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复方苦参液(精选九篇)
复方苦参液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并经胸部影像学检查证实有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入选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0.2±7.9)岁,肺鳞癌15例,肺腺癌22例,小细胞肺癌8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4岁~79岁,平均(62.5±8.4)岁,肺鳞癌14例,肺腺癌21例,小细胞肺癌7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结活检、胸腔积液查找瘤细胞明确肺癌及恶性胸腔积液诊断。(2)临床有明显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3)胸部X光摄片、B超,或胸部CT证实存在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4)患者健康状况(Karnofsky)评分>50分,预计生存期不小于3个月。(5)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6)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胸腔积液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B超定位穿刺点,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根据患者情况在24~48 h内引流胸水至无积液流出或不能抽出积液,然后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20523)每次注入20 ml,对照组采用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注药后夹管,并瞩患者仰、卧、侧反复改变体位,使药液充分与胸膜接触,24 h后开通引流管排净胸腔积液,每3~5天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胸腔积液情况注药1次,连续治疗4次。
1.4 观察项目
1.4.1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症状消失,并维持30 d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症状改善,并维持30 d以上;无效(NC):胸腔积液减少不足50%,30 d内须再抽液者;进展(PD):胸腔积液显著增加或患者死亡。CR+PR为有效。
1.4.2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20分以上为显著改善;提高10~20分为改善;<5分为无变化,负值为恶化。显著改善+改善为生活治疗改善。
1.4.3 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发热、胸痛、胃肠道反应等临床症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临床随访观察岩舒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定
岩舒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岩舒组在治疗过程中仅偶见患者出现发热、消化道反应,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多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胸痛等严重不良反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胸腔穿刺引流并胸腔内注入药物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胸腔内常用的灌注药物有顺铂、中成药等。顺铂因其不良反应重,耐受性差而不宜在临床广泛应用。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以苦参、白土苓等多味中草药加工而成,有研究表明[1,2],苦参碱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可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有直接杀伤作用,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有临床研究指出[3],胸腔内联合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顺铂可以有效治疗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明显优于单用顺铂。
本研究表明,岩舒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定方面均体现出了良好的优越性,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因为中成药的原因对患者刺激性较小,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首先要求尽量将胸腔积液完全引流干净,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后应及时复查,根据胸腔积液生成速度调整注药频次,才能取得最大的临床效果。
胸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术为临床常见操作技术,操作简单,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廉,胸腔内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疗效确切,显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适合体质虚弱不能而授化疗药物的患者,强化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胸腔内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闭式引流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方法,治疗组45例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注入胸腔,对照组42例予顺铂4060 mg胸腔内注入。结果 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4.7%,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4.4%,对照组为52.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除4例轻度发热、2例轻度胸痛外,其余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穿刺引流联合胸腔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引流,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戈长征,黄伟荧,张定富.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37):80-80.
[2]唐朝晖.岩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3,5(2):273-274.
