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写作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归类(共10篇)
篇1:写作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归类
1、人物品质(褒义词):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先人后己、助人为乐
2、贬义词:骄傲自大、鼠目寸光、守株待兔、不学无术
3、成语(寓言故事)(带有动物的成语)(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4、表示时间短: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一刹那、一瞬间
5、表示看:眺望、打量、俯视、瞧、盯、仰望、扫视
6、表示说:叮嘱、关照、吩咐、训斥、表扬、喊、嚷、叫
7、表示拿:抓、握、拎、提、抢、捡
8、表示喜欢:心爱、喜爱、疼爱、逗人喜爱、爱不释手
9、白茫茫(abb)(颜色):红通通、红艳艳、绿油油、黄澄澄、金灿灿
10、千千万万(aabb):干干净净、严严实实、结结实实、马马虎虎、舒舒服服
11、abab(颜色):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瓦蓝瓦蓝、乌黑乌黑
12、abac:无边无际、无影无踪、轻手轻脚、半信半疑
13、abcc:银光闪闪、生机勃勃、气喘吁吁、果实累累
14、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出现、护理、寒冷、炎热、明亮、修补、思想、奔跑
15、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天地、黑白、高低、上下、前后、存亡、生死
16、有数字的四字词语:一心一意、二人同心、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17、表示认真的词语: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一心一意
18、表示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19、表示心情的词语:心惊胆战、半信半疑、忐忑不安、兴高采烈
20、表示神态的词语:眉开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圆睁、气势汹汹
21、带身体部位的词语:手忙脚乱、手舞足蹈、七嘴八舌、摇头晃脑
22、带有同一部首的词语:海滩、波涛、汹涌、游泳、洗澡、灿烂、议论
23、春: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夏:夏日炎炎、烈日高照、骄阳似火、绿树成荫
秋:秋高气爽、秋风习习、落叶纷飞、金秋十月
冬:冰天雪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也是描写雪景、景色词)
24、可以左右交换的词语:
相互互相、生产产生、故事事故、唱歌歌唱、牛奶奶牛
25、争先恐后:天南地北、有始无终、七上八下、大同小异
26、千姿百态:精挑细选、日思夜想、奇思妙想、朝思暮想
27、表示静:安静、寂静、幽静、宁静、静悄悄
28、含有美的词语:优美、秀美、健美、美观、幽美
29、波浪大: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巨浪翻滚
30、地方大:辽阔无垠、无边无际、一望无迹、一望无垠
31、色彩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32、坚硬如铁:洁白如雪、胆小如鼠、挥汗如雨、漆黑如碳
33、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白发苍苍、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34、描写人才华的词语:才华横溢、才华出众、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35、描写人智慧的词语:足智多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冰雪聪明、才思敏捷
36、描写人本领的词语:能歌善舞、文武双全、妙笔生花、棋艺精湛、医术高明
37、带有两个动物的词语:兔死狐悲、虎背熊腰、鹤立鸡群、指鹿为马、生龙活虎、杀鸡儆猴、指鹿为马、龙争虎斗 兔死狗烹 蛇鼠一窝、鸡鸣狗盗 杀鸡敬猴、狼狈为奸、鹬蚌相争 虎头蛇尾 狐假虎威 牛头马面 獐头鼠目 獐麇马鹿 指鹿为马 照猫画虎 画蛇添足 争猫丢牛(争鸡失羊)指鸡骂狗 仗马寒蝉 蛛丝马迹 羊质虎皮 燕语莺啼 鹰嘴鹞目 狐假虎威 燕语莺声 鱼跃鸢飞 杀鸡敬猴 雁杳鱼沉 蛇鼠横行 巴蛇吞象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生龙活虎 龙飞凤舞 兔死狐悲 兔走鸟飞 牛鬼蛇神 蛇蝎心肠 龙跃凤鸣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鼠牙雀角 猫鼠同眠 社鼠城狐 牛鼎烹鸡 土牛木马 虎背熊腰 童牛角马 虎头蛇尾 虎踞龙盘 虎入羊群 画虎类狗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潭虎穴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藏龙卧虎 龙蛇混杂 龙肝豹胎 牛鬼神蛇
38、例:清秀山清水秀 来往车来人往 风雨********强壮兵强马壮 昏暗天昏地暗
39、带有故事的成语: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杯弓蛇影、指鹿为马
40、四个意识并列的词语:风霜雨雪、纸墨笔砚、亭台楼阁、琴棋书画、跌打滚爬、息怒哀乐、酸甜苦辣
41、描写一年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42、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岁月如流、日月如梭、尺璧寸阴、光阴似箭
43、描写水面波浪很大:江流浪涌、水流湍急、江水汹涌、汹涌澎湃
44、描写水静没有波浪:水平如镜、波光粼粼、风平浪静、明丽如镜
45、比喻事情不可能或很难实现:纸上谈兵、孤掌难鸣、强人所难、痴心妄想
46、比喻威力极大:排山倒海、一泻千里、雷霆万钧、震天动地、气壮山河
47、比喻人的力量大:人定胜天、旋乾转坤、人多势众
48、表示人的才能、本领非常突出: 多才多艺、炉火纯青、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生花妙笔、无所不通
