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精选十篇)
舒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将298例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住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151例,其中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7.4±11.8)岁。147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37.8±11.3)岁的对照组。
1.2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普通护理外加舒适护理,控制变量对照组仅作普通护理[1]。内容基本如下:①加强术前沟通:包括探视病房安排患者做好各项有关检查,病历收集,与管床医师及家属交流并做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安排,记录关于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患者的综合情况。②必要的疏导:对于手术前后患者出现的情绪低落和应激反应应该积极能动地努力给患者做开导和陪伴,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需要心理咨询的患者应及时向心理科求助,避免情况恶化进而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③增加舒适护理操作:医护人员行使常规操作时应相当娴熟,除了要严格把关手术各项细节和生命体征以外,医护人员还应当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时刻为患者着想,尽量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低落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手术,比如播放一些轻音乐就是能够帮助患者转移分散注意力不错的选择。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还没有恢复意识的时间内,医护人员应该把引流管等摆放到让患者感到舒适的位置,并把床铺角度调到合适的坡度,告知护士手术相关细节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方便突发情况下医护人员共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恢复意识后应鼓励患者,告诉患者手术过程非常成功,给患者充分的踏实与安心。④提高回访质量:手术完成将患者送至病房途中要随时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让管床护士详细了解患者手术情况,术后2 d内随访患者及其家属[3]。
1.3检测指标:护理前后记录患者血压等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心理及满意度并与术前做相关数据的对比方便后期统计数据总结结论。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2.0软件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视为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
2结果
舒适护理整体效果明显高于普通护理。见表1。
3讨论
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多方面伤害,且传统手术室护理相对机械化,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二者不同点之处在于舒适护理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让医护人员更关注患者的身心及其对来自社会的需求,个性化制定方案措施来照顾患者综合感受的同时更有利于医患关系的缓和,更有利于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同时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应该在平时时间中注意累积,以便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处理紧急问题,缓和事态发展[4]。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私人信息,对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各种问题甚至质疑,医护人员都应当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恶化事态[5]。本项目目的是讨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可见,手术室的舒适护理作为一种超前的护理理念能够有效缓解手术造成的不利反应,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惠玲.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1):134-135.
[2]李秀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296.
[3]谭方蓉.60例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6):1286.
[4]余芸芸.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科学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5):191.
舒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 篇2
手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疾病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很多疾病都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应激刺激下,生理及心理情况发生改变,进而会对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对此,在手术室当中,护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开展有效的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生理、心理上的不良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基于此,本文选择5月-年5月,到医院进行就诊的.手术患者118例,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5月-2016年5月,到医院进行就诊的手术患者118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者59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为(40.6±4.2)岁;观察组中纳入患者59例,年龄在23-68岁,平均年龄为(41.2±4.5)岁。纳入标准:均为常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年齡、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基本护理并送回病房。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①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知识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进行了解[2]。同时,提醒佩戴假牙的患者手术前摘掉,女性患者不宜化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告知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鼻饲引流管、导尿管等,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②在手术中,对手术室温湿度进行调节,严格进行查对工作,确认无误后开始进行手术。手术中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准确的为医生传递器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对于局麻的患者,还应注重与患者的交流,确保患者心态平稳[3]。③在手术后,对患者皮肤残留血液、药液擦拭干净,注意患者保温。对于全麻患者,应在唤醒之后再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妥善交接,详细告知患者情况及后续护理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率为89.83%,护理满意率为96.6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当中,手术都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都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手术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容易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对此,在手术治疗中,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4]。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手术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已经难以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加以满足。对此,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舒适护理进行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创造性、个性化特点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确保患者生理、心理稳定。通过更加完善的护理,使患者的舒适度得以提高,从而对护理工作产生更高的满意度,也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对舒适护理在手舒适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到医院进行就诊的手术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经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护理后护理舒适率为89.83%,护理满意率为96.6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舒适护理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田红, 蒋莉, 彭昌孝,等.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8):1249-1250.
