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精选6篇)
篇1: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文章描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目标用户至关重要,
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
不同类型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冲突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个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
文章描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目标用户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冲突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个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
篇2: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为了让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能够抛开个人喜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Alan Cooper提出了Persona这一概念。“赢在用户”这本书将其翻译为“人物角色”,在腾讯我们习惯了使用“用户画像”这个术语。表达的意思一样,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在深刻理解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的虚拟用户。我们通过调研去了解用户,根据他们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一个名字、一张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个用户画像。
Cooper同时也指出,不能为超过3个以上的用户画像设计产品,否则相互冲突的需求就会让我们难以决断。当我们有多个用户画像时,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画像的优先级,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考虑满足首要用户画像的需求,然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次要用户画像的需求。当然,当一个产品非常复杂时,我们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模块来考虑其用户画像的优先级,比如,一个综合购物网站中,某个女性角色在女装版块是首要用户画像,但是在男装版块上就成了次要用户画像了。
最佳做法是在产品研发的初期就进行细致的调研并创建产品的用户画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某个产品可以做就去做了,产品推出之后发现实际的用户与先前设想的用户存在比较大的偏差,而基于先前设想的用户所设计的产品架构却很难承载实际用户的需求。此时首要工作仍然是定义好产品的目标用户。
如何创建用户画像呢?下面以我所负责的一款企业产品为例,来讲述用户画像的创建过程,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定性研究创建了用户画像。当然如果必要,大家也可以在后期再通过定量研究对得到的用户画像进行验证。然而,即使要创建定量用户画像,前期充分的定性调研也非常重要,在对聚类分析结果的解读或参数的调整中,对用户的充分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出有意义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的创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研究准备与数据收集
和所有研究一样,首先我们要确定被访用户类型、设计研究方案和调研提纲。
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我们要找谁进行调研。由于调研的目的是创建用户画像,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调研最大范围的不同用户。通过与不同部门的同事进行脑暴找出可能的各种用户类型,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条件列表,或者一个如下的用户矩阵,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去邀约用户了,每种类型调研3个。不过用户的选择应该灵活一点,如果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遗漏了某种类型的用户,那么增加这种类型;又或者我们在调研了20家企业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新的信息出现,那么可以取消剩下的调研。
