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第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

链条原理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链环的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安全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个链环都是一个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由各个岗位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作为塔厂的一名员工,一定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确保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

赵林

铁塔厂

第二篇: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文章标题: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塔西南公司职工医院(844804)作者:张自修

近日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中的“审核与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安全会议”,受益颇深。适逢“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到一点启示,以飨读者。

一、管理层对安全负责。管理层既要对决策层的安全决策负责,还要对

所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负责。

1、在决策层下达开工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生产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安全,才能开工。其目的就是提高我们所有层面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认识。

2、通过上述举措,就是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感受到我对安全的重视,并且落实在了工作实践中。要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知道“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因为所有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过程中,只要我们重视安全生产,这些事故一定是可以防止的。杜邦公司在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方案,是因为杜邦的领导们觉得8小时以外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意识到,员工在8小时以外受伤对公司本身的影响,实际上和员工在8小时以内受伤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他们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24小时的要求。杜邦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安全理念是杜邦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杜邦将“安全”与“家庭观念”相结合,使“安全”不只是一个名词或一句口号,它不仅与我们的工作相联,同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近,“决不能有一丝的侥幸、大意。”把对安全的重视从工作场所拓展到家居环境,比如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就是杜邦的基本安全管理,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家庭的重视,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3、各级管理层对各自所辖区域的安全直接负责。为什么要直接负责?因为安全是一个公司的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个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主要领导对他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下属又对他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科室主任对他管辖的科室又直接负责;只有所有的这些人对各自的安全负责,那这个单位才是真正的安全有人负责。安全部门的人员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层面去负责安全,所以安全必须是从高级管理层到科室主任和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而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在技术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安全是被雇佣的一个条件。员工与单位的合同中有这样一条:“只要我违反安全规定的话,随时可以受到解雇。”这使员工进入单位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这个单位是讲安全的,如果我违反安全规定,那我就会被解雇。这是将我们的安全和人事管理结合起来。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单位要想尽一切办法对员工所进行的各种安全操作进行有效的安全分析。这就要求安全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合作,要知道我这个部门必须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这个检查是正面的,是鼓励性的,是以收集数据、了解信息,然后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例如,当一个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不是去批评他,而是去看他工作好的方面,与之沟通、交谈,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就会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员工不按操作规程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还是上级管理层对他的重视不够?这样一个过程,拉近了管理层与员工的距离,让员工把他们的安全想法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反馈到我们的高层管理层,只有知道了下面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因素、不安全条件,我们才可以对整个安全管理提出规划,提出整改,同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加以整理、加以分类,明确哪些是需要投入资金的,哪些是需要人员管理的,达到有的放矢。

三、由于杜邦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职业道德、对人的尊重和环境保护的核心价值观,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安全管理的推动因素,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及操作规程,全体员工均参与危险的识别和消除工作,保证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有今天的杜邦安全文化。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积极进行“审核与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安全隐患就能得到控制和管理。也就做到了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

《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来源于,欢迎阅读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第三篇: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木桶定律

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

木桶定律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长度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或质地最差的木板。

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是由全体员工的整体安全素养所决定的。每个员工都好比这个木桶的一根木板,数量极少的三违人员是引发事故的“短木板”;因此,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那根木板。

赵林

铁塔厂

第四篇: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煤矿安全★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何刚张国枢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省淮南市,232001)

摘要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帄及经验,提出了对我 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启示。

关键词煤矿国外安全生产启示

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帄 1. 1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健全

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成功 经<验看,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在控制重大灾害中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日本、法 国、俄罗斯、德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 构。例如,美国的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 (MSHA)下设有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国 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和认证中心等科技支撑机 构。其中: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下设粉尘、 矿山电气系统、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废料和土工工 程、自然和有毒物质、顶板控制、通风等7个部 (所),负责在MSHA实施监察时向其提供技术支 持,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对事故的抢救工作 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支持,为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方面 的工程技术性帮助。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主 要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 究,为采矿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供新技 术、新成果。

