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电网基础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SDH光纤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多,光纤通信网络也越来越复杂,对系统故障处理、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为使SDH光纤通信系统能正常运行,需要对光通信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及以最快的速度排除运行中出现的设备故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论文 篇1:
分析电力系统中SDH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电网的相关建设基础也在不断改进,SDH光纤通信设备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光纤通信网络愈发繁琐,我国对于系统的故障处理以及相关网络的构建有了更大的要求。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与新型化,内部采用了多种新型设备,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SDH光纤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对光纤通信设备进行及时的改进与修复。
【关键词】电力系统;SDH光纤通信设备;故障处理
引言
现阶段下,随着电网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对于通信业务的需求等不断在提升,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的构建不断完善、优化。其中,光传输通信方式已经在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主要由传输信息量大、距离远、频带宽、质量好、抗干扰以及辐射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如何推进SDH通信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
光纤通信就是将极广作为最为核心的载波信号,经过光纤进行相关信息的有效传播的一种具体的通信系统,这种系统也是现阶段最为广泛的通信系统。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单模光纤传播的方式较为单一,只能够允许一项模式的信息即兴传播。单模光纤的直径较小,宽带的规模较大,膜间没有色散现象,运行当中需要依靠配备半导体激励器 LD对其进行激励,相对而言它更适合在距离长的信息传输中应用。多模光纤实质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最主要原因就是允许多个模式之间的同步信息进行传播,这种光纤的纤芯直径普遍较大,采用发光的二极管 LED作为主要的光源装备,并且具有一定的色散现象,多数情况下应该在短距离的信息传输中[1]。
二、SDH传输设备的基本故障处理分析
(一)故障定位的相关原则
故障定位多数情况下应该遵循以下四项要求:第一,先外部,后传输。再一步步确定是否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比如断纤、交换侧故障等,查看电缆、光缆的连接以及网管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第二,先单站,后单板。在问题查找时,需要尽量先具体的定位出那一个问题部位,再继续确定具体站点的板块。第三,先线路,后支路。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多数情况下在线路板的故障造成,在具体进行故障定位时,要遵守“先线路,后支路”的原则。第四,先高级,后低级,对于告警级别进行分析,先对高级别的告警(例如危害告警、主要告警),关于这类告警已经严重影响到通信,需要立刻的处理,紧接着处理相关级别的告警(例如次要告警和一般告警)[2]。
(二)故障分析法
故障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方法,下面将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是全方位的故障检测法,这种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实际效果也是最佳的。全方位的故障检测法,主要是依靠设备的全部运行过程制定的一项全方位性检测方法,接着按照定位来确定具体的故障位置。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实际使用中效率较高,可以重复使用该种方法来解决多个故障问题。在进行全方位故障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步骤:第一对整个通道采取数据采样,即从多个故障以及问题的站点中选择一个站点,接着在多个站点的多个可能有故障的地方选择一个,再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业务方向上的路径图,对于业务源以及所经过的一些站点等信息,最后在使用逐段检测的方法来进行故障定位的站点与单板。二是信息指示信息的分析方法。通过网络管理作为信息的获取中心,了解发生故障部位的参数信息以及相关的网络状态,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故障的检修。在依据相关的信息内容对其进行维护与故障排除工作。三是等效部件代换工作,利用SDH设备传输中部分设备的替换查看原故障是否存在的方式来解决故障问题,替换之后,如果设备能够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就能证明故障部位为替换部位,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迅速的解决故障。
(三)故障处理手段
