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棒曲霉素(精选十篇)
棒曲霉素 篇1
近年来,农用抗生素由于具有使用量低、环境相容性好、选择性强等特点,受到普遍重视[5]。链霉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如治疗菜类、瓜类、粮食等作物病害方面效果较好[4]。不仅如此, 目前链霉素也是兽医临床的一种常用药,在治疗家畜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用于猪肺炎、雏鸡白痢疾、以 及鸡、鸭、鹅巴氏 杆菌感染 的治疗[4]。这些非医药作用的出现,使链霉素有了新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由于链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效价偏低,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因此,选育高产菌株成为工作的主要目标。目前,在抗生素高产菌株选育中,诱变育种仍然是普遍应用并且十分有效的方法[6]。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作用目标不明确,有效突变率低、工作量大、筛选周期长等缺点,直接影响了诱变育种的工作效率。本实验以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为出发菌株,利用抗自身代谢物理性筛选法作为诱变育种的辅助筛选手段,结合传统的紫外诱变,最终选育出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菌株,且整个选育进程的工作效率与常规的诱变随机筛选法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种
出发菌株为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菌株编号为CICC11002; 抑菌测定指示菌为枯草芽胞杆菌 ( Bacillus subtilis) ,本实验室保藏。
1. 1. 2 培养基
1平板分离及斜面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 , KNO30. 1% ,K2HPO40. 05% ,Na Cl 0. 05% ,Mg SO4·7H2O 0. 05% ,Fe SO40. 001% ,琼脂2 % ,p H 7. 2 ~ 7. 4。2产孢培养基: 葡萄糖1% ,蛋白胨0. 2% ,豌豆浸汁 ( 13粒/100 m L) ,Na Cl 0. 25% ,琼脂2% , Ca CO30. 02% ,p H 7. 4。3种子培养基: 酵母膏2% , 葡萄糖1% ,K2HPO40. 05% ,Mg SO4·7H2O 0. 05% , Na Cl 0. 5% ,p H 7. 8。4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4% ,玉米淀粉1% ,黄豆饼粉2% ,硫酸铵0. 6% ,Mg SO4·7H2O 0. 075% ,K2HPO40. 05% ,Na Cl 0. 2% ,Ca CO3 0. 07% ,p H 7. 5。5指示菌培养基: 牛肉膏0. 3% , 蛋白胨1. 0% ,Na Cl 0. 5% ,琼脂2% ( 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 ,p H 7. 8 ~ 8. 0。
1. 1. 3 硫酸链霉素( Streptomycin sulfate)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将灰色链霉菌接种于产孢培养基的斜面上, 30℃培养7 ~ 10 d至孢子成熟,用无菌水洗下孢子,倒入含有玻璃珠的大试管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10 ~ 15 min,使孢子打散,脱脂棉过滤,收集单孢子悬液,在光学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调整浓度为108个/m L。
1. 2. 2链霉素对出发菌株孢子最小抑制浓度的 测定
取100μL制备好的单孢子悬液分别涂布于含有0、0. 2、0. 4、0. 6、0. 8、1. 0μg /m L硫酸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上,30℃培养5 ~ 7 d。观察不同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凡是在前一个低浓度平板上已长出菌落,而在后一个较高浓度平板上未长出菌落的,后一浓度即为硫酸链霉素对灰色链霉菌孢子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 。
1. 2. 3 紫外诱变最适剂量的确定
取1 m L浓度为108个/m L的单孢子悬液置于无菌平皿中,在15 W、254 nm的紫外灯下20 cm处开盖照射,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恒速搅拌,时间分别为0、15、40、70、100、130、160、190 s,诱变后的孢子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在含有MIC浓度链霉素的平板和不含链霉素的分离平板上,30℃避光培养5 ~ 7 d, 分别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凡是在含MIC浓度链霉素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均为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以未经过诱变的孢子悬液在不含链霉素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为对照,计算致死率和突变率。
1. 2. 4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高产菌株的筛选
1摇瓶初筛: 将诱变的突变菌落分别挑接在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7 ~ 10 d,然后利用小铲取1 cm2孢子块接种于装有50 m L发酵液的250 m L三角瓶中,28℃、200 r/min发酵7 d。
2摇瓶复筛: 取初筛入选菌株的斜面1 cm2接种于装有30 m L发酵液的250 m L三角瓶中,30℃、200 r / min培养40 h,使菌体处于迅速生长期。然后以5% 接种量接种种子液于装液量为50 m L的500 m L三角瓶中,28℃、200 r / min发酵7 d。
1. 2. 5 杯碟法检测发酵液中链霉素的含量
采用枯草芽胞杆菌作指示菌,在培养皿中倒入15 m L指示菌培养基,待其凝固后再倒入6 m L混有枯草芽胞杆菌的指示菌培养基,凝固后即得到检测平板。将初筛或复筛发酵液用草酸酸化至p H 3. 0, 8000 r / min离心10 min,上清液经适当稀释后取100μL注入牛津杯中,于37℃培养14 ~ 16 h,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发酵液效价的标定以硫酸链霉素作为对照抗生素,采用一剂量法在指示菌平板上进行抑菌圈检测。以校正后的抑菌圈直径为横坐标,链霉素浓度对数为纵坐标,作线性回归,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按照对照抗生素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求出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平均值的校正值,再根据标准曲线和发酵液样品的稀释倍数,求得每毫升发酵液的链霉素含量。
1. 2. 6 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
将复筛得到的高产突变株设为F0代,F0代孢子转至斜面,30℃培养10 d作为F1代,将F1代孢子转接至新斜面后F1代置于4℃冰箱保存,新斜面于30℃培养10 d为F2代,同样方式连续传代到F5。同样培养条件,将F0~ F5代斜面同时转接至茄子瓶斜面扩大培养,即为F1~ F6代。取F1~ F6代孢子斜面按照1. 2. 4中的摇瓶复筛方法进行发酵培养,发酵结束后再按照1. 2. 5的方法检测各代菌株发酵液中的链霉素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 1 链霉素对灰色链霉菌的 MIC 测定
由表1可知,链霉素对出发菌株极度敏感,0. 4μg /m L链霉素导致菌体生长迟缓,平板菌落数明显减少,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菌落数量持续下降,当链霉素浓度达到0. 8μg /m L时,平板上无菌落形成, 故链霉素对灰色链霉菌CICC11002菌株的MIC为0. 8μg / m L,以此浓度作为链霉素抗性突变标志。
注: + + + 表示有很多菌落; + + 表示有较多菌落; + 表示有很 少菌落; —表示无菌落。
2. 2 紫外线诱变剂量的确定
灰色链霉菌孢子悬液在15 W、254 nm的紫外灯下20 cm处分别照射0、15、40、70、100、130、160、190 s,菌落计数并分别计算紫外诱变对孢子的致死率和链霉素抗性突变率,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紫外诱变时间的延长,菌株CICC11002的致死率逐渐上升,当照射时间为190 s时,致死率达到100% 。突变率统计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CICC11002孢子有少量的自发突变率,紫外诱变会使突变率与自然条件相比显著提高,且在一定诱变剂量范围内,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突变率逐渐升高,但继续延长紫外处理时间, 突变率反而降低,当时间为100 s时,突变率最高, 可达1. 24% ,故以达到95. 3% 致死剂量的100 s作为最佳紫外诱变时间。
2. 3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2. 3. 1 杯碟法测链霉素含量标准曲线
分别配制10、25、50、66、100μg /m L的链霉素溶液,采用一剂量法在指示菌平板上测定其抑菌圈大小,不同平板之间的差异通过中浓度50μg /m L作为校正,以抑菌圈直径为横坐标,链霉素浓度的对数为纵坐标,画图,作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结果如图1所示。
2. 3. 2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初筛结果
灰色链霉菌CICC11002孢子悬液在15 W、254 nm的紫外灯下20 cm处照射100 s,在0. 8μg / m L链霉素的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分离到105株链霉素抗性突变菌株,经摇瓶发酵后分别测定链霉素的产量, 以未诱变出发菌株的发酵单位为100% 来换算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相对发酵单位。抗性突变株的产量分布见图2,分别以相对发酵单位90% ~ 110% 为未突变型,相对发酵单位90% 以下为负突变型,相对发酵单位为110% 以上的为正突变型,其中正突变株占18. 1% 。
2. 3. 3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复筛结果