此外,在选择调研对象的时候,除了产品实际的使用者之外,我们不要遗忘掉其他的一些利益相关者。比如,购买家用清新剂的是妻子,但是丈夫和孩子对气味的喜好也会影响妻子的购买决策;企业老板可能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某个产品,他却是最终购买决策的关键人物之一。所以这些人都应该纳入到我们的调研范围。对于企业产品来说,经销商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调研对象。
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主要根据研究目的、项目时间和经费等进行综合考量。比如,我们的团队对企业用户的商业模式、使用场景等都不太了解,所以我们尽可能进行实地走访收集一手资料,而由于项目时间的限制,对上海地区以外的企业,我们用电话调研的形式代替。
区分不同用户类型的关键点在于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和动机、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为,而不是性别、年龄、地区等人口统计学特征。调研提纲是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在我们这个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据收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主持人的技巧和经验会影响到收集到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多介绍研究技巧的文章和书籍,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亲和图
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定性资料,按其相近性进行归纳整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前面阶段的数据收集,我们收集到了大量数据,如何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让多人参与,同时又不会遗漏掉数据呢,亲和图此时就非常合适,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让大量定性信息的分析过程可视化,便于大家协同工作和统一认识,同时,产出的亲和图可以方便地作为下阶段讨论的数据依据,
首先用户研究工程师将收集到的关键信息做成卡片,然后邀请相关同事一起来参与亲和图的制作和讨论过程。我的经验是参与亲和图制作的人最好参与了之前的数据收集过程,同时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一开始我们有5个人参与,其中2人对前期调研并不了解,所以当他们面对这些卡片的时候会无从下手,人数过多,也会在达成一致意见时耗费过多时间。一张卡片上只写一条信息,内容包括人+目标/行为/遇到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个例子,C06 U01是对被访企业和用户的编号,方便我们查阅原始记录。为了方便记忆,也可以将企业名字直接写在卡片上。
在开始进行卡片整理之前,我们可以先凭借印象,假设几种用户类型和他们的特点,然后,在墙上将类似或相关的卡片贴在一起,然后对每组卡片进行描述,描述写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上。接下来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汇总,同时移动或重新组织,直到形成最终的亲和图。这里有一个经验可以分享,企业或个人的基本信息不用做成卡片,可以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在讨论和分组的时候作为参考即可。最后形成的亲和图如下:
用户画像框架
通过亲和图,我们已经确定了几种企业类型,以及企业中的个人用户类型。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些企业和个人的重要特征描述出来,形成用户画像的框架。在这个步骤,我们不需要加入描述性的细节,只需要将重点内容罗列出来;基本信息可以用范围来描述,比如员工数可以写成“20人以下”,具体人数可以在下一步用户画像中进行定义。
这个步骤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终用户画像输出之前,可以迅速地和团队其他人进行讨论,并收集反馈。
优先级排列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产品、市场、以及各组leader一起来完成用户画像的优先级排序工作。确定用户画像优先级时,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使用频率
(2)市场大小
(3)收益的潜力
(4)竞争优势/策略等
用户画像
最后一步,完善用户画像。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
