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有感(精选6篇)
篇1:读《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有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读完这个成语故事,让我知道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避实就虚,这样解决问题可能更有效果的方法。
《围魏救赵》读后感
世间万物我们都可提早给它下定义,惟独人心人性不可定。这本厚厚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就如同布好了的一个精细如蜘蛛网的大棋盘。在这盘棋中,你必须分清虚与实,善与恶。在复杂中以求冷静和正确的思路。若不谨慎,或是一念之差,走错了关键的几步,就会落入蛛网。
当然,会撒网会用计的并不都是贪婪毒辣的蜘蛛。还记得“桂陵大战”后,魏国大
将军庞涓被捕关入临淄土牢,同窗孙膑在狱中对他说的话:“仙师教我们的谋略是无对错之分的,它是智慧的凝结,关键看你用于何处。用于救国救民时,它可帮你统一天下。若用于谋私取利,则百姓和国家遭殃。”孙膑的话是为劝庞涓改邪归正,可固执的庞涓认为:谋略都是用来完成阴谋诡计的。他表面友善,用尽从鬼谷子仙师那里学来的谋略,只为在暗中获利,得到高官显位。于是在那一年中,庞涓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他为达到自己的贪欲,他先挤下了自己的对手魏错,当上了魏国大将军;接着,他开始东征西讨,南伐北战,用他人的生命累积自己的功名;再来,为了抑制好友孙膑在齐国的发展,竟将他骗到魏国,再借刀杀人,用下“膑刑”;生怕孙膑装疯卖傻逃跑的他,再施下重重围难,硬要将孙膑困死在魏国;最后,他在几个月前立下军令状,挥师北上,攻打赵国,直捣邯郸,可五个月过去未曾动摇邯郸城一砖一瓦,这时,庞涓用计谋,混入邯郸,买通赵人,使邯郸失守。但他终就未逃过“害人必害己”的命运,几天前还威
风凛凛的大将军,到了以和过街老鼠一般模样时才开始回想这一年来的经历。同样是运用的计谋,孙膑被骗到魏国后,在朋友,齐使和赵使的帮助下运用“声东击西”、“将计就计”等计谋,逃回了齐国;接着,他在临淄,又用计谋帮助田大司马(田忌)赛马首次获胜;平陆之盟时,已当上军师的他再次用计帮助威王“化险为夷”;最后,孙膑把握好整盘棋,神机妙算,完成了“围魏救赵”和“削魏强齐”的目的。
同样是计谋,一个能救人民于危难中。一个却能使世间不得公道,不得安宁。一心只想在混水中摸鱼,最终只得教世人唾骂。由此可见,由于人心和人性了不同,人的所作所为也是截然不同,它们对人的影响多么的大呀。
篇2:读《三十六计》――“围魏救赵”有感
读《三十六计》有感1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三十六计》的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是: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意思是:指本来没有的东西却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草船借箭”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计策。
“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令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完不成则受军法处死。诸葛亮欣然答应。周瑜又令所有工匠都不能给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悠闲地过了两天,第三天对鲁肃说:“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士兵,装上一千个草人,晚上将船停在江边。”鲁肃答应了。晚上诸葛亮邀鲁肃到船上饮酒,并令士兵将船向对岸的曹营驶去。船到江心时,江面起着大雾,诸葛亮令士兵擂起战鼓,齐声呐喊向曹营逼近。曹军以为东吴要偷袭,因江面雾大只得对着战鼓响的地方射箭,结果箭全部射到船中草人身上。就这样诸葛亮凭着智慧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很多,比如我们班的某些同学自己故意把别人的东西弄坏,然后硬说是某某同学弄坏的,嫁祸于人,在同学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错误的,“无中生有”对敌人可以使用,但是对好人却万万不能使用,否则就会伤了和气,影响团结。
通过读了“无中生有”这一计后,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智慧,同时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受益匪浅。
读《三十六计》有感2我最近读了一部中国十大名著之一《三十六计》。读完之后我又很大的感受。
