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汽车地毯(精选六篇)
汽车地毯 篇1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国内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 因此车内空气质量问题[1]越来越受到关注。乘用车内饰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挥发性有机物[2], 去除这些挥发性有机物的传统的方法是尽量选用低毒、无毒的原材料, 或者通过化学试剂中和挥发性有机物, 或者采用喷涂工艺对零件表面进行封堵, 但后两种化学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并且会增加生产成本。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着使成本增加幅度尽量最小的原则, 以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规定的VOC中含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这8项物质作为研究对象, 试验了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物的物理处理方法——真空[3]去除法, 下面介绍主要的试验内容。
2 试验部分
2.1 测试对象和测试设备
2.1.1 测试对象
取两组同材料、同工艺、同批次生产的地毯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第1组是2件不带隔音垫的主地毯总成 (编号为1号和2号) , 第2组是2件带隔音垫的主地毯总成 (编号为3号和4号) 。每组的2件零件都是分别按照流水线生产的顺序取样, 中间没有间隔零件, 以避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VOC可能存在的影响。
2.1.2 测试设备
a.真空设备:YTGS00580。主要由真空室、真空泵、真空表、加热箱、进/出气口组成。
b.步入式VOC高温试验舱:BY-600。
c.苯系物测量设备:Agilent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d.醛酮类物质测量设备:Agilent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
2.2 真空法去除汽车地毯VOC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
2.2.1 真空法去除汽车地毯VOC的工艺流程
真空法去除汽车地毯VOC的工艺流程为:常压预处理→1级除气→2级除气→3级除气→测试分析。
2.2.2 真空法去除汽车地毯VOC的主要工序
2.2.2. 1 常压预处理
将汽车地毯放入真空设备的真空室内常压预热, 蒸发掉一部分挥发性有机物 (随着后续抽真空步骤高空排放到实验室外大气中) , 预热温度为65~85℃, 时间为15~60 min。
2.2.2. 2 真空处理
真空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1级除气。将汽车地毯置于真空设备的真空室中, 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 温度为65~85℃, 绝对压力为60 k Pa, 保持时间为30~45 min。
b.2级除气。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 温度为65~85℃, 绝对压力为10 k Pa, 时间为20~30 min。
c.3级除气。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 温度为65~85℃, 绝对压力为5 k Pa, 时间为10 min。
2.3 真空法去除汽车地毯VOC的原理
零件放入真空设备后, 用真空泵不断抽气。随着真空室内压力持续降低, 室内空间与零件存在很大的压力差和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在压力差和浓度差的作用下, 零件中的易挥发性物质加快挥发, 从内部到表面不断向空间扩散, 并随着真空泵持续抽气而直接进行实验室外高空排放。
3 VOC样品的测试分析
汽车地毯VOC的测试分析过程包括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两部分。
3.1 VOC样品采集
3.1.1 VOC样品采集装置的主要组成
VOC样品采集所用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采样管线:聚四氟乙烯管, 外径6 mm、内径4 mm, 使用前需在步入式VOC高温试验舱内加热8 h进行老化处理, 目的是使附着VOC的采样管净化。
b.2 000 L采样袋:特氟龙材料, 可连接特氟龙管。采样袋在试验之前需要在步入式VOC高温试验舱内加热过夜进行老化处理 (90℃至少老化12h或85℃至少老化16 h) , 目的是去除空白袋子中的VOC。老化后袋子的VOC背景浓度 (即空白袋子的VOC检测浓度) 要符合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的标准要求, VOC背景浓度不符合要求的袋子不能用于3.1.2的使用。
c.增强型恒流空气采样泵:要求采集流速在100~800 m L/min范围内可调, 流量稳定;采样泵使用前需用一级皂膜流量计进行校准。
d.采样袋密封条。
e.一级皂膜流量计。
f.隔膜真空泵。
g.硅胶管:内径6 mm。
h.Tanax TA采样管。
i.DNPH采样管。
j.空气循环型步入式VOC高温试验舱:控温精度要求在±2℃以内以内。
3.1.2 VOC样品采集的主要步骤
a.将待测样件放入老化好的采样袋中密封, 用隔膜真空泵将袋内空气抽空, 然后充入50%的高纯N2;再将气体抽出, 重复操作3次。
b.向袋内准确充入1 000 L高纯N2, 同时做空白采样袋。
c.将两个采样袋都放入采样仓中, 设置温度65℃, 保持此温度2 h, 之后用Tanax TA管采取苯系物样品, 用DNPH管采取醛酮类样品。
样品采集流程如图1所示。
3.2 VOC样品的测试分析