(1)结合真实的数据,选择典型特征加入到用户画像中
(2)加入描述性的元素和场景描述,让用户画像更加丰满和真实
(3)将用户画像框架中的范围和抽象的描述具体化,比如,将员工数“20人以下”改成“15人”
(4)让用户画像容易记忆,比如用名字、标志性语言、几条简单的关键特征描述,都可以减轻读者的记忆负担
经验和可改进之处
由于是企业产品,为了便于大家在宏观上确定什么样的企业是我们主要的目标用户。当时的做法是按企业类型定义了三个企业用户画像,然后每个企业中再定义典型的个人用户画像。但是在进入到细节的设计阶段时,我们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具体使用者对这个功能的需求,我们可能发现不同企业用户中的个人用户画像可能会存在相似性,比如我们有企业A和企业B这两个企业用户,企业A中有A1和A2两个个人用户,企业B中有B1、B2和B3三个个人用户,可能A2和B2很相似,这时我们可以对这些个人用户画像进行再整理,根据企业用户画像的优先级,来定义所有个人用户画像的优先级。
篇3: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手机网站 (也称为wap网站) , 是指用WML (无线标记语言) 编写的专门用于手机浏览的网站, 通常以文字信息和简单的图片信息为主。实际上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 安装了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手机的功能和电脑相似 (智能手机即“口袋个人电脑”PPC) , 使用这种手机可通过GPRS上网浏览几乎所有的www网站, 无论是否专门的wap网站;还可安装专门为手机设计的程序, 如手机炒股、手机QQ、手机MSN、手机网上银行等。
现在用户的手机有70%都带有上网功能, 开通这种功能非常方便。手机的便携性和普及率均高于电脑, 使用灵活方便, 手机上网不像电脑上网那样麻烦, 因此手机网站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 手机的屏幕尺寸和CPU处理能力有限, 这就为手机网站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手机上网浏览的需要。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认为, 建立手机网站应从目标用户出发, 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调查结果
笔者调查了22人, 主要是经常或偶尔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调查问卷有三个项目, 结果如下:
1. 什么时候用手机上网?回答在空闲时间的 (如等车、坐车、睡觉前) 占81.82%, 在搜索必要信息时 (如外出旅游、搜索地图、预订酒店和机票等) 占18.18%。
2.浏览网页时经常做什么?回答看新闻的占52.78%, 看小说的占19.44%, 聊天的占27.78%。
3.最喜欢哪种页面风格 (单项选择题) ?回答简洁明朗、板块清晰的占77.27%, 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或图片的占4.55%, 有很多图片、FLASH等生动元素的占9.09%, 多样化、能满足所有人喜好的占9.09%。
用户要求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最后采取主题分析方法得出七项用户的要求:
1. 收费要明晰。要说明具体的收费标准, 免费与收费的要区分开 (占15.27%) 。由于手机网站有收费业务, 如彩铃订购等, 所以用户对于收费问题较为敏感。但这个问题不具有普通性, 如企业门户网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 网页链接要可识别。有链接的地方应有颜色区分或明显的点击提示 (占22.90%) 。用户对于链接的可识别性判断来自使用计算机网页的习惯, 大多数用户认为蓝色字体加下划线、有箭头的是有链接的, 否则认为是没有链接的。在建立手机网站时, 对此应予以注意。
3. 空间安排要合理。要充分利用空白的地方, 字体大小要适中, 避免屏幕一直往下拉造成使用不便 (占15.27%) 。由于页面的空间有限, 用户在浏览页面时必须不停地往下拉, 很不方便, 并且用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一页面上, 所以合理地利用页面的有限空间尤其重要。
4. 分类要准确。页面整体应直接按大类 (如体育、新闻) 进行分类, 在每个大类下面列出一些相关信息 (占7.63%) 。信息分类要清晰明了, 既节约用户的搜索时间, 还要使他们操作方便。
5. 页面要美观。如果图片太少、文字太多, 会令人感到枯燥 (占9.16%) 。简洁明朗、板块清晰、图片精美、色彩丰富、文字大小和间距合适, 都是用户关注的对象。
6. 整体页面要一致。版面要统一, 行距要统一, 标题的图标大小要统一 (占13.74%) 。整个网站的风格、功能用语应前后一致, 特别是有链接的标题应一致。另外, 字体的大小、颜色、行距等, 不仅影响用户对功能的识别, 还会影响整体页面的美观。如果每个功能标题的用语、字体、颜色都一致, 那么用户一眼就可看出标题的功能, 会减轻因手机屏幕有限所带来的视觉疲劳。