复方鲜竹沥液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FuFangXianZhuLiYe(JiMinKeXin)
【主要成份】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素油。辅料为苯甲酸钠、甜菊素。
【性状】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规格型号】20ml*6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风寒咳嗽者不适用。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5.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8.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不宜长期服用。9.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10.对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1.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1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3.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4.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20ml*6支/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6021946
【生产企业】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
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的功效与作用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复方鲜竹沥液服用常见问题
问:复方鲜竹沥液(济民可信)服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复方苦参液 篇3
摘要:以10年生的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进行了0.3%复方苦参碱水剂防治蚜虫试验。结果表明,0.3%复方苦参碱水剂防治蚜虫效果较理想,各浓度处理的防效均在95%以上,生产中建议使用浓度1500~2000倍液。
关键词:0.3%复方苦参碱;蚜虫;防效
危害苹果的蚜虫,在我区主要有苹果蚜虫、苹果瘤蚜等。近年来,随着我区苹果面积的逐年扩大,蚜虫发生也逐年加重,给苹果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0.3%复方苦参碱水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7年5~7月连续3次用0.3%复方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药剂为0.3%复方苦参碱水剂(维绿特,天津嘉禾兴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东阳谷东旭农药有限公司生产)。试验地设在位于温泉乡齐楼村东嘴组的庆阳市西峰区峰博林果公司果树基地,面积15.5 hm2,供试品种为10年生长富2号,管理水平较好,该基地蚜虫历年来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1.2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①、②、③、④处理分别为0.3%复方苦参碱水剂500倍液、8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⑤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⑦喷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为1个小区,重复4次,共28个小区,参试苹果树共56株,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分别于2007年5月18日至7月25日蚜虫大发生期,用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喷药防治,喷药量以药液欲滴为止(参试树以外的其他果树均用6%吡虫啉水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分别在每株参试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随机选取1个长30 cm以上有代表性的枝条,调查蚜虫数量,并粘贴标签作为标记。分别于喷药后第1、3、7、15、21天调查枝条上的活虫数,计算防效。
2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1)表明,0.3%复方苦参碱水剂500倍液、8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处理,药后第1、3天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说明0.3%复方苦参碱水剂的速效性一般;药后第7天0.3%复方苦参碱水剂各处理防效较好,高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药后第21天0.3%复方苦参碱水剂500倍液、8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相比,效果非常明显,防效为93.5%~98.6%,其平均防效与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的平均防效相比高出7.35个百分点,说明0.3%复方苦参碱水剂的持效期远远高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0.3%复方苦参碱水剂2 000倍液虽然浓度偏低,在各时期的防效不及0.3%复方苦参碱水剂500倍液、800倍液、1 500倍液,但喷药后第7、15、21天的防效仍高于对照药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0.3%复方苦参碱水剂1 500倍液、2 000倍液,药后各时期的防效相近,防治效果较好。
3小结与讨论
复方苦参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综合治疗组46例, 男28例, 女18例, 中位年龄56岁;对照组46例, 男24例, 女22例, 中位年龄54岁。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腺癌、鳞癌分别为30例、16例和27例、19例。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经病理和 (或) 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NSCLC, 年龄20岁~65岁;Kamofsky评分>70分;临床有可观察测量的病灶。
1.3 排除标准
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心肺功能不全, 血液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 并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2组化疗方案相同:紫杉醇175 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静滴3 h, d1+顺铂25 mg/m2, d2~4;治疗组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3周期为1个疗程。使用紫杉醇前常规行预处理以防过敏反应发生。应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 观察项目及测量方法
(1) 疗效评价指标:根据WHO疗效测量指标[2], 可测量病灶的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R) :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以上;无变化 (NC) :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25%或减少<50%;进展 (PD) :至少有1个新病灶, 双径乘积或在单径可测病灶时单径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其中有效率 (RR) = (CR+PR) /总例数×100%。 (2) 生活质量评价以Kamofsky评分标准[3]:增加10分以上为增高, 减少10分为降低, 增加或减少不足10分为稳定; (3) 化疗不良反应: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制定[2]。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0.4% (14/46) 、39.1% (18/46) ,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改变比较
以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增高率来判断患者一般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 对照组21例Kamofsky评分增高, 增高率为45.6%;综合治疗组29例Kamofsky评分增高, 增高率为63.0%, 2组Kamofsky评分增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26.541, P<0.05) 。说明复方苦参注射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般生活状况。
2.3 药物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其中综合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 (37%) 显著低于对照组 (65%) (P<0.05) 。2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合治疗组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少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肾功能异常、听力异常、周围神经毒性等发生率均很低, 见表2。
3 讨论
近十余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处于晚期, 无法行手术切除, 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分子靶向治疗仅适合表皮因子生长受体 (EGFR) 有突变的部分腺癌患者[1], 且价格昂贵, 大部分患者仍以全身化疗为主。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 其中紫杉醇联合顺铂作为一线化疗方案之一疗效肯定, 但因化疗药物为细胞毒药物, 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给正常组织带来一定的损伤。为减轻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被开发研究, 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中医学认为肺癌的形成与邪毒侵肺, 肺失宣肃, 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 水饮内停有关。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白土苓等组成, 苦参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功能, 白土苓有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功效。苦参在《本草疏经》中已被记载能“治癥瘕积聚”。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实,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促凋亡, 减轻致肿瘤炎症, 对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破坏, 能升高白细胞,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4,5]。
本文采用复方苦参联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NSCLC有效率为39.1%, 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0.4%, 但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P>0.05) 。本文治疗组一般状况改善率及白细胞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可产生协同作用, 提高抗肿瘤活性, 改善患者症状, 并能升高白细胞, 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 2组化疗方案相同, 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d。结果 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4%, 39.1%,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综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其治疗中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 。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够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宁.EGFR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及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 (5) :86-89.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8-34、47-48.