《三十六计》是一部书写兵法和智谋的奇书,它概括了中国历代只会谋略的全部精华,共六套战略: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战略有分为六个计策,共有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学全书,精炼的概括了中国历代只会谋略的精华。
我在这本书中懂得了:小小的疏忽很可能会招致失败,往事都要谨慎,要保证自己稳操胜券,经量减少损耗。在局势即将货已经对我方有利时,要扩大胜利的战果。我们在生活之中也要吸取支部书中的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生活之中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博学。
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他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让人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博学。
读《三十六计》有感3旷野上,我在思想的道路上漫步,心里念着一个书名:《三十六计》。
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课堂上的发言吗?就是作业本上的字吗?《三十六计》给了我答案。
“智慧就是生活的经验,就是临危不惧的一点思考”。
声音未落,尘土飞扬。尘土中隐约走出一批军队,那是楚军。楚军多次进攻绞国,却都被绞国顽强地压回。几天后,楚国停止了对绞国的进攻,可周围的小山上经常出现几个无守兵的楚国樵夫,绞国士兵抓回他们,后来,事情又发生了一次,可这次,众楚兵忽然窜了出来,围攻绞军,又一批楚军冲进即将关上的绞国门,轻易占国。楚军舍以樵夫,使敌盈利,故事重展,一触即发。他们舍小利,换大局,先让敌人尝到甜头,再让它吃大苦头,此计为 “抛砖引玉”。此计甚好,它充分利用人类内心的贪心,诱敌上钩。被好处蒙蔽了双眼的敌人,必会不经思考,吃去美肉,结果失去更多,这就是其妙点。可结果再一想,不是计太妙,而是心过贪。只会一味贪婪地去拿馅饼,最终会一败涂地。打个比方,天台就有个人,接了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只要你存钱到××,钱每天会增原利息的一倍,那人就因见钱眼开受骗了1.2万。收起贪婪的心,真诚面对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一切,踏踏实实,这才是成功之路,我边看边想,流泻下了感受。
瞒天过海、以逸待劳,趁火打劫……这些计谋只不过利用了人们的欲望或习惯。放下一切,不用管什么兵法、谋略,只要用自己的智慧,静下心思考,你已经成功了大半。
读《三十六计》有感4我决不后悔!看着这本书,我仿佛变成了笨狼的影子,跟着笨狼走过了千山万水。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也许只有贵妃的死才能换得心的安宁,那颗肥硕的恶毒之心,注定被毒素所吞噬!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命运的线头时不时在飘舞,但我始终找不到那根细小的银针。
昨天吃罢晚饭,我就嚷着要去书市,爸爸妈妈勉强答应,到了那里,我便一头扎进书堆里,原来是一本《三十六计》吸引了我。读着读着,我被“围魏救赵”迷住了。“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到达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认识孙膑我是在田忌赛马中,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今天我看了三十六计更是对孙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睿智的人!
读《三十六计》有感5看书是我的最大爱好,因为看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名人,让我的视野变得开阔,我很佩服孙膑这样足智多谋的人,他的三十六计,让我百看不厌,每一次看都有启发,都有收获。“李代桃僵”就是一个高明的计谋。
“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说,当战争局势发展到必然要有所损失的时候,要牺牲局部利益,来增强整个战局的优势。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的男坡之战,曹军故意沿途抛弃粮食、衣物、使袁军竞相争夺,一时阵势大乱,曹军乘势反击,获得大胜,这就是运用了此计谋啊。
懂得舍弃这是有大智慧大谋略的人才有的胸襟和魄力,战争离我们很远,可是这个计谋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啊,在去年的绍兴市围棋比赛中,我就是不懂得舍弃几个子,拼命想和对方厮杀,结果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小,葬送了一盘本来属于我好棋局啊。想起来现在都后悔,要是赢下那盘棋,我就是二段棋手了啊,要是早读懂“李代桃僵”该有多好啊!