7. 返回要方便。每一个页面都能方便地返回到主页 (占16.03%) 。对用户要求页面返回方便要特别关注。返回主页的按钮通常都在网页的最下面, 但是由于用户往下拉页面不方便, 许多用户根本就不会浏览到网页的最下面, 所以把返回主页面的按键放在页面的最上端更好, 并且按键链接要容易识别, 方便用户操作。
手机网站的营销策略
1.当前, 用户主要是在空闲时间用手机上网, 大多选择看小说、聊天、浏览新闻。手机虽然基本都有游戏的功能,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用户很少在用手机上网时玩游戏。如果手机网站开发一些互动的小游戏, 那么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2.由于用户对收费特别敏感, 所以手机网站要明示收费标准, 让用户放心浏览网页, 而不会因担心不小心订购某商品产生费用而放弃上网。对企业手机网站来说, 更要注意这点。企业建立手机网站的目的是展示企业的风采、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不能因为收费问题而损害企业的形象。
篇4: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关键词:卫星通信,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抗干扰
0 引言
美军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新型结构所要满足的核心要求是必须提供极高的生存性及保护性服务。包括窄带系统、受保护系统和宽带系统。窄带系统采用UHF频段, 主要用于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和点对点通信以及手持式个人通信系统;受保护系统采用EHF/Ka/X频段, 提供核心的军事通信服务;宽带系统采用Ka/X频段, 用于保障宽带接入和全球广播系统。
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是未来窄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 最终替代UFO卫星并为美军提供全球通信能力。MUOS是国防部全球信息栅格的核心组成部分, 将服务于机动性更强、容量需求更大、业务质量要求更高的用户, 可为作战人员提供与综合战区网络化的陆地、空中和卫星通信系统相连接的关键通信链路。
MUOS在考虑高性能、全球覆盖的同时, 采用了大量的抗干扰措施保证美军全球战术通信能力。
1 MUOS组成与特点
1.1MUOS组成
MUOS的总体目标是向作战人员提供超视距通信 (联网通信、点—点通信、移动通信) 、全球 (包括极地) 覆盖以及联合互操作, 为用户提供基于优先权的通信业务接入, 支持话音、数据或话音和数据的混合通信, 能够满足移动作战人员对通信距离、容量、接入与控制、互通、业务、动中通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保持国防部现有窄带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应用水平;提供满足新的潜在需求的手段。它可以在各种环境, 为国防部和美国政府移动用户提供全球战术窄带卫星通信业务。
MUOS由空间段、用户段、地面段等部分组成, 地面段的网络控制和MUOS网关提供与国防信息网络 (DISN) 以及公共电话交换网络 (PSTN) 的接口。 MUOS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MUOS的空间段包括多颗MUOS卫星, 采用60 GHz的星间链路 (ISL) , 为系统提供冗余的通信链路并减少地面的呼叫路由。
MUOS的用户段包括地面移动终端、可搬移终端以及海面舰艇用户终端等。MUOS终端采用公共空中接口 (CAI) , 可以通过MUOS网关、DISN与政府拥有的商用网关连接到商用的移动卫星服务。MUOS用户也可以通过DISA电信港与其他军事通信卫星的用户进行通信。新型的手持终端将兼容JTRS的体系结构, 可以直接通过商用移动卫星服务进行通信。传统的UHF终端和新型的手持终端通过MUOS网关进行通信。
MUOS的地面段包括卫星控制段、网络控制段和MUOS网关。卫星控制段使用国防部指定的TT&C频率对卫星进行控制。网络控制段为系统提供UHF频段DAMA控制, 为用户的通信申请动态分配通信频率。MUOS网关通过Ka频段的通信链路连接卫星, 实现Ka-UHF频段的交链。
MUOS卫星星座包括4颗地球同步卫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第1颗 MUOS 卫星定位于东经 72° (印度洋) , 可覆盖朝鲜和西南亚2个战场, 将增加传统用户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可用性。第2颗 MUOS卫星定位于东经 172° (太平洋) , 可加强对朝鲜的覆盖, 并将覆盖范围扩大至太平洋地区。第3颗卫星定位于西经15.5°, 可加强对西南亚地区的覆盖, 并将大西洋包括在内。第4颗卫星定位于西经100°, 备用星定位于东经76°。
MUOS网关分别部署在夏威夷、诺福克、西西里和澳大利亚, 这些网关连接到位于夏威夷和弗吉尼亚的网络管理和交换中心。
MUOS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
① 容量:全球范围内允许1997个用户同时接入 (39.2 Mbps) , 502个战区同时接入; ② 覆盖范围:北纬65°到南纬65°; ③ 数据吞吐量:42 Mb/s, 比UFO系统高10倍; ④ 传输速率:达到 96 kb/s, 甚至可以接近128 kb/s。