在SDH运行当中,一旦出现问题,首先需要针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上文阐述的故障定位分析法进行具体定位,从而制定高效的故障维修方法。在处理故障的途中,需要保证较强的针对性,科学的分析与研究,适当的查阅相关资料,才能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对于同一类故障的出现,需要抓住解决故障的关键方法,才能从容面对以后的一系列故障问题[3]。
三、电力系统通信光纤设备的有效维护
(一)维护内容
首先,保证系统设备的运行。电力系统通信光纤的应用的运转需要相应的通信设备维持在正常运行范围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调整电力系统中的供电与传输设备的工作直流电压,将其控制在48正负20%范围内。另外 SDH网管监控系统与电力系统的本地维护终端设计到的电子设备都是相应设备,在其正常运行过程中是不能同时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这样才能发挥禁止病毒入侵的效用。
其次,需要注意故障排除工作的推进。为了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的解决 SDH光纤通信设备的故障需要经过分析与处理这两个环节,具体而言就是将详细的故障信息与指示信息作为故障处理的基础,经过一定排查后可以定位设备的故障,并尽快的查询到故障位置,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證设备的高效运行。
最后,集中维护工作的进行是防止出现大规模故障的有效途径。对于设备的维护,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也是集中法,需要通过对应的部门建立系统型的维修部门,再将设备运行维护所需要的所有监控、维修人集中。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员上的配置,又能增强维护过程的效率。最后,定期对设备与网管的运行进行监督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有利于预防故障的发生以及及时的处理故障,将损失降到最低[4]。
(二)设备的环境要求
为了降低光传输设备的环境因素带来的故障影响,需要保证运行环境的干净整洁,工作人员需要定时的清理工作环境,包括设备的灰尘以及定时打扫卫生等。需要重视光传输设备的运行环境,一旦灰尘过多,容易造成设备大规模的发生故障。相反,运行环境良好可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并且减少维修次数,降低企业的维修支出。另外,设备有最佳的运行温度与湿度,需要控制工作直流电压一直处于最佳范围内。
四、结束语
光纤通信技术是现阶段通信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民众的生活与工作都提供了便利。SDH光纤通信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推进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前进,需要重视故障处理问题,利用科学的故障定位分析法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威.电力系统中SDH光纤通信设备的故障处理及维护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178-179+181.
[2]滕锦进.电力系统中SDH光纤通信设备的故障处理及维护[J].技术与市场,2018,v.25;No.296(08):115-116.
[3]何灵军.光纤通信设备的故障定位及日常维护措施[J].信息记录材料,2018,v.19(01):18-20.
[4]齐一飞,战捷,张绍林,et al.SDH光传输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2).
作者简介:
杜玉霞,(1986-0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从事电力系统通信。
(作者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作者: 杜玉霞
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论文 篇2:
电力系统中SDH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电网基础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SDH光纤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多,光纤通信网络也越来越复杂,对系统故障处理、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为使SDH光纤通信系统能正常运行,需要对光通信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及以最快的速度排除运行中出现的设备故障。介绍光通信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的定位原则,故障分类,排除方法,并对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一些相关的工作要求,可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 电力系统;SDH光传输系统;故障定位;光纤通信技术
0 引言
当前,随着江苏电网基础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生产、管理各环节对通信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的建设也在朝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光传输通信方式已在电力通信业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江苏电力通信主干网以光传输通信为主,它具有传输信息量大、距离远、频带宽、质量高、抗干扰及辐射性强等优点,是集语音、图像、数据通信为一体的综合传输网。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光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地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就日常维护工作中的维护特点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纳与讨论。