[2] 王明思, 林菊玲, 陈小香,等.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34(8):1231-1232.
[3] 陈丽梅, 梁肖鸾, 郑小飞,等.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8):1251-1252.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6-01
对于手术治疗而言,是躯体以及心理重大的应激源,通过生理上的创伤以及心理上的凝惧可对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严重的干扰,使其在躯体以及心理上都产生严重不适,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较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生理应激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会对患者的手术以及预后造成极大地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次研究将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流程,其中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等。
1 舒适护理概念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则应运而生。舒适护理是指通过采取以及强化相关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在心理、社会、生理以及精神上都能够达到愉快的状态,使其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对于舒适护理模式而言,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文关怀以及个性化护理理念,从根本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当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2手术室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2.1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士在病房护士的陪同下提前一天来到患者所在病房,主动与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同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充分了解,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为患者以及家属介绍手术医师的个人资料以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尤其是要注重为患者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以及不适等,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配合的要点等,对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告知患者术中不必过于紧张,以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等不良反应,加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2.2术中护理
首先应当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术前将手术室中的温度调整为25℃左右,湿度调整为55%,患者在等候手术的同时可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尽可能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其次,术前可以采用经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签为患者擦拭嘴唇,帮助患者缓解干渴感。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充分暴露。情况需要时可为患者提供衬护垫、软枕以及砂袋等支撑身体,患者若是接受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疏通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沉重感。对于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用握手或抚摸额头等方式,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2.3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之后,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以及手术液擦拭干净,同时为患者盖好被褥,在麻醉苏醒前护理人员可用手轻抚患者脸部,帮助患者清醒,患者彻底苏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并同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休息,术后第二天应当到患者病房进行探视、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情况,了解伤口疼痛以及排气情况,做好患者的术后指导。
3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但手术是否成功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这阶段同样是患者心理极为脆弱的阶段,有不少文献曾报道[1],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紧张、压抑、恐惧、害怕等应激反应,这些不良的应激反应均会对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2]。
舒适护理并不是以固定方式存在的,是一种护理理念的体现。舒适护理指的是从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开展全面的护理服务,舒适护理同样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充分体现出了其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能感受到安全感,使患者在院治疗时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进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由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等各方面造成严重伤害,而在手术室的护理却仅仅是治疗室内的配合,同时属机械化的护理服务,而舒适护理则更侧重于患者对社会需求、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多种角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针对于舒适护理而言并非是一种独立的护理方式,它是以基础护理为标准,在护理过程中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舒适感为根本目的,让患者心理以及生理达到和谐统一。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中,除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3]。对于舒适护理而言,其更加注重的是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舒适度,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也使其能够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加大了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手术[4]。
总而言之,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不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護理理念,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素芳.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A]. 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护理学会:,2010,02(2):113-116.
[2]康晓燕.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0(2):148-149.