1.2MUOS的特点
① MUOS采用 3G WCDMA 和 UMTS 商用蜂窝技术, 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管技术 (如动态信道选择) 和多址技术, 实现同时传输文本、话音、视频信息和最佳利用其容量的目的; MUOS修订了WCDMA波形的最大传输时延以适应通过同步卫星的通信。同时增加通信的优先级与安全性控制以适应军事通信中的各种通信需求;
② 通过采用窄带点波束技术达到重复利用频率之目的, 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每颗卫星通过16个固定点波束实现其覆盖, 每个波束重复利用4个5 MHz WCDMA RF载波;
MUOS在终端和卫星之间使用UHF频段链路, 在卫星和网关之间使用Ka频段链路, 所以MUOS系统中存在UHF-UHF的通信链路 (兼容UFO系统) 和UHF-Ka-UHF的通信链路, 利用卫星关口站技术还可以提供广播服务;
③ 同时还采用抗干扰技术, 包括采用窄点波束、干扰监测和消除、自适应信道分配、复杂的波形和星间链路, 以减少对上行链路干扰的影响。
2 抗干扰措施分析
2.1多个点波束的抗干扰能力分析
现在许多商用的卫星通信和广播系统已经大量采用了点波束或者是窄点波束, 以实现避开有意或无意的电子干扰, MUOS的每颗卫星通过16个固定点波束实现覆盖, 其多个点波束的方式可以避免以前UFO采用全球波束容易遭受任何地区的上行干扰问题。
通过多个点波束覆盖不同的作战区域, 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的作战单元采用多个波束进行通信, 可以降低敌方的单一作战平台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即敌方无法通过单一作战平台获得当前区域的干扰目标信息, 也无法对其他波束的作战目标实施干扰。
同时, MUOS卫星的多个点波束指向不同区域, 可以利用卫星监测设备发现某一波束内的干扰信号, 通过调整波束指向避开干扰源所处的区域,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2多种通信体制的抗干扰能力
MUOS系统充分利用商用的先进技术, 在兼容UFO的工作方式下, 综合运用频分多址 (FDMA) 、时分多址 (TDMA) 和码分多址 (CDMA) 的技术体制, 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MUOS系统的FDMA体制, 采用了固定分配和动态分配 (DAMA) 技术, 其中固定分配技术可以为高级别用户提供有效的通信带宽, 保证通信链路;动态分配技术在有限的带宽内提高了通信容量, 并且每次用户的通信频率都随机分配, 增加了干扰方侦察和干扰的难度。
MUOS系统的TDMA体制, 主要在其下行链路中使用, 通过划分时隙实现多种业务以及多用户的通信, 由于卫星信道的特殊性, 干扰方很难实现精确的时隙对准, 也就无法集中有限的干扰资源破坏重点目标的通信。
MUOS系统的CDMA体制, 与地面的WCDMA相同, 采用成熟的商用技术, 降低了设备复杂性, 同时采用CDMA技术, 提高了通信信号的抗截获性能。
2.3多种通信链路的抗干扰能力
MUOS系统的通信链路包括用户 (地球站) 与卫星的通信链路, 关口站与卫星的通信链路以及星间链路。
2.3.1 用户通信链路
用户 (地球站) 与卫星的通信链路包括与UFO通信体制兼容的UHF频段通信和采用WCDMA的UHF频段通信。
与UFO的通信体制兼容的通信采用在MUOS卫星上搭载UFO的通信载荷, 信道带宽有5 kHz和25 kHz 2种, 完全兼容UFO的通信终端, 可以采用预分配和动态分配体制。动态分配体制每次分配不同的频率或时隙, 提高了对抗设备截获和干扰特定目标的难度。
采用WCDMA通信体制的UHF频段通信, 通过不同的扩频码区分不同用户, 多个通信终端共用相同的通信信道, 也具有较高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
因此, 用户与卫星的通信链路采用的各种技术体制增强了系统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
2.3.2 关口站通信链路
关口站采用Ka频段18.4 m天线, 上行链路带宽372 MHz, FDMA, 右旋园极化;下行链路带宽包括1个450 MHz (左旋园极化) 和2个450 MHz (右旋园极化) 。下行链路采用2种极化方式, 左旋园极化用于TT&C以及第1路数字信道 (包括10路WCDMA信道和卫星数据) ;右旋园极化包括第2路数字信道和第3路数字信道 (均包括11路WCDMA信道) 。
关口站到用户的通信由卫星的透明转发方式转发, 关口站上行链路采用FDMA方式, 直接通过波束选择到不同的区域。用户到关口站的通信信号首先由卫星载荷进行数字化和滤波, 然后进行8PSK调制。32路WCDMA信号调制成3路8PSK的信号, 宽带8PSK载波在关口站解调并恢复到原始的模拟WCDMA载波。
关口站与卫星的通信链路采用Ka频段, 具有频段高、波束窄的特点, 在波束外的干扰将被卫星天线的旁瓣抵消。
MUOS采用Ka频段与UHF频段交链技术, 同时在关口站下行链路中采用数字处理的星上转发技术, 可以避免干扰方侦察目标的实际工作频率, 提高了系统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
