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腰椎滑脱是脊柱常见病,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2004~2009年我们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39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 女29例, 男10例, 平均年龄56.2岁, 其中腰4滑脱21例, 腰5滑脱18例, Ⅰ度滑脱27例, Ⅱ度滑脱12例, 伴有椎弓根狭部断裂15例。单纯腰痛8例, 腰痛并一侧肢体放射痛10例, 椎管狭窄表现21例。
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 取后正中纵切口, 暴露两侧的椎板及椎弓根, 腰4滑脱选取腰4及腰5两侧椎弓根钉植入, 腰5滑脱选取腰5及骶1两侧椎弓根钉植入, 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开窗等方法行椎管减压, 将硬膜囊向一侧牵开加以保护, 切除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 在椎弓根钉上安装连接棒, 提拉复位矫形, 取大小合适的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植入腰4、5或腰5骶1间隙, 结束手术。
3 结果
本组3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创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手术时间为50~90min, 平均67.2min, 术中术后出血平均约400m L, 术后滑脱均解剖复位。于术后3d下床功能锻炼。术后随访X线片, 34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 平均4个月。5例不愈合, 愈合率87.2%。术后恢复根据Nakai分级, 优32例, 良7例。
4 讨论
腰椎滑脱的治疗可以分为复位固定和融合两部分, 手术方法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前路手术复杂、创伤大、复位困难, 但融合彻底是其优点。后路手术具有复位良好、创伤较小, 但常规的横突间植骨、关节突植骨、椎板间植骨融合率低, 远期疗效差, 较易出现内固定的折断。前后联合入路兼具以上特点。我们采用后路复位固定, 椎体间融合取得了同前后联合入路的效果, 滑脱均解剖复位, 症状均缓解或改善, 随访融合率87.2%, 同时具有损伤小、手术相应简单、疗效好、花费小的优点。
大多数学者已经达成共识, 对于椎体滑脱的治疗在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要复位, Hohmann[1]和Stefee[2]指出, 复位可解除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 使局部的生物力学恢复正常, 促进植骨融合。现代内固定器械的发展, 给我们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Ⅰ度及Ⅱ度椎体滑脱, 手术中, 相邻椎体椎弓根钉的植入, 椎间盘的切除, 使我们可以轻松的将滑脱复位。椎体滑脱的治疗最终的目的是稳定, 椎弓根钉棒系统仅能提供早期的稳定, 众所周知, 只有融合才能提供最终的稳定, 没有骨性融合的支持, 内固定器械的折断只是早晚的问题。早期我们采用横突间融合、关节突融合、椎板间融合, 发现融合率较低, 采用经前路椎体间融合, 融合率高, 但手术复杂、创伤大, 现在采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在滑脱复位后, 将椎间隙过度撑开, 取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植入椎间隙, 再将椎间隙稍压缩, 以给植骨块一定的压力。三面皮质骨可以提供较为坚强的支撑作用, 辅以椎体间的加压, 可以很好的解决植骨块向椎管内脱出的问题。
对于椎体滑脱的减压, 我们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 在保证彻底减压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的方法, 只有在以上2种方法不能达到彻底减压, 才使用全椎板减压。在采用前两种减压手段时, 可以辅助椎板间植骨, 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另外, 在椎管减压时, 一定要将神经根管彻底减压, 使神经根松弛, 才能活动良好的手术效果。
摘要: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经临床实践证明,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参考文献
[1] Hohmann F, Strurz H.Differential indication for lumbosacral fusion and reposition operation in spondylolithesis[J].Orthopadics, 1997, 26 (9) :781.
[2] Steffee AD, Sitkowski DJ.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frade IV spondy-lolisthesis[J].Clin Orthop, 1998, 227:82.
相关文章:
屈曲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02-04
经皮螺钉内固定02-04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配合02-04
锁定钛板内固定术02-04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02-04
浅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02-04
希腊奥林匹克的故乡02-04
拉力螺钉固定02-04
葡萄酒主题旅游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