[3]金菊妹.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2):182-183.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20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137例, 女性患者63例, 患者年龄分布于15-74岁之间, 平均年龄39.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 对照组患者10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手术方式和术前生命体征等方面的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 按照手术室的护理要求对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护理的干预。首先对患者加强调查。通过对患者进行访视, 了解患者的病例情况,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和手术信息,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等。其次加强护患关系, 医护人员通过和蔼的微笑以及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解释, 同时要将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经过和可靠性情况向患者做出说明, 在和患者进行谈话的时候要多对患者进行鼓励与表扬, 如果遇到儿科的患儿, 可以通过哄、抱等动作和患者亲密接触。第三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所出现的紧张、害怕等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应当及时地对患者做出心理疏导,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患者播放一些音乐。第四, 在手术时要做好舒适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动作娴熟轻柔, 追求快、准、稳, 对患者出现的不舒服的情况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必须改变体位、抚摸病人肌肤等等。最后要再术后对病人做好相应的回访工作, 和患者的家属展开必要的交流, 告知手术的详细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术后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两种护理的病人的数据进行直接的观察比较, 定期的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 这样就能更好的反映出实际的恢复的情况, 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经常大量的数据的分析总结, 我们得出结论, 舒适护理的病人各项指标的达标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这样就表明了心情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进行护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的一种护理理念,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在临床实践中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感等都会使得患者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会给手术的成败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配合医生所进行的一种程序化的服务, 舒适护理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 还增加了外围的护理措施, 注重从患者的心理层面进行必要的疏导, 从生理层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在手术室应用舒适护理主要使得患者能够得到一定的人文关怀, 使得患者可以感受到温暖, 在心理层面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进而促进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4 人员的专业的培训
对于舒适的护理是一项新的工作岗位, 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 我们恰恰缺少这方面人才。这样对于我们人才方面来说就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研究表明, 在市场的需求下这样人才非常的抢手, 这样就要求我们各个企业要自己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阶段人才短缺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原有护理人员进行选拔出一批素质比较高, 接受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然后, 请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知道, 并且联合实际, 真正的与实际的工作接轨, 大大的提升其工作的效率, 能够更早的适应此项工作。作为一名专业的舒适护理工作者, 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工作的工程中严守道德抄手, 做到自己工作认真负责, 病人满意, 领导放心, 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舒适护理员。
5 政府部门的支持
医疗工作无小事, 由于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的程度不断的加强。我们的医疗工作也是时刻在人们的监视中度过。近年来, 各地的医疗事故发生的十分的频繁, 对于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类问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只有政府部门进行很好的调控, 才能使得我们的百姓更加的安心, 尤其像我们刚刚提到的舒适护理这项新的岗位, 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健全, 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把关, 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良性的发展。
结束语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 对于自身的健康关注的程度在不断的加强。如何有个良好的医疗条件一直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 每当我们跨入医院的大门如何的进行就医, 工作人员的态度等等方面人们都是十分的关注的。对于病人来说, 医院的舒适医疗条件, 良好的态度对于病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如果这些都是非常的好, 那么对于病人恢复健康将是非常有利的。今天我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帮助病人, 想要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服务的水平, 上文提到的手术室舒适护理就是很明显的体现, 充分的说明, 一切以病人为主, 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恢复速率。
参考文献
[1]王鑫, 张宝兰.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10) .
[2]袁群秀.舒适护理在胃癌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4) .
[3]朱宝珍.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7) .
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月~206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病人共120例,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46.35±31.88)岁;运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5.31±33.63)岁。病情包括各种骨折、石膏外固定、颈椎手术、股骨牵引、胸腰椎手术、骨髓炎等。
1.2舒适护理应用
1.2.1体位舒适护理
对于骨科患者通常护理均采用制动模式,在进行舒适护理时,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制动方式,减轻患者患处肿胀和疼痛;依据病情,教育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通过静脉血液回流,缓解肢体肿胀,减轻病痛[2];指导患者采取通过铺垫软枕的方法,保持患处的生理曲度;不定时地帮助患者做引体运动,减轻重力导致的.压力;平时多检查绷带及石膏固定部位情况,观察肌肉受压状况,发现有挤压或有其他不适的,及时处理,避免不利于康复的因素产生。
1.2.2心理舒适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舒适护理的先决条件。首先,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病情,交流思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患者就会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其次,要主动关心患者,留心患者情绪的变化,多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做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护理人员只有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对症护理。
1.2.3生活舒适护理
病人首次入住病房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对病房的设施做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场所的位置与各种生活设施的使用方法,使患者能够立即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病房内整洁卫生,保持房内通风良好,阳光充足[3],让患者产生舒适感;严格探视制度,确保室内安静不吵闹,减少患者产生烦躁的情绪;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依据病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保证营养充足,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在生活上的舒适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1.3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分组比较法,一组采用普通护理,一组采用舒适护理,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评分和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主要分级方法为: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疼痛;Ⅱ级为中度疼痛;Ⅲ级为重度疼痛;Ⅳ级为极度疼痛。护患关系信任度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护患关系信任度标准[5],评分为4个等级:1分为不同意;2分为部分同意;3分为基本同意;4分为完全同意。计算2组评分均值,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
1.4统计处理与评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采用了c2检验和t检验,根据国际统计学标准要求,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舒适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的情况少;舒适护理组术后72h的疼痛程度也比常规护理组患者级别低。②依据患者出院前填写的信任度评分量表统计,舒适护理组患者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度高,安全感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3讨论
在骨科的常规护理中,术后疼痛与不适是造成患者各种并发症和延长康复时间的主要原因。将舒适护理运用到骨科护理中,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舒适护理,改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减轻思想负担,亲身感受到温暖,不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琴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参考文献:
[1]周雪华.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9(10):26~27.