苯系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4]进行测试分析, 醛酮类物质的测试采用液相色谱仪。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参照国家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全同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的标准要求。
3.2.1 苯系物的分析测试
VOC样品的热脱附条件见表1, 气相色谱及质谱分析条件见表2。
样品与购买的标准品 (名称为甲醇中9种TVOCs混合标液系列, 货号为CDGG-120247-set) 均按照表1和表2的分析条件用质谱仪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用选择化合物特征质量离子峰面积定量。典型的苯系物标准品的质谱总离子流图如图2所示。
3.2.2 醛酮类物质的分析
液相色谱仪分析条件见表3。
样品与购买的标准品 (名称为16组分醛酮-DNPH混标, 货号为CDGG-132567-06-1ml) 均按照表3的分析条件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用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计算。典型的醛酮类标准品的色谱图如图3所示。
3.3 结果与讨论
将2.1.1中第1组的1号和第2组的3号分别直接进行VOC的测试分析;第1组的2号和第2组的4号放入真空设备中处理后, 再分别进行VOC的测试分析, 并将测试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4 结论
以汽车主地毯为例, 试验了零件经真空处理前、后VOC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真空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地毯的VOC浓度, 并可以推广使用到其他内饰材料和内饰零部件, 进而有效改善驾乘空间的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征, 等.车内空气质量及其控制技术分析[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8, 35 (1) :76-78.
[2]胡冠九, 穆肃, 张祥志, 周春宏.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 2 (1) :5-7.
[3]林娇芬, 林河通, 陈绍军, 赵云峰, 陈莲.真空技术在食品储藏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 2005, 23 (2) :30-34.
深层解析汽车地毯软包和脚垫区别 篇2
汽车脚垫,市面上常见的汽车脚垫在车内普遍采用,现有的脚垫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底托附和皮革层构成,底托采用注塑成型,一方面厚度较大,置于车内使车内空间显得很局促;另一方面与地板贴合度不好,尤其是在移动座椅及踩踏踏板时,脚垫容易扭曲变形,甚至造成脚踏板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整体式皮革材质脚垫,通过粘胶方式固定在现有的汽车地板上,一方面安装需要将座椅全部拆下,由厂家派专人进行安装,非常麻烦,且不环保;另一方面脚垫边缘脱胶后翻起非常影响美观,需要专人进行修补。(如图1)
(图1)
汽车地毯软包旨在对上诉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不占用车内空间,且环保美观的车用脚垫。
为此,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专车专用分体嵌边式全覆盖汽车脚垫(市面上通俗称为:汽车地毯软包),包括主驾位脚垫、副驾位脚垫和后排座共用脚垫,这三块脚垫分别采用皮革立体裁剪,且缝制后形成与汽车地板对应区域完全贴合的立体覆盖层,主驾位脚垫的后端伸入主驾座椅下方并留有主驾座椅滑轨让位缺口,副驾位脚垫的后端伸入副驾座椅下方并留有副驾座椅滑轨让位缺口,后排座共用脚垫的前端伸入主、副驾座椅下方并留有主、副驾座椅滑轨让位缺口,除主、副驾座椅下方的区域外,主、副驾位脚垫的后端分别与后排座共用脚垫的前端搭接在一起;三块脚垫的其余边缘均塞入与之相邻的车内覆盖件的边缝中,所述主驾位脚垫在操控踏板位置处设置有踏板断开口。
如下图2是驾驶位、副驾驶位和后排座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如下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3)
图4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
此款地毯软包有益效果是:
(1)三块脚垫分别采用皮革立体剪裁,且缝制后形成与汽车地板对应区域完全贴合的立体覆盖层,实现了专车专用,不占用车内空间,不会影响座椅的调节及踏板的操作,采用全覆盖的方式将地板完全保护起来;
(2)脚垫采用分体式结构,并通过塞入与之相连的车内覆盖件的边缝中进行固定,三块脚垫在使用时均无明显可见边缘裸露在外,安装时不需要拆下座椅,也不需要粘胶,因此装拆方便、且安全环保,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售后服务;
(3)相比传统的底托附和皮革层的结构,节约材料,制作工艺简单,相比传统粘接固定的汽车脚垫,生产效率高,安装后的精准性、贴合度更好;
(4)汽车脚垫皮革可根据用户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搭配,更具个性化,同时由于脚垫本身装拆方便,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更换。
汽车地毯软包的特点概括:
1、采用分体式结构,并通过塞入与之相连的车内覆盖件的边缝中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均无明显可见边缘裸露在外,安装时不需要拆下座椅,也不需要粘胶,因此装拆方便、且安全环保,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售后服务