1 熟习网络线路、设备及仪表
SDH(同步数字系列)光传输通信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对光纤线路和光传输设备进行维护,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必须熟悉系统的整体情况,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 光纤线路情况。熟悉和掌握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包括光缆的长度、芯数、接续点、跳纤以及光缆线路的路由走向、光纤的衰耗、备用纤芯预留等各方面情况。
② 设备情况。要了解系统内各站点光传输设备的配置情况,对设备型号、传输容量、交叉能力、板件功能、接口业务等要准确掌握,要熟悉设备面板上的各种告警灯和指示灯的工作状态,掌握光端设备的各种工作指标、网管系统的操作、电源设备供电电源状态及ODF(光配线)架、VDF(音频配线)架的使用情况。
③ 仪表、工具情况。SDH光传输系统常用的仪表有光功率计、时光域反射仪(OTDR)、误码仪、2M话路分析仪等。要熟练掌握这些仪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在运行维护工作中的基本故障定位思路
2.1 故障定位的原则
故障定位一般应遵循“先外部,后传输;先单站,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先高级,后低级”的原则。
① 先外部,后传输。在定位故障时,应首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断纤、交换侧故障),检查光缆、电缆是否连结正常及网管系统是否正常。
② 先单站,后单板。在定位故障时,首先要尽可能准确地定位出是哪一个站,然后再定位出是该站的哪一块板。
③ 先线路,后支路。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因此在进行故障定位时,应遵循“先线路,后支路”的原则。
④ 先高级,后低级。即进行告警级别分析,首先处理高级别的告警(如危急告警、主要告警),这些告警已经严重影响通信,所以必须马上处理;然后再处理低级别的告警(如次要告警和一般告警)。
2.2 工作中常见故障分类
① 光缆线路故障。包括光缆线路中断,光缆线路总衰过大等。
② 尾纤故障。包括尾纤断,尾纤弯曲半径过小,法兰盘接头有灰尘及尾纤头脏等。
③ 单盘故障。包括线路板、2M板、时钟板、主控板等器件损坏及由于环境、温湿度影响了板子正常工作等情况。
④ 电缆故障。包括2M电缆中断、DDF(数字配线)架侧2M接口输入/输出端口脱落或松动而造成的接触不良及VDF架卡线松动等。
⑤ 电源系统故障。包括交流停电、设备直流停电及熔断器故障等。
⑥ 网管系统故障。包括网管与设备之间的网线故障或系统异常而造成的ECC(嵌入式控制信道)通道中断、死机等情况。
2.3 在运行维护工作中故障定位及排除的常用方法
2.3.1 告警性能分析法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获取告警和性能信息,进行故障定位。可以全面地、详实地了解全网设备的当前或历史告警信息;也可通过机柜顶部指示灯和单板告警信息,进行故障定位。一般告警灯常有红、黄、绿3种颜色,红色表示紧急告警及重要告警;黄色表示次要告警及一般告警;绿色表示系统正常运行。
2.3.2 环回法
环回法是PDH(准同步数字系列)传输设备定位故障最常用、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环回有多种方式,如内环回与外环回;远端环回与本地环回;线路环回与支路环回等。进行环回操作时,首先应进行环回业务通道采样,即从多个有故障的站点中选择其中的一个站点,从所选站点的多个有问题的业务通道中选择其中的一个业务通道,然后画出所采样业务的一个方向的路径图,图中要标出业务的源和宿及所经过的站点、所占用的VC4通道和时隙等最后逐段环回,定位故障站点及单板。
2.3.3 替换法
替换法就是使用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体去替换一个工作不正常的物体,从而达到定位故障、排除故障的目的。这里的物件可以是一段线、一个设备、一块模块或一个芯片。替换法适用于排除传外设备,如光纤、中继电缆、交换机、供电设备等;或故障定位到单站后,用于排除单站内单板或模块的问题。
2.3.4 配置数据分析法
查询、分析设备当前的配置数据,例如:时隙配置、复用段的节点参数、线路板和支路板通道的环路设置、支路通道保护属性等,分析以上的配置数据是否正常,来定位故障。若配置的数据有错误,需进行重新配置。
2.3.5 仪表测试法
仪表测试法指采用各种仪表、光功率计、光反射仪、SDH分析仪等来检查传输故障。例如:用2M误码仪测试业务通断、误码;用万用表测试供电电压,检查电压过高或过低问题。
2.3.6 经验处理法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通过复位单板、单站的掉电重启,重新下发配置等手段可有效及时地排除故障,恢复业务。但建议此方法应尽量少用,因为该方法不利于故障原因的彻底清查。遇到这种情况,除非情况紧急,一般还应尽量使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或请求支援,尽可能地将故障定位出来,以消除设备内外隐患。
3 SDH光传输系统的维护
3.1 维护内容
SDH光传输系统的维护,包括光缆设备、电源、配线架等附属设备的维护。具体要求如下:
① 保证设备工作条件(包括供电条件,传输设备工作的直流电压-48V±20%,允许的电压范围-38.4~-57.6V)。
② 对系统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根据故障现象和告警指示,利用监控系统进行故障定位,找出故障原因,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③ 通常采用集中维护方式,建议成立维护中心,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维护仪表集中在1个主要站,设备少的站可不设日常值班人员,避免人为造成故障。