读《三十六计》有感6在假期里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书中凝聚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聚合了无数人的心血,古人通过分析和总结,写出了这一本书。《三十六计》这本书不仅可以用在战场上,更可以用在商场和官场上,成为人们成功的一把钥匙。
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计是“李代桃僵”。
很多人都害怕失败,所以就拼命求胜,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失败之处。但事实证明,失败是允许出现的,并且也是应该出现的,不过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那么,有一点点瑕疵也是毫无影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李代桃僵”的道理。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常与齐威王及王子们举行赛马活动,并且每次赌得很高。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的多,赢的少。有一天,军事家孙膑陪同他一起赛马,孙膑说:这场比赛,你的马与王子们的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马,你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劣于王子的马,但是各等马的足力其实相差并不多,只要采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赢得比赛。
等到这一场比赛开始时,孙膑就如是建议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马对王子的上等马;然后,用自己的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田忌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第一场,田忌以下等马对上等马,最后惨败;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对王子的中等马,获胜;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王子的下等马,同样获胜。这样,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获胜。
在这次赛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谓被孙膑运用得恰如其分,牺牲下等马对王子上等马的比赛,目的是获得上等马及中等马对王子中等马及下等马的`胜利,从而获得比赛的总胜利。也就是说,以部分牺牲为代价,取得总体上的大胜利。
我还发现: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经验,都被外国的大老板用于公司管理上。据说现在美国、日本都有很多人正在学习它。我听了真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并能运用,争取将来做一个有计谋的人。
读《三十六计》有感7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字叫《三十六计》的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翻开书第三页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这一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我这篇读后感了,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
其中整整有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几个吧:苦肉计、美人计、空城计、连环计、反间计等等,这些也是我绝的很精彩的计策,但最精彩的一计也就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来的故事有很多。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是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好书!
读《三十六计》有感8这本书是班主任苏老师奖励给我的,翻开第一页,印入眼帘的是一句让人无法忘却的经典名言: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这本书分为六套计谋,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这本书故事里的所表述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每个计策用一到两个具体的故事描述,并且有“用计锦囊”对该计谋加以辅助说明。使我们领略到古为今用的大智慧。
道理:该书使我对古人有了一种新看法,原来我觉得古人很笨拙,现在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不仅拥有无穷的智慧,还有无与伦比的沉稳,大军压境之下还能想出计谋对付敌人。
心灵感悟:这本书可以让我更加冷静,沉着的思考问题。正所谓:静以修身。
读《三十六计》有感9其中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给我的印象最深:南北朝北周时代,周宣帝昏庸无能,只知道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了杨皇后的父亲隋国公杨坚主持。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杨坚开始有了做皇帝的野心。但他觉得手握重兵的相州总管尉迟炯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派出亲信韦孝宽到邺城去替换尉迟炯。尉迟炯又气又恨,就准备在邺城杀死韦孝宽。韦孝宽知道后,立即向西逃跑。
韦孝宽在逃跑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驿站,就对驿站的管事说:“尉迟大人很快就要到了,你们赶快准备好酒宴迎接他,不能怠慢。”同时,他在临走的时候还找了个借口,把驿站中的好马全部迁走。
尉迟炯听说韦孝宽逃跑了,就命令部下梁子康去追韦孝宽。路上,梁子康见每个驿站都有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边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准备在驿站换马的时候,驿站里找到的都是老弱残马。就这样,韦孝宽逃过了尉迟炯的追击。
还记得在某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百逛街的时候,我们在七楼卖健身器械的地方,有一个推销员让我们试一试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我们就去试了一下,那个推销员在旁边讲这个将那个,都是劝我们买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后来有一个外国朋友来了,推销员马上就过去了,我们趁这个机会“走为上计”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得着三十六计。我想说平时你们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瞎闯祸哦!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休手旁观,班级的荣誉需要你来献计献策,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读《三十六计》有感10暑假第一周,我读了一篇名字《三十六计》的书,《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它是一部浓缩了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的兵书,是一本“策略”大全,暑假读《三十六计》有感300字。有一些计策的名称来自于历史典故,如“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有些来自真实的战争事例,如“欲擒故纵”、“走为上计”等;还有一些是来自于民间流传的成语,如“抛砖引玉”、“打草惊蛇”等。