2、采用皮革立体剪裁,缝制后形成与汽车地板对应区域完全贴合的立体覆盖层,实现了专车专用,不占用车内空间,不会影响座椅的调节及踏板的操作,采用全覆盖的方式将地板完全保护起来;(如图5);
(图5)
3、固定层,根据汽车内部空间结构,主要由主驾位、副驾位和后排座三部分组成。所述三块脚垫所采用的皮革下方设置有防滑层,进一步保证了脚垫与汽车地板的贴合度。常态下厚度在7mm左右,边缘经挤压处理后厚度≤2.5mm,塞边简单易操作。(如图
6、图7)
(图6)
(图7)
4、易拆卸层,所述三块脚垫均单独配备有脚踏垫,该脚踏垫采用棉、麻、毛材质制成,置于对应的脚垫上方。通常情况下,只需要清洗脚踏板即可,脚踏垫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通常配备丝圈,耐脏,清洁度高,搭配使用,常态下厚度小于2cm,改善空间局促感。(如图8,脚踏垫配置丝圈)
(图8)
优势解析
1、相比传统的底托附和皮革层的结构,节约材料,制作工艺简单,相比传统粘接固定的汽车脚垫,生产效率高,安装后的精准性、贴合度更好,延长使用寿命;
2、皮革可根据用户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搭配,更具个性化,同时由于脚垫本身装拆方便,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更换。
3、专车专用——嵌边分体嵌边嵌边式全覆盖汽车脚垫能与底盘型腔紧密贴合,边缘嵌入汽车覆盖壳,近似与原车底盘毛毯融合一体,不翻翘;
4、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主机毯,保护车内车外的洁净,起到美观舒适,营造车内干净、舒适、整洁的环境。定期清洗,保持身心健康。
汽车地毯 篇3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汽车工业大量采用高性能纤维材料, 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就目前而言, 汽车地毯类主要有针刺地毯及簇绒地毯两大类。前者所用纤维原料95%以上是聚酰胺纤维, 其优点在于优异的回弹和耐磨性。针刺地毯所用纤维主要是聚酯和聚丙烯, 由于聚丙烯价格上的优势, 各国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而国内目前针刺地毯主要应用在中低档的小型家轿上, 中型及豪华轿车上大都采用了簇绒地毯。
下面就从汽车地毯的几个主要性能要求上, 对典型汽车用簇绒地毯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做一简明的阐述。
作为汽车内饰件的地毯, 其主要的性能包括:外观、声学、机械性能、气味、排放、阻燃性等。
图1即为一种典型的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 它是一种层迭式的复合结构, 通过簇绒、涂胶、热压成型以及发泡等工艺流程制造。
1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最上层-毯面的外观特性
首先, 汽车用簇绒地毯外观, 需满足人们对于舒适豪华感观上的追求, 因而对于最上层结构的毯面设计, 就需考虑两个要点:毯面的风格及颜色。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原料已经从过去主要采用棉、毛、麻等天然纤维逐步发展到采用粘胶、丙纶、绵纶、腈纶等化纤, 从采用常规化纤发展到大量采用各种高强、高模、耐高温、耐酸碱、高氧化、耐水解的高性能纤维, 由于聚酰胺纤维 (俗称:尼龙纱线) 优异的回弹和耐磨性, 它迅速地在汽车簇绒地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各供应商也积极地投入到此纱线的开发中来, 目前国内比较大规模开发簇绒尼龙纱线的厂家中有Aquafil, Universal以及Invista等,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的蓬勃发展, 高中档家用轿车和商业用车产销两旺, 合成化学纤维用量需求越来越大。
所谓簇绒, 是将一束束的尼龙纱线植于无纺布的基布上, 簇绒机将纱线剪断, 纱线直立或弯曲形成绒感, 背面将纱线束用PE胶粘附形成。对毯面的风格而言, 主要体现在绒高, 簇绒机的幅宽方向的纱线束的针脚距离, 毯面的单位面积的克重等, 目前国内外的毯面的加工过程大都通过簇绒机完成, 以进口机器为主, 绒线束针距现在较为普遍的有两种, 一种为1/10", 另一种5/64", 是指在簇绒机的横向上在一英寸的基布上有多少束的尼龙纱线束。1/10"=10束 / 英寸, 5/64"=12.8束 / 英寸。
其中1/10" 规格见图2, 5/64" 规格见图3。
其次, 对于毯面颜色, 豪华车大都采用了黑色灰色, 亚光效果显得沉稳和大气, 对于绒面的手感来说非常舒适, 对于这些颜色的毯面而言也耐脏, 尼龙纱线的颜色通常由原材料下一级制纱企业获得, 过程上采用浸染和匹染 (化学染) , 区别在于, 从横断面上看, 前者为单根纱线的颜色整个都为同种颜色, 是在制纱喷纱时就已着色, 因而耐光色牢度非常好, 而后者只是纱线的表面着色, 耐光色牢度差, 时间久会褪色。
2 簇绒地毯复合材 料构成中间层 - 重 涂层 (EVA 或EPDM) 的声学和机械特性
汽车用簇绒地毯, 其中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其要满足声学上的要求:降噪及隔音。
首先, 了解掌握“噪声学”中几点基础知识:
2.1基本声学定义-频率。通常假定听频范围为20Hz至20000Hz;倍频程用作说明频率范围和组成, 除考虑总的声压级外, 还必须考虑声音的频谱构成, 即声压是如何伴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频率低, 则声压级必定高, 声响大。
2.2 SPL (声压级) 。测量声压波动-用分贝表示 (d B) , 声压波动的数值范围很广, 因此通常认为使用分贝标度表示更为方便, 分贝标度基于功率比例之上。声压级 =10log ( (测得声压) 2/ (参考声压) 2) =20log (测得声压) -20log (参考声压) 。标准的参考声压为20μPa, 这是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听觉的年轻人所能听到的最小声音, 规定为“0d B”。
2.3基本噪音控制功能