④ 故障处理一般是换盘而不提倡修盘。因为一般盘中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要修盘,必须有专用器件和专用仪表,并且修复比较困难。因此建议维护时,只确定故障机盘,换上备盘后,将坏盘送回厂家维修。
⑤ 光纤易碎,所以光纤不允许小角度弯折与拉伸,光纤连接器不能经常打开,在移动光纤接头时,需拧上保护冒。
⑥ 网管监控系统和本地维护终端用的计算机是专用设备,禁止挪用,以免病毒侵害。
3.2 运行维护人员工作要求
光纤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一项严密的工作,因而要求维护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① 在操作机盘时,必须戴上防静电手腕,且该防静电手腕必须有良好的接地。
② 当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机盘时,操作人员必须戴上防静电手腕,将拔出的机盘马上装入防静电塑料袋,放置于防静电环境。对需要送出修理的机盘,还应加防震包装,以免进一步损坏其他元器件。
③ 处理光接口信号时,不得将光发送器的尾纤端面或其上面的活动连接器的端面对着眼睛,并注意尾纤端面和连接器的清洁。
④ 熟练掌握所维护传输设备的基本操作。
⑤ 熟练掌握组网拓扑情况、保护属性、业务分配情况、时隙配置情况等。
⑥ 做好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市电力通信业务的发展,新设备的大量涌入,通信网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通信网络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今后,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随通信系统、设备一起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因此维护人员应重视对网络管理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除了对通信设备的维护外,还要重视对智能化网络管理的维护工作,确保为日益增长的电力生产调度信息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国良,现代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李葆红、付维胜,电力系统通信SDH技术的应用与实施研究[J].科技信息,2007.
[3]董浩健,SDH光纤通信网络故障的快速检测维护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4]梁文,光纤电力通信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作者:郭伟
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论文 篇3:
电力通信中蓄电池的运行与维护研究
通信电源是电力系统通信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地为通信设备供电。在通信电源系统中,蓄电池组是组合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通信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通信电源系统故障,交流市电失压或站用电中断的情况下,蓄电池组便发挥独立电源的作用,向通信设备提供工作电源。因而加强对蓄电池的管理,改善其使用状况,从而有效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通信电源配套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运行现状
以往固定铅酸蓄电池分为开口式、防酸式和防酸隔爆式等,它们存在体积大,电解液为液体,运行操作复杂等缺点。 目前,电力系统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广泛使用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基本上克服了一般铅酸蓄电池的缺点,逐步取代了其他类型的铅酸蓄电池。
(一)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1.无需补加水和调酸的比重等,维护工作量极小,只需定期检测电池端电压和放电容量即可.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漏液,无烟雾,不腐蚀设备及不伤人,对环境无污染。
2.内阻较小,大电流放电性能优良,特别是冲击放电性能极佳。
3.电池的正负极板完全被隔离板包围,有效物质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25℃浮充电状态使用,蓄电池寿命可达10-15年。
4.极板栅采用无锑铅合金,自放电电流小,25℃下每月自放电率2%以下,约为其他铅酸蓄电池的1/4至1/5。
5.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好,抗震性能好,电解液象凝胶一样被吸收在高孔率的隔离板内,不会轻易流动,可立式或卧式安装,与设备同室使用,电池安装可采用叠放式电池架,占地面积小,节约电源系统的投资费用。
6.体积比老式电池小,而容量却比老式敞开型电池高。
(二)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多、型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检修维护技术不易掌握。
2.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正常运行时,浮充电压设置过高或过低。
3.均衡充电频繁,蓄电池过充电。