[3]周绪堂.实用肿瘤手册[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1997:1007-1017.
[4]张鸣杰, 黄建.苦参碱类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 (2) :115-118.
苦参液雾化吸人辅佐治疗小儿哮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 女32例。年龄2岁22例, 3~5岁46例, 6~7岁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全部患者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小儿哮喘会议制定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加激素静脉滴注, 口服β2受体兴奋剂 (美喘清) 。
1.2.2 治疗组按上述治疗减去β2:
受体兴奋剂, 加用苦参液雾化剂。苦参液雾化剂制法: (1) 将苦参 (阳江市售品) 1000g粗粉, 按渗漏法制成渗漏液, 通过树脂柱然后冲洗, 晾干及碱化树脂柱, 再用氯仿为溶剂, 从树脂柱中提取氯仿提取液, 反复加水, 使氯仿挥发, 制成含氧化苦参碱的提取物[3]; (2) 将提取物按1∶1 (每100g原药材加水100m L) 的比例稀释, 调p H值为 (7.0±0.3) , 过滤得澄清溶液分装, 压盖, 消毒即得。2%的苦参碱 (CUH24N20) 成品溶液, 20m L/瓶, 含苦参碱400mg/瓶。用法:使用CSW-1型超声雾化器吸入滴直径控制在0.8。1.5Sun, 雾化吸入2次/d, 15~20min/次。
1.2.3 疗程以上2组均以治疗Sd为1个疗程, 并判断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
用药Sd咳喘平息, 喉中无喘鸣, 双肺无哮鸣音;有效:咳喘减轻, 喉中无喘鸣, 双肺可闻及少许或偶可闻及哮鸣音, 或夜间可闻及哮鸣音;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90%, 显效率81.82%, 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 显效率27.27%。2组症状比较, 治+疗组患者咳嗽消炎12例, 喘息消炎36例, 肺部哮鸣音消失32例, 肺部湿啰音消失32例。对照组分别为4、20、16、8例。
3 讨论
有人认为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激活气道靶细胞, 引起支气管痉挛, 微血管渗漏, 粘液分泌亢进, 粘膜水肿和神经反射兴奋等病理改变, 最后导致气道管腔狭窄, 致使气道阻力增加而出现哮喘[4]。哮喘的早期反应是由抗原和位于肥大细胞膜上的特异性Ig E抗体相结合以及释放的介质所引起的。晚期反应是气道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药苦参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Aavescens Ait) 的根, 其性寒, 味苦, 人心、脾、肾三经, 有清热解毒、明目止泪、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近年来经药理研究及临床佐证发现苦参有抗肿瘤、抗菌、抗过敏等多种作用。殷金珠等n1实验证实, 小鼠口饲苦参液或将氧化苦参碱直接作用于小鼠脾细胞, 均不影响细胞膜表面Ig E抗体应答, 其血清特异性Ig E水平及脾脏lg E抗体形成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还证明氧化苦参碱能显著降低细胞膜流动性, 提高细胞膜稳定性, 影响细胞膜表面Ig E受体移动, 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抗原与特异性Ig E受体结合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 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但不影响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这些现象与膜稳定剂色甘酸二钠的作用相似圈。有学者研究表明, 苦参的平喘作用可能和苦参能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有关, 当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时, 其收缩功能被抑制, 引起其舒张口。因此用苦参液雾化佐治小儿哮喘发作, 疗效显著。
哮喘的发作在治疗方面强调了局部用药吸入疗法, 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目前国内外的超声雾化剂多为西药制剂, 高效、安全的纯中药雾化剂国内仍鲜见报道, 为进一步开拓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的新领域, 应用纯中药雾化剂苦参液, 经临床验证, 疗效肯定, 无明显不良反应。
摘要:小儿哮喘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 气急声高, 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 惟呼出一息为快, 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 其症似喘, 但不如喘出气之多, 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 呀者口闭, 俱有声音, 甚至隔壁亦闻, 以痰结喉间, 与气相击, 故出入有声, 此为痰火郁于内, 风寒束于外[1]。”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 保婴撮要》指出“:多因脾肺气虚, 腠理不密, 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 如哮喘延久, 肾气虚衰, 并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症象[2]。
关键词:哮喘,苦参液,雾化吸入,雾化
参考文献
[1]史锁芳.祛风宣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
[2]谢慧.五龙颗粒对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粘膜肥大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3]刘淮, 黄喘平.超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 2006.
