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多是夜间或凌晨发病。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病”范畴, 哮病是由宿痰伏肺, 遇诱因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 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 肺气上逆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笔者对所有63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Ig E、CD3、CD4检测, 以分析其相关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17例, 男女比为2.7:1;年龄37~68岁, 平均53.9岁;病程2~11年, 平均6.5年。所有63例患者, 42例有5年以上吸烟史。
1.2 方法
1.2.1 中医辨证分型
所有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均按照《中医内科学》哮病的分型标准[1]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21例患者为肺肾气虚型, 21例患者为肺气阴两虚型, 21例患者为肺脾气虚型。
1.2.2 免疫学检测
所有63例患者均进行血清Ig E、CD3、CD4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Ig E;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采用冻干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法检测CD3、CD4。
2 结果
21例肺肾气虚型患者的Ig E值明显高于肺气阴两虚型患者和肺脾气虚型患者 (P<0.05) ;肺脾气虚型患者和肺气阴两虚型患者的CD3高于肺肾气虚型患者 (P<0.05) ;各分型CD4比较无差异。见表1。
3 讨论
哮病《内经》称之为“喘鸣”, 《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 阳扰于外, ……, 起则熏肺, 使人喘鸣”。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曰“咳而上气, 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宋代张杲《医说》称为鼻句鼻合。哮病较为顽固, 多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寒哮、痰哮痰郁化热, 可转化为热哮。可表现为肺、脾、肾虚损之候。本组资料分型为肺肾气虚型、肺气阴两虚型、肺脾气虚型。因为长期反复发作, 肺不能助心主治节, 肾火不能上济于心, 心阳受累, 可发为喘脱危候。
注:与肺气阴两虚组、肺脾气虚型组比较*P<0.05, △P<0.05
Ig E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 因此检测血清Ig E对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很有价值。Ig E升高相关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麻风、类天疱疮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等。在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时最为显著, 其值可达5000~20000ng/m L。Ig E增高可反映支气管哮喘的特应症, 哮喘与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高静萍等[2]认为血液中Ig E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本组资料显示21例肺肾气虚型患者的Ig E值明显高于肺气阴两虚型患者和肺脾气虚型患者 (P<0.05) , 证明肺肾气虚是主要原因。CD3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识别单位, 主要用于标记胸腺细胞、T淋巴细胞及T细胞淋巴瘤。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 CD4主要表达于辅助T (Th) 细胞, 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供受体。本组资料显示肺脾气虚型患者和肺气阴两虚型患者的CD3高于肺肾气虚型患者 (P<0.05