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子荣纪念馆有感(共2篇)
篇1:参观杨子荣纪念馆有感
一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让特级侦察英雄、全国“双百”人物杨子荣,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楷模。如今,包括纪念馆、纪念广场、追思大道和纪念林、纪念碑林5个部分在内的杨子荣纪念馆,已在牟平区落成,并将于2013年4月2日正式开馆。
杨子荣纪念馆项目自2011年年底开始投入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纪念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628.6平方米,“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了现代化的馆陈方式,布设了英雄杨子荣的故事。同时,纪念碑林以杨子荣的衣冠冢为依托,搬迁部分散葬烈士墓。”牟平区旅游局局长赵军介绍。
除了建设杨子荣纪念馆之外,牟平区还在城区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他的老家嵎峡河村建起了杨子荣纪念塔。杨子荣的这些纪念场所,整合了牟平区革命史展馆、端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展示了牟平革命精神的深厚内涵。
牟平区举行杨子荣纪念馆开馆和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济南军区政治部编研部部长吕志俊,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孙杏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延林,预备役76师政委王廷建,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副主任李玉军,烟台警备区副政委吕光亮,北京军区112师政治部副主任段建卫,市教育局局长刘连基,市民政局局长梁传松,黑龙江省海林市副市长宋福东,区级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老干部代表,企业家代表,杨子荣亲属代表和全区900多名干部群众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中在仪式上致辞,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子荣纪念馆开馆暨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既是为了纪念英雄、缅怀英雄,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更是为了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沿着英雄的足迹续写牟平发展新的传奇。
王中强调,牟平是杨子荣的故乡、是养育英雄的沃土,英雄的精神必将成为推动牟平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加快建设烟台东部新区的新征程中,全区上下要学习杨子荣“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雄气概,发扬杨子荣“明知前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勇敢肩负起“新区起航、牟平领航”的历史使命,创新实干、埋头苦干、大干快干,把英雄的家乡建设好,创造牟平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爱杰主持了揭牌仪式,并宣读了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发来的贺信,黑龙江省海林市副市长宋福东、北京军区112师政治部副主任段建卫分别讲话致辞;区委副书记王玉新宣读了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发来的贺电;王中和吕志俊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揭牌。各级领导还共同为全国双百人物、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塑像揭幕。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各级干部群众在杨子荣塑像前,为英雄鞠躬默哀、敬献花圈,并参观了新落成的杨子荣纪念馆和区革命史展馆。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我区文化街道嵎岬河村,作为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杨子荣“独闯杏树村”、“智取威虎山”,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先后被授予“特级侦察英雄”、“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2009年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
篇2:参观雨果纪念馆
一
我第一次参观雨果纪念馆是在1969年,那时我首次到驻法国使馆工作。虽然上大学时读过雨果小说的只言片语,知道雨果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但毕竟缺乏系统的了解,不免印象朦胧。
第二次参观雨果纪念馆是我再次到驻法国使馆工作的1989年。那时,我已经认真地阅读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和《九三年》等名著。阅读了这些经典著作后,我初步认识了雨果作为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和伟大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今年五月是我第三次参观雨果纪念馆。初夏的巴黎,百花争艳,万物争辉。我们迎着和煦的阳光,从旅馆驱车直奔雨果纪念馆。
雨果纪念馆坐落在巴黎孚日广场6号。雨果与妻子和四个儿女于1832年至1848年在此居住了16年。当时,雨果只租用了这栋楼的二层,面积约280平方米。正是在这里,雨果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写就了名著《悲惨世界》的一大部分。1902年,为纪念雨果百年诞辰,他的老朋友保罗·莫里斯将整座楼房捐赠给巴黎市政府,改建为现在的雨果纪念馆。整座雨果纪念馆从底层到阁楼共三层,挑高设计,华丽考究。
取了票进门,沿阶而上,参观从二楼展厅开始。无论是社交客厅,还是书房、卧室,全部采用繁花盛开的壁纸营造富丽堂皇的氛围。走廊尽头是雨果的卧室,法国路易十三时代样式的木雕四柱床搭配猩红丝绒沙发,床边的多抽屉长橱上摆放着青花瓷与景泰蓝,鲜润质地穿越光阴,传递出雨果的精致心思,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了雨果极其丰富而不平凡的一生。
在一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跟随雨果50年、以“雨果情人”见诸史书的朱丽叶·德鲁埃年轻时的画像。画像旁边附有雨果在《内心的声音》中隐约描写其情人的诗句:
“你还没有见过她,那个晚上/众星现于天上/她突然来到你眼前,清新而美丽……”
二
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一间中国风格的客厅。在这里,具有东方肌理和时光润泽的瓷器,如碗、碟、花瓶、茶具等,被精心镶嵌在房间的板壁上,沉默地传达着某些美好回忆。中国厅的橱柜、壁板上都雕着兰、竹、梅、凤等吉祥如意图案,线条纤丽的燕子让人想起“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的词句。厅里的一面墙上挂有竹编画和丝编画,画着中国的神仙,比如三眼杨戬、道童炼丹等。另一面墙上装饰着木刻画,中国的花卉、文官武将栩栩如生。其中一个拿大顶的少年,绘有阴影层次,眉目非常传神。人物都是清代打扮,戴瓜皮小帽。还有一面墙,缀满瓷器,多为青花碗碟。屋顶饰有竹画,中央悬挂着一盏八角宫灯,八个面都绘有仕女。漆木家具、瓷器、书画、宫灯、灯笼、门神、寿星公、观音像……每一件古董记都折射出雨果的才情与独到审美。
据介绍,这是雨果在英国格恩济岛居住时专为其情人朱丽叶·德鲁埃设计的“中国厅”。1863年至1864年,已是耳顺之年的雨果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亲自设计装修了这所房子,朱丽叶随后搬入居住,直至流亡结束。很长时间以来,雨果和朱丽叶都痴迷于东方文化,常常一起到各处淘中国的艺术古玩。天才的雨果同时也是个禀赋非凡的画家,他从欣赏中国艺术到直接模仿,这间客厅里全部木雕作品如花草、肖像、生活场景等,都是雨果亲手创作并彩绘而成的。在大多数作品上,雨果都巧妙地镶嵌入他本人或情人名字的首字母“V·H”和“J·D”。后来,整个中国厅从格恩济岛被搬到这个故居的二层。徜徉于中国厅,从每个角落里都能感受到这位法国文豪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
三
留连于雨果故居的一间间展室时,想起今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反对,依旧拍卖中国民众关注、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事件呈现在我的脑间,想起了多年前我曾认真阅读过的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莱上尉的信》。信中雨果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价值,怒斥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行。雨果在信中说: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我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会梦见过它。这是一部令人惊骇、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晨曦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亚洲文明的朦胧轮廓。
然而这个奇迹现在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则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吉利。但是我抗议。我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申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做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吞了这次胜利的一半成果;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片刻的回忆,想想雨果的怒斥和希冀,再看看佳士得拍卖行的行径,思绪万千。我们要庄重地申明,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是在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而且有悖有关国际公约。
相关文章:
杨子荣烈士陵园导游词02-10
国学学习02-10
国学汇报02-10
我与国学02-10
国学经典读经机 善仁国学经典早教机02-10
国学旅游02-10
著名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北大讲国学之大智02-10
诵读国学经典,誓做君子少年——观《国学小名士》后感02-10
国学机_国学播放机_博闻天才国学机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