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风的诗句

关键词: 摇落 落叶

形容秋风的诗句(精选8篇)

篇1:形容秋风的诗句

1、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2、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3、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4、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5、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6、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7、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8、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9、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10、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11、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3、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14、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7、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18、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19、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

2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21、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2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2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24、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25、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王建《落叶》

26、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篇2:形容秋风的诗句

2、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3、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

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7、中夜清风山水静,秋星更盼归云定,月华流注万家欢,圆魄成全千古梦。

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0、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1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7、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

18、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19、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20、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2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2、迢递京华暮望愁,江宽云过月含羞。祭天祭月人长好,金橘黄花红石榴。百节滩头夜未眠,微风吹雨漾蓼湾。不愁明月清辉减,重睹乾坤正气难。

23、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2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8、其实醉生梦死也只不过是和遗忘开的一个玩笑,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忘记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比记得她的时候更加痛苦

29、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30、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

3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3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6、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3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8、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3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41、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4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3、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44、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

45、《清凉世界》气贯长虹开远势,直冲宵汉矗岩门;千寻绝壁挂松柏,万丈深渊藏鳖鲲;雨罩青鸾添滴翠,霞飞佛掌荡馨温;诗情画意沁心醉,煞爱天都洞按云。

4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4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8: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49: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篇3:秋风的手

何其准确的手!

那是秋风游荡的时刻,

那是秋风的手……

立冬之前, 秋风游荡着, 匆匆赶往每一棵树, 就像是一个摘棉花的农妇, 急着去摘掉最后的叶片, 仿佛她要是不摘干净, 冬天就会埋怨她怠惰。

她是那种手脚利索但是性子有些急躁的农妇, 她一点儿也不衰老, 相反, 她的精力总是显得非常充沛。她应该大约三十岁多一点, 还应该是一个北方农妇, 她的手指掠过丛林, 叶片纷纷飘落。

这时, 大地上的一切成熟事物的芬芳正在天地间浓郁地弥漫着, 闻起来像是秋天肉体散发出的气息, 像是那农妇身上的气味, 非常健康, 非常饱满, 夸示着无穷无尽的生育力, 但是也含着这位厉害女人的一股凉意。

秋风这个女人啊, 有多么好啊。

对每一棵树, 她都采取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北方式作法, 泼辣得近乎粗暴;但是对于有些独悬空枝的叶子, 她却表现出细腻、顽皮的态度, 她有足够的耐心和丰富的情感, 手指轻盈极了, 似有无限留恋。她轻轻弹拨着那叶片, 似乎舍不得让它坠落, 但她无意间叹一口气时, 叶片落了。

繁华一季, 终归于凋谢。

那个美好农妇的手指间并不含有一丝伤感, 她自己不懂得什么悲凉。一切都是自然的、准确的, 一切都恰到好处, 包括凋谢和败落, 都是至美至善。

一切的一切在于, 真正是繁华过了。

此刻, 千“金”散尽, 夫何如哉!

何其美妙的时刻,

何其准确的手!

那是秋风游荡的时刻,

那是秋风的手……

篇4:秋风:儒者的战争

那时,秋风还未到不惑之年。他正在向学者转型,但一只脚仍踩在媒体里。他撰写的时评文章,是许多年轻人关于民主、法治的启蒙。他的锐利、洞察力,还有极具表达力的文字,令许多人大呼过瘾。那些年,他是一个高产写手,一周写六七篇稿子,甚至有過一天写三篇时评文章的超人纪录。

秋风说,现在学界里有人对他批评指责,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在媒体里趟过。在仍然讲究所谓正统的学术圈里,这确实是一个不成文的偏见。不过,围绕秋风的争议远不止这些。这位长期研究“自由主义”“宪政”等问题的学人,自从加上一个定语“儒家”,就引来无休止的追问与质疑。

去年夏天,秋风带领青年学子在孔庙行跪拜大礼的照片在网上流传,让争议更是达到了高潮。“一个鼓吹民主的学者,居然公然向封建专制跪拜。”有评论如是说。而此间秋风在网上与各路人马打起口水仗的盛况,也一时令人瞠目结舌。

甚至一位与秋风相熟多年的同事,也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发来短信:“你说,秋风这是怎么了?”