2.4噪音控制材料性能。传声损失, 传声损失的理论知识可以解释不同声屏障的不同性能, 这些声屏障包括隔板、地毯、行李箱饰件、后窗台、车门装饰板等。“隔音部件”为主要用来隔音的零部件, 通常使用防渗材料制作而成。安装在车身内的隔板、密闭件、轮室隔板等隔热材料则起不到隔音的作用。声音插入损耗为传声损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此情况下, 消除了金属板的影响。
传输损失即为入射到隔离件上的声功率同通过隔离件传输的功率的比例, 比例值越高越好, 高比例值意味着通过隔离件传输的能量较少。
隔音是通过传声损失定义的:STL=10log (1/τ)
τ= 传输的功率 / 入射的功率
对于地毯, 我们通常在隔音上, 采用以下结构材料构成:
最终的材料的应用声学效果, 通常根据经验选材, 通过实验验证。
3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构成底层-发泡层 (PUR 聚氨脂发泡材料) 的声学及机械特性
吸音, “吸音部件”主要用来吸收噪音的部件, 通常使用多孔渗水型材料制作而成。通常其材料同隔热材料相似, 其作为声屏障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座椅、车顶内衬、饰件后部的针毡等。
吸音和气流阻力, 通过将声能转化为热量可达到吸音的目的, 这一过程是通过声音穿过多孔渗水材料时粘性的损失实现的。激活多孔渗水结构后声能会消散。声能激活无孔结构时也会被吸收, 某些声能将转化为机械能并消散在无孔结构中。气流很容易穿过多孔渗水型材料因为此类材料不会吸收太多声能, 声能正好穿过这些材料。气流不能通过的材料, 也不会吸收声能, 遇到此类材料声能会被反射回来。存在达到优良吸音效果的最佳的气流流速。
衡量某一部件吸音量单位是公制sapiens, 即吸音系数与表面积 (m2) 的乘积。大面积覆盖吸音性能差的吸音材料同覆盖小面积吸音性能好的吸音材料所取得的效果相同。材料中的小孔不会严重降低吸音性能。
与厚度成函数关系的纤维性材料正入射吸音率, 见图6。
最终的材料的应用吸音声学效果, 通常也是根据经验选材, 通过实验验证。在具备SEA (统计能量分析系统) 材料建模能力的实验室, 可以提供优化早期车室减噪方案的信息, 应对成本和重量进行优化, 提示NVH项目活动小组会产生NVH问题的任何区域。固定装置的部件设计可先期进行, 这样可以防止固定最后进行, 并尽量减少使部件设计的费用。
4 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满足安全及环保性的要求如阻燃性、气味、排放
汽车内饰材料必须有很好的阻燃性能, 不论是前面的尼龙纱线, PET基布、EVA或是发泡材料都须符合阻燃性这一安全性能, 内饰材料的燃烧性也被列入国家强制认证检查的项目。车用纺织材料合成纤维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其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各不一样, 因而针对不同的复合材料, 采用不同的方式, 以期达到阻燃安全特性上的要求, 比如, 聚胺脂纤维在受热分解时, 其N-C和CH2-CO链均断, 添加含氮化合物作为阻燃剂有肋于聚胺脂纤维的阻燃。
另一方面, 地毯内饰材料必须满足FOG雾化及VOC总碳挥发的指标。当前各大主机厂对于挥发性实验的这两项目标值的达到, 控制得非常严厉, 雾化是指内饰材料中的易挥发的成分物质汽化冷凝在车窗或档风玻璃上, 影响视线且不易擦除,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且对车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其中有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而, 在内饰物材料的选择开发上, 必须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也就是从材料、加工过程以及后道工序中去考虑, 从原材料级别就需要考虑到其排放性能指标及禁用物质的检验。
5 结论
簇绒地毯是一个由复合材料组成的结构, 选材的好坏和正确与否, 影响着整车的声学性能和舒适性能。相信随着绿色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人造和合成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以及传统新型纺织设备、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纺织技术与创新, 乘用车簇绒地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各方面性能还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汽车用地毯与整车钣金接触面积比较大, 因而对于整车的声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典型汽车用簇绒地毯复合材料性能与构成的阐述, 以期为业界开发乘用车簇绒地毯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簇绒地毯,声学性能,复合材料,性能与构成
参考文献
[1]马大酞.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庞剑, 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汽车地毯 篇4
本标准有害物质释放限量的A级与美国地毯协会(CRI)室内空气质量(IAQ)测试工程关于对地毯等产品有害物质评价及限量的规定一致,考虑我国国情,增加B级,适当放宽“限量”要求。
本标准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苯基环己烯、丁基羟基甲苯、2-乙基己醇的测试方法采用ISO/DIS 16000-6:1999《室内空气
第6部分——室内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和ISO 16017-1:2000《室内空气、环境空气和工作场所空气--利用吸附管/热解吸/毛
