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题IP协议

关键词: 组态 协议

笔试题IP协议(精选6篇)

篇1:笔试题IP协议

笔试题(IP协议)

1.1关于IP协议那个正确

A IP是TCP上层协议B I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C由于两个属于同一层协议,他们之间可以直接通信DIP协议不提供可靠的通信

1.2 关于内存正确的是

A内存的存取速度不能低于cpu速度,否则会造成数据丢失

B程序只有在数据和代码等被调入内存后才能运行

C采用虚拟内存技术后程序可以在硬盘上直接运行

D某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为16MB,那么他的地址总线为24位

1.3单链表中结点的结构为(data,link),若想删除结点p(不是头节点或者尾结点)的`直接后继,则应执行下列哪个操作

A p=p->link ; p->link=p->link->linkB p->link->link=p->link;C p=p->link->link Dp->link=p->link->link

1.4已知x>=y and y>=z 为真,那么x>z or y=z 值为

A真B假C无法确定Dx y z同为正数时为真

1.5某请求被随即分配到四台机器进行处理,分配到每台机器的概率A15% B20% C 30% D 35%, 处理请求的失败概率分别为5% ,4%, 3% 2%,现在请求失败,问由C造成的概率最接近A26% B28% C 30% D 32%

1.6假设我们用d=(a1,a2,….a5)表示无向无环图G的5个顶点的度数,下面给出的哪组值是可能的

A{3,4,4,3,1}B{4,2,2,1,1}C{3,3,3,2,2}D{3,4,3,2,1}

1.7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e6一次压入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Q,若出队列的顺序为e2,e4,e3,e6,e5,e1则栈S的容量要求最小值为

A2B3C4D5

1.8 在堆排序算法中我们用一个数组A来模拟二叉树T,如果该A[0]存放的是T的根节点,那么A[K](K>0)的父亲节点是

A (K-1)/2 B K/2 C(K+1)/2 D 都不对 ( via: unus.cn )

篇2:笔试题IP协议

我们如何从sin_addr取得此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呢? 在socket编程中,服务器端accept等待一个客户端的连接,当连接成功后,accept拷贝客户端的地址信息到sin_addr里面,我们如何从sin_addr取得此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呢?

实际上,当sockaddr_in.sin_family = AF_INET时,sockaddr = sockaddr_in,

据此,我们可以做一下转换,就可以利用 inet_ntoa() 来得到ip地址和端口号了:

int new_fd = accept(sock, &clientAddr, &sin_size);

if(new_fd<0)

{

char msg[64];

bzero(msg,sizeof(msg));

sprintf(msg,“accept failed”);

log::outputSysErr(msg);

}

else

{

// 将sockaddr强制转换为 sockaddr_in

sockaddr_in sin;

memncpy(&sin, &clientAddr, sizoef(sin));

// 取得ip和端口号

sprintf(info.ip, inet_ntoa(sin.sin_addr));

info.port = sin.sin_port;

info.sock = new_fd;

篇3:浅谈TCP/IP协议

1969年, 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 (ARPAnet) , 诞生之初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 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到70年代, 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 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 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卡恩于1973年提出开放的网络结构的思想。所谓开放的网络结构, 指的是任何类型的网络都可以通过“网络互联结构”与其他网络连接, 这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思想。为了适应开放的网络结构环境的需要, 瑟夫与卡恩共同开发了TCP/IP协议, 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TCP/IP是实现不同网络互联的标准, 成功地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TCP/IP协议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 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它是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 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每一层都调用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1、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通信子网) 是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外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 允许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 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 因此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不是因特网协议组中的一部分。实际上, 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 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1]

2、网络层

网络层可以接收由网络接口层发来的数据包, 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传输层;也可以把从传输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的数据包是不可靠的, 因为网络层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 (源IP地址) 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 (目IP的地址) 。

网络层的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等, 其中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 完成数据从从源网络传输到目的网络的基本任务。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在网际传送时的格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 这一版本中用32位定义IP地址, 可供使用的地址数超过37.2亿,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今全球网络飞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IPv6版本应运而生。在IPv6版本中, IP地址共有128位, 这样的IP地址数是原IP地址数的296倍, 目前来看, IPV6的IP地址是不可能用完的。[2]