4.电力调度系统有相当多通信机房直流不间断电源只配置1组48V蓄电池,采用离线放电测试时,一旦市电中断,就会立即发生通信系统中断的严重事故,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5.离线放电试验后,电池组间直接存在巨大电压差,并联恢复时会产生火花,并联恢复困难。
6.放电充电一个维护测试过程需要几十个小时,劳动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7.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最佳运行环境温度为25℃,部分机房保温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影响其寿命的因素
根据电力系统通信设备的需求,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每节单体电压一般有2V、6V和12V三种,一般在枢纽大站,常采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2V电池,在小型变电站,根据安装要求,可采用其他两种电池。在使用时将多节单体蓄电池串连,组成48V的蓄电池组。在对电源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采用两组蓄电池并联运行、浮充方式供电。
蓄电池的寿命可分为循环寿命、浮充寿命和存放寿命。
蓄电池的容量减小到规定值以前,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蓄电池浮充供电的时间,称为浮充寿命。通常免维护电池的浮充寿命可达到10年以上。
由于自放电作用,存放过程中,免维护电池的剩余容量将逐淅减少,通常,电池剩余容量下降到50%的时间,称为存放寿命。在不同的温度下,电池的剩余容量与存放时间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当环境温为250C时,存放寿命可达18个月。当环境温度为400C时,存放寿命只有5个多月,因此免维护电池的存放温度不能太高。
影响蓄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有:
1.放电深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是贫液蓄电池,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其内阻增长较快,端电压下降较大。当达到终止电压,应立即终止放电,并按要求充电。否则会导致过放电。当放电深度为30%时,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1200次;放电深度为100%时,循环寿命仅有200次。因此使用中应当尽量避免电池深度放电。
2.浮充电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根据加速寿命试验的结果,免维护阀控电池在室温下,浮充寿命可达10年以上。
浮充电压过高,电池将长期处于过充电状态,使电池的隔板、极板等由于电解氧化而遭破坏,造成电池板栅腐蚀加速,活性物质松动,容量失效。
浮充电压过低,会使蓄电池欠充电,电池极板硫化而缩短电池寿命。
3.充电设备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电池使用状态的好坏,关键还取决于电池的充电机设备,若充电机纹波系数超标恒压限流特性不好,就会造成蓄电池过充、欠充、电压过高、电流过大、电池温度过高等现象,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4.环境温度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通常来说,若以25℃为基准,平时不能超过+15度~+30度。温度升高将加速蓄电池内部水分的分解,在恒压充电时,高的室温环境,充电电流将增大,导致过充电。电池长期在超过标准温度下运行,温度每升高10℃,蓄电池的寿命约降低一半。在低温充电时,将产生氢气,使内压增高,电解液减少,电池寿命缩短。
三、阀控密封蓄电池组的运行及维护
(一)阀控密封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及监视
蓄电池组在正常运行中以浮充方式运行,浮充电压值在环境温度25℃时,宜控制在2.23-2.28V/单体。均衡充电电压值宜控制在2.30-2.35V/单体。在运行中主要监视蓄电池组的端电压值,单体电压值,浮充电流值,蓄电池室温度,蓄电池组及直流母线的对地电阻和绝缘状态。
(二)蓄电池组的充放电维护
常用的正常充电法有:恒流充电法、恒压充电法和分级定流充电法等。
1.恒流限压充电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端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恒压充电,至到充电完毕。
采用恒流充电法时,充电电流始终保持不变。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逐渐升高,为了保持充电电流稳定不变,外电源的电压必须逐渐升高。采用这种方法,充电时间較短,但是由于充电末期,大部分充电电流都用来电解水,所以蓄电池中将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样不仅浪费了电能,而且还会使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因此这种方法较少采用。
2.恒压充电
采用恒压充电法时,外电源的电压保持恒定。在整个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刚充电时,充电电流相当大,随着蓄电池端电压不断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因此,采用这种充电方法时,可以避免蓄电池过量充电,但是由于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所以也有可能损坏极板。
3.分级定流充电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正常充电法是分级定流充电法。采用这种充电法时,充电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I10电流充电,通常需要6-7小时,单只蓄电池的端电压可上升到2.4V。第二阶段用I20电流充电,直到端电压为2.6-2.8V连续两小时稳定不变为止,这一阶段约需要14-17小时。