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取样和分析》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任选其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南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山东威海海马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要人:张玉芬、李孝文、刘洪亮、白志鹏、袭著革、张波、宁淑英、陈贵生、武淑文、刘洪运、马永民、贾纯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测试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或销售的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16-1995 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052-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GB/T 18204.26-2000 公共场所空所中甲醛测定方法
ISO/DIS 16000-6:1999 室内空气 第6部分--室内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ISO/ 16017-1:2000 室内空气、环境空气和工作场空气--利用吸附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取样和分析。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总挥发性有机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用气相色谱非极性柱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并包括它们在内的已知和未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2 空气交换率 air exchange rate
每小时进入舱内清新空气的体积和舱内有效的容积之比,单位为小时负一次方()。
3.3 材料/舱负荷比 product loading factor
试样的暴露表面积和舱内有效的容积之比,单位为平方米每立方米()。
3.4 空气流速 air velocity
要求试样表面的空气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要求
4.1 限量及分级规定
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应分别符合表
1、表
2、表
3、的规定。
A级为环保型产品,B级为有害物质释放限量合格产品。
表1 地毯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小时
序号 有害物质测试项目 限量
A级 B级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0.500 ≤0.600
甲醛(Formaldehyde)≤0.050 ≤0.050
苯乙烯(Styrene)≤0.400 ≤0.500 4-苯基环己烯(4-Phenyleyelohexene)≤0.050 ≤0.050
表2 地毯衬垫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小时
序号 有害物质测试项目 限量
A级 B级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1.000 ≤1.200
甲醛(Formaldehyde)≤0.050 ≤0.050 丁基羟基甲苯(BHT-butylated hydroxytoluene)≤0.030 ≤0.030
4-苯基环己烯(4-Phenyleyelohexene)≤0.050 ≤0.050
表3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小时
序号 有害物质测试项目 限量
A级 B级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10.000 ≤12.000
甲醛(Formaldehyde)≤0.050 ≤0.050
2-乙基己醇(2-ethyl-1-hexanol)≤3.000 ≤3.500
4.2 标签标识
在产品标签上,应标识产品有害物质释放限量的级别。测试方法
5.1 有害物质释放限量测试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2 有害物质分析方法按表4进行。
表4 有害物质分析方法
有害物质 分 析 方 法
ISO/DIS 16000-6:1999ISO 16017-1:2000 气相色谱法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4-A苯基环己烯4-PCH
丁基羟基甲苯BHT
2-乙基己醇
甲醛HCHO GB/T 15516-1995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8204.26-2000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苯乙烯 GB/T 16052-1995 气相色谱法
5.3 测试结果的计算
根据样品分析结果,有害物质释放量按式(1)计算:
……………………………………(1)
式中:
EF——舱释放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小时(mg/㎡h);
——舱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N——舱空气交换率,单位为小时负一次方();
L——材料/舱负荷比,单位为平方米每立方米。
检验规则
6.1 抽样
以批为单位随机抽样,其批量大小和样本大小按相应的产品标准执行。
6.2 判定和复验规则
6.2.1 产品的分级按本标准4.1规定进行判定。
6.2.2 型式检验抽验产品如果“限量”超标,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6.2.3 凡经改变工艺和配方的新产品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6.2.4 检验项目中只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对该批产品加倍复验。如全部复验合格则可以判家该批产品合格。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型环境试验舱法