根据摇瓶初筛结果,选取比出发菌株相对发酵单位提高20% 以上的10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进行摇瓶复筛,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菌株SM-55经摇瓶二级发酵后,产链霉素的量为512. 54μg /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9% 。
2. 4 遗传稳定性试验
将复筛获得的高产菌株SM-55斜面设为F0代, 连续传代5次,并分别用茄子瓶斜面扩大培养获得F1 ~ F6代,再将各代菌株分别进行摇瓶二级发酵,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液中链霉素的含量,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高产突变株SM-55经连续传代后,前四代生产性能稳定,第五代和第六代,产量有所下降, 由于生产上使用的都是前四代菌株,所以具有应用价值。
3 讨论
链霉素是由灰色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灰色链霉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链霉素的大量积累,链霉素会抑制自身产生菌的生长和自身生物合成。因此,为了提高链霉素的发酵水平, 必须提高灰色链霉菌对链霉素的耐受性以及解除或者减轻链霉素对自身生物合成的反馈调节作用。在本研究 的菌种选 育中,利用紫外 线对出发 菌株CICC11002进行诱变处理,通过采用0. 8μg / m L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作为标记,获得了105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然后通过摇瓶发酵,不仅筛选出了一株链霉素产量约为出发菌株2倍的高产菌株SM-55,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菌种选育的工作效率,正突变率高达18. 1%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紫外诱变和筛选抗自身代谢物反馈抑制突变株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是一种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有效方法。
研究中我 们还惊奇 的发现: 灰色链霉 菌CICC11002发酵单位为257. 04μg / m L,可是对自身代谢物的耐受性仅为0. 8μg /m L,即当分离培养基中链霉素浓度达到0. 8μg /m L时,菌体不能生长。这可能是由于液体发酵时,活性物质进入细胞的通道被阻碍,自身代谢物的反馈抑制被阻断,而平皿固体培养时,细胞内通道被打开,此时自身代谢产物的反馈抑制显示出来[7]。
参考文献
[1] 俞文和,杨纪根.抗生素工艺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56—258Yu W H,Yang J G.Technology of antibiotic.Shenyang:The Science&Technology Press in Liaoning,1987:256—258
[2] 李志忠,高全金.链霉素在当今抗结核中的地位.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62—63Li Z Z,Gao Q J.Status of Streptomycin in today's antituberculostics.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2002;2(1):62—63
[3] 崔友.链霉素的使用.内蒙古科技版(汉),2006;(3):34—36Cui Y.The use of Streptomycin.Inner Mongol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Chinese),2006;(3):34—36
[4] 高正华.国内外链霉素生产的现状.现代应用药学,1993;10(4):24 —26Gao Z H.Present status of Streptomycin production.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1993;10(4):24—26
[5] 唐伟,孙军德,张翠霞.农用抗生素产生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04;24(4):42—45Tang W,Sun J D,Zhang C X.Advance in breeding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 produced strains.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4;24(4):42 —45
[6] 王世梅,黄为一,崔凤元.阿扎霉素B产生菌吸水链霉菌NND-52 的诱变筛选.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64—67Wang S M,Huang W Y,Cui F Y.Mutagenesis and screening of Azalomycin B producing strai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NND-52.Microbiology China,2001;28(1):64—67
棒曲霉素 篇2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总论
1.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概况
1.1.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名称
1.1.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单位
1.1.3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性质
1.1.6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期
1.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编辑依据
1.2.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编制原则
1.3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背景
2.1.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产品背景
2.1.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提出理由
2.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必要性
2.2.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产品市场现状 3.2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3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规模
4.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产品方案
4.3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选址
5.1.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地点
5.1.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选址意见
5.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技术方案
6.1.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 供电系统 7.4 空调采暖 7.5 通风采光系统 7.6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 能耗指标及分析 8.3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其他原料药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11.3 人员来源与培训
300吨及
第十二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投资估算依据
14.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总投资估算 14.3 建设投资估算 14.4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14.5 设备投资估算 14.6 流动资金估算 14.7 资金筹措 14.8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15.3 总成本费用估算
15.4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15.5 现金流量预测 15.6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 盈亏平衡分析 15.8 财务评价
第十六章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结论
17.2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议
附表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表14-1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关联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PPP模式-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建议书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商业计划书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年产阿奇霉素300吨、克拉霉素500吨、罗红霉素300吨及其他原料药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棒曲霉素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治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患兒恢复较快,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奇霉素;红霉素;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67-02
