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评价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关键词: 着眼于 素质教育 体育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体育。但是长期以来, 体育教育评价过多地强调了体育的功效性, 注重最终考试成绩的评价, 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学生的最终体育成绩完全取决于考试, 这种只重视横向评价忽视纵向评价的评价机制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正常发展, 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有效地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1 体育教育评价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影响和作用

1.1 体育教育评价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评价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系统中终结性的一环, 其评价取向完全制约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好比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一样,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就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指挥棒。学生出于对学校各种评优及评奖学金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考虑,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拿到优良的体育成绩。如果体育评价取向注重横向评价, 学生则只会从考试出发, 针对考试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造成考什么学什么, 考完不知学什么的局面。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考试, 不外乎身体素质测试、专项技能掌握测试等。这样的评价取向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 而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 起不到激励作用, 就谈不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如果体育教育评价能够从学生的基础差异出发, 注重学习过程, 把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学生就不会只重考试, 一切围着考试转。从而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础, 不用担心考试结果, 从兴趣出发,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体育能力, 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做到“锦上添花”, 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地学习、锻炼, 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 也可以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贯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就是体育教育终身化, 高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的体育终身化服务, 而高校体育教育能否真正地起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体育, 就取决于高校体育教育系统中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所以说, 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在高校体育教育能否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这一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1.2 传统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对贯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重体能, 重结果, 重外在。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差异, 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评价中无视学生学习态度, 进步幅度, 这样的评价机制缘于没有把高校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贯彻到评价中去, 忽略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多年来我们一直用体育测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而体育成绩考核又只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准, 这样单一的评价标准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出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真实效果, 更谈不上为终身体育服务。

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好的学生, 因为体育课成绩评定取决于最终身体素质的测试及运动技能掌握水平, 他们不用怎么努力去学、去练就完全能够达到较高的标准, 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 体育课考评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 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积极性, 满足于自己一时的身体条件, 忽视了对自己更重要的终身体育所必需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及实用体育技能的学习, 待走出大学校门, 徒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 别无它有, 好的身体条件又能维持多久呢?所以说, 不利于学生本人向着终身体育方向发展努力。

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差的学生, 客观地讲, 他们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学习、去锻炼, 都不能在一学年甚至四学年大学生活中就可以锻炼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他们很有可能百倍的努力只能有一点点的提高, 最终考试还是拿不到理想的体育成绩, 特别是学校的各种评优及评奖学金活动, 都与体育成绩挂钩, 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基于自己较差的身体条件, 纵然别的方面再优秀, 也只能被排除在外, 不仅是对这部分学生自信心的打击, 更严重的是学生有可能由此而放弃体育的学习与锻炼, (反正学与不学, 练与不练结果都一样) 放弃参与竞争的机会, 放弃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素质教育也便成了空谈。

2 对策

体育教育评价取消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横向评价, 着眼于学生身体条件的基础差异、把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建立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 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 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以及学习过程表现予以评分, 以激励为主, 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2.1 学生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技能基础条件信息获取

获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 为了避免学生投机取巧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新学年开始就要进行基本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 具体测试项目与方法每个学校应本着“客观真实, 公平合理”的原则, 因地制宜, 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掌握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 详细备案, 以备后用。

2.2 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定

在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中 (1) 统计出勤率。 (2) 课堂表现, 是否积极认真学习及与教师、同学的配合意识如何。 (3) 体育创新精神, 能否积极钻研所学体育项目, 并提出独到见解。

2.3 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的评定

学年最终评定时, 测试学年开始所测项目, 并对照学年开始时的成绩统计进步幅度。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在充分肯定其进步幅度的基础上并对其给予成绩激励。对于身体基础素质条件特别好的学生, 在评定其进步幅度的基础上采取有考有试的方法, 考的是大纲要求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以及要求达到的身体锻炼标准, 占50%;试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其它健身体育项目的学习, 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价其学习效果, 占50%。无形中就给了他们压力, 如果不选择其它健身项目学习, 只靠吃“老本”是不行的, 这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在贯彻高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这一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必需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 建立合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 以期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 更好地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着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横向评价, 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本文依据高校体育应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这一思想, 并在充分论证体育评价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作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开端, 而不是作为一个量化的教学任务来完成;建立起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差异, 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提高幅度、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的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体育评价取向,纵向,横向,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 邱海枝.新课改下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5) .

[2] 邓永明.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考评多维评价模式的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3] 高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刊, 2003 (6)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对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