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人性化的设计探讨

关键词: 腿短 驼背 市政道路 城市

1 人性化设计市政道路的特性

市政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 支撑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运行。试想, 一个人驼背或者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他走路的姿势绝对谈不上效率和优美。同样的一个城市的道路如果存在不合理的设计和没有规范建设, 出行人员面临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不便利, 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 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 不仅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也是城市稳定运行的保证, 更是出行人员安全舒适的需求。

2 人性化设计市政道路的内容

2.1 针对城市路网设计

城市道路的计划性修建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但因为多方面方面问题, 城市道路大多修建到主要企业, 工厂处就停止了,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断头路”, 短期看这是节省资金, 实际上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却有了很大的限制。一条只通到企业就结束的道路, 作用只是方便企业员工出行, 而一个企业周围形成了完善的路网, 走的人多了需求就多了, 置业的、生活的、消费的人就会增加, 就会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系, 这是一个单独的企业无法做到的, 所以完善的道路路网, 带动的是一个区域的发展, 其经济意义远远大于本身价值。

因为资金问题, 一些道路修建至河流或铁路就停止了, 这样的道路也只是提高了一段道路的舒适度, 没有缓解交通压力, 没有增加有效的通行通道, 出行人员仍要绕行, 降低了出行人员的效率。

所以打通“断头路”, 形成完善的路网, 不仅仅能提高一个区域经济发展, 还能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 更能方便出行人员出行, 给出行人员提供便利。

2.2 针对道路交通规范引导设计

在交通道路上有机动车、有非机动车及徒步的行人, 其道路的环境和秩序非常的复杂。相对于机动车, 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行驶或行走方向更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无环岛 (或安全岛的) 交叉口处, 非机动车道左转弯需要绿灯后直线行驶至道路对面, 再等待绿灯后才能通过, 非机动车行驶至道路对面后, 一般不会再回到非机动车停止线后等待, 随意停靠容易和右转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 建议在路口处加设机动车左转、右转行车引道线, 在左转、右转行车引导线外侧安装护栏, 加设非机动车引导线, 引导非机动车驻足于左转、右转行车引导线外侧, 使右转机动车和左转非机动车都能有线可依。

2.3 针对行人道设计

行人是在所有出行人中, 最没有安全保障的群体。因此, 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时, 应该重视行人的权利。以人性化设计为标准, 使用科学适用的设计方法, 设计出方便行人通行的道路工程。

2.3.1 人行横道人性化设计

人行横道都是以白色为主, 其颜色比较单调。若是把人行横道的颜色改成多种比较鲜艳的颜色, 或者在白色人行横道线上增加几种颜色形成立体的图形, 这样就能够使人们的出行环境增加了亮点, 既能通过色彩的刺激提示机动车驾驶人员主动减速让行, 又能缓解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

在人的潜意识里在跨越较小的横线间距时会缩小步距, 增加穿越时间。随着社会发展, 人的平均身高在增长, 步距在增大, 而人行横道的标线间隔及标线宽度是固定的, 可与相关部门讨论下是否可以增大标线间隔及标线宽度, 使行人加速通过人行横道。

在设计红绿灯时, 应该考虑到行人中有老弱妇孺。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 对行人通过的绿灯时间进行适当延长。也可以把红绿灯上安装自动化智能产品, 通过检测不同时段行人的流量以及行驶的速度, 来自动识别需要控制的绿灯时间。

2.3.2 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在行驶的道路交通中, 残疾人是最应该得到重视的群体。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每一份道路设计中都有无障碍设计, 但大都将其当作一段代码, 复制到设计中就结束了, 并没有考虑盲人该如何过路或者盲人正常出行所需的盲道宽度。在施工中出现了为达到人行道整体美观效果擅自取消盲道铺装或整个人行道铺满行进盲道的例子, 更有将行进盲道铺设成“S”型或“Z”字型的案例。甚至在一些弱电埋管铺设工程完毕后, 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恢复时随意铺设。在盲道实际使用中井盖、电线杆、弱电控制箱、树坑等设置占用盲道上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盲道处设置停车场、停放自行车、电线杆牵引绳索, 设置护栏, 摆摊, 搭建临时房屋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些设计、施工、后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给盲人在盲道上行走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危险他们出行走的都是在行车道行走的。

这些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盲人出行真正的“安全”“简单”呐?我认为首先从设计做起:

(1) 加大盲道截面积, 不让盲人有走在独木桥上的感觉。

(2) 在有盲道转弯处设置感应装置, 提示盲人前有转弯, 供盲人选择直行或转弯。

(3) 在交叉路口处设置语音提示, 提示红绿灯及车辆行驶情况。

(4) 设计各种埋地管线时不得占用盲道位置。

(5) 树池、线杆、控制箱等安置时与盲道保证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

施工与后期使用维护中, 更要加强重视, 提高安全警觉性, 规范施工, 加强保护意识, 为盲人出行提供真正简单、安全的保证。

2.4 针对道路内附属物设计

方便化理, 大多管线均随着道路的施工同步埋设, 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但不规范化的随意埋设管线也给行人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比如, 部分管道埋设在行车道内, 检查井盖设置在行车道内, 检查井井筒强度及周围回填基层强度达不到路面等级强度, 成为了道路病害的主要环节。在后期检修、穿线、改道、清淤、维修时即增加了工作难度, 又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占时较长的作业甚至需要暂时封闭行车道, 给机动车及行人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所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尽量不要再行车道内埋设管道, 如必须在行车道内铺设, 尽量增大检查井间距减少检查井数量, 并将检查井设置在行车道最外侧, 减小对行车道的影响。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内的检查井应靠道路外侧设置。人行道内管线埋设及设置检查井更应避让盲道。

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综合管廊建设, 将可合并的管线放在一起, 在以后的设计中应大力挖掘综合管廊的潜力, 减少占地面积和检查井的设置

3 结语

综上所述, 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充分考虑出行人员的需求, 使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进行规范严谨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 后期合理使用和维护, 不但能够缓解交通压力, 还能够使出行人员安全、方便, 感受的这个城市的特色。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人口的不断增加, 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出行所遇到的困扰, 为了使出行人员具备方便、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设计城市道路时,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更为合理、更为舒适、更为安全的设计才是设计的重点, 本文在城市路网、交通规范引导、人行道无障碍设计、道路内附属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丹娜, 田毅.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0:322.

[2] 刘鸣枫.浅谈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J].科技展望, 2015, 17:40.

[3] 莫天明.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5, 07:156-15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如何选择mba辅导班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四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