[2]赵继军.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3]李华丽.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19(11):90.
[4]潘霞.骨科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8(2):355~356.
舒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手术配合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43-02
舒适护理使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能够使患者降低心理压力,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在手术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手术进行,具有普适性特征[1]。现在,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还是存在不完善的方面,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护理效果也不是特别好。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7月的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选取的是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了手术患者,将这60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在性别和文化程度上均差异不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对照组进行手术中,采用的是常规治疗的方法,在手术前检查患者的病情,将患者的X片等待到手术室中,手术之前患者应该将贴身的衣物交给家属看管。告知患者手术的部位和麻醉方式等,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除了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外,还有进行舒适护理,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手术室中尽量保持安静,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让患者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护士在挪动器械的时候动作要轻,手术室的温度要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2]。在手术室内,一定要确保空气的流通,防止污浊的空气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患者在移动到手术台后,应该进行体位的护理工作,应该将头架进行设置,患者的身体下应该放油衬垫,将其肢体摆放合适,使患者在手术中能够更加的舒适。患者的双脚部位可以放置海绵,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了不适,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眼神等,调整患者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通畅。在进行麻醉之前,应该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了不良的反应,如果存在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3]。时刻关心患者的生命体征,让患者运用深呼吸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果手术中存在意外,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清洁工作,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及时将手术的情况告知患者的家属,让患者的家属可以放心。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疼痛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做好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可以让患者休息,通过调整患者的心态以及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疼痛能够缓解[4]。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的前后,可以指定焦虑评定表,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手术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舒适护理后的满意程度和临床效果都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P<0.01)。
3 讨论
医院在进行手术时,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能够实现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分析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患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不良的影响,也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之前顺利的接受麻醉。舒适护理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其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护理,将传统的单一的护理模式打破,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而且能够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惠君.舒适护理应用于肠梗阻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13:2624-2625.
[2]杨一梅,宋伏虎.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减少并发症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4,06:127-130.
