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开始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 也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对于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来说, 网络的出现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笔者认为, 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积极研究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研究如何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开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开放式网络信息系统, 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接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在此之前,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 各自发挥作用, 信息分散, 有时相互冲突, 无法很好协调。通过网络可使分散的信息聚集起来, 使各方信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相互作用, 这就使过去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空间。传统的教育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方式为主, 由于受场所等硬件多方面的限制, 不能产生广泛的教育效果。而网络的出现,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广阔的天空和方式。网络可以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地点局限的情况下,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了实效性、广泛性和直接性。另一方面, 网络也建立了一个让人真实表达自我的平台, 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 学生们更容易流露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学校的真实想法, 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能够使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得到发扬。网络的开放、平等等特性将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水平, 从而改善学生内心自尊自爱的道德感。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和知识, 在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认识能力的同时,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网络有助改善人际交往, 缓和人际矛盾。网络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同时, 也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网络交往的出现, 可以看作是人际交往划时代的革命。熟悉网络交往的新时代的大学生, 更具有人际交往的平等意识, 更乐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见解。这显然有助改善现实的人际关系, 缓和人际冲突和矛盾, 增进人社会和谐和稳定。 (3) 网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网上交流完全打破了传统现实社会中心理、道德中受压抑的扭曲, 恢复了人性的尊严和平等。当然, 网络并不能完全消除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但是它毕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利大于弊。
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网络载体和手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网络德育主题网站”——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 (LAN) 和广域网 (WAN) 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社会德育的思想、目标和内容来开展, 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是学校德育的延伸, 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容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咨询答疑、在线讨论、就业指导、网上德育基地等, 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等特点。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 在两课教学工作中, 根据网络德育的特点, 要求老师采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了紧密围绕课程的各类课件, 挂在主题网站上, 供学生下载学习, 给两课学习带来很多便利。
电子邮件——又称为E-mail。通过电子邮件, 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 运用E-mail进行交流, 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又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 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里话或敏感的话题, 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 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发给辅导员, 辅导员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 然后用E-mail直接回复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还可以进一步在年级、学院设立辅导员、班主任电子信箱, 使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老师交流, 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又增进感情, 还有助于尽快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Q QM S N——Q Q和M S N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聊天工具, 通过即时在线聊天, 可以和外界的同学、朋友、亲人直接联系, 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眼下, QQ还出现了新的特性, 即QQ群。这种新方式可以将信息最快最大范围地传播到每个群体在线的每个人。笔者认为,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重视这种大学生群体中的“民间组织”, 积极参与到与学生对话交流的途径中, 如申请加入学生班级Q群等。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要体现导向性原则, 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 要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 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站在平等的角度的。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B S——又简称“论坛”。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B B S逐渐成为人们表达、交流和整合各种观点的“沙龙”, 目前被网民广泛使用。清华大学的水木社区、北京大学的北大未名、南开大学的我爱南开、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等都是高校中著名的论坛。在这里, 同学和老师们就学术、生活、时事、学校的管理、课程的设置、老师的教学、同学们的成长等各种问题进行交流, 校园BBS成了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成了校园信息的中转站和校园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同时还为大家解决各种难题提供了途径。目前, 随着网络的发展, 融合了Blog和BBS的功能、用户皆为大学生的校园SNS (社会型网络社区) 已经出现, 而且发现日益蓬勃。
博客——Blog的中文音译, 意思是“网络日志”。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 Blog已成为高校师生、部门、同学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笔者所在的高校, 已有不少同事都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营, 记录日常工作、生活小事的同时, 以真诚、平等的姿态赢得学生的喜爱, 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 从而增进德育的影响力。
当前, 网络无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德育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 积极寻找对策,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通过德育主题网站、B B S、Q Q、博客和电子邮件等载体, 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与学生平等交流。“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长期的, 复杂的, 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 不断巩固和创新思想工作的模式和方法。
摘要: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活。网络既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 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各种网络载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带来了便利。
关键词:网络载体,高校德育
参考文献
[1] 杨正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7) .
[2]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81.
相关文章:
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01-23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01-23
论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01-23
论礼仪在职场中的作用01-23
论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01-23
培训在建安企业贯彻三体系标准中的作用01-23
论职业院校在社会培训中的作用01-23
论需要在实践中的作用01-23
论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的“桥梁”作用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