49、形容人说话或谈论的: 头头是道、娓娓而谈、信口开河、侃侃而谈、老生常谈
50、形容朋友多的:高朋满座、宾客盈门
51、形容情谊深的: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情同骨肉、形影不离、十指连心
52、写出与写作有关的成语: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生花妙笔、栩栩如生
53、褒义词成语:先人后己、舍己为人、永垂不朽、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54、含拟人的成语:百花争艳、兔死狐悲、天愁地惨、哀鸿遍野
55、含夸张的成语:壮志凌云、一毛不拔、垂涎三尺、一目千里、怒发冲冠
56、首尾相同的成语:精益求精、神乎其神、忍无可忍、痛定思痛
57、描写月夜:月光似水、皓月当空、明月如镜、月大如盘
58、含反义词的:深入浅出、有始有终、天南地北、出生入死、化险为夷
59、含近义词的:深思熟虑、精打细算、冥思苦想、高瞻远瞩
篇2:写作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归类
a
b 不刊之论波谲云诡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半斤八两暴戾自雎不孚众望不胫而走病入膏肓不肖子孙
c 裁减冗员差强人意处心积虑川流不息促膝谈心
d 灯红酒绿独树一帜大腹便便
e 耳濡目染耳提面命
f 凤毛麟角匪夷所思蜂拥而上负隅顽抗蜂拥而上
g 各有千秋蛊惑人心纲举目张各自为政
h 好高骛远花团锦簇海市蜃楼骇人听闻火中取粟
i
j 匠心独运桀骜不驯进退维谷精神矍铄矫枉过正尖嘴猴腮
k 苦心孤诣侃侃而谈空中楼阁脍炙人口
l 琳琅满目戮力同心劳逸结合
m 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谬种流传满目疮痍莫可名状名列前茅
n
o
p 否极泰来贫瘠不堪披荆斩棘
q 巧夺天工前仰后合恰如其分趋之若骛潜移默化牵强附会
r 忍俊不禁
s 首当其冲实事求是生杀予夺赏心悦目世外桃源丧心病狂耸人听闻拭目以待拾金不昧水乳交融
t 舔犊情深滔滔不绝叹为观止同舟共济
u
v
w 无所不为万人空巷未可厚非乌烟瘴气望其项背歪风邪气
x 想入非非栩栩如生莘莘学子消声匿迹兴高采烈兴高彩烈虚无飘渺 虚无缥缈熙熙攘攘相得益彰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y 应接不暇影影绰绰隐约其辞贻笑大方眼花缭乱
篇3:写作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归类
一、充分、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1已知p:|x-4|≤6, q:x2-2x+1-m2>0 (m>0) , 且┐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x-4|≤6得-2≤x≤10, 故┐p:x<-2或x>10.
由x2-2x+1-m2>0 (m>0) 得x<1-m或x>1+m, 故q:x<1-m或x>1+m.
点评:本题以不等式为载体来考查充分、必要条件, 求解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区分子集关系与真子集关系, 比如本题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意思是“BA”, 若改为“┐p是q的必要条件”, 则意谓着“BA”.
分析:因为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而x>0时, 函数f (x) =log2x有一个零点x=1, 故x≤0时, f (x) =-2x+a没有零点, 即x≤0时, 函数y=2x与y=a的图象没有交点.结合函数图象, 易得a≤0或a>1, 即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要条件是a≤0或a>1.所以, 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集合{a|a≤0或a>1}的一个真子集, 选项 (A) 符合要求.
点评:本题求解过程中, 先求出函数f (x)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的充要条件所对应的参数a的范围, 再根据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找到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复合命题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3设命题p: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命题q:函数g (x) =x2-4x+3在[0, a]上的值域为[-1, 3].若“┐p且┐q”为假命题, “p且q”为假命题,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命题p为真命题, 则, 即3/2<a<5/2;若命题q为真命题, 则g (x) = (x-2) 2-1在[0, a]上的值域为[-1, 3], 数形结合, 知2≤a≤4.
因为“┐p且┐q”为假命题, 故┐p与┐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 即p与q中至少一个为真命题;又“p且q”为假命题, 故p与q中至少一个为假命题.所以, 命题p与q中一个为真命题, 一个为假命题.
点评:此类已知复合命题真假性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 经常先借助真值表判断p与q的真假性, 再利用集合的观点进行转化:设参数所有可能的取值集合为U, 若命题p为真时参数的取值集合为A, 则命题p为假时参数的取值集合为;若命题q为真时参数的取值集合为B, 则命题q为假时参数的取值集合为因此, p与q一真一假时, 参数的取值范围就是 (A∩UB) ∪ (B∩UA) .
例4设命题p:关于x的方程2x2+x+a=0的两个根x1、x2满足x1<1<x2, 命题q:函数y=log2 (ax-1) 在[1, 2]上单调递增.若命题p∨q为真命题,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设f (x) =2x2+x+a, 若命题p为真命题, 则f (1) =3+a<0, 即a<-3;设g (x) =log2 (ax-1) , 若命题q为真命题, 则即a>1.
因为p∨q为真命题, 即p为真命题或q为真命题, 故a<-3或a>1.
点评:要避免在两处转化时犯错:一是将命题p、q为真命题正确转化为对应的参数范围, 二是将命题p∨q为真正确转化为p与q的真假性.