这些发达国家的煤矿生产技术支撑机构性质上 均为社会公益型,依靠国家政府拨款,开展独立的 事故分析鉴定、现场验证以及事故预防基础研究。 在技术手段上,一般均具备一流的大型试验验证设 备设施,并拥有用于宏观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和事故 模拟仿真的软、硬件条件,煤矿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十分健全。

1. 2煤矿安全检查执法严格

(1)在美国,有关矿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科 学

严密,可操作性很强。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业安全与健康法》,其确定四大原则:一是安全检 查经常化。每个矿井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 二是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伤亡事故,蓄意 违法的责任者将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三是安全 检查

“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

, 可能被罚

~ © 1994-2010

款和判处有期徒刑。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 设备厂商供应者均负连带责任。监察人员出具误导 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不安全设备,都可能 被罚款和处以有期徒刑。其次,安全监察人员权大 责重。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 调独立性,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 府形成利益同盟。各地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必须 轮换对调,任何煤矿发生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 故,当地的安全监察人员不得参与该事故调查,而 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 查。根据法律,安全监察人员如果发现事故隐患, 有权责令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如果泄露检查信息或 误导调查,则可能被判刑。

(2) 德国煤矿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上 也

是十分严谨的。特别是他们的执法部门,执法严 格,一丝不苟。《煤炭安全法》是联邦宪法的一部 分,各州还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律 体系。德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中,有三支安全监察队 伍定期或不定期对矿井进行巡查。国家安全生产部 门人员每周都突击检查井下安全,矿工投保的工伤 事故保险联合会的安全专家不定期到井下巡查,矿 山安全管理人员全天不间断地检测井下安全,每支 队伍执法都非常严格。

(3) 英国早在1843年就成立了矿山安全监察

局,作为政府监察机构管理私营矿山,重点对煤矿

67

生产进行监察,确保最高安全水帄,进行事故调 查;提出各种条件下的安全作业方法;对矿山安全 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建议,并与有关国家 和国际安全机构开展合作等。矿山安全监察局成立 以来,矿山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成为世 界上井下开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4) 在加拿大,很多煤矿都设有由管理人员代

u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表和矿工组成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负责有关 安全的工作。该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检 查,及时召集会议,提出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对事 故、事件和危险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提出改进建 议。

1.3实行强制性培训

(1) 德国政府规定,所有矿工都必须经过至少

3年的矿业学校以及矿山实际工作的培训。在正式 成为矿山职工之前,必须通过矿山组织的集中的安,

全生产培训。在工作中他们还要定期进行培训。 长期没有安全事故的矿工还会获得相应的工资增长 奖励。

(2) 美国《联邦法典》中的“矿产资源卷”对 采

矿业人员的培训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经营者在 内的所有矿山人员都必须在上岗之前接受培训,而 且在上岗以后每年也要接受再培训。同时要求,各 矿山企业必须按照美国法律制定矿山培训计划,安 排培训课程并保存培训资格证明文件。矿山人员的 培训是由MSHA中的教育、政策和发展司负责。 其下设国家矿山安全与健康学院和东西部的两个现 场培训中心,对矿主、矿工和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培 训,每年的培训经费为1000万美元。在美国, MSHA集中或在有关网上发布矿难调查报告和安 全分析资料,供有关人员培训学习。

(3) 加拿大将安全培训计划列为煤矿的主要工

作计划,每个矿都设有专门的技术培训机构,负责 制定和实施有关采矿的岩石力学、地质和地质力学 方面以及通风、井下支护、锚杆支护、详细的撤柱 计划及不稳定岩层顶板切割等课堂和现场的培训计 划,针对性很强。加拿大昆萨姆煤矿还明确规定: 每名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都应做好当天安全 工作的充分准备,确保煤矿安全。

1.4强调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1) 美国非常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矿业采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例如,推广 安全性比较高的长壁开采法和推广新型通风设备、 68 坑道加固材料和电气设备等。同时,MSHA下属 的技术认证中心每月都在网上公布通过认证的新产 品目录,加以推广。