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从而导致的疾病。目前,我国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该病对我国儿童的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大部分医院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采用抗生素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药物对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差异[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3±0.6)岁。随机把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2±0.5)岁,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0.4)岁,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对全部的患者均先进行支原体肺炎的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化痰和止咳等。对照组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25mg/(kg·d),静脉注射,1天1次,治疗三天,之后改成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实验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0mg/(kg·d),静脉注射,1天1次,治疗三天,后改成口服阿奇霉素肠溶片。
1.3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儿科学》进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并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痊愈45例,显效和好转10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痊愈36例,显效和好转14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对比后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的对比:实验组患儿在平均住院时间、啰音消失的时间和咳嗽好转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疗效对比如下表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的对比(d)
组别n平均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对照组6010.08±1.134.19±1.472.63±1.21实验组6012.91±2.085.92±2.113.83±1.79两组对比后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呈高度多形性和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衣原体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核糖体是其唯一可见的器官。从人体中已经分离出了16种支原体,其中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肺炎疾病的病原体[3]。当人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会有多种致病因子释放,会使细胞介质的免疫反应得到增强,会造成呼吸系统的损伤,还可能会导致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产生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4]。
本次研究,以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可见使用阿奇霉素进行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红霉素进行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啰音消失的时间和咳嗽好转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阿奇霉素进行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以使患儿尽快的好转,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从而使患儿的治疗费用得到了降低[5]。
综上所述,经过对比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疗效可知,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可以使患儿尽快的好转,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贺英,孙玲,张秀兰.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用法和疗效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03):285-287.
[2] 张燕,吕菊红,毛琼,赵力芳.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1,23(05):918-919.
[3] 乔红梅,成焕吉,尤海龙,赵凯姝,刘肖君,鲁继荣.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06):1750-1752.
[4] 瞿军民.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29-30.
棒曲霉素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儿童肺炎患者133例, 全部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X线的诊断标准[2]。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肺炎患儿72例为治疗组, 其中男44例, 女28例, 年龄在5个月~8岁, 使用注射用红霉素治疗的肺炎患儿61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 女28例, 年龄在2个月~8岁。所有病例病程3~10 d, 咳嗽明显, 胸部X线呈支气管肺炎或肺炎表现, 兼有发热或呼吸增快或白细胞计数>12×109/L。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征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用药方法:治疗组患儿应用注射用阿奇霉素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H20000426) , 剂量10 mg/ (kg·d) , 溶解于5%葡糖糖注射液中, 浓度0.1%, 每天1次, 疗程2~5 d。对照组患儿应用注射用红霉素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H43020028) , 剂量20~30 mg/ (kg·d) , 溶解于5%葡糖糖注射液中, 浓度0.1%, 每天1次, 疗程7~14 d。两组其他治疗相同。
1.3疗效判断。痊愈:症状、体征、外周血象恢复正常, 胸部X线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病情有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病情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判定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6例有胃肠道反应、皮疹, 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继续治疗, 对照组有14例有胃肠道反应、皮疹, 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3讨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红霉素最早应用于临床, 治疗小儿肺炎以红霉素为首选, 但存在患儿不易耐受、难以吸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疗程长等缺点, 严重影响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儿的依从性[3]。阿奇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 它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 但抗菌效力更强, 半衰期更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最常者, 可长达40 h左右[5,6,7,8,9], 最大的优点是最后一次给药后的5~7 d仍能维持较高的组织浓度。
注:P>0.05,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注:P<0.0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本观察发现,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但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红霉素, 且阿奇霉素剂量比红霉素小, 所用液体总量小于红霉素, 故其输液量和输液时间较红霉素减少, 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本观察结果表明,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与注射用红霉素同样有效, 但阿奇霉素抗菌力强, 半衰期长, 液量小, 疗程短, 药物不良反应少, 可推荐用于儿童肺炎的治疗。
摘要:目的 比较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33例儿童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72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对照组6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22%, 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8%,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 (8.33%) ,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 (22.95%) ,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与红霉素同样有效, 但不良反应少, 可推荐用于儿童肺炎的治疗。
关键词:肺炎,儿童,阿奇霉素,红霉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抗感染药物的疗法[J].中华现代医学临床杂志, 2009, 7 (7) :29-30.