三、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5若关于x的不等式对一切x>0都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意即全称命题“关于x的不等式对一切x>0都成立”为真命题, 此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可以从两个角度尝试求解:
若0<a<1, 则f (x) 在 (0, 1) 上递减, 在 (1, +∞) 上递增, 故f (x) min=f (1) =2-a>1>12, 符合题意;
若a≥1, 则f (x) 在 (0, a) 上递减, 在 (a, +∞) 上递增, 故
综上,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
思路2:由题意, 关于x的不等式对一切x>0都成立, 即关于x的不等式对一切x>0都成立, 即x>0时, 函数y=|x-a|的图象在图象的上方.结合图象, 得a≤2.
点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思路1, 直接转化为最值问题此为通法, 有古朴厚重之感;思路2从图象的角度入手, 简洁清晰, 更显得灵动高效.
例6已知命题p:, 使得4x-2x+1+m=0成立, 且┐p为假命题,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分析:由┐p为假命题, 知命题p为真命题, 即关于x的方程4x-2x+1+m=0有解, 令2x=t, 则关于t的方程t2-2t+m=0在 (0, +∞) 内有解, 即关于t的方程m=-t2+2t在 (0, +∞) 内有解, 故m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y=-t2+2t (t>0) 的值域, 即m≤1.
点评:转化为方程有解问题处理:关于t的方程f (t) =m有解的取值范围是函数f (t) 的值域.
四、双量词命题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7已知函数f (x) =x2-2x, g (x) =ax+2 (a>0, 若∈[-1, 2], ∈[-1, 2], 使得f (x1) =g (x2)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分析:由题意, ∈[-1, 2], ∈[-1, 2], 使得
点评:本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将题意即含双量词的命题等价转化:在D1上的值域在D2上的值域.
点评:与例7相同的是本题中也含“任意”与“存在”双量词, 但本题是不等式“f (x1) >g (x2) ”.求解这类问题时的等价转化形式为含双量词的命题还有其他形式, 读者朋友可在练习中体验等价转化的思路.
摘要:结合充分、必要条件、复合命题及全称、特称命题等知识, 对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参数范围的求解作一归类与分析.
关键词:常用逻辑用语,参数范围
参考文献
[1]王申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 (A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典故和成语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妙用
巧妙用典:文章显得充满智趣
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句。在诗文中引用典故,古人称为用事,今天通称为用典。由于典故本身的思想内涵具有多种侧面和多个层次,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用。如“七步诗”,就可以有两种角度,一是从曹植出口成章,能在七步之内成诗,说明文思敏捷,才气过人。所以其语言形式就有“七步咏”、“七步成章”、“陈思七步”等等,着眼点在“七步”,以表示其迅速。另一是从曹植不能容于曹丕,被逼作七步诗,以比喻兄弟或内部不和而自相残害。因而其语言形式便用“煮豆燃萁”、“豆萁煎逼”、“釜中泣”等,说明不能相容。
1984年6月28日,《新民晚报》发表林放先生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参也鲁”》。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参也鲁”,是《论语》所载孔子对他的门徒曾参的评语。
鲁,就是迟钝。“参也鲁”,说明曾参这个人的思想是不大活跃的,是个怕冒风险,谨小慎微的人。
他惟恐犯错误。《论语》上就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的记载。一个人每天战战兢兢,忙于自我反省,哪有工夫开支脑筋思考天下大事呢?
就是到了病危临死的时候,还留下一个有名的曾子“易箦”的故事。在《礼记·檀弓》里有一节非常生动的描写:曾参快要断气了,服侍他的童子指出他睡的竹席太华美了,只有当大夫的人才能用的。曾子未曾为大夫,所以他立即挣扎起来吩咐他的儿子换掉竹席。换好竹席,他就死了。这故事说明曾参是多么谨守礼教、清规戒律。
作者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是:“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需要的恐怕是吃狗肉的和尚鲁智深,而不是临死还要易箦的曾参吧。”
如果今天有人以“易箦”为话题,要求你写一篇议论文,你将如何立意?同样可以像林放先生那样,从“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入手,鼓励人们不必拘泥于清规戒律,而要勇于开拓创新。同时也可以“唱反调”,即用赞赏的眼光,说明“易箦”是可贵之举。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以法治国的今天,更加需要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谨守清规戒律。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领导干部退位前不愿“易箦”而导致腐败堕落,走上犯罪道路。正可谓“59岁现象”。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与其他世界名著中最出名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阿巴贡(莫里哀《吝啬鬼》)、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和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等人物形象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文学讽刺艺术不可多得的典型。两年前的《羊城晚报》在头版发表一篇《不应批评严监生》的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有些事,一经定罪,便不易平反。例如严监生这个《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因为家人点了两根灯芯,于是举起两根手指,死不瞑目。这个典型人物让世人批评了几百年,讽刺为吝啬鬼。
其实,严监生含冤了。原因很简单,节俭无罪。而这些一代代的批评却是应该批评的。比如灯芯换了光管,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却装了几支,人走了,光管照样开;晚上11时睡觉,而房间的空调却从9时就预冷,一冷就是十几度,宁可“天热盖棉被”;光亮工程越建越堂皇,亮灯时间又越来越长;一些生产企业,本来在人员或别的一些措施上稍作调整,就可错峰用电,但就是安于习惯不动。缺电是事实,电力浪费现象严重,而节电手段却又不强不力,也是事实,所以近日省政府发出通知,郑重其事号召:全民节电。
电力浪费,就民众而言,是习惯问题;就单位而言,是制度和措施问题。而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严监生的节俭思想,都是应该肯定的。
如此“唱反调”,同样可以“自圆其说”。
巧“易”成语:文章更加别开生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成语极多来自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成语久经时间洗礼,流传下来,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彩之作。