复方苦参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5月马应龙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收治的174例肛门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16) 和对照组 (n=58) 。治疗组男68例, 女48例, 平均年龄 (44.5±6.5) 岁, 平均病程 (5.6±4.7) 个月;对照组男33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45.0±6.8) 岁, 平均病程 (6.3±5.3) 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国肛肠病学》[1]拟定:符合肛门瘙痒症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18~65岁者;按规定用药, 定期复诊或接受电话跟踪调查者;未使用其他与本病情相关药物者。
1.3 排除病例
参照《中国肛肠病学》[1]拟定:年龄在18周岁以下, 或65周岁以上者;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过敏性体质、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克罗恩及精神病患者;用药后不能耐受者;对制剂药物成分过敏者;因肝、胆、肾及内分泌障碍和代谢性疾病等造成继发性肛门瘙痒者;对药剂所含成分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中心提供) 坐浴, 早晚各1次。
1.4.2对照组
采用炉甘石洗剂 (国药准字H31022790, 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 温水洗净患部, 于患处涂抹适量药物, 轻揉按摩至药物吸收, 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7天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
参照《中国肛肠病学》[1]《现代肛肠病学》[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3]拟定四个观察指标:瘙痒程度、瘙痒发生频率、瘙痒持续时间、肛周皮肤变化。根据病情轻重评分。
(1) 瘙痒程度:0分:无瘙痒;2分:偶有瘙痒, 不影响正常生活;4分:阵发性瘙痒, 时轻时重, 影响患者睡眠和工作;6分:剧烈瘙痒, 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工作。
(2) 瘙痒发生频率:0分:无瘙痒;2分:偶有瘙痒, 每天1~2次;4分:短暂性瘙痒, 每天3~5次;6分:频发性瘙痒, 每天5次以上。
(3) 瘙痒持续时间:0分:无瘙痒;2分: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0.5h;4分:每次发作持续0.5~1h;6分:每次发作持续>1h。
(4) 肛周皮肤变化:0分:肛周皮肤正常, 相对临界皮肤无明显变化;2分:肛周皮肤较临界皮肤轻度发白, 肛门皱襞肥厚;4分:肛周皮肤苍白, 肛门皱襞肥厚, 伴有辐射状皲裂;6分:肛周潮湿、渗出明显, 肛门皱襞肥厚甚至溃烂, 或继发湿疹样变。
1.6 疗效标准
1.6.1 综合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3]中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肛门瘙痒消失, 肛周皮损愈合, 仅有轻微发红或泛白, 无渗出、皲裂等, 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肛门瘙痒明显减轻;肛周皮损愈合, 皮肤轻度增生肥厚, 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肛门瘙痒较治疗前有所减轻, 肛周皮损面积减少, 或仍有渗出、皲裂样改变, 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肛门瘙痒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皮损未见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30%。
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6.2 症状改善指标评定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瘙痒发生频率、瘙痒持续时间、肛周皮肤变化, 分别进行单项评分和症状总积分评定。
1.6.3 安全性评价
详细记录患者每次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包括发生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 (轻、中、重) , 药物相关性 (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有关、相关) 及采取措施和转归。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 高于对照组的8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单项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见表2。
(±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症状总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肛门瘙痒症是指肛周皮肤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其发病率为5%, 多发于20~40岁的青年人, 老年人群发病率也较高。发病内因多与气血失于调畅有关, 外因常为风邪为患。[5]
临床上, 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方法较多。传统治疗常采用激素药物外用或手术破坏感觉神经等缓解瘙痒感, 但多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且易反复。手术治疗也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6]。西医常内服激素类、抗过敏、抗真菌药物治疗肛门瘙痒症, 起效快但易反复发作。外用肛周皮下注射亚甲蓝, 阻滞末梢感觉神经传导, 以达到止痒目的, 但注射药物破坏感觉神经的同时亦破坏了运动神经, 部分患者会引起一时性肛门失禁[7]。中药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多由苦参汤加减而来, 如三花汤合苦参汤、苦参汤加味等, 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治法。不同配方的复方蛇床子洗剂多用于治疗妇女阴道炎[8]、脚癣[9], 效果显著。
本方特点在于重用蛇床子、苦参为君药。蛇床子性辛温味苦, 入肾经, 为燥湿杀虫之良药;苦参性寒味苦, 入肝、肾、大肠经, 可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两者均为治疗皮肤湿痒之要药。方中除配伍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中药外, 另配伍有消肿止痛之中药, 标本兼治。
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 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可明显降低小鼠足、耳肿胀率, 可显著降低伊文思蓝渗出量, 改善二甲苯所致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还能够明显增加豚鼠对组胺的耐受性, 提高小鼠的致痒阈。体外抑菌实验表明, 该方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在局部体外抑菌实验中, 该方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家兔破损皮肤感染, 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急毒长毒结果表明:本品不具有明显的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对肛门局部及直肠黏膜无刺激和腐蚀作用, 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无明显刺激性, 未见皮肤致敏反应。