[2]王迎春, 周学蓉, 刘玉琴, 等.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73-75.
[3]华志红, 宋治军, 王伟, 等.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 (4) :286-287.
[4]Chinese Pharmacopria Commission.Clinical Guide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ria[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679.
[5]吴绮.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 2013, 19 (6) :126-127.
[6]张莉.浅谈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 2012, 10 (6) :200.
[7]张延伟.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23) :122-123.
[8]余超.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回顾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 27 (2) :185-186.
林可霉素提取技术 篇5
灰黄霉素是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皮肤及角质层的真菌感染。对红色发癣菌、断发癣菌、硫毛发癣菌、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菌等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头癣、迭瓦癣、皮肤癣及手(足,甲)癣等体表真菌感染,特别对头癣的疗效显著,国内治愈率在90%以上。 灰黄霉素是存在于菌丝体内部的抗生素。
目前工业上采用溶剂连续浸泡干菌体的提取方法,溶剂大多为丙酮。考虑到常规提取所需时间较长,提取率较低,溶剂用量较大,本研究探讨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灰黄霉素的工艺,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效应、机械作用破坏菌体细胞壁,使溶剂易于渗透至细胞内,有效成分更多的转移到溶剂中,达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的目的。
一 仪器与材料
1 仪器: 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ALC210.4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JY922D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F2.5B超声波循环提取器(北京宏祥隆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材料: 灰黄霉素菌体(赤峰制药集团生产,编号:NI88),对照品(中华制药厂产品,纯度为99.8%),丙酮(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沈阳化学试剂厂),氯仿(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二 实验方法
1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灰黄霉素对照品25mg,25ml丙酮溶液定容,配制标准溶液(初始浓度1.0mg/ml)。精密量取标准溶液2ml于25ml容量瓶,用95%乙醇定容。取丙酮2ml置于25ml容量瓶中,95%乙醇定容,作为空白溶液。紫外光谱200~400nm全波长扫描,在326nm处有最大吸收峰。
2 灰黄霉素含量测定: 称取灰黄霉素菌体(含水<5%)1.0g置于250ml烧瓶中,加入丙酮50ml,磁力搅拌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h。测得菌体中灰黄霉素含量为30.67%。
3 灰黄霉素超声波提取影响因素考查: (1)超声提取溶剂 文献报道灰黄霉素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乙烷(以上溶解度约为10%~12%w/v),可溶于丙酮、氯仿、乙醇(在丙酮中溶解度为5.0%,氯仿为4.4%,乙醇为1.66%),不溶于水和石油醚。考虑到二甲基甲酰胺价格较高,二氯乙烷毒性较大,本实验主要选取丙酮、氯仿及95%乙醇为超声提取溶剂。
称取灰黄霉素菌体5g,共3份,分别用丙酮、氯仿、95%乙醇50ml溶解,超声条件设定为:功率400W,单次辐射时间3s,提取时间40min,室温下进行提取,分别测定灰黄霉素溶液的吸光度,提取率分别为83.71%、78.69%和28.95%。由于丙酮对灰黄霉素的提取率较高,因此本实验选取丙酮作为超声提取溶剂。
(2)溶剂用量 称取灰黄霉素菌体5g,共6份,分别用4、8、10、12、16、20倍量丙酮溶解,超声波条件不变。分别测定灰黄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溶剂4倍量时,提取液中结晶析出太多,故舍去该实验点。如Fig.1所示,在溶剂倍量为16时有最大提取率。考虑到用较少的溶剂得到较高的提取率,本实验确定溶剂倍量为10。
(3)超声波提取功率 称取灰黄霉素菌体5g,共3份,分别用丙酮50ml溶解,超声波条件设定为:功率分别为200、300和400W,单次辐射时间3s,提取时间40min,室温下进行提取。分别测定灰黄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如Fig.2所示,在超声功率为300W时有最大提取率。
(4)超声波提取时间 称取灰黄霉素菌体5g,用丙酮50ml溶解,超声波条件设定为:功率400W,单次辐射时间3s,间歇时间5s,室温下进行提取。从提取时间20min开始,每10min取样一次,测定灰黄霉素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如Fig.3所示,在提取时间为40min时有最大提取率。
4 正交实验: 在单一影响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以10倍量丙酮为提取溶剂,选取超声波功率、单次辐射时间、提取时间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对灰黄霉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根据K值确定灰黄霉素超声波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功率300W,单次辐射时间3s,提取时间40min。根据R值判断,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B>A>C。
5 优化工艺的验证实验: 按优化工艺条件重复3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灰黄霉素的收率平均值为85.58%,表明实验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为优化工艺条件。
6 超声波循环提取实验: 超声波循环提取器中加入丙酮2200ml(10倍),开启搅拌转子,调节转速为1000r/min。缓慢加入菌体220g,待料液完全循环后,开启超声波发射器,按正交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功率300W,单次辐射时间3s,提取时间40min)进行实验,所得提取率为87.65%,略高于验证实验所得提取率。循环放大实验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可应用于灰黄霉素提取。