尽管成语已有专门“词典”进行盖棺定论,但仔细琢磨,仍然存在多角性,同样可以翻新。如果更换得当,一字之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新老合作与交替处于酝酿和思想发动之时,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号召。此时,《长江日报》推出一篇评论,标题是《老当“易”壮》。作者将成语“老当益壮”,改为“老当‘易’壮”,顿觉新意盎然,大放异彩。正可谓“文眼一亮通篇明”。
“取长补短”,成了千古名训。笔者采用“易字法”写了篇评论,标题是《取人之长/补己之长》。说的是,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都是善于取别人之所长发展自己一技之长而木秀于林的。
“良药苦口”,指的是好药往往味苦难吃。它与另一个成语“忠言逆耳”一起,都是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1984年罗德明先生写了篇议论文,标题是《忠言“顺耳”利于行》文章针对“良药苦口”问题,指出:“……殊不知,药越苦越可使人入口而吐,甚至产生条件反射,达不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有经验的医生总是绞尽脑汁,或使胶囊,或用糖衣,使苦药不苦;或溶于糖浆,或炼成干糖,使苦药如饴。这样,病人乐于服用,方可奏药到病除之效。”针对“忠言逆耳”,文章采用另一名言予以反驳:“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章最后指出,做思想工作“要求我们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忠言不逆耳”。
利用成语的多角性写作议论文的佳作比比皆是。比如《“杞人”忧地》(《人民日报》1982年8月28日);《九九归“左”》(《今晚报》,1985年6月14日);《三生有悔》(《信息日报》,1999年1月31日);《食不厌“蚊”》(《文汇报》,1996年2月1日);《“一错千金”》(《人民日报》,1985年2月23日);《“大公无公”》(《中国青年报》,1999年12月24日)……这些标题,古今串联,传神贴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读者不得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看个究竟,读后深受启发。真正起到了“题好一半文”的作用。
篇5:·常用词语归类:近义词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常用词语归类:近义词
a 爱护 爱戴
b 不止 不只报道 报导边境 边疆必须 必需爆发 暴发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变化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多制抽象.概括性事物>)把戏(花招,蒙蔽人的手法)伎俩(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哺育(喂养,比喻培育)抚育(照料,教育儿童;照管动植物)
c 徜徉 徘徊憧憬 向往成果 结果 后果 恶果 船 船只诧异 惊异查核 察核传送 传诵(多用以美名)传颂(多用以事迹)承重 繁重(工作.任务多而重)沉重(分量大,程度深)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等)筹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d 对于 关于抵御 抵制典雅(优美而不粗俗)高雅(高尚而不粗俗)独立(不依靠别人)独力(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e 偶尔(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偶然(不一定要发生,相对于必然)
f 反映 反应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解除(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分量 份量
j 记录 纪录辑录 集录聚拢 聚敛经验 经历 阅历敬义 敬意艰辛 艰难精练(文章.说话没有多余的词语)精炼 简练(说话.写文章简洁,精当)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欣赏(欣赏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精湛 精致 精装 精制精彩 精采
g 割爱 舍弃工夫(指占用的时间,空暇的时间)功夫(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贯穿(穿过,通过<教具体的事物>)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关照(关心照顾)关注(关心重视)贯注 灌注公然(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公开(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给以 给予
h 化妆 化装含糊 模糊焕发 激发痕迹 踪迹荒芜 荒废合计(盘算,商量;合在一起计算)核计(合算成本)
i
j 截止 截至进行 提供(咨询)教诲 教训检测 监测 检查监察 检察激动 感动
k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为.动作>)困苦 痛苦开辟(打开通道;创立<从无到有>)开拓(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l 黎明 拂晓利用 运用力行 厉行连续 持续留恋 留连 流连聆听(听,<书面语>)倾听(细心的听取)谛听(仔细听)
m 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白.亏空.缺额搭配)面世(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面市(一般商品上市)
n 能够 可以
o
p 品尝 咀嚼赔偿(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补偿(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q 启用 起用轻视 藐视 蔑视 鄙视侵犯 侵略 侵害轻视 忽视启发 启迪权利 权力缺点(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缺陷(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情景 情境清静(环境安静)清净(没人打扰;水清澈)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r 人 家伙
s 收集(使聚集在一块)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块<不易得到的东西>)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生日 诞辰事件 事情擅长 善于舒畅 舒坦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明态度或说明真相)
t 体验 体味 体会淡薄 淡泊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停(调解,多指重大事件,不带宾语)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推委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
u
v
w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违拗(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或长辈的主意>)威信(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威望(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诬蔑 污蔑 侮蔑
x 吓唬 恐吓希望 期望 渴望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消逝(随时间而一去不复返<声音.云雾.时间> 消释(疑虑.嫌隙.痛苦.恐惧等消失解除)细心(用心细密)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效力 效率像样 象样相思 乡思翔实 详实