(2) 南非是世界著名的矿业大国,采矿业是南 非

经济的支柱产业,采矿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先进。 南非自1993年组建矿山安全研究咨询委员会

(SIMRAC)以来,已投资12500万兰德用于矿山 安全

与保健研究,其中煤矿安全技术研究资金约占 20%,主要用于开发减少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预 防死亡事故的新技术研究和运用。例如,矿山通风 和冷却新

技术、最佳灭火技术、自备式自救器、地 下作业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以及减少煤矿瓦 斯爆炸的危险,改进连续采煤机采区巷道通风,减 少老塘和废弃地下场所瓦斯的产生、累积和散播的 新技术等。

(3) 2004年,德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只有 0. 04,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一直很重视煤矿安 全技

术的研发。在井下矿工可通过“数字眼镜”查 看出现故障的机器,电脑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有动 画演示的维修步骤,矿工不需要亲自去检查机器, 完全由电脑来自动识别物体,并检查和处理数据。 矿山采用“全自动车自动选煤”先进技术,部分代 替了矿工执行危险工作,如在危险环境下分拣煤等 工序。通过“井下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大 大缩短因故障而停工的时间,提高了矿工排除故障 的效率,降低了危险概率。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主要产煤国的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经

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在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 度、安全培训、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得力措施值 得我国学习。

2. 1明确责任制,严格执法

首先,明确政府首长责任制和煤矿企业法人责 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 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强化煤矿企业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国务院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建立并落实预防煤矿事故的 责任制,监督检查煤矿预防事故的情况,及时解决 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明确安全生产监管 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查处职责, 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安全监管监察、国土 资源、发改委、煤炭行业管理、工商管理与公检

中国煤炭第32卷第7期2006年7月

法、纪检监察等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其次,加强煤矿安全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严 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把《小煤 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煤矿安全规程》等一系列 规章和标准的贯彻到位,把煤矿安全工作逐步纳入 比较健全的法治轨道。

2. 2强化培训,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首先建立培训机构,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 化建设。按照产煤区域,建立相应安全培训中心, 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都应建立安全培训基地,中 小煤

矿可以委托培训中心培训。可借鉴美国的做 法,开展矿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普及 小煤矿的安全知识培训。

其次,加强监察力度,

取缔无证上岗。要严格 按照我国《矿山安全法》和《煤炭法》的规定,矿 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

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 得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 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安全监察部门应依法监察,并 对无证上岗的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另外,要注重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煤矿安全 培训工作应充分体现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理念,利用 先进的培训手段,将安全培训的内容,贯彻到全体 从业人员心中,这才是安全生产培训的真正目的。 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就成为评价安全培训效 果的客观要求。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生产单位, 建立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认证资格、培训经 费、安全技术及装备的投入,以及事故伤亡情况等 方面的考核指标;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采取定期 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全面提高矿业人员的安全 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最终目 标。

2. 3增加投入,提高煤矿科技水帄

通过政府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增加煤矿生产的安 全投入,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不 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强制性 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装备,有重点、有步骤 地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 帄。另外,国家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煤矿 安全生产科研机构,重点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 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 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以及矿井突水、火灾、粉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要的共,

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防 灾、抗灾和救灾能力。

2. 4采取倾斜政策,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障煤矿安全,保证煤炭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国家要充分利用 原煤炭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给予其优惠政策和经 济上的扶持,继续保持地矿类专业的招生。另一方 面,煤炭企业应主动加强与原煤炭院校的沟通与联 系,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用人合作机制,利用设立专 项奖学金,提前签署培养就业合同,设奖、贷学金 资助贫困生等特殊措施引进人才;煤矿还应为学校 提供实习场

所,接受教师和学生到矿区进行社会实 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此 外,

践,建立产

还应大力推进煤炭企业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 升级和技术革新,要抓住目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 的机遇,采取措施提