A.1 小型环境试验舱
小型试验舱山密封舱,空气过滤器,空气温湿度调节控制及监控系统、空气气流、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空气采样系统等部
分组成。如图A.1所示。
1—空气进气口; 2—空气过滤器; 3—空气温湿度调节系统; 4—空气气流调节器;
5—空气流量调节器; 6—密封舱; 7—气流速度和空气循环的控制装置;
8—温度和湿度传感器;9—温度和湿度的监测系统; 10—排气口; 11—空气取样的集气管
图 A.1 小型环境试验舱示意图
它是模拟室内环境,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空气交换率等),将试样暴露在舱内,持续一定时间
后,采集舱内有害气体。
A.2 小型环境试验舱内试验条件
——空气温度23.0`C±1.0`C
——空气相对湿度 50.0%±5.0%
——空气交换率1.0 ;
——空气流速0.1m/s-0.3m/s。
A.3 取样、包装和试样的准备
A.3.1 取样
A3.1.1 样品应从常规方式生产,下机不超过30天,经检验合格包装的产品中抽取。
A3.1.2 在成卷产品中取样,至少距头端2m,中国截取至少1㎡样品两块。
A3.1.3 拼块地毯应从成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箱。
A3.1.4 地毯胶粘剂应从成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桶。
A3.2 包装
A3.2.1 沿卷装地毯生产方向将样品成卷,用绳紧固,样品应当包裹在不透气的惰性包装袋内。例如,可将样品包裹铝箔,封
闭在气密的聚乙烯的袋内,每个包装袋只能装一个样品。
A3.2.2 从选取样品列装进包装袋内,不应超过1h。并立即发送实验室。
A3.2.3 样品外包装标记应详细标注产品类型、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生产企业名称。
A3.3 试样
A3.3.1 受检试样到达试验室后应尽快检验。
A3.3.2 地毯和地毯衬垫试样应距样品边缘至少100mm处,按要求的面积截取一块试样,其材料/舱负荷比为0.4㎡/m3。
A.3.3.3 拼块地毯应在包装箱的中间部位取试样。
A.3.3.4 地毯胶粘剂试样:将胶粘剂涂在模拟板(玻璃或不锈钢板)上,其材料/舱负荷比为0.012㎡/m3,涂层密度(mg/c㎡)
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
A.4 试验程序
A.4.1 试验舱的准备
A.4.1.1 试验前舱的清洗,首先用碱性清洗剂清洗舱内壁,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擦洗两次,然后进行干燥净化。
A.4.1.2 在试验条件下向舱内通入净化处理后的清洁空气。
A.4.1.3 在试验开始前,监测试验条件,如温湿度、气流速度、气密性,舱内空气本底浓度应低于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A.4.1.4 受检试样应毯面向上平铺舱底,使空气气流均匀地从试样表面通过。
A.4.2 试验时间终点
试验时试样在舱内试验条件下排放持续时间为24h。
A.5 小型试验舱内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按照ISO 16017-1:2000的规定取样。
参考文献
[1] ENV 13419-1 Build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Part
1:Emission test chamber method
建筑产品一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的测定 第1部分:排入检测舱试验方法
[2] ENV 13419-3 Building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Part
3:Procedure for sampling ,storage and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
建筑产品一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的测定 第3部分:样品的选取和储存的程序和试样的准备
[3] ASTM D 5116-97 Standard Guide for Small-Scale Environmental Chamber Determinations of Organic Emissions From
Indoor Materials/Products
由室内材料和/或产品排放的有机排放物的小型环境检测舱测定的标准指南
[4]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New Carpets in a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Chamber
地毯上的数学文化 篇5
【分析】首先要知道地毯的长度, 方法一:把楼梯看成是可动的, 这样就可以展开它, 地毯的长度就等于楼梯展开后的长度, 我们把每一个台阶展开图的长度相加, 得出地毯长5米;方法二:利用平移的思想把每个台阶的横向线段平移至下面, 纵向线段平移至右侧, 你会发现它们恰好与水平线段及高重合, 这样很容易计算地毯的长为:3+2=5 (米) .地毯的面积为:5×1=5 (平方米) .方法三:如图2, 先画出楼梯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这三个视图中, 俯视图和左视图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地毯, 它们的面积之和即为地毯的面积.俯视图面积:3×1=3 (平方米) , 左视图面积:2×1=2 (平方米) .总面积为:3+2=5 (平方米) .所需地毯的面积和固定高度、宽度的楼梯所含的台阶个数有关吗?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知无关.正确答案:共需5×120=600 (元) .