y 犹豫 迟疑延续 沿用正确 准确瞩目 注目一概 一律约束 规范依存 依附引见 引荐臆测 臆度
允许(许可)容许(许可<书面语,语气重>)盈利 营利(谋求利润)赢利(即盈利,所得的利润)应付(对人对事采取措施;敷衍.将就,带宾语)周旋(交际应酬;与敌较量,相机而动)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以 用于
z 逐步 逐渐装载 承载致死 至死致使 导致执行 履行阻碍 障碍中止 终止震慑 震撼侦察 侦查
战争 战事震动 振动振荡 震荡做客(访问别人)作客(寄居在异地,书面语)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篇6:常用成语归类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6.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7.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8.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镇定自若
9.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10.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11.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12.反义成语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13.近义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14.三字俗语及其含义
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笑面虎――比喻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地头蛇――比喻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哈巴狗――比喻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井底蛙――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陋的人。
孺子牛――比喻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千里马――比喻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人。
15.带神的成语
鞍马劳神八仙过海 法灸神针 姑射神人 机变如神 钱可通神 神圣工巧 安神定魄 黯然神伤 黯然伤神 牛鬼蛇神
貌离神合 貌合神离 耳报神 下笔有神 下笔如神 桃李精神 韬神晦迹 调神畅情 人怨神怒 人神同嫉 人神共嫉
人神共愤 捻神捻鬼瞒神弄鬼 尻舆神马 尻轮神马 大显神通 拜鬼求神 旷心怡神 弄鬼弄神 弄神弄鬼 千里神交
人逢喜事 染神乱志 染神刻骨 肉跳神惊 神安气集 神兵天将 神不附体 神不收舍 神不守舍 神不知, 神不知鬼
神不知鬼 神采飞扬 神采焕发 神采奕然 神采奕奕 神采英拔 神藏鬼伏 神差鬼遣 神差鬼使 神超形越 神驰力困
神x电击 神愁鬼哭 神出鬼没 神出鬼入 神到之笔 神道设教 神短气浮 神而明之 神而明之 神飞气扬 神飞色舞
神工鬼斧 神工鬼力 神工天巧 神工意匠 神功圣化 神鬼不测 神鬼莫测 神鬼难测 神嚎鬼哭 神号鬼哭 神号鬼泣
神乎其技 神魂颠倒 神奸巨蠹 神奸巨猾 神f气定 神焦鬼烂 神经错乱 神经过敏 神乎其神 神哗鬼叫 神会心融
神魂荡r 神魂飞越 神魂飘荡 神魂摇荡 神机鬼械 神机妙算 神来气旺 神来之笔 神领意得 神领意造 神流气鬯
神龙见首 神龙见首 神龙马壮 神龙失 神眉鬼道 神眉鬼眼 神妙莫测 神迷意夺 神灭形消 神谟庙算 神谋魔道
神怒人怨 神气活现 神气十足 神牵鬼制 神清骨秀 神清气朗 神清气茂 神情不属 神情恍惚 神情自若 神区鬼奥
神融气泰 神丧胆落 神色不动 神色不惊 神色仓皇 神色张皇 神色自若 神施鬼设 神使鬼差 神逝魄夺 神枢鬼藏
神输鬼运 神术妙计 神思恍惚 神竦心惕 神通广大 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完气足 神往神来 神武挂冠 神仙中人
神闲气定 神闲气静 神霄绛阙 神摇目夺 神摇意夺 神怡心旷 神怿气愉 神意自若 神郁气悴 神运鬼输 神湛骨寒
神至之笔 神州赤县 神州陆沉 神醉心往 圣神文武 闲神野鬼 销神流志 丰神绰约 丰神异彩 变化如神 兵贵神速
篇7:小学阶段常用成语归类
1、AABB类:
马马虎虎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快快乐乐 开开心心 世世代代 日日夜夜平平安安 原原本本
2、AABC类: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翩翩起舞 栩栩如生 彬彬有礼 依依惜别 夸夸其谈 冉冉升起
3、ABCC类:
热气腾腾 怒气冲冲 小心翼翼 大腹便便 人才济济 议论纷纷 风尘仆仆 大名鼎鼎 书声朗朗
4、X风X雨:
狂风暴雨
和风细雨
大风大雨
风风雨雨
凄风苦雨
栉风沐雨
5、有动物名称的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画蛇添足
6、带有反义词的:
转危为安
苦尽甘来
积少成多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南辕北辙
7、带有近义词的: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
争分夺秒
丰功伟绩
奇花异草
8、带夸张手法的: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理万机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9、代数字的成语:一目十行 两全其美
三言两语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九牛一毛 按内容分
1、描写建筑物的:
金碧辉煌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玲珑剔透
高楼大厦
2、描写山水的: 山清水秀
水天一色
烟波浩渺
连绵起伏
气壮山河
崇山峻岭
波澜壮阔
波涛汹涌
3、描写花草的: 花团锦簇
争奇斗艳
欣欣向荣
百花齐放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柳暗花明
紫嫣红
4、学习方法的: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温故知新 先飞
5、学习刻苦的: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水滴石穿 忘食
夜以继日
不耻下问
勤学好问
6、表示专心的: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转睛
7、刻苦学习的历史故事: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刺股 闻鸡起舞
8、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夸父追日 射日
女娲补天
常娥奔月
牛郎织女
仙女下凡
9、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谈兵
三顾茅庐
卧薪尝胆
班门弄斧
草船借箭
10、寓言故事(褒义):
画龙点睛
老马识途 补牢
11、寓言故事(贬义):
坐井观天
滥竽充数 盗铃
刻舟求剑
害群之马
惊弓之鸟
一毛不拔
12、春: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笨鸟废寝目不悬梁后羿纸上亡羊掩耳花红
柳绿
冰消雪融
万物复苏
春回大地
桃红柳绿
13、夏: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大汗淋漓
赤日炎炎
挥汗如雨
艳阳高照
14、秋:
秋高气爽
桂子飘香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落叶纷飞
15、冬:
冰冻三尺
滴水成冰
大雪纷飞
十冬腊月
冰天雪地
寒风刺骨
16、形容人多:
熙熙攘攘
水泄不通
比肩接踵
门庭若市
川流不息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