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秋风,仍是一头标志性的白头发。他身着青色中式布衫,脚踏黑色布鞋,肩上挎着一个布包。秋风从不穿西服,但以前穿中式衣衫的时候也不太多。只是从近几年开始,他显然在刻意凸显自己的儒者身份,于是穿中装甚至汉服便成为修身常行的一部分。当然,他自己也觉得中式衣服“舒服极了”。

熟悉秋风的人知道,他性格直率;自负,但并不傲慢。与秋风合作过的编辑知道,他是一个极好沟通的作者,对编者的要求和修改有超乎一般学者的包容与忍耐。

这和许多人眼里那个咄咄逼人的秋风是有一定距离的。

问道以寻根

今年4月的一天,秋风被北大人文高等研究院邀请去参加一个关于《易经》的研讨会。面对在座诸位儒学、经学大家们,秋风谈起他是如何从《易经》中读出治国之道和秩序构建之道:

“我们从屯卦开始,基本上是一个建国的方案,建立一个政治秩序的一套完整的路线图。我们看物质始生也,其实这个就是一个类似于某种假设的一种自然状态,这个时候政治秩序还没有产生。接下来一卦是蒙。蒙卦就是开蒙之道,我这个还专门写了一篇解读的文章,就是《中国式的启蒙观念》,里面阐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启蒙之道。这个国家、这个政治体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人,而人必须要开蒙才能进入到政治生活去……”

近两年来,秋风在学术上主要是做这一研究——从中国古代经典中发掘、提炼思想根源,为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之道寻找凭据和依托。这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以自由主义起家”的学者,秋风选择这个路径,而且打算一条路走到底,这个决定背后的初衷其实并不复杂。

在他看来,当今中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其实是处在一个“无根”状态。“中国引入现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已经100多年了,但我们任何一个学科,任何原创性的东西都没有提出来过,没有任何创造力。我觉得这其实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状态。”秋风说,“为什么?因为我们都使用了一套跟我们自己文明脱节的概念和方式。比如,我们去看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等,所有这些学科里使用的概念和我们思考问题的概念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就会造成非常大的问题,你只跟在别人的后面跑,但永远都超不过他,由此导致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社会的脱节,实际上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扰乱性因素。”所以,他认为,中国当今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应该回到它的本源上去,这个本源就是经学。

也就是说,秋风想要解决的是一个“自由主义”“民主法治”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他用“儒家宪政”来概括自己的追求。这个词并非他所创造,却被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悉。秋风有很多同道,他的事业也有很多支持者。著名儒学学者杜维明在为秋风的讲座作开场白时说:“这些工作必须有人去做。”

但反对秋风的人和支持他的人一样多,甚至更多。从经学本源上寻找治理秩序理念,秋风有时候会走得很远,甚至会颠覆经典几百上千年来的解读。所以,秋风的反对者不仅包括儒家的批判者,更有来自于国学、儒学阵营的同仁。在北大高研院的研讨会上,秋风对“履”卦别具一格的解释,既非历史解读,也非文本解读,而似乎是将自己的逻辑和理念注入周易这一卦中,让周易来说他的话,当场招致几位学者的质疑。其中一位研究易经的权威专家,毫不掩饰地批评他“过度诠释”“过度发挥”,甚至严厉指称,“你这样做,不但不是在推广《易经》,而且还毁了《易经》!”

秋风解释称,他这是对《易经》进行政治哲学的解读。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中国社会治理和精神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也有许多人质疑,秋风近几年从哈耶克追随者的道路上急转,奔向儒家宪政,是不是太急于创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太想建功立业了?