三 结论
发现青霉素 篇6
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自然界存在有抑制细菌繁殖的物质。进入20世纪,科学家又有进一步的发现。瓦克斯曼在1920年到1930年间,从放线菌中分离到一种叫放线霉素甲的化合物,这是最早研制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法国细菌学家杜伯斯曾从短杆菌中分离到一种短杆菌素,它对格兰氏阳性菌有杀灭作用。但是这种短杆菌素有溶解红血球的性质,故不能采用体内给药的方法。有人认为杜伯斯是最早发现抗生素的学者。然而能使抗生素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类普遍应用药物的,乃应归功于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1881—1955)的发现。
弗莱明190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后他在该校的附属医院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皇家军医部队,大战结束后复员,1919年重返圣玛丽医学院任细菌学讲师。此后的10年,是弗莱明工作最有成效的时期。1922年他在人的眼泪和唾液里发现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他称之为溶菌酶,因限于当时条件,这个课题未能深入下去。由于微生物学家需要对不同的细菌进行纯培养,在1928年的夏天,当弗莱明打开培养皿时,发现其中有一个培养皿被绿色霉菌所污染,他惊奇地发现在霉菌周围的细菌被溶化消失了,而在较远的地方,细菌仍照常生长着。细菌培养皿内的霉菌污染,在实验室中是经常发生的事件,但是对这位具有良好科学训练与崇高职业道德的弗莱明来说,对这一偶发现象却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这个发现使他意识到这种霉菌能产生一种抗菌物质,促使他专门对这种霉菌进行纯培养。他把长满青霉菌的液体小心地过滤,并把这种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皿内。几小时后,原来长势茂盛的葡萄球菌全被杀死了。他将这种滤液稀释到1000倍时,仍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随后他进一步研究这种滤液对不同细菌的抑菌作用,他发现滤液对格兰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都有抑菌作用;而格兰氏阴性细菌如伤寒、痢疾杆菌却不受其影响。弗莱明将这种滤液称之为青霉素(Penicillin即配尼西林)。他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929年《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的10月号上。医学界对此项发现虽有惊奇,却不相信有实用价值。弗莱明在一次细菌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报告了他的发现,当时听众中只有10几个人在听,其余的都睡着了,这使他很失望。当时,弗莱明既没生素的应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有经费,又没有设备,只有一间小而古老的实验室,要对青霉素作进一步研究有很大的困难。他辛辛苦苦得到的一点青霉素滤液只够他做动物实验,他证明这种滤液注入动物体内不会产生中毒现象,给大面积皮肤感染的病人反复冲洗也没有刺激性。当时他想把这种粗制的滤液进一步提炼并进行临床试验,却遭到医生们的拒绝。此后几年也就无人问津这个问题了。当时全世界正倾倒于欧立希发明的606和杜马克的磺胺药,却把弗莱明的发现冷落了。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场上大量的伤病员需要强有力的抗菌药治疗。但是,人们很快发现,磺胺药不仅对某些病菌无效,就是对原来十分敏感的病菌,也因产生抗药性而失去了作用。因此寻求更多更好的抗菌药物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紧迫任务。这样,躺在图书馆尘封了10余年的弗莱明的论文,重新引起了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教授弗洛里的重视。当时,弗洛里向弗莱明要来了青霉菌,他知道要想把青霉素用来治疗人类的疾病,还需付出十分艰巨的劳动,需要通过集体的智慧,依靠各门学科的协同努力,才能克服研制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在一次科学家的集会上,弗洛里把他对青霉素的想法告诉了他的一群朋友,大家都对青霉素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在牛津集中了20余位科学家从事青霉素的研究。细菌学家加德纳和生物学家山德森负责青霉素的培养,化学家钱恩则用化学方法从滤液中提炼青霉素。经过艰巨的劳动,1940年钱恩从青霉素滤液中提炼出一种纯度较高的青霉素粗制品——棕黄色粉末。随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明青霉素不仅在试管里有强大的杀菌力,而且能杀灭动物及人体内的病菌,对动物与人体也无毒。他们将这种棕黄色粉末稀释到二百万分之一同样能杀死细菌。这种抗菌素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对人畜无害的理想药物。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虽建有一所小工厂,但生产的青霉素远远不敷医疗上的需要。然而,英国由于资金及材料上的缺乏,尚无力进行青霉素的大规模提炼及工业化生产。因此,1941年6月弗洛里与西德雷带了菌种飞赴美国,以争取美国人的支持。弗氏抵美后,麦尔克等三大制药公司知道这是有利可图的一项工程,很快就建起了大工厂,从而使青霉素生产步入工业化的大生产。他们还从世界各地搜集了上百种霉菌,从中选出产量更高的菌种。1943年夏,他们从一只发霉甜瓜上找到的菌种,较之弗莱明发现的霉菌产量要高过50多倍。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青霉素不仅产量越来越大,而且纯度也越来越高。早期提炼出来的是棕黄色粉末,现今已变成纯度更高的白色粉末。由于青霉素产量的增加,其价格也越来越低,使普通人也能使用这种药物了。
青霉素的发明与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驾齐驱的三大发明之一。青霉素的发明与应用,是药物研究史中的一个划时代进步,开创了医药科学的新纪元。
棒曲霉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8月我院含有克拉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缓释片、克拉霉素缓释片的处方进行收集、整理, 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1.2方法