【变式应用】一个七级的楼梯要铺地毯, 地毯每平方米30元.楼梯的水平距离是5.8米, 高是2.6米, 每层阶梯宽2米, 求要花多少钱.
解: (5.8+2.6) ×2=16.8 (平方米) .
16.8×30=504 (元) , 即要花504元.
【点拨】题目中给的楼梯七级是个干扰条件, 意在考察我们对于楼梯铺地毯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灵活掌握.
【变式应用】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 其中AB=5米, BC=3米, ∠C=90°, 楼梯的宽度为6米, 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 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
【分析】要想知道地毯的长度就须知道楼梯的水平距离和高, 题目中没有给出水平距离, 求出AC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解:∵AB=5米, BC=3米, ∠C=90°,
∴由勾股定理 (八年级将学习) 求出AC=4米,
∴地毯的面积为 (4+3) ×6=42 (平方米) .
簇绒地毯织造工艺的探讨 篇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地毯作为舒适美观的装饰用品, 逐渐的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地毯产品的一大分支, 簇绒地毯以高效的生产、丰富的品种以及其经济性, 越发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进一步的了解簇绒地毯, 下面对其设计方法和生产工艺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 簇绒地毯生产原理
1.绒纱筒子;2.输纱管;3.喂纱罗拉和离合器;4.起绒纱;5.导纱张力装置;6.针床;7.簇绒针;8.梳针托板;9.偏心轴;10.底布;11.地毯;12.成圈钩;13.摆轴;14.卷布刺辊;15.压板
簇绒地毯根据绒头的不同可以分为圈绒和割绒。圈绒和割绒的不同主要由于成圈钩 (图1中12所示) 的不同所形成的:当形成的圈被割断就形成割绒, 反之就是圈绒, 如图2所示。圈绒和割绒的形成又受到不同机器[1]型号的制约, 如:英国COBBLE公司割绒机器, 美国CMC公司生产的圈绒机器和日本山口产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平割平圈机器等。虽然簇绒机器的型号和种类非常繁多, 但都有着相同的织造原理, 如图1。
纱线4从筒子1上退绕, 经过输纱管2后, 一定量的纱线在喂纱罗拉和离合器3的控制下, 经过张力装置5穿入簇绒针7的针孔中;簇绒针7固定在针床6上, 在偏心轴9的带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当穿有纱线4簇绒针7刺穿底布10后, 在成圈钩12的作用下形成绒头, 见图3;随着底布10的向前运动和簇绒针7的往复运动就形成绒头规律的地毯11。
1.低圈2.高圈3.割绒4.底布5.乳胶层6.次级底布
1.绒纱2.簇绒针3.成圈钩4.绒头5.低布
2 组织结构和工艺设计
在织造的过程中, 纱线在喂纱罗拉喂给量的大小、簇绒针相应的摆动以及不同的成圈钩形成相应圈绒和割绒等因素的影响下, 簇绒机器在织造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风格的地毯, 如图4中的4。不同风格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簇绒地毯却有着相同的设计方法。
2.1 组织结构
簇绒地毯的组织结构是不同高度的绒头和不同成圈方式来表现的 (见图2) :绒头有圈绒和割绒之分, 同一种绒头又可以以不同的高度表示。应用Tuftco簇绒设计软件[2]设计的地毯结构组织图的绒头分别用1∩、2∩、3∩、3∪等表示, 如图4中6所示。图中1∩、2∩、3∩分别表示三种不同高度的圈绒;3∪表示一定高度的割绒。以不同圈绒或割绒设计描绘出的图案就是簇绒地毯的组织结构图;同时在模拟纱线颜色 (如图5中的1所示) 的基础上对纱线进行有续的排列, 组织结构图又可以转化为设计图、地毯模拟图等, 如图4所示。同时簇绒地毯的风格和纱线的排列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同的组织结构随着纱线排列的变化, 地毯风格也大不相同。