中药坐浴法为肛肠科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运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辨证论治, 标本兼治, 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经临床观察验证疗效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肛周皮损症状, 安全性良好, 且方便经济, 宜长期使用, 患者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4例肛门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 (n=116) 和对照组 (n=58) , 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患者瘙痒程度、瘙痒发生频率、瘙痒持续时间、肛周皮肤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门瘙痒症,复方蛇床子苦参洗剂,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55.
[2]金虎.现代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77.
[3]郑筱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96-298.
[4]黎爽, 王威, 李平东, 等.李平东教授外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肛门湿疹经验总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 (1) :4-5.
[5]葛畅, 姜春英.姜春英教授治疗肛门瘙痒症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 (16) :37-39.
[6]冯旭良.三花汤合苦参汤外用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23) :21.
[7]韩娟.苦参汤加味治疗风热侵袭型肛门瘙痒症30例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11) :39.
[8]郭华, 陈连剑.复方蛇床子洗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 1999, 8 (11) :53.
复方苦参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共72例, 男性40例, 女性31例, 年龄26~67岁, 平均54.7岁。入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细胞学、组织学或胃镜证确诊, 且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2002年) 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Borrmann's分型包括粘液腺癌7例, 浸润型腺癌16例, 溃疡型腺癌30例, 蕈伞腺癌6例, 鳞状细胞癌4例, 印戒细胞癌4例, 混合型5例。TNM分期为11例Ⅰ期, 26例Ⅱ期, 21例Ⅲ期, 14例Ⅳ期。Karnofsky评分均在60分以上, 同时排除严重内科疾患或感染者, 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者, 胃癌为其他肿瘤转移病灶者, 严重的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疾患以及药物、食物过敏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 第1天, 给予奥沙利铂静脉滴注, 剂量为130 mg/m2;第1~5天, 行亚叶酸钙静脉滴注, 剂量为200 mg/m2;与此同时, 静脉滴注氟尿嘧啶, 剂量为500 mg/m2。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 即将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加至250 mL浓度为0.9%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行静脉滴注, 每天1次, 2周为1个疗程, 每3周重复1次, 连续化疗2个周期。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免疫功能检测, 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 (CD3+、CD4+、CD8+、CD4+/CD8+) 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活性[2]。
1.4 检测方法
选用Cell Quest软件及Beckman 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对抽取好的血样进行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数量的分析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单位以χ2检验, 计量单位以x-±s表示, 组间以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比较。见附表。
3 讨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苦参、白土苓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散结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瘀毒内结所致的癌性疼痛及出血[3]。方中苦参味苦性寒, 长于清热利湿, 解毒止痛, 为君药。白茯苓具有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之功, 为臣药。两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之效。现代研究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还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使T细胞活性增加, 数量增加, 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抗体生成释放增加, 从而整体地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同时现代研究试验研究表明,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癌、消肿、缓解疼痛及出血、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 且无依赖性, 毒副作用极低。
据报导, 在临床上应用该注射液, 治疗不同恶性肿瘤病人14例:单纯自细胞减少病人3例。结果表明:对于化疗过程中白细胞低于4000/mm3的12例恶性肿瘤病人白细胞上升, 并维持至完成化疗疗程;使3例单纯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白细胞全部上升在正常水平。通过对深度X线治疗机600伦琴全身照射所造成白细胞降低的家兔和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 证明该注射液, 有明显提升白细胞的作用, 并有显著促进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共72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后, 对照组外周的血CD3+、CD4+、CD4+/CD8+的比值及NK细胞活性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P<0.05) , 同时CD8+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P<0.05) 。而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 (P<0.05) 。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胃癌
参考文献