将所有信息进行整理, 并建立统计表, 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药品用法、剂量、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等。利用药物使用指数 (DUI) 与用药频次 (DDDs) [2]对药物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的合理性进行总体评价。DUI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对日剂量严格控制的药物, 如果DUI>1, 则表示用药剂量大于限定的日剂量, 有超剂量用药情况;DUI<1则说明用药剂量达不到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但对日剂量有一定剂量范围的药物, 均匀单纯根据DUI的值来判断是否合理, 应结合临床用药来断定。
2 结果
2.1 各科室用药情况
见表1。
2.2 药物利用指数评价
见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
见表3。
2.4 与影响CYP3A4酶代谢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
见表4。
3 讨论
3.1 克拉霉素 (分散片、缓释片) DDD值为0.5g, 成人常用量0.25g, q12d, po;重症感染0.5g, q12d, po, 根据其说明书的用法与用量, DUI>1为合理用药, 但应控制在DUI=1.0左右。
3.2罗红霉素缓释片DDD值为0.3g, 剂量控制严格, 成人常用量0.3g, qd, po;理论上DUI≤1为合理用药, 本次DUI=1.02, 因有4例超剂量用药。
3.3细胞色素酶P450家族的CYP3A4 (cytochrome P450 3A4) 酶是药物及外源性物质的主要代谢酶, CYP3A4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这些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CYP3A4主要分布于肝脏和小肠内, 其基因结构、酶活性的个体差异及遗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 是导致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甚至与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等的发病有关[3]。所收集的处方中有19例克拉霉素 (分散片、缓释片) 与莫沙必利联用, 而克拉霉素说明中有说明, 如该药物西沙必利合用, 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 使Q~T间期延长, 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于西沙必利与莫沙必利都属于5-羟色胺强效激动剂, 故应用时要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有2例处方中出现了克拉霉素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 由于前两者可以抑制CYP3A4, 增加其血药浓度, 故可能会增强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有研究报道[4], 克拉霉素与强的松合用时, 能够导致精神异常, 因此, 对于可能出现的精神系统的不良反应需要加强监测。
3.4消化性溃疡 (PU) 是由幽门螺旋杆菌 (HP) 引起的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而HP是引起PU的重要的发病因素[5]。本次有16例克拉霉素单一用于治疗HP感染, 不符合PU治疗的用药原则。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3.5本次结果有42例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中耳炎患者。罗红霉素有较强的抗菌及抗炎活性, 因此, 采用罗红霉素治疗中耳炎,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6 对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 近年来, 临床已经达成了共识, 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CAP的方案不佳。因为我国肺炎链球菌已经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据统计可高达60%, 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会在CAP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 初始治疗重症CAP患者时, 应当采用能够覆盖肺炎链球菌及非典型病原, 建议将大环内酯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6], 而对于无需住院的CAP患者, 应根据当地CAP病原体及耐药菌流行病学资料, 合理选择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另外本次研究发现, 有处方显示采用罗红霉素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联合治疗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含有氨茶碱的成分, 而罗红霉素会升高茶碱的血药浓度, 使毒性反应增加。
对此, 本院执行对抗生素使用做了以下规定[7]: (1) 根据国家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 本院把抗生素可以分为特殊使用类、非限制使用类及限制使用类。 (2) 院内个别抗生素实行限量使用。 (3) 利用影像学、实验室细菌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技术, 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实行以上措施后,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冠容.武汉地区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索用药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 (2) :92-93.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药物流行病学系列名词解释[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2 (2) :104.
[3]董章利, 汪国香, 方向明.细胞色素酶CYP3A4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 (10) :112.
[4]周权, 郑水根, 颜小锋, 等.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克拉霉素的处方点评[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l) :70-72.
[5]Kilty SJ, Desrosiers MY.The role of bacterial biofilms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chronic rhinosinusitis[J].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8, 8 (3) :227-233.
[6]余丹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8, 5 (31) :389-389.