4.运行中的补充充电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在运行中,因浮充电流调整不当,补偿不了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自放电、爬电、漏电而造成的蓄电池容量亏损,根据需要设定时间(一般为3个月)充电装置将自动或手动进行一次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过程,使蓄电池组随时具有满容量状态,确保直流电源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
长期浮充电方式运行的防酸蓄电池,极板表面将逐渐生产硫酸铅结晶体(一般称之为“硫化”),堵塞极板的微孔,阻碍电解液的渗透,从而增大了蓄电池的内电阻,降低了极板中活性物质的作用,蓄电池容量大为下降。只有通过核对性放电,可使蓄电池得到活化,容量得到恢复,使用寿命延长,才能判断内部是否失水或干裂,确保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
1.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只有一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
通信-48V直流电源系统只有一组蓄电池组时,为了确保直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蓄电池不能退出运行,也不能作全核对性放电,只能在充电机停用后,由蓄电池组向直流负载和放电电阻供电,用I10电流放出其额定容量的50%。在放电过程中,单体蓄电池电压还不能低于1.9V。放电后,应立即用I10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达到(2.30~2.33)V×N时转为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下降到0.1I10电流时,应转为浮充电运行,反复几次上述放电充电方式后,可认为蓄电池组得到了活化,容量得到了恢复。
2.通信直流电源系统有两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
通信-48V直流电源系统有两组蓄电池组时,则一组运行,另一组断开负荷,进行全核对性放电。放电电流为I10恒流。当单体电压为终止电压1.8V时,停止放电,隔1-2h后,再用1.0I10电流进行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放电过程中,记下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每个蓄电池端电压,电解液密度。若蓄电池组第一次核对性放电,就放出了额定容量,不再放电,充满容量后便可投入运行。若放充三次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可判此组蓄电池使用年限已到,应尽快更换。
3.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周期
根据规程要求,新安装或大修中更换过电解液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试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运行6年以上的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组,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
四、常见故障及处理
1.蓄电池外壳发生鼓胀变形现象
由于蓄电池充电电流过大,充电电压超过2.4V/单体;内部有短路、局部放电等造成温升超标;阀控失灵使电池不能实现高压排气,内部压力超标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蓄电池外壳发生鼓胀变形现象。
当蓄电池外壳发生鼓胀变形现象时,可对其进行核对性放电,容量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的应立即更换;在运行过程中减小充电电流,降低充电电压,检查安全阀体是否堵死。
2.浮充时,单体电池电压偏差大(大于平均值±0.05V)
蓄电池制造过程分散性大,存放时间长,没有按照规定补充电。
如是蓄电池质量问题,应更换不合格产品;如是存放问题,应按要求进行全容量反复充放2-3次,使蓄电池恢复容量,減小电压偏差值。
3.蓄电池外壳温度过高
充电电流大,充电电压高于规定值;蓄电池内部有短路、局部放电现象;螺栓连接不紧固,接头发热;充电机直流输出纹波系数超过1%等均可能造成蓄电池外壳温度过高。
当出现蓄电池外壳温度过高情况时,可降低充电电流,使充电电压保持规定值;或将发热接头清洁处理并紧固螺栓;或检查充电机,加热滤波装置,减小交流成分。
4.浮充电压正常,放电时,蓄电池电压很快下降到终止电压
蓄电池内部失水干涸,电解质变质都可能导致以上现象。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尽快更换蓄电池。
作者:李敏芳
相关文章:
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研究综述02-22
电力系统通信电源论文02-22
电力线路安全管理论文02-22
电力班组安全管理论文02-22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论文02-22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保护及通信系统设计的研究02-22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论文02-22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论文02-22
电力监控系统通信技术论文02-22
铁路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技术论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