17、表示气势大: 气势磅礴
气势如虹
惊天动地
排山倒海
气吞山河
势如破竹
浩浩荡荡
18、表示时间快: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斗转星移
光阴荏苒
转眼即逝
一晃而过
19、描写教师的: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20、人物品质的: 肝胆相照
忠贞不渝
誓死不仁
威武不屈
永垂不朽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不屈不挠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顶天立地
大公无私
舍生忘死
兢兢业业
赤胆忠心
21、表示骄傲的: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自命不凡
妄自尊大
自高自大
22、描写说话的: 闲言碎语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娓娓动听
直言不讳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23、描写友情的: 情深似海
海誓山盟
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情同手足
拔刀相助
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24、人物外貌的: 浓眉大眼
眉清目秀
樱桃小口
口密腹剑
尖嘴猴腮
面红耳赤
鼻青眼肿
面黄肌瘦
25、形容口才好: 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悬河
妙语连珠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26、赞美祖国的: 繁荣富强
繁荣昌盛
欣欣向荣 月异
蒸蒸日上
气壮山河
东方明珠
27、说明道理的: 学海无涯
学无止境
人无完人 足赤
悬崖勒马
回头是岸
体无完肤
28、风景优美的: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雾海
风景如画
水绕山环
山明水秀
篇8:写作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归类
[关键词]词类汉化 英语写作 归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45
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Wilkins)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很显然,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因素,也是文化的载体。因而,英语写作中词汇的正确运用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变化,其词汇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受到汉语语言特征和使用规则的负迁移的影响,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按照汉语习惯和规则选择运用英语词汇,写出来的英语作文不伦不类、词不达意、错误满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词类汉化”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是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化错误。通常表现为:名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介词当动词用,连词与介词混用等。
例1. 误:You will success.
正:You will succeed.
说明:虽然success和succeed均可表示“成功”,但词性不同,前者是名词,不能作谓语。
例2.误:The guests were shown into a beautiful decorated dining room.
正:The guests were shown into a beautifully decorated dining room.
說明:英语中常用副词来修饰动词。虽然例句中beautiful(形容词)也有漂亮的意思,但由于其后修饰的decorated为动词,所以只能改为beautifully。
例3. 误:Some students against this point of view.
正:Some students were against/objected to this point of view.
说明:误用句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against是介词而不是动词。英语中介词是不能独立充当谓语的,需和系动词连用或改成动词形式。
例4.误:Some students cant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one subject is not good.
正:Some students cant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ne subject is not good.
说明:从句意看,用because of 并没有错,但从句法来分析,由于其后面紧跟的是一个句子,而 because of是介词,显然无法承担起连接两个句子的重任。
【原因分析】其一,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比较普遍,即一个词同时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不同的词类。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将母语中的这种兼类现象迁移到英语中去,从而造成词性汉化现象的出现。其二,学生对于英语中不同词类的具体用法不够熟悉,也没有完全掌握词类间转换的规律。
二、词义误用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系之间明显的差异使得学生很难在英汉词汇之间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英汉词义不对应的情况下按照汉语词义进行英语表述从而造成词义汉化现象。通常表现为:英汉词义范围差异引起误用,英汉词义冲突引起误用,联想造义等。
例5.误:Hell be waiting for you in the rest room.
正:Hell be waiting for you in the lounge/lobby.
说明:英语中rest room并没有“休息室”的意思,学生望文生义地认为rest room是“休息室”。应改为lounge或lobby。
例6.误:This is a lucky dog. The car has not been bruised.
正:It is a lucky dog. The car has not been bruised.
说明:要表达的是“这是一只幸运的狗,竟然没有被车碰伤。”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用“This is a lucky dog”表述可能会被理解为“这是一个幸运儿”,引起误解。
例7. 误:I dont have time for that. Im a busybody.
正:I dont have time for that. Im a busy man.
说明: 这是典型的联想造义。英语中busybody不是“大忙人”,而是“好管闲事的人”。
【原因分析】其一,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的字面意义,忽略词汇使用的具体语境,在写作中盲目地寻找对应关系,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汉语的意义,因此造成词不达意。其二,学生缺乏对英汉文化和语言差异形成的词义冲突现象的深入了解,造成学生根据母语习惯随意造词,或者用词不符合英语国家文化、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习惯等的严重错误。
三、搭配不当
受汉语词语搭配的干扰,学生写作时常出现不符合英语表述习惯的“搭配不当”错误。主要表现在:固定搭配掌握不清,修饰搭配错误,主谓不一致等。
例8. 误:She became interested on Chemistry.