棒曲霉素 篇8
目前, 对于蜂胶中氯霉素的检测报道很多[4,5], 而对多种氯霉素类药物的同时测定, 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HPLC-MS/MS法建立了蜂胶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缩短测定周期和消除基质干扰, 对萃取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本试验方法灵敏准确, 简便快速, 重现性好, 能够满足蜂胶进出口检测的要求。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氯霉素标准品 (CAP) 、甲砜霉素标准品 (TAP) 、氟甲砜霉素标准品 (FF) 纯度均≧99.9%, Dr Ehrenstorfer Gmb H;乙酸乙酯、正己烷、无水硫酸钠、醋酸铅和乙醇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甲醇为色谱纯;25%氨水 (1m L氨水加入到3m L纯净水中混匀) ;碱化乙酸乙酯:乙酸乙酯/25%氨水=97/3 (体积比) 。
1.2 仪器与设备
液相色谱-质谱仪: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ACQUITYTMUPLC/TQ Detector) ;涡旋振荡器;离心机:4 000r/min;旋转蒸发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500mg;10m L容量瓶;微孔滤膜:0.45μm;Millipore纯水机。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分别准确称取0.010 0g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标准品,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 混匀, 配制成标准储备溶液, 1~4℃冰箱保存。根据所需用流动相配制成一系列适当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1.3.2 样品处理
称取2g蜂胶粉末 (精确到0.01g) 置于50m L具塞离心管中, 加入5m L乙醇, 超声处理20min, 使蜂胶彻底溶解。加入10m L水于涡旋混合器上2 000r/min涡旋3min, 加10m L4%醋酸铅溶液, 2 000r/min涡旋振荡2min, 静置10min, 然后3000r/min离心5min, 过滤, 提取液置于50m L离心管中。样品残渣中再加入10m L4%醋酸铅溶液, 2 000 r/min涡旋振荡2min, 静置10min, 3 000 r/min离心5min, 过滤, 提取液合并至50m L离心管中。合并提取溶液中加入20m L碱化乙酸乙酯, 涡旋1min, 2 500r/min离心3min, 取上层乙酸乙酯溶液到20m L玻璃试管中并在50℃以下水浴减压浓缩至近干。依次用4m L正己烷和4m L水将残渣转移至10m 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 并于2 000r/min涡旋振荡1 min, 然后2 000r/min离心3min。上层正己烷溶液弃去, 再加4m L正己烷, 重复上述操作。水层转移至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 再用10m L水分次洗涤离心管, 洗涤液过HLB小柱, 弃去流出液, 用6m L甲醇洗脱, 收集全部洗脱液, 加水定容至10m L, 混匀, 通过0.45μm滤膜 (5.7) , 供HPLC-MS/MS测定。
1.3.3 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Eclipace XDB-C18, 5μm, 150mm×4.6mm (i.d.)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流速:800μL/min;进样量:8μL;色谱柱温度:20℃。
1.3.4 质谱测定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级离子反应监测 (MRM) ;电喷雾电压 (IS) :-4 250V;雾化气压力 (GS1) :55Psi;气帘气压力 (CUR) ;离子源温度 (TEM) :550℃;去簇电压 (DP) :-70V;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碰撞气能量 (CE) 及碰撞室出口电压 (CXP) 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质谱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根据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三个目标物的结构特征, 将1μg/m L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混合标准溶液选择ESI负离子电离模式, 进行一级质谱母离子全扫描。测定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分子离子分别为m/z 321.0, 354.0和355.8, 然后以测出的分子离子作为母离子, 进行子离子扫描, 结果见图1。在这种质谱条件下, 氯霉素主要产生m/z 257.0, 121.0, 175.9和152.0等子离子;甲砜霉素主要产生m/z290.0和184.8等子离子;氟甲砜霉素主要产生m/z335.7和184.9等子离子。各目标物选用离子丰度最强的碎片离子作为定量离子, 丰度次强的碎片离子作为定性离子。为了得到最佳质谱条件, 对锥孔电压和碰撞能量进行配比优化, 从而使选定的母离子和子离子组成的特征离子的丰度和比例达到最佳, 结果见表2。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属于弱极性化合物, 为目标物的色谱峰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本试验对Symmety C18色谱柱和Eclipace XDB-C18色谱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水-甲醇为流动相, 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 流速为800μL/min, 在8min内, 氯霉素、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所得色谱图见图2。
2.3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氯霉素、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为内标, 配制0.1~50ng/m L的混合标准溶液。以标准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Y为纵坐标, 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ρ (μg/L) 为横坐标制作标准曲线。结果表明, 3种目标物的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 符合要求。以信噪比 (S/N) 为5, 确定为方法的检出限, 所得数据见表3。
2.4 回收率与精密度
将0.1、2、10μg/kg 3个不同水平的标准工作液添加到在空白样品中。每个添加水平进行3次实验, 每次实验平行测定3次, 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氯霉素的回收率为67.3%~119.3%, 变异系数为2.85%~12.59%;甲砜霉素的回收率为90%~121%, 变异系数为1.34%~12.97%;氟甲砜霉素的回收率为76.27%~119%, 变异系数为0.82%~13.2%, 符合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3 结论
通过实验建立了应用HPLC-MS/MS同时测定蜂胶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测试周期短等优点, 同时检出限比目前国际上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检出限0.1μg/kg低1个数量级。该方法适合于对蜂胶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确证, 为我国蜂胶的食用及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黎, 廖夏云, 杨玮婷, 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蜂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氯霉素[J].食品科学, 2016, (16) :263-267.
[2]BOBONI M, TATEO F.Liquid chromatogr ap 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chloramp Henicol in propolis extracts available on the Italian market[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08, 21:84-89.
[3]吴晓丰, 杨鹭花.氯霉素残留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动物医学进展[J].2004, (3) :41-43.