3、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通信。两个系统之间的应用进程的通信, 是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其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已在网络层的介绍中说明。TCP/IP的端口号是一个软件结构, 用来标识本地计算机应用层中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接口。在因特网不同的计算机中, 相同的端口号是没有关联的。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 例如, SMTP使用25、HTTP使用80。客户进程通常使用系统分配的一个随机端口号。[2]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的传输机制。通信之前要建立连接, 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它提供一种可靠的字节流保证数据完整、无损并且按顺序到达, TCP协议还能尽量连续不断地测试网络的负载并且控制发送数据的速度以避免网络过载, 对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 可以选择TCP协议。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 不可靠的传输机制。不是它特别不可靠, 而是它不检查数据包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 并且不保证它们按顺序到达。UDP的典型应用是如音频和视频等这样的流媒体, 对它们而言, 按时到达比可靠性更重要, 或者如DNS查找这样的简单查询/响应应用, 否则建立可靠的连接所需的额外开销将是不成比例地大。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大多数与网络相关的程序为了通过网络与其他程序通信所使用的层。数据从与网络相关的程序以这种应用程序使用的格式编码成标准协议的格式并进行传送。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一旦被编码成一个标准的应用层协议, 它将被传送到TCP/IP协议的下一层。

应用层一般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 如HTTP、FTP、SMTP、POP3。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用于浏览网页,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 一般用于下载和上传文件。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POP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 用于接收邮件。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就是开放性, 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 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万雅静, 黄巍, 梁玉凤.网络基础实用教程[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4-16.

[2]刘兵, 左爱群.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第三版[) 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91-92.

篇4:笔试题IP协议

关键词:TCP/IP;协议;教学方法;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很多高校纷纷推出了各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作一定的探讨与研究,提高教学效果。《TCP/IP协议》是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上对网络协议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中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从协议分析的角度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细节。下面,将结合我校近几年开展《TCP/IP协议》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是主要因素

双语教学的推进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采用了中英文结合、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用双语讲解的课程,对其中用英语讲授的部分不能很好地适应,这就为知识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如果用中文讲解的话,是很好理解的。因此,这里所说的障碍主要来自于语言。

对于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求能正确理解英文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将知识用英语很好地表达出来。当然,我们负责上课的老师都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用英语表达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求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还需要经过一番努力和训练。

(二)课时有限

由于这门课是专业选修课,学院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安排的课时有限,仅32学时。相对于我们选用的教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选用参考文献[1]作为教材,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TCP/IP协议》课程中主要讲授的是TCP/IP协议族中的各种协议,以及这些协议之间按照什么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的问题。课程内容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有一些交叉,但主要突出网络协议的分析与理解,因此大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做好课程定位,把握教学方法

要想把双语教学做好,首先要对双语教学做一个合理的定位,或者说是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因为双语教学既不是全英文教学,也不是简单地先讲英语再翻译成中文这种方式,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些地文用英语讲,有些地方则用中文讲解,刚开始的时候,中文比例稍微多点,到后面则使用英语的比例多点,这些都将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程的掌握情况相关的,教师在授课时就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好中英文授课的比例。

在双语教学中,对课程的讲解当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语言学习和训练为辅这样的方式来把握。因为这不同于专业英语课,更不是英语课,所以语言学习只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副产品,掌握相应的知识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每一次课,在讲义中可以首先列出关键字,将涉及到的专业术语集中讲解,并在幻灯片中给出中文解释。另外,为了达到好的授课效果,提倡学生平时多训练一下听力,积极参加学校英语角进行口语练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互动。

(二)加大课时量,精心组织教学和实验内容

这门课程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化,加上课程本身有些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一方面,相对于我们选用的外文教材,用32学时进行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已向教务部门反映,建议增加课时量;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课时下,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实验安排,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完新的内容以后,做适量的英文习题进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在每次讲完新课后,布置一些典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并要求用英语来解答。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消化所讲的新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实验的课时有限,教师应根据实验大纲精心组织实验内容。实验前,提前布置实验内容和要做的题目,让学生做好预习;实验过程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将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入;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使用动画、图示来展示各种协议的基本原理。一幅好的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比如,在讲授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观看“warriors of the net”视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

三、总结

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英语水平也获得较大的提高,最终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课程相关的英文文献。本文针对《TCP/IP协议》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并作了具体分析。实践证明,通过对教学方法作一定的改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双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W.Richard Stevens.TCP/IP Illustrate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熊杰,李中年,杜勇,张海波.“TCP/IP协议原理”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以长江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91-92

[3]叶晓国,王雪梅,王明伟.《TCP/IP网络设计及实现》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3:135-138

