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类学校钳工实习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攻丝 钳工

《钳工工艺》是我校机修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了平面划线、测量、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 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本人在担任钳工实习指导教师两年的时间中发现, 在学生的实习实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枯燥乏味, 机械单调, 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 使学生感觉钳工实习很辛苦, 即使掌握了, 以后也不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分析钳工实习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 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 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 提高了教学效果。

1 钳工实习的特点

钳工实习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

钳工技能属于熟练工种, 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钳工实习劳动强度大, 体能消耗大。

钳工实习时声音大, 实习环境差。

钳工属手工操作效率低, 进度慢, 不容易达到精度要求。

2 学生在钳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钳工实习没有好奇心, 缺乏求知欲, 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在数控飞速发展和行业划分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 钳工的手工操作已经用不到了。

学生感到比较累。

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时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比较刺耳, 有心烦意乱感觉。

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

3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大胆进行实习教学改革

结合了钳工实习特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的整体情况,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 本人针对钳工课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提高了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3.1 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认识

结合实物和事例讲清钳工技能是学生对机加工认识的开端, 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 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 对机加工才会有整体认识。锉削、錾切、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 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 其加工灵活, 操作方便, 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实际操作中将各种具体操作与其他加工方式一一进行比较, 突出其特殊性, 使学生从思想上对钳工的基础训练加以重视, 通过他们的亲自观察、体验和感受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他们容易接受的, 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

3.2 改变实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学习兴趣

两年的实习指导工作中, 我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由“能干”向“会干”转变, 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 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3.2.1 重新编排钳工实习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往的《钳工生产实习》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为此在编排钳工实习内容时, 根据机加工行业的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学校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发了有专业特色的《钳工生产实习》校本, 从学生实习实训课题安排、讲课方法都做了大规模的调整。比如:学生刚入门的锉削、锯削练习的内容是做小锤子及小鸟形状的瓶起子,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更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3.2.2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实习指导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老师先讲解原理、动作要领, 再给学生做示范, 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 在老师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要领, 手把手的给予纠正和指导。但是实习学生的人数一般都在6 0人左右, 很难照顾到每一位, 这样同学们的实习质量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而且老师需要一刻不停的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经过两年的实习指导实践, 我对钳工实习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只担任学生实习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 随机抽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 讲解图纸上实习工件的工艺步骤, 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评析, 找出最佳工艺步骤,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主持人的角色, 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 同学们在讨论、评析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然后, 每堂实习课结束时的结束指导组织学生讨论本堂实习课的收获与创新, 以组为单位, 每位同学都在本小组发言, 组长做好组织与记录工作。并且每组抽一至两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陈述结果, 最后由教师总结。教钳工基本技能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这样既可以达到结束指导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得集思广益, 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这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3.2.3 抓住实习指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调动全体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示范动作演示时“小班化”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训练成败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 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 我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我可以先示范学生观察, 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教师示范的动作要领, 教师再对学生叙述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也可以我示范学生观察, 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我的示范训练, 再对训练中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 同时叙述正确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演示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是由一位教师担任, 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清楚楚地观摩到老师的示范动作而影响形成记忆表象的弊端。为此, 我在示范动作演示时将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小班”, 根据“班”数多少请其他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担任示范动作演示。这样既可以解决上述弊端,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学生对技能的了解程度。

及时总结训练情况, 纠正不规范动作

尽管学生听完了老师的讲解, 观摩了老师的示范动作演示, 但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 部分学生在实践时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动作。在纠正不规范动作时, 我把学生实践时出现不规范动作的原因进行归类:第一类:因不专心听课而未掌握技能动作要领, 要及时补课;第二类:观摩示范动作不够仔细, 再一次作示范动作演示;第三类:习惯性动作(如学锯割时左手用力握在锯弓前端) 要分析这些习惯性动作会给学生实习质量带来的影响。第四类:专业思想波动大, 课内外联合班主任作专业思想教育。据我校实习车间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开始练习新的技能时, 实际操作1 0~2 0分钟就希望实习指导老师给自己的动作做一个“评定”, 若教师在这段时间内没有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 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动作是规范的而形成记忆表象认识, 以后要纠正就困难多了。因此, 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 找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并纠正, 这样能使学生较快掌握该项技能的动作要领。教师可根据训练实际情况, 及时总结全班学生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较难的问题, 肯定学生训练成绩, 巩固正确的动作姿势, 使全体学生技能水平不断地提高。

总之,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 实习指导老师必须加强研究探索, 以上只是本人在本学期所带钳工实习的初步尝试。

摘要:传统的钳工实习安排, 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 极易疲劳, 加上动作单调, 内容枯燥, 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钳工实习项目的特点, 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网络传播与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启示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