正:She became interested in Chemistry.
说明: 英语中的一些固定搭配是已经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此例中的be interested in sth /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不可随便更改其中的介词。
例9.误:I have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正: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说明: 此例是修饰搭配错误。汉语中形容词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而英语中形容词用来修饰somebody, someone, something, anybody, anyone, anything, nobody, no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必须放在不定代词之后。
例10. 误:My family is all music lovers.
正:My family are all music lovers.
说明:此例因主谓不一致造成错误。在英语中主语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后面谓语动词用单数; 如就其中每一个成员来考虑,则用复数。
【原因分析】其一,不同的语言中,词语搭配的习惯各不相同。比如,汉语中有“高高的山”“高高的树”“高高的男孩”等,英语中却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搭配:a high mountain, a tall tree, a tall boy.如果把英汉搭配机械对应,就会造成表达时的选词错误。其二,由于汉语词汇搭配比较自由,再加之学生对英语词汇搭配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写作时就会出现随意搭配词汇的现象。其三,在现代英语中,主语与谓语动词从形态上必须在人称、数、格等方面保持一致,而汉语中没有主谓一致的问题,且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而英语却往往还要加上一个动词,即只有动词才能作谓语,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写作时用词上的错误。
篇9:英语写作常用词语和句子
一、常用的过渡词 1. 用以解释的过渡词
now, in addition, for, in this case, furthermore, in fact… 2. 表示强调的过渡词
certainly, indeed, above all, surely, most important… 3. 表示限制的过渡词
but, however, although, though, yet, except for… 4. 用以举例的过渡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hus, such, next… 5. 表示递进或补充的过渡词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also, moreover, yet… 6. 表达顺序的过渡词
first, second, third, afterward, meanwhile, thereafter, last, finally, eventually… 7. 用以表示比较的过渡词
like, in the same way, similarly, equally important, too… 8. 用以表示对比的过渡词
unlike, in contrast, whereas,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 9. 表示让步的过渡词
although, nevertheless, of course, after all, clearly, still, yet… 10. 用以表达结果的过渡词
therefor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then, thereby,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so, otherwise… 11. 用以表示总结的过渡词
to sum up, finally, in conclusion, at last, in short, in a word, in the long run, in summary…
二、常用句子 1. 比较
(1)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2)The advantages of A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B.(3)A may be preferable to B, but A suffers from the disadvantages that…(4)It is reasonable to maintain that…, but it would be foolish to claim that…(5)For all the disadvantages, it has its compensating advantages.(6)Like anything else, it has its faults.(7)Evidently, it has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8)People used to think…, but things are different now.(9)the same is true of B.(10)Wondering as A is, it has its drawbacks.2. 原因
(1)A number of factors are accountable for this situation.(2)The answer to this problem involves many factors.(3)The phenomenon mainly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4)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situation include…(5)The change in… largely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6)We may blame…, but the real causes are…(7)Part of the explanations for it is that…(8)One of the most common factors is that…(9)An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 is…(10)But the fundamental cause is that… 3. 后果
(1)It may give rise to a host of problems.(2)The immediate result it produces is…
(3)It will exercise a profound influence upon…(4)Its consequence can be so great that… 4. 批驳
(1)It is true that…, but one vital point is being let out.(2)There is a grain of truth in these statements, but they ignore a more important fact.(3)Some people say…, but it does not hold water.(4)Many of us have been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5)A close examination would reveal how ridiculous the statement is.(6)It makes no sense to argue for…
(7)Too much stress placed on… may lead to…
(8)Such a statement mainly res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9)Contrary to what is widely accepted, I maintain that… 5. 举例
(1)A good case in point is…
(2)As an illustration, we may take…
(3)Such example might be given easily.(4)…is often cited as an example 6. 证明
(1)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2)The idea is hardly supported by facts.(3)Unfortunately, none of the available data shows…(4)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5)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how that…
(6)According to statistics proved by…, it can be seen that… 7. 开篇
(1)Many nation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2)Recently the problem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3)Recently the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heated topic.(4)Recently the issue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among…(5)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6)Never in our history has the idea that… been so popular.(7)Faced with…, quite a few people argue that…(8)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9)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8. 结尾(1)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2)It is high time that strict measures were taken to stop…(3)It is necessary that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4)In conclusion, it is imperative that…
(5)There is no easy method, but… might be of some help.(6)To solve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 we must…
(7)In summary, if we continue to ignore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 more problems will crop up.(8)With the efforts of all parts concerned, the problem will be solved thoroughly.(9)we might do more than identify the cause,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actions to…(10)Taking all these into account, we…