[3]耿会青.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66.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0例, 男105例, 女75例, 年龄17~66岁;均为择期手术的患者, 其中骨科手术44例, 普外科手术77例, 胸科手术24例, 妇产科手术3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9例, 初中及以上96例, 小学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9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的舒适护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舒适护理在术前的运用: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需加强访视工作, 包括术前准备、患者的病情、饮食及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掌握患者一般资料, 如患者的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方法、即往史、过敏史。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就手术医师和手术目的进行简单介绍。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采取积极措施对心理障碍进行疏导。通过术前亲切的交谈,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使其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加强, 解除思想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3]。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 做好特殊体位的指导, 对隐私最大限度地做好保护和尊重, 使其术前焦虑、恐惧心理消除, 对心理舒适度的要求得到满足。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注意访视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1.2.2 舒适护理在术中的运用:
术日对患者亲切迎接, 以帮助其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 产生依赖和信任。护士就手术室设备、布局对患者做简单介绍, 使其对手术室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消除, 对室温进行控制, 宜在22~25℃为宜, 房间湿度宜控制在50%左右。为避免因器械碰撞产生的声音对患者形成不良刺激, 操作动作需尽量轻柔, 在患者行术前麻醉时, 给予眼神的鼓励或握住患者的手, 以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平卧位时, 为防止对臂丛神经造成损伤, 不宜过度外展两上肢, 将用来对体位进行维持的头架、臂撑等均用布类衬垫, 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患者取截石位时, 需在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协助下抬起患者双腿, 并呈弯曲状态放入脚撑, 对两腿分开的角度进行着重观察。对下肢每隔30 min护士需给予适当按摩, 以使下肢沉重感减轻, 促进血液循环, 使舒适度增加。患者取侧卧位时, 为减轻上面腿的压力, 可在两腿间置一海绵垫, 以利于患者的舒适保持。术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以对患者的隐私做好保护, 让患者感觉到手术室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护士在术中需精力高度集中, 对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 娴熟掌握手术方式, 做好术中配合, 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术中重视对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满足, 就手术信息做到及时反馈, 遇到手术中特殊情况要保持镇静, 以免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对存在社会不适感的患者要特别给予安慰, 鼓励其以愉悦的心态度过手术期。
1.2.3 舒适护理在术后的应用:
术毕做好患者皮肤消毒液及血迹的清洁, 注意保暖, 对患者引流管和切口在搬动时要着重防护, 将手术成功的信息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易于术后康复, 同时就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一定指导, 以期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一般在术后第2 d行随访工作, 对患者的疼痛感觉、切口情况、体位摆放情况进行了解, 并鼓励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调整好日常饮食, 保持个人卫生, 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对两组患者行5~10天的随访, 并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护理模式, 以降低或缩短患者不愉快程度及在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为目的[4]。手术室护理工作在近年来除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外, 还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护理的全程。获得较佳效果。
在手术室中应用舒适护理, 可使患者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感到舒适, 有面对手术的信心和勇气, 为手术的成功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临床效果, 加速了患者康复进程, 不仅使患者及社会满意度提高, 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更为深刻的体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安虹, 姜兰, 魏晓桂.人文关怀的温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西南军医, 2007, 9 (2) :128.
[2]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
[3]曾世东, 沈朝晖.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04, 12 (5) :17-19.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篇8
参考文献
[1]杨青敏.实施舒适护理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 2006, 6 (1) :54-56.
[2]方茜, 许敏, 王小琴.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 2004 (4) :24-25.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 男123例, 女77例, 年龄13~84岁。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6例, 硬膜外麻醉128例, 神经阻滞麻醉36例, 局部麻醉浸润20例。普外科手术47例, 妇产科手术102例, 脑外科手术5例, 骨科手术36例, 眼科手术10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 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并查看相关资料, 在与患者交流时, 首先要作自我介绍, 让患者明白你将对他 (她) 的手术全程实施护理, 让患者解除顾虑。了解患者的感受, 同时探知患者的真实想法,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反馈, 用患者明白易懂的方式进行解答。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指导患者予以配合的方法, 如眼部手术的患者术中不可咳嗽及头部摆部;硬麻外的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嘱患者做深呼吸;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和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 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默契,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使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而不会在手术期间出现断层。术中设立手术等待间, 安排高年资专职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尽力完善全程无间隙服务。
1.2.2 术中舒适护理
1.2.2.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 将患者送入安静的环境, 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50%左右。手术间内要保持安静, 避免大声喧哗, 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让患者感觉到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为他一个人服务。多关心患者, 从而拉近患者与护士的距离, 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为让患者感到舒适, 麻醉时给患者垫上枕头, 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舒适的体位, 注意保暖。对于非全麻患者, 护士应站在患者床头边抚摸额头安慰患者, 大体讲解手术的进展情况, 告知他们手术出血不多, 很顺利, 遇到特殊响声时要提前向患者解释, 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要稳、准、快, 动作轻柔娴熟, 减少疼痛刺激带给患者的不适[1]。