“我就是想建功立业。试问哪个有追求的学者不想建功立业呢?”面对这个问题,秋风是一种“君子坦荡荡”的态度。而对于哈耶克,他从未觉得自己背叛过,他们同为保守主义者,同为古典自由主义者,在心灵深处,他仍将哈耶克视为学术和思想上的灵魂伴侣。

至于儒家精神,秋风说,这一直是在他血液里的。

儒者的自觉

秋风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在陕西关中农村,本名姚中秋。父亲是一位农民,念过高中,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之一。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乡村古来有之,于是,在父亲的督促之下,1984年秋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像那个年代众多大学生一样,秋风也受当时反传统思潮的影响,“胡乱看了许多萨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的书籍”。但他没赶上那个年代的大事件,将近毕业之时,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休学,回到关中老家休养。

对于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挫折。在命运无常和死亡焦虑中,他开始用另外的角度思索人生,这时他读了好些佛经和古书。虽然多年以后,这些书的名字他都记不住了,但传统经典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迹。

记得那年冬天,天灰蒙蒙的,每天要早起煲汤药。虽然想起前途备感凄凉,但回到家人身边,回到乡村,他看到以前没有发现的温情。“那个普通的乡村,也都保存了很多朴实的传统,即使是文革也没有给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生存环境中,那种传统给贫苦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的东西。”

1989年秋天,秋风病愈返回京城。他考上了人民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钻研一个相当生僻的专业:中国史学史。为此,他在中国大陆以外寻找学术资源,最后找到了身在臺湾的钱穆先生的著作,并将这位国学大师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每天,秋风从人民大学坐公共汽车到国家图书馆,在港台图书阅览室里,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用了一年时间,基本把钱穆先生的著作都读完了。后来撰写了硕士论文,标题是《钱穆历史文化思想评述》。

日后,秋风又认真读过许多传统经典和一些国学大家的著述,陈寅恪、钱钟书、周作人的学问和思想都对他有过深刻启发,但在整个求学过程,尤其是国学和国史领域,钱穆的影响无人可替代。钱穆曾写下对中国历史“同情与敬意”五个字,其内涵颠覆中国大陆多年以来“封建专制”的中国史史观,对秋风影响巨大而深远。

大学毕业后,秋风留在北京度过好几年“颠沛流离”的北漂生活。先是在机关里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性格不适合那里,就辞职下海跟着朋友做生意。生意没做成,也就不了了之。1995年的时候,秋风受朋友邀约,进了一家杂志当文化记者,但没多久这个摊子也散了,接着他又辗转于几家媒体,最后落脚于一家报纸,当夜班编辑。

这份工作给秋风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安定的生活,他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多少是受了知识精英圈子当时的风潮影响,加上天生的亲近感和价值倾向,他那几年系统地读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和奥地利学派的论著,大学时曾经读过的哈耶克,此时已经成为他的精神导师。

1997年,历史学者朱学勤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自由主义浮出水面》。这篇堪称中国“自由主义宣言”的文章,当时激励了许多人。秋风也读得心潮澎湃,“既然自由主义已经浮出水面,那我就去游游泳吧!”

秋风开始专注于时评,针砭时弊,由此成名,一步步成就他在公共议题上的影响力。新世纪到来之时,他也辞去了在报纸的职务,作为自由撰稿人给媒体写时评。此时,虽然阵地还在媒体,但他心中早已立誓成为一位独立学者。

秋风说,大概是从2002年开始,他便开始有了儒者的自觉。人们发现他有时会穿上中式服装,开始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儒家学者组织的活动。这个时候,他的文章里还没有多少儒家式的措辞和思维,只是,与他合作多年的编辑多少读得出文字背后的一些意味,将他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分子”。

对于外界指称的“思想转变”,秋风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实质转变,更多是一直潜藏着的儒学基因开始显性作用了。这是思想上的一种自觉,一种精进,还有部分原因也许亦是年龄使然,“到了这个年纪了。”

直至近几年,秋风开始高调宣示自己的儒者身份,大张旗鼓地带领弟子拜孔子、穿汉服,凡事必称儒。于是引来众人侧目。

治学与修身

如今的秋风,印证了人红是非多那句老话。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非议越多他越红。

秋风有许多职务—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弘道书院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由茅于轼等经济学家发起成立的天则所,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专注于支持和推进经济学理论和前沿性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作为理事长,秋风需要负责内部管理和与企业家之间的协调沟通。