[1]孙燕, 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8.
[2]石彦, 余佩武, 曾冬竹, 等.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 (3) :183-185.
复方苦参液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70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68.2±4.9)岁,低分化腺癌14例,黏液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7例,高分化腺癌4例,TNM分期ⅢB22例,Ⅳ1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69.4±5.3)岁,低分化腺癌15例,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6例,高分化腺癌3例,TNM分期ⅢB23例,Ⅳ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病理确诊后,开始初次化疗,口服地塞米松7.5mg,2次/d,预防过敏反应,给予5-HT3受体阻滞剂预防胃肠道反应,锁骨下静脉留置Arrow导管,奥沙利铂103mg/m2,静滴3h,d1,卡培他滨片2000mg/m2,口服,2次/d,d1~14,休息7d,开始进行下一周期,21d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Z14021230),20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d1~10,4周重复一次。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时,给予胃复安处理,血小板<5×103/ml时,皮下注射IL-11,白细胞<4×103时,皮下注射G-csf。如不能耐受,出现危及生命毒副作用,停止化疗。应用数字评估法(N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未接受过化疗的胃癌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KPS评分≥70分,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1.4 疗效评定
以实体瘤疗效标准(respons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进行评价,测量瘤体最长径,计算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最长径之和相比。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并能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50%或肿瘤体积增大≤25%;病变进展(PD):肿瘤体积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灶[3]。疼痛评价:将10cm长直线化为10等分,10代表剧痛,0为无痛,Ⅰ度:疼痛减轻1/4;Ⅱ度,疼痛减轻1/2;Ⅲ度,疼痛减轻3/4;Ⅳ度,疼痛消失。缓解率=(CR+PR+SD)/总人数×100%。疼痛缓解率=(Ⅲ度+Ⅳ度)/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缓解率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化疗后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3。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占消化道疾病的首位,每10万人口中,病死率为25.21%,多数患者就诊时,属晚期,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4],手术不能延长其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是治疗胃癌的最好方法,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重要脏器和功能均下降[5],免疫功能较差,加上化疗副作用严重,静脉置管长期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会放弃治疗。胃癌的化疗没有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在本组资料中,两组患者均应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可达40%~50%[5],但是该方案的毒副作用较大,较高的化疗不良反应,干扰患者的治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从苦参、白土苓中提取的中药,每ml含苦参碱>18mg,苦参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苦参碱可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6],提高患者T细胞及NK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癌及提高免疫力的功能,苦参碱对恶性肿瘤细胞[7],有直接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破坏作用,增强B细胞及T细胞的免疫能有,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肿瘤细胞无法粘附内皮细胞,抑制肿瘤细胞转移[8],沈国宏层应用苦参治疗中晚期细胞癌,效果优于单纯化疗组。苦参和白土苓都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诱导细胞分化及凋亡低剂量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时,能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稳定瘤体的作用,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复方注射液通过热板法,酸刺激试验,表明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9],与杜冷丁镇痛强度相近,电刺激表明,小鼠的痛阈值能明显提高,对轻、中度疼痛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在疼痛减轻后,乏力、纳差等症明显改善[10],对疼痛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有国内资料报道,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可达40%~50%,但是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70%。多数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严重的过敏感应,据统计每年有30%的患者无法完成整个化疗过程[11],在本组资料中,在化疗开始前,应用防止副作用发生的药物,患者均可耐受,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苦参的预防不良反应有重要关系。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多周期的FOLFOX4化疗方案引起的肝功能改善比较明显,能改善肝功能,明显降低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12],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苦参联合化疗初治老年进展期胃癌,能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对化疗药物引起的毒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化疗的辅助药物。
参考文献
[1]张旭东,于雯.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2008,10(1):100
[2]张文陆,崔慧霞,王言.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J].广东医学,2012;33(14):2061~2063
[3]李敏,钱晓萍,刘宝瑞.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167~171