MUOS采用关口站可以实现战区级的广播服务, 利用广播服务时, 各用户终端处于接收状态, 符合战场电磁控制 (EMCON) 要求。通过采用广播等单向链路, 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系统抗干扰能力。
2.3.3 星间链路
星间链路采用60 GHz, 方向性强且不会穿透大气层, 地面干扰设备无法侦察和干扰星间链路。
利用星间链路可以实现星上的信息传递和路由交换, 减少了对地面控制设备的依赖, 在地面控制设备故障或遭受破坏时, 卫星系统仍然可以自主正常工作, 提高了系统抗毁性能。
2.4多种通信速率的抗干扰能力
MUOS系统的通信信号速率从75 bps~56 kbps, 特殊场合信号速率可以达到128 kbps或以上, 传送的业务包括话音、数据等。MUOS系统的DAMA波形特征如表1所示。
表1中5 kHz和25 kHz的波形是UFO卫星采用的主要通信波形, MUOS利用单独的通信载荷兼容UFO的用户终端, 所以支持表中的5 kHz和25 kHz的通信协议与综合波形的通信协议。
CAI是MUOS系统新启用的波形, 用以规范MUOS用户终端和卫星之间的使用的通信。MUOS CAI 确定的物理层、媒体访问层和数据链路层需要兼容支持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网页浏览等公共业务的高层商业协议。
MUOS CAI 在MUOS兼容的用户之间利用包路由和电路交换支持9.6~64 kbps数据速率的话音、视频和数据服务。舰艇终端最大的数据速率可达到384 kbps。
当MUOS系统受到干扰后可以根据需要将速率进行调整, 提高抗干扰能力。
2.5全面应用IP的网络抗干扰能力
MUOS支持网络中心的IP通信服务和电路交换服务。 卫星IP网络结构是地面宽带IP技术在通信领域内的演变和应用, 对于实现连接海、陆、空、天通信网络的一体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传统的信道或频率对抗的方法将无法有效对抗基于IP的卫星网络。 基于IP交换的通信卫星系统的协议集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对网络协议的分析, 才有可能获得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互连协议、路由算法、地址分布等网络特征, 进而实施网络对抗。因此, 全面应用IP的卫星通信网络具有抗传统电子干扰的能力, 需要网络对抗手段才能实施有效对抗。
3 结束语
MUOS系统是新一代的战术卫星通信系统,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具有的性能特点和抗干扰措施, 可以作为我军研制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参考, 以及研制相应对抗装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MACMULLAN S J, KARPINSKY C J, EAVES R E, et al,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s for MUOS [J].IEEE, 1999, 2:1119-1124.
篇5: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此次“睛彩中国”业务启动的同时,中广传播还宣布,从2010年2月开始,其与中国移动合作的CMMB手机电视业务,将正式在首批24个省上线,3月31日前其余省陆续上线。服务费以中国移动对外公布的标准资费为准。
“睛彩中国”业务形式
“睛彩中国”业务共分为3年与6个月两种业务形式。根据所购终端内含的“睛彩中国伴侣卡”内容不同,分别享受两种资费优惠政策。“睛彩中国”3年期业务的用户可以在开通之日起三年内收看6套电视节目,收听2套广播节目。“睛彩中国”6月期业务用户则可以在开通之日起6个月内收看6套电视节目,收听2套广播节目。消费者可以根据终端外包装上的“睛彩中国”提示进行选购。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回馈用户,此次除了以“睛彩中国”的形式给终端企业补贴给用户实惠外,中广传播更是在全国市场推出“买睛彩电视赢千万大奖”有奖注册活动。凡在活动当月注册的睛彩电视用户,均可参与当月的抽奖活动,每期奖金总额设计为80万,获奖人员10260人,全年奖金1000万,获奖人数120000人。
“睛彩”内容
目前“睛彩”手持电视除对部分中央、省、市部分节目进行转播的同时,还陆续推出了适合移动人群收看应用的“睛彩电影”、“睛彩财经”、“睛彩导航”等“睛彩”系列产品。
与CCTV-6合作推出的“睛彩电影”已经实现了金球奖颁奖盛典的全国首播,并将继续打造精彩电影随身看的电影新看法。在开播初期,将全天18小时播出,内容包括2部电影、多部短片、栏目、频道宣传片和节目预告等。
与广联易通合作推出的“睛彩导航”颠覆了传统导航仪的概念,实现了全新的智能交通导航服务,为用户发送城市交通的实时路况、流量信息、路点资料等导航信息。“睛彩导航”具有实时接收并更新路况的功能,可以随时提醒驾驶人员哪条路拥堵、哪条路畅通,并直观地通过“红绿蓝”方式,显示在地图上。目前“睛彩导航”已经在北京、上海、青岛、郑州、广州、昆明、深圳、成都、天津、沈阳等10个城市开通,并已启动试商用。
以实时股票信息为主的“睛彩财经”业务也已经在全国完成部署,并将在春节后正式商用。
5年发展过亿CMMB用户
随着此次“睛彩中国”业务的启动,中广传播(集团)也对最新的发展规划作了介绍:2010年发展目标为1000万终端用户;在未来5年,实现基础业务用户数量超过1亿,增值业务用户数量超过4000万。