弘道书院则是一所推广儒家文化的平台,秋风在此牵头举办了多次儒家修身营和文化体验营。去年他率领一众年轻人跪拜孔子,就是弘道举行的活动。秋风说,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推广,能够让儒家参与社区的建设,让儒家价值进入社区,在社区里有一个有形的存在,比如建立一个礼乐中心,社区居民可以在此研读经典,婚丧嫁娶的仪式可在此进行。“就是具有某种宗教性的职能,但它又不是宗教场所。”

而在北航,秋风教本科生两门课,一门是《中国文明文化史》,一门是《论语研读》,一周各两个课时。接下来,他将在北航招收博士生。

在学术方面,秋风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个工作是解经,也就是重新诠释中国传统经典。“我的理想是接续汉代的经学传统,通过解经来理解中国之道。”秋风说,他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这个读书小组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汇通中西。我们会依据传统的注、疏,但同时还会利用西学知识,用现代的科学人文知识来解读这个经文。”

另外一个计划是述史。按他的想法,就是通过解经的方式,从尧舜开始,还原古代中国整个社会治理秩序和封建制。这将由他一个人完成,预计十卷本的量,可能要写一辈子。

第三个工作,则是根据上述两方面研究,讨论观念和制度,以及两者如何互动从而塑造了人们生存的秩序,从而构思现代中国的治理之道,学以致用。

除了抱怨时间不够用以外,秋风对自己雄心勃勃的各种计划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的人,每天被各种学术研讨会、跨界交流会、上课、读书、写字、唱戏塞得满满的,还能抽出时间和精力上微博,甚至在那儿拉开阵仗与人吵架。

说起吵架,秋风脸上突然露出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网上那些人的言语太粗鄙了,而我也没有达到圣贤境界。我是个性情比较强烈的人,在那种情况下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激烈的回应方式。”秋风说。他承认,发火之后也会感到后悔,“所以经常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之后,我很激烈地回应,然后过了两分钟我又把它删掉了。”

谩骂攻击,确实是近几年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许多人对待异见的方式。秋风深知其害,却又不免卷入其中。

此时的秋风,对批评早已习以为常。在北大的研讨会上,尽管在座儒生同仁严厉批评,但秋风始终面带微笑,甚至时而颌首。

秋风说,他对自己的立场与理论充满信心。

秋风

本名姚中秋,60年代生于陕西关中,独立学者。早年研究集中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近年来学术研究集中于儒家义理及其现代运用、中国治理秩序演变之历史。

秋风的著作

秋风主要著作有《立宪的技艺》《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第二卷《封建》《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重新发现儒家》《为什么是市场》《政府的本分》《寻找中道——当自由遭遇传统》等。

篇5:秋风思乡的诗句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6、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元稹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0、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11、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曹操

12、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14、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16、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1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

2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22、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2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

2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27、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28、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9、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吴绮

3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

3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33、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4、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3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3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

3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38、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元好问

3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篇6:描写秋风萧瑟的诗句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

5、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6、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8、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篇7:描写秋风秋雨的诗句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秋雨的诗句。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16、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篇8:校园的秋风

你看,那芒果树换上了柠檬黄的衣裳,伴着秋风优美的旋律,像仙女散花似的不停地把黄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洒落下来。凉亭边的花坛里,一簇簇大红色和金黄色的美人蕉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走廊前那些色彩斑斓、品种各异的菊花正在争奇斗艳,抢着向我们展示它们的新时装呢!而生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就更有趣了,它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比试着各自准备迎接寒冬的本领。通往教学楼那条路的两旁,修剪得平平整整的常青植物像两排接受检阅的士兵队伍,依然墨绿诱人,旺盛有活力,像是在和秋风执拗着:“我就喜欢这绿油油的外套,别的颜色我根本不稀罕……”

秋风送走了夏日的炎热,同学们在凉爽的空气中尽情地嬉戏着: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跳绳……那开怀的笑声和着秋风欢快的节奏不停地在湛蓝的天空中回旋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形容三月的诗句 下一篇: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