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 , 由于多发球形肺炎为肺急性炎症疾病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类型 , 这些患者大多是因受细菌感染而引起 , 临床较为少见[1]。多发球形肺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 且大多伴有胸痛或痰中带血等 , 此外 , 这种疾病误诊率较高 , 因此而影响患者临床预后。肺部是人体发生转移瘤的高发部位 , 且大多发生于患者肺部两侧 , 密度较为均匀[2]。该研究为比较与分析糖尿病患者多发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临床CT影像学特点 , 并加以分析与鉴别 , 从而可为临床鉴别及诊断多发球形肺炎提供参考 ,旨在提高多发球形肺炎诊断率 , 改善患者预后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多发球形肺炎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研究糖尿病多发球形肺炎患者均为临床手术证实 , 其中男性52例 , 女性16例;年龄25~69岁 , 平均为 (55.5±2.7) 岁;病程2~6周 , 平均为(4.2±1.0) 周;临床症状:咳嗽58例、痰中带血丝24例、咳痰52例、胸痛34例、发热24例、无症状者8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4次胸部CT检查 , 其中6例患者被误诊为肺转移瘤。
1.2 CT 检查
仪器:飞利浦Briiiance纳米64排螺旋CT机;平扫 , 电压:120~140 kV ;电流:250~280 mA ;厚度:5~10 mm;重建间隔:5 mm;床移速度:5~10 mm/s。待平扫完成后行CT三期动态扫描 ,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进行单期注射90~100 m L碘海醇 , 注射速度:3 m L/s, 待注射25 s后可行第二期全胸部扫描检查[3]。待第二期检查完成后可对患者进行第三期扫描检查 , 时间:2~3 min, 并将所观察到的病变情况记录 , 然后录入到电脑。主要观察患者病灶大小和部位及形态、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度、胸膜改变等。
1.3 实验室检查
经实验室检查发现 , 其中血沉加快者22例 , 外周白细胞升高者32例;痰培养结果为阳性者12例;进行纤镜支气管检查者24例 , 结果为阴性者12例;经皮肺穿刺检查者10例 , 结果均为炎性改变 , 但未见癌细胞。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病灶大小与形态
经检查发现 , 其中多发球形肺炎病灶形态:圆球形者42例、方形者22例、楔形者4例;病灶大小:病灶直径 >3 mm者56例、<3 mm者12例 , 平均直径为 (4.65±0.71)mm。肺转移瘤:均表现为类圆形 , 直径1.6~8.7 mm, 平均为 (5.21±1.01) mm。
2.2 病灶部位
多发球形肺炎:右肺者42例 , 其中位于上叶后段者12例、中叶内侧段者8例、下叶背段者6例、后基底段者8例、外基底段者8例;左肺26例 , 其中位于上叶尖后段者4例、上叶下舌段者4例、下叶背段者6例、后基底段者6例、外基底段者6例。肺转移瘤:患者病灶主要位于肺下叶 , 且可见空洞现象。
2.3 病灶边缘
多发球形肺炎:边缘模糊者为42例 ,4例患者则表现为边缘较为清晰、不光滑。其中38例患者边缘表现较为粗糙 , 且存在粗长毛刺或切割痕迹现象;8例患者边缘表现为轻度浅分叶。肺转移瘤:患者边缘表现清晰、不光滑、不等分叶 , 大多可见细小毛刺。
2.4 病灶密度
多发球形肺炎:患者肺部病灶密度主要表现不均匀者为58例 , 病灶中央密度较高者为20例 , 且周围密度较低 , 主要呈现为晕圈样;14例为空气支气管征象 ,10例密度较为均匀。肺转移瘤:患者大多表现为密度均匀 , 且不会呈现晕圈样 , 存在支气管充气征象。
2.5 病灶周围
该研究中 , 其中28例患者病变中存在多条血管影像 ,8例患者病变周围存在异常增多血管影像。16例患者病变亚段支气管壁存在增厚现象。14例早期病变附近存在片状浸润影像 ,6例晚期病变患者附近存在条索影像。肺转移瘤:患者病变周围存在片状浸润影像 , 但仅限于胸膜侧 , 周围肺叶存在散在多发小结节影像 , 血管连接呈现为阳性 , 但不局限于胸膜侧。
2.6 淋巴结
68例患者中 , 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者4例;肺转移瘤患者中 , 患者存在肺门淋巴结肿大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现象。
2.7 胸膜改变
多发球形肺炎患者中 , 其中胸膜表现均匀增厚者为54例 ,且无局限性结节。肺转移瘤胸膜增厚表现不均匀 , 且存在局限性结节。
2.8 动态观察
对本次所研究患者进行抗炎治疗4周后 , 结果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者为32例;经抗炎治疗7周 , 病灶吸收 , 仅留下几条索影者为20例。但肺转移瘤患者经抗炎治疗后无效。
3 讨论
临床上 , 多发球形肺炎患者临床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球形 ,也存在方形或楔形情况 , 于靠近患者胸膜处则表现为方形。然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来说 , 其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球形 , 但并无方形形态情况[4]。多发球形肺炎患者病灶边缘十分粗糙且模糊 ,同时还存在粗长毛刺或切割痕迹特征 , 部分患者还表现为晕圈样[5]。然肺转移瘤患者的病灶边缘则十分清晰 , 但不光滑 , 大多数病灶存在细小毛刺 , 并无晕圈样。多发球形肺炎与其胸膜接触面积较大 , 但仍然可于患者胸膜外可见透亮线 , 如患者附近胸膜增厚较为明显 , 则说明存在炎症症状。对肺转移瘤患者来说 , 其病灶靠近胸膜时 , 大多病灶则已浸润胸壁 , 但不见胸膜外透亮线 , 附近胸膜改变并不明显 , 胸膜呈现为凹陷状。多发球形肺炎患者支气管充气征象中 , 其中支气管影响较多 , 而管腔扩张并不明显 , 其管壁表现较为规则。肺转移瘤患者的支气管充气征象中 , 其中支气管影响较少 , 管腔并无扩张现象 , 管壁表现并不规则。多发球形肺炎患者在非胸膜侧存在小片状影像 ,而其他处存在斑点影像。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来说 , 其并无卫星灶 , 只于患者胸膜侧存在少数片影。多发球形肺炎患者经抗炎治疗后 , 其病灶吸收 , 而肺转移瘤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并无效果。患者存在阻塞性炎症症状时 , 经抗炎治疗后 , 患者炎症将吸收 ,而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将更为显著。
由于多发球形肺炎患者临床CT影像学特征与肺转移瘤特征较为相似 , 由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典型 , 因此于CT影像中显示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的病变部位十分相似 , 且形态多数表现为球形 , 中央密度十分高 , 存在空气支气管征象 , 结节边缘清晰且不光滑。临床为避免发生误诊情况 , 因积极采取抗炎治疗 , 并及时复查 , 同时要保证治疗时间充足 , 以保证患者球形肺炎完全吸收 , 以免发生误诊情况 , 从而可及时有效诊断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多发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临床CT影像学特征,从而可为糖尿病患者多发球形肺炎误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球形肺炎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多发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于CT影像中的病灶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边缘等均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结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发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较为相似,因此诊断时需十分谨慎,并加以分析,以免发生误诊而影响临床治疗与其预后。
关键词:糖尿病,多发球形肺炎,肺转移瘤,CT,诊断
相关文章:
ICU对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时机有创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02-10
痰热清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8和IL-17表达的影响02-10
一例清醒copd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心理分期及护理干预02-10
浅析大同市御河河道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02-10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检测的临床意义02-10
超声技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