高煤矿职工的待遇,使煤炭能 留得住人才。

2. 5加强矿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创建丰富与独特的安全文化,如企业安全哲 学、现代安全管理、大众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 观、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法规和安全习俗等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在矿区要树立“安全 第一” “安全为大” “安全至上” “安全超越一 切”的大安全观;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炭企业 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布局,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研讨、 演讲、宣传、文艺汇演和网络等多种形式,以矿井 为中心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形成了有助于加强煤矿 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干部考 核和职工工资挂钩,创新安全文化教育机制,充分 调动职工参加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矿 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使煤矿安全工作 从根本上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董维武编译.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26年的 成功经验[J ].中国煤炭,2005(6)

[2] 邵祥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煤炭工程,2006(3)

[3] 王军,汪达慧.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帄的方法 和途径[J ].中国煤炭,2006(2) [4] 李学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初探[J]. 中国煤炭,2005(6) (责任编

辑孔晋华)

69

第五篇:安全的启示

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是来自西安印钞有限公司的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的启示》

曾经有人问,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什么花?有人说是玫瑰,也有人说是牡丹,但是我认为,最美丽的花朵应该是怒放的生命之花。因为和生命相比,所有的鲜花都显得是那么苍白。那么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生命。

古语有云:“无危则安、无缺则全,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我认为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指:安全工作重在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众所周知,201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2014年11月14日,国家安监总局给全国企业负责人写了一封公开信——《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指出:“生命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国家也是全面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众所周知,2014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外滩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虽然不是安全生产事故,但调查报告还是将踩踏事件定性为一起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重大伤亡与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包括黄浦区委书记在内的11名干部被行政问责。 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将人民的生命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安全责任提到了第一位。生命比天大,谁让人民的生命受伤害,谁就会被追责,政府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从现在起,学习新法、执行新法以成为我们每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的中心任务。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很难用多少吨炸药的爆炸当量,来标定这场灾难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冲击。12日深夜,“8.12”事故再次以生命为笔墨,勾画出一连串沉痛的感叹号。可见,公共安全这个问题,没事就没事,有事可就是大事。

安全就像是空气,往往让人感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代价惊人。目前,“案例教学”已成为安全教育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从陕西淳化的特大交通事故,到东方之星的船沉江底,从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到湖北荆州的电梯吃人,这么多惨痛的案例叠加起来,不知道可以编写多少本安全教科书,类似的悲剧却一再发生。究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漠、违规违章严重、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隐患治理不力,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等······翻看国务院安委办关于重大事故的历次通报,诸如此类的原因分析屡见不鲜。人们似乎总要到灾难发生之后,才在震惊中匆匆“复习”过往的教训,却总是将提前的“预习”彻底忘在了脑后。当前车之覆没有成为后车之鉴时,“后人而复衰后人”的悲剧必定会不断上演。 应当承认,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安全的防线实在是太长了,比长城还长,谁也不能保证它的每一块城砖都是坚实的。但是,当每一块城砖都对应着一条生命的时候,这样的“理解”就不会再令人感到一丝宽慰。对于生命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保障,是以最严格的尺度,用最苛刻的标准,来拧紧安全防线上的每一个责任阀门,这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确保安全发展的长久大计。

在平安无事的日子里强调这些,可能是令人生厌的。有必要一遍一遍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电路的老化程度吗?有必要铁面无私地清理违章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吗?有必要教条、刻板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吗?我们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不以为然?

尽管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可是面对人类固执的健忘,那些在安全事故之后的重申和强调,还是难免显得无力和苍白。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存在出了小事故小推动,出了大事故大推动,不出事故原地不动;一些人以为事故的发生就像隔墙扔砖头,不会那么巧就砸到自己头上;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有的企业将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看,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这种时候,只有像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把牢补起来,那些相似的绳子才不会总在同一处断裂。而这需要我们紧抓“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用行政这只手制定好游戏规则,用市场这只手来激励和约束,用法律这只手来大幅度增加违法成本,把灾难的代价预支为安全的成本,要始终保持警钟长鸣、警示高悬之势,因为在人命关天的大事面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启示录影评 下一篇:心电信号奇异性检测的几种情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