篇5:网络协议第三章IP网际协议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是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的,

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

不可靠: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可靠性由上层(如TCP)提供。

无连接: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IP数据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

IP数据报格式:

IP数据报用bit endian字节序传输。

(1)4位版本:表示版本号

(2)4位首部长度:首部占32bit字的数目。最大为15*32/8=60字节。普通IP数据报该字段值是5,也就是首部为5*32/8=20字节。

(3)TOS:3bit优先权字段(已忽略),4bitTOS子字段,标识最小时延(Telnet,Rlogin),最大吞吐量(FTP),最高可靠性(SNMP),最小费用(NNTP,用户网络新闻)。4bit中只能置其中1bit。4bit均为0表明一般服务。

(4)16bit总长度字段: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单位是字节。最长可以是65535字节,但大多数链路层会对它进行分片。

(5)16位标识: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分数据报,每发一份值加1,因为IP是无连接的,所以这个值在数据报重组时应该要被用到。

(6)TTL: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最多的路由器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到0就丢弃。

(7)先将检验和字段置0,对首部中美16bit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

当接收到一份数据报时,同样对首部中没16个bit反码求和,若计算结果全1则检验正确。否则丢弃该数据包。ICMP,IGMP,UDP和TCP采用相同的检验和算法。

IP路由选择

概念上,IP理由选择是简单的,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直接相连或者在一个共享网络上,就直接将IP数据报送到目的主机,否则发往默认的路由器,由路由器转发。

大多数用户系统都可以配置成路由器。

IP层在内存中有一个路由表,当收到数据报并要对它进行发送时,要对表进行搜索。当数据报来自某个网络接口时,IP会检查目的地址是否为本机地址之一或者是广播地址,若是,则数据报被送到由IP首部协议字段规定的协议模块中处理。若不是,则若主机IP层被设置为路由器功能,转发数据报,否则丢弃。

IP路由表每一项都具有:目的IP地址,下一站路由地址,标志,为数据报传输指定的网络接口

IP路由器完成功能(按序):

1.   搜寻路由表,找与目的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

2.   搜寻路由表,找与目的网络号匹配的表木目。

3.   搜寻路由表 寻找默认表目。

若上面的步骤都没有成功则返回“主机不可达”或“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为一个网络指定一个路由器而不需要为每个主机指定一个路由器,这样可以缩小路由表的规模。

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始终不会发生变化,每个链路层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帧首部,而且链路层的目的地址始终指下一站的链路层地址。

子网寻址

篇6:笔试题IP协议

姓名___________ 员工编号_____________ 频道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你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有什么表现是明显优于竞争对手的?有什么表现是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的?(10分)

2,你觉得做一名优秀的网络新闻工作者,需要哪能些素质?你都具备吗?如果不是都具备的话,主要欠缺的哪些?(10分)

3,你能预见|***新闻的未来吗?什么理由使你作出这样的预见?(10分)

以下内容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4,你认为在web2.0时代,门户网站会有前途吗?(10分)

5,赵勇和朗咸平吵架,如果派你去劝架的话,你会怎么说?(10分)

6,按中国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说法,TSC事件中村民的行为是:

A,合法诉求,合法手段 B,非法诉求,非法手段 C,合法诉求,非法手段 D,非法诉求,合法手段(10分)

7,2005年底,某小区的业委会选取举第四次流产,流产的原因是参选人数远远达不到法定人数。此前,这个小区多次发生维权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冲突。现在需要以此为由头制作一期专题,请你列出专题提纲(包括主题,结构,各部分小标题和主要内容)(10分)

8,如果你值班的时候,有这样一条新闻:李宇春单方面宣布和天娱公司解约,娱乐的同事推荐要到闻区,建议做大头条,你怎么处理?(10分)

9,把下面这段话译成中文:

Panlong is a short drive from Shenzhen, Dongguan and Zhuhai-all large and booming cities virtually created from scratch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akeoff, which began in so-called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s part of the country”s sweeping economic changes.It is also not far from Guangzhou,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r from Hong Kong, whose investments helped fuel the area“s takeoff.The region is not only the scene of some of China”s fastest-growing industries, including high-tech manufacturing, textiles and furniture, much of which is expor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but it is also the scene of some of the country"s worst pollution.(10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担保公司工作总结简短 担保公司工作总结(实用五篇) 下一篇:担保公司工作总结 担保公司工作总结框架七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