香港公开大学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理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01.
[2] 黄学平.香港公开大学办学经验及其对我国电大教育的启示.
相关文章:
2024澳门特别行政区农村信用社招考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02-03
地理教案-[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02-03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2-03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02-03
江礼坤:详解网络资源合作推广02-03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得体会02-03
大陆法定假日和香港法定假日安排02-03
香港海洋公园和旺角02-03
英国牛津大学传媒专业详解02-03
牛叉网-专业高端营销人才招聘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