1.2.2. 2 减轻手术体位的不适, 在放置体位前, 将所有用来维持体位的手板、头架、布类或护腕均加上衬垫, 以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感, 同时也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平卧位时颈下垫软垫保护颈椎, 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 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膝关节下垫软垫, 避免膝关节过伸, 造成术后疼痛或神经损伤。踝关节下垫软垫, 防止足跟受压。给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眼睛涂眼药膏, 防止角膜干燥划伤, 头面部手术患者眼睛用保护膜保护, 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烧伤角膜, 耳部手术患者用棉球堵塞耳道。确保术中输入的液体温度适宜, 预防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1.2.2. 3 手术结束时, 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 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子, 向患者解释说手术已顺利完成了。将患者抬至手术推车上时注意固定好各种管路, 并将手术床固定好, 车床两边均有人保护。
1.3 术后随访
术后2~3 d, 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者, 根据患者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制定出整改措施, 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结果
本组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 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9.8%。
3 讨论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不仅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而且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两个方面的舒适度, 使手术患者感到了人文关怀,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充满了信心,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 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以使手术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方法 对200例手术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 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本组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 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满意度为99.8%。结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舒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睢阳区公费医疗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其中男48例, 女56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43.14±2.35) 岁;住院时间7~24d, 平均住院时间 (14.76±2.45) d;普外科手术29例, 胸外科手术20例, 泌尿外科手术15例, 神经外科手术14例, 腹外科手术12例, 骨科手术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舒适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掌握患者及手术信息, 如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等。手术前要加强术前访视, 积极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心理疏导, 努力消除患者术前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 并最大限度的获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同时, 要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大概过程、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配合依从性。
1.2.2 术中舒适护理
术中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平静的手术环境, 使患者有安全舒适的感觉。进入手术室后, 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 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舒适与温暖,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4]。也可以给患者听一些轻音乐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要选择正确舒适的体位, 手术时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动作应轻柔娴熟, 追求稳、准、快。
1.2.3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以后, 为患者安置舒适的体位, 待患者清醒时, 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非常顺利, 减少术后抑郁, 提高患者满意度。疼痛是影响胸外科术后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原因, 患者术后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有效地减轻疼痛, 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术后把各种引流管置于舒适位置, 并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等因素, 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要给予安慰和关心, 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呵护。手术后第2~3天进行术后随访, 询问患者术后体温、排气、饮食、切口愈合等情况, 术后随访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4]。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参考WHO制定的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将疼痛分为0级、Ⅰ级、Ⅱ级、Ⅱ级4个等级。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可以忍受的疼痛, 睡眠基本不受影响;Ⅱ级为持续疼痛, 睡眠受到干扰;Ⅲ级为强烈的持续疼痛, 睡眠严重受到干扰, 需用镇痛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显示, 观察组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比较
术后于两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舒适护理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原则, 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5], 令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本文对外科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通过采用舒适护理模式, 使患者对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常规护理的71.16%提高到96.15%, 说明舒适护理模式增加了患者的满足感, 有效的改善了护患关系。综上所述, 手术室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都明显好转, 为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对外科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探讨。方法 将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 对两组患者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对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行舒适护理模式, 可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卓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7) :165.
[2]周艳, 刘晓丹, 李勤, 等.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护理研究, 2008, 22 (34) :3105-3106.
[3]洪小美, 陈丽锋.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19-20.
[4]安虹, 姜兰, 魏晓桂.人文关怀的温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西南军医, 2007, 9 (2) :128.
相关文章:
舒适护理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01-10
药物流行病学课件01-10
毒理流行病学范文01-10
关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现状的思考01-10
湖北恩施地区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01-10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01-10
睡眠的舒适护理01-10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治疗的影响01-10
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