[4]Szanto I,Vnros A,Nagy P,et a1.Esophageal intramural mtastasis from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Endoscopy,2002;34(5):418
[5]Mattioli S,Di Simone MP,Ferruzzi L,et a1.Surgical therapy for adenocarcinomaof the cardia:modalities of recurrence and extension of resection[J].DisEsophagus,2001;l4(2):104
[6]Cutsem EV,Moiseyenko VM,Tjulandin S,et a1.PhaseⅢstudy of docetaxeland cisplatin plus?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cisplatin and?uorouraci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 repo of the V325 study group[J].JCO,2006;24:4991~4997
[7]王友春,马建党.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2~23
[8]姜明,陆炜,程国兵,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6):943~946
[9]李屹,张丽楠,杨磊.苦参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423~424
[10]Lalier L,Cartmn PF,Juin P,et a1.Bax activation and mitoehondrlalinsertion duringapoptosis[J]Apoptosis,2007;12(5):887~896
[11]Zhang J,Li Y,Chen X,et al.Autophagy is involved in anticancer effects of matrineon SGC-7901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J].Oncol Rep,2011;26(1):115~124
复方苦参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 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咽下疼痛、消瘦等症状, 患者均行胃镜或者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食管癌。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 男性21例, 女性15例, 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为 (63.4±10.1) 岁;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32例, 腺癌3例, 未分化癌1例;病变部位:食管颈段4例, 食管中、上端为21例, 食管下段11例。对照组24例, 男性20例, 女14性例, 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为 (62.1±9.7) 岁;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31例, 腺癌2例, 未分化癌1例;病变部位:食管颈段4例, 食管中、上端为20例, 食管下段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 具体如下:给予顺铂15mg/m2, 第1~5天;替加氟750mg/m2静脉滴注, 第1~5天。3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 L加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 1次/d, 在每个疗程的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 连用10d。两组患者共治疗4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和进展 (PD) 。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完全缓解: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 没有新的病变出现;无变化: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其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下或者增大25%以下, 无新的病变出现;恶化或者进展: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其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大25%以上, 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1.4 生活质量状况评分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在此评分系统中, 得分越高, 健康状况越好, 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 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得分越低, 健康状况越差。最高分为100分, 为正常, 无症状和体征;最低分0分, 为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均数比较采用同t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而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 有20%左右的患者可行手术根治治疗, 其余的患者主要依赖放疗和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但是在化疗过程中, 化疗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如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等,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在化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由此, 本研究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苦参、白茯苓等提取物组成, 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为肿瘤患者康复提供了可靠手段,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2]。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可明显抑制CD44、CD49黏附因子的表达, 还可以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维护内皮细胞的完整, 阻断肿瘤细胞与基质的黏附, 从而减少了肿瘤转移的形成[3]。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 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 说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效果, 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郜志宏, 李霞.热疗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 (13) :38-39.
[2]孙健, 姚萍, 何晓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射频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 19 (5) :3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