在三十六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调虎离山》,这个故事中,第一:是赵国撤换了廉颇,第二: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第三:诱使赵括突围,读后感《暑假读《三十六计》有感300字》。同一个计策,针对同一个对象,琴军用了三次,连中三次,真是精彩。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看,又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篇3:我家的“三十六计”
妈妈可是我们家最强的大国了, 无异于“三国”中的魏国。到现在为止, 妈妈只用了几计就把我管得服服帖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 妈妈再次出去了, 她说:“我把掌上电脑放在家里了, 你可不准拿呀!”这样一说, 我的兴趣马上来了。妈妈前脚才跨出门, 我后脚就开始在家里寻找掌上电脑。我一会儿打开抽屉, 一会儿翻开床单, 忙得六神无主。在一次次的失败中, 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估计妈妈是想“声东击西”, 她说这番话, 让我以为她把掌上电脑藏在了更隐蔽的地方。于是, 我便先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找。门铃响了, 妈妈回来了。我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 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家里被我弄成这个样子, 妈妈早就习以为常, 她把手提包往沙发上一放, 就去搞卫生了。等她打扫完卫生, 问我:“电脑好找吗?”我红着脸, 头深深地低着。妈妈一见我这个样子, 得意扬扬地从包里拿出了一个令我万分熟悉的东西,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掌上电脑吗?这招“欲擒故纵”可把我给整惨了。不用说, 我成了妈妈手里的战败国。
我和爸爸这两个“国”在“荆州”上开始了战争。爸爸仗着自己兵多将广, 先一步抢占“荆州”——电脑, 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飞黄腾达。我不假思索, 使出“声东击西”计策, 满脸奸笑地对爸爸说:“妈妈大人召见!”对于“一代强国”, 我和爸爸都只能言听计从。爸爸立即起身。我心里暗暗高兴, 没想到一用“声东击西”, 就把爸爸给调开了。我立马跳上椅子开始在网上下棋, 再看看走廊里匆匆赶路的爸爸,
哈哈, 电脑归我了。接下来楼下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爸爸问妈妈叫他干什么, 妈妈觉得莫名其妙, 说:“我什么时候叫你了?”爸爸意识到被耍了, 立马率部归朝, 没想到城楼上早就挂上了我军的旗帜。爸爸气得七窍生烟, 回去想办法了。他对妈妈说:“你儿子作业没写好就玩游戏!”我立马被妈妈叫了下来, 爸爸则悠然地坐在电脑椅上, 这招“反间计”让我不服都不行。
看, 我家的计谋还有许多, 想知道我下次再告诉你!
篇4: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篇5:读《三十六计》有感
“瞒天过海”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计。通过对事物表面的隐藏,来掩盖其本质,从而达到自身目的。当然,对于“美人计”,我自认为是不当的。女子与男子应是平等的。又何必将个女子的一生都直接改写呢?“走为上计”是一个好计。“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本质与它是差不多的吧。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又有谁不想当一位“常胜将军”,次次皆赢?
在我看来,兵就是国。国一日无兵,便不可被称作国。兵有男女,故也是民,兵即民,而无论是哪一计,无兵不可,一人也不可。一个人,无论是策计,还是打仗,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十六计》也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方可成大事。
“计”通“记”。故《是三十六计》也可被称为《三十六记》吗?不可!“计”乃是灵活,变通的。而“记”就是记住,记忆,未免有些死板。
篇6:读《三十六计》有感
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计是“李代桃僵”。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常与齐威王及王子们举行赛马活动,并且每次赌得很高。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的多,赢的少。有一天,军事家孙膑陪同他一起赛马,孙膑说:这场比赛,你的马与王子们的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马,你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劣于王子的马,但是各等马的足力其实相差并不多,只要采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赢得比赛。
等到这一场比赛开始时,孙膑就如是建议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马对王子的上等马;然后,用自己的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田忌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第一场,田忌以下等马对上等马,最后惨败;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对王子的中等马,获胜;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王子的下等马,同样获胜。这样,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获胜。
在这次赛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谓被孙膑运用得恰如其分,牺牲下等马对王子上等马的比赛,目的是获得上等马及中等马对王子中等马及下等马的胜利,从而获得比赛的总胜利。也就是说,以部分牺牲为代价,取得总体上的大胜利。
相关文章:
对奶奶的亲情作文02-08
读《三十六计》的“无中生有”有感02-08
公司经理竞聘的演讲稿02-08
《海燕》教案设计02-08
万达广场商管公司区域总经理杜玉华发言稿02-08
酒店管理类02-08
砂石料市场调查报告02-08
四十岁生日宴会致辞02-08
第六计声东击西范文02-08
做好班级管理中的“小事”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