中广传播总经理孙朝晖表示,为了支持这一宏伟目标,中广传播将会在网络覆盖、内容产品、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拓展。
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
据孙朝晖介绍,截至1月28日,中广传播(集团)已在全国282个城市实现了CMMB基础网络覆盖,同时开始正式加密运营。在3月31日前,将完成全国337个城市的网络覆盖(新疆、西藏、青海个别气候条件特殊地区除外)。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的建成与商业运营的开始。
在未来5年内,计划实现睛彩电视信号中国大陆全部地市级及以上城市达到深度覆盖,覆盖所有的县级市,覆盖1000个以上的县,覆盖主要的高速公路。
篇6:明确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的创建步骤
日前,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高德”)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举办了“智领位置”高德专场论坛。在本次论坛上, 高德宣布了其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领域的战略部署和业务进展。与此同时, 其还在现场发布展示了最新版手机地图和PC地图。
着力培育生态环境
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基础位置服务的高德在深入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 也在逐渐培育自己的生态系统。
高德CEO成从武表示, 高德公司的核心业务正在向PC屏、移动屏、汽车屏和智能电视屏等不断渗入, 最终通过云平台将高德的核心业务和技术能力向前者提供支撑, 建立“四屏一云”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 作为高德正式进军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主打产品—高德地图, 自2011年5月17日正式上线以来, 截至2012年5月10日, 用户已突破5800万, 日均新增用户十几万。
2012年, 高德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即高德地图用户突破1亿人。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高德地图自上线以来保持着每月发布新版本的更新频率。此外, 高德还不断添加如“在线导航”、“个人交通台实时路况播报”、“团购频道”、“3D地图”等功能, 试图为用户打造良好的位置服务体验。
据悉, 携程、布丁、西山居、腾讯美食、满座、VPON等与高德在位置应用的合作伙伴也参与了本次论坛的讨论, 分享了开发案例和行业报告。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 高德地图API业务合作用户数已达九万家, 高德地图及高德导航移动应用用户数超过6700万。
不畏巨头强势
面对百度等巨头进入地图业务领域带来的竞争, 成从武告诉记者, 这是投资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他认为, 这说明了未来位置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地位, 而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如果现在不进入这一领域, 在未来将会丧失发展机遇。苹果App Store下载量达前100名的应用几乎都会涉及到位置服务, 也就是说未来地图或者导航会成为很重要的入口, “谁占据入口, 谁将掌握用户”。
在成从武眼中, 高德是目前业内少数几家, 甚至是惟一一家可以提供完整的位置服务解决方案的公司。高德软件具有手机导航引擎、互联网后台服务, 以及手机端适配等多项能力来保证其不会被同质化产品所超越。
他表示, 这些巨头尽管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 但是在转型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阻碍, 移动端就是其中一个障碍。而就在同一时间, 高德地图的移动应用用户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 而这一数目对传统互联网企业来说是很难达到这一级别的。
相关文章:
管理员用户与标准用户简介以及区02-07
项目验收用户总结报告02-07
个人用户02-07
关于做好2012年上海市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推进工作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推荐工作的通知02-07
电话用户实名制入网实施细则资料02-07
用户历史02-07
用户配置02-07
项目实施方案深度要求02-07
SAP项目用户操作手册-月末结账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