1.设计图2.组织图3.工艺图4.地毯模拟图5.纱线排列6.成圈设计
1.颜色模拟2.走针设计3.地毯模拟图
1.隔距2.针脚距离3.绒高 (圈高)
2.2 工艺参数
地毯的工艺参数主要为:机器隔距、针迹速率、绒高等, 如图6。机器隔距:相邻两个簇绒针针尖的距离即地毯的经向密度, 一般用一英寸的几分之几表示, 如5/64、1/12、1/10、1/8等等。针迹速率:针迹速率相当于地毯的纬密, 一般是沿经线方向测量单位长度上的针迹数目。绒头高度, 就是从低布面到毯面绒头顶部的距离。地毯的工艺参在确定机器隔距、针迹速率、绒头高度同时,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簇绒针走针的距离, 以改变地毯的组织机构, 如图5所示。
3 簇绒地毯织造
3.1 单针织造
单针织造[3]是指在织造过程中只有一枚簇绒针在上下往复运动把纱线刺入底布织成绒头, 同时簇绒针沿着横向以一定速度运行使纱线在底布上形成一条规律的绒头, 如图7所示。当完成一条后, 底布向a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簇绒针回到起始位置A开始织造下一条绒头, 如此反复织造成地毯,
织造过程中由于簇绒针是横向运动, 所以受到机器宽度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作为织造簇绒地毯的样品;同时, 此类型的机器安装有纱线选色装置 (见图7中的5) , 以满足不同纱线的纱线排列, 丰富地毯的色彩。
1.底布2.绒头3.簇绒针4.绒纱5.选色装置
1.簇绒针2.绒纱3.坯毯
3.2 多针生产
簇绒地毯批量生产的时候, 需要安装在针床上的一排或多排簇绒针同时作上下往复的运动, 形成绒头, 并随着底布的向前运动形成地毯, 如图8所示。簇绒针的有规律性排列, 可以满足阔幅地毯的生产, 一般多为3.66m和4m。然而, 在生产之前要对纱线进行排列, 确保纱线的颜色、穿纱位置、原料等的准确性。
4 后整理
为了更好地固结绒头, 使绒头不容易脱落, 同时也为了改善毯面的平整度, 丰富地毯产品的风格, 通常要对坯毯进行后整理。其中背胶和平毛是最主要的工序。流程图见图9。
1.坯毯2.胶槽和上胶辊3.次级底布4.压辊5.烘干装置6.平毛装置7.成品地毯
4.1 背胶
簇绒地毯背胶不仅是在地毯的底背涂上一层乳胶, 而且还要在涂胶之后附上一层底布, 使之与地毯粘和在一起, 见图9。背胶不仅起到固结绒头的作用, 还可以增加地毯的硬挺度。
4.2 平毛
平毛就是对织造过程在毯面形成参差不齐的绒头进行平整处理, 这主要针对于割绒为主的地毯;而对圈绒地毯平毛主要把绒圈部分或全部割断, 形成区别与圈绒和割绒地毯的一种独特风格的地毯。
5 结语
簇绒地毯的生产受到机器型号的限制, 随着日趋完善的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机器型号的研发和改进, 簇绒地毯的组织结构和织造风格将会得到极大丰富。同时, 随着纺纱和染整技术的发展, 花式纱线和批染技术的应用, 簇绒地毯的色彩会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陈广锋, 吴春晖等.三圈高地毯簇绒机提花控制系统[J].纺织学报, 2008 (3) :113-117.
[2]刘欢胜.簇绒地毯技术的发展现状[J].北京纺织, 2002 (3) :7-11.
[3]Vision Tuft操作说明书[Z].The Blue Fox Company.
相关文章: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01-10
信息安全教案01-10
信息安全与信息隐藏01-10
信息安全医疗01-10
信息安全资料01-10
百日安全信息网格化信息报送01-10
信息系统管理中信息安全论文01-10
开设选修课程01-10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