[4]张晓燕, 张睿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胶中的氯霉素[J].色谱, 2012, (3) :314-317.
棒曲霉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80例。纳入标准:年龄8~60岁;符合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4];无支气管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疾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24±3.19) 岁;平均病程 (3.10±1.29) d;体温37.8~39.4℃。对照组中, 男20例, 女20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33±2.94) 岁;平均病程 (3.45±1.44) d;体温37.5~39.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克林霉素注射液 (厂家: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848;批号:131204) 治疗, 40 mg/kg, 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应用3 d。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 (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060;规格:0.25 g/粒;批号:130516) 口服, 1粒/次, 1次/d, 连续应用3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清IL-6和IL-8进行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发热持续不退, 为无效;症状显著改善, 发热渐退, 为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发热退至正常, 为显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IL-6及IL-8含量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 (IL-6) 、血清白介素-8 (IL-8) 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
经过检测,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1例恶心, 2例伴有轻微腹部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3/40) , 在滴注速度减缓后, 临床症状消失, 对治疗效果未造成任何影响。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0.0%)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 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为流感杆菌、腺病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多为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所致[5]。急性扁桃体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 也会诱发心肝肾等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扁桃体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普遍认为急性扁桃体炎可刺激β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抗体, 进而促使多种炎性因子表达发生紊乱, 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诱发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6]。IL-6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之一, 血清中IL-6浓度值增加, 便导致B淋巴细胞过度的增殖, 造成免疫损伤。而IL-8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能促使周围组织损伤[7]。
急性扁桃体炎往往起病较急,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 对反复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者, 应在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但是疗效不理想[8]。本次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能够可逆性结合于细菌细胞核糖体, 对转移核糖核酸的结合及转移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对细胞蛋白合成路径进行阻断, 抑制细菌繁殖效果尤为明显。在疾病治疗中, 能够在人体内实现优化分布, 不会对患者的肝脏以及胃肠功能造成较大困扰, 与青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相比, 具有显著的优势[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主要在于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半衰期也比较长, 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克林霉素是临床治疗扁桃体炎的常用抗生素之一, 而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的应用可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10]。
综上所述,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 此结论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伟铮, 韩菊梅, 屈平华, 等.银翘散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与阿奇霉素的协同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 (6) :655-657.
[2]ALTAMIMI S, KHALIL A, KHALAIWI KA, et al.Short-term late-generation antibiotics versus longer term penicillin for acute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in childr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8 (8) :114-119.
[3]杨冰心, 肖东霞.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22 (7) :41-42.
[4]李新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7) :23-26.
[5]潘丽兰, 申娜, 张永泽, 等.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2 (10) :1537-1538.
[6]马锦敏.48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12 (12) :63.
[7]张革萍, 苗迎春, 朱延红,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0例[J].环球中医药, 2013, 6 (s2) :104.
[8]林娜.清火退热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6) :1016-1017.
[9]叶树栋, 沈玲玲.急性扁桃体炎合理用药浅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11 (9) :181-182.
棒曲霉素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住院初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 均符合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且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将62例分为红霉素组30例和阿奇霉素组32例。红霉素组年龄2~14岁, 入院时病程5~14天, 有发热、咳嗽、皮疹5例 (16.7%) 。阿奇霉素组年龄2~15岁, 入院时病程5~14天, 有发热、咳嗽、皮疹6例 (1 8.7%)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不用其他抗生素, 发热、咳嗽者给予对症处理。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30mg/ (kg·d) , 先溶于10ml灭菌注射用水中, 再加入到添加了抗坏血酸钠的5%葡萄糖注射液 (最终稀释浓度小于0.1%) 中, 每日分2次缓慢静脉滴注10d, 改为红霉素口服, 30~50mg/kg, 4d, 疗程2周。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 (kg·d) , 静脉滴注4d, 停药3d, 连续2周, 继而改为同等剂量阿奇霉素口服3d, 停药4d, 连续2周, 总疗程4周。两组均治疗2周后出院, 出院后2周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周进行疗效判定。痊愈:发热、咳嗽, 肺部啰音、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或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阿奇霉素组热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 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咳止时间略短于红霉素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阿奇霉素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红霉素组。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红霉素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 8, P<0.0 5) 。阿奇霉素组疗效好于红霉素组。
2.3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阿奇霉素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1例 (34.4%) , 红霉素组23例 (76.7%) 。出院时复查肝功能, 红霉素组出现肝功能损害3例 (1 0.0%) , 停药后经保肝治疗好转;阿奇霉素组无肝功能损害病例发生。两组治愈病例出院后门诊随访2周, 红霉素组12例中复发3例 (3/12) , 阿奇霉素组21例中复发2例 (9.5%) 。
3 讨论
近年来, 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 肺炎支原体成为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如支原体肺炎治疗不彻底, 则不能完全消除病原, 病情易复发。有人甚至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数月之久, 从而成为感染的传播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可以抑制蛋白合成, 成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药物, 由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小, 本文中前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且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例, 还可以间断应用, 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 能够坚持用药, 远期效果好于红霉素。
相关文章: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01-19
欧盟有机农业认证流程及注意事项-bd01-19
有机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01-19
有机磷农药废水01-19
有机相金纳米簇的优化合成及表征01-19
强力霉素01-19
制霉素片01-19
卷曲霉素01-19
浅谈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应用01-19
有机农业及发展现状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