三、常用的名言和谚语 1. 德行和一门技能是孩子最好的遗产。Virtue and a trade are the best portion for children.2. 诚实和勤奋应成为你永远的伴侣。Honesty and diligence should be your eternal mates.3. 宁早勿迟。Better early than late.4. 人各有所好。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 Every man has his taste.//Every man has his liking.5.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Good things stay indoors while bad things will go far away.// Ill news travels fast.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you live with a lame, you will learn a limp.7. 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8. 有志者事竟成。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9. 健康胜于财富。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10. 患难见真情。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11. 有利必有弊。
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s.12. 苦尽甘来。No sweet without sweat.1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Self-trust is the first secret of success.14. 不劳无获。多劳多得。No pains, no gains.More gains for more pay.15.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If the old dog barks, he gives counsel.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of the children.17. 家有老人便是宝。An old man is treasure of a family.18. 前车之鉴。
It is good to learn at another man’s cost.19. 人各不同,不可强求一致。All bread is not baked in one oven.20.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Forgetting history means betrayal.21. 严是爱,松是害。Strictness helps, indulgence spoils.22. 只干活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All work without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23.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Never put off until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today.24. 要想懂得今天,就必须研究昨天。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oday, you have to research yesterday.25. 三思而后行。
Think twice before we leap.// Look before you leap.26. 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Too much liberty spoils all.27. 旁观者清。
篇10: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府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1)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归故里
3、和官职有关的词语
廪锡:俸禄
致仕:退休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初到任
丁忧:遭父母之丧,又叫“丁艰”
归沐:官吏例行休假
休沐、出沐:
用事:执掌政权
当国:当权
处分:处理,处置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庄重)、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孤高)、刚毅、周密、宽厚、正直、梗(正直)、鲠(直,梗直)、骨鲠(正直,刚强,如“骨鲠之臣”)、鲠切、聪、慧、敏(敏捷;聪慧)、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和性格品行有关的词语
至性:性情淳朴
冲虚:淡泊虚静
慨然:(1)感慨叹息的样子。
(2)情绪激昂的样子
从容:(1)言行举动适度得体
(2)举动
使气:意气用事
长者:性情谨厚之人
器度:才能和气度
学行:学问和品行
任侠:行侠仗义
5、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落第、下第、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乡试第一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考试,举人)、会试(乡试次年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元)、殿试
6、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少傅、教授
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赞许)、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
贵、贱、卑、细微、寒微、官绅、豪
12、表主管的:
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挡水的堤坝)
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大豆,豆类)、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籴、粜、廪、禀(通“廪”)、府、荒、欠收、芜秽
15、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赡(丰足,充足)、足、给
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
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
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20、表穿戴的:
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
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
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
劾、讦、揭
25、表害怕的:
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
恶、厌、憎、衔、怨、患、疾、恨、怒、诅、贬(贬损)
27、表暗中的:
阴、间、密、暗、私
28、表诬陷的:
中、谮、诬
29、表朝见的:
朝、觐、入觐、觐见、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帝京、京畿、31、与皇帝有关的:
上、帝、祚(皇位)、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銮舆、对策、奏、表、疏、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大行:(1)指皇帝刚死(2)普遍推行践祚:皇帝即位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32、表说话的: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告晓,告示)、喻(晓喻,开导;表明)、晓、辩(纠正;辩论)、问、谢、折(反驳)、诘、诉(诉说,告诉;控告,告状;诽谤,进谗言)、咨(谘)(咨询,商议)
33、表劝说的:
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谴责,责问)、让、谴、尤、折(斥责,指责)、刺(指责)
35、表宽容的:
容、贷、恕、宽
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
怒、愤、恼、忿恚、怨怼、涕泣、骂、责、诟(辱骂,指责)
38、表刑罚的:
辟(刑罚,惩办)、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髡钳:刑罚名、髡首:剃去头发,光头。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部)、磔(分裂肢体的酷刑)、刖、族、杖、流、赭衣(囚徒穿的衣服)、械(枷锁、镣铐之类的刑具)
39、表监狱的:
囹圄、狱
40、表拜访的:
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
辞、别、谢、诀
42、表到往某地的:
如、过、诣、往、之
43、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幼马)、厩、策、羁、縻、辔、逸(马脱缰绳而奔跑)、驭、御、驾、辕、辙
44、表行动的:
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5、表死亡的:
(驾)崩、山陵崩、薨、卒(大夫死)、不禄(士死或诸侯、大夫死)、死、没(殁)、终、圆寂
46、和时间有关的词语:寻:不久既而:不久翌年:第二年
二、其他常用词语
(一)(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4)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5)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6)孤:幼年失去父亲。
(7)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8)遽:急速,就,恐惧。
(9)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10)按:追究,考察,调查。
(11)令:美好,县令。
(12)执:捉拿。
(13)延:延请。
(14)省:减免。
(15)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16)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17)赧:因羞愧而脸红。
(18)竟:结束,完。
(19)坐:因„„而犯罪,因为。
(20)寻:不久。
(21)弑:子杀父,臣杀君。
(22)用:财用,因为。
其他常用词语
(二)属文:写文章
次:驻扎
交通:
克日:严格限定日期
假道:借道
行服:守孝,服丧
服阙:又叫“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丁口:人口
行年:经历过的年岁
行成:(1)议和,求和“公乃使鲍叔行成”
(2)德行养成行状:品行,事迹。
明季:明末
辟易:因受惊吓而后退
仪表:表率
恶知:哪里知道,怎么知道
平居:平时
谁何:呵斥、责问
虽然:虽然这样
受业:从师学习,传授学业
坐法:犯法判罪
才略:才干与谋略
间道:从小路
论难:辩论
诣阙:到朝廷
或:(1)有的(2)有时(3)或许,也许 克:(1)战胜(2)能够(3)克制
遽:(1)迅速(2)突然
课:(1)战胜(2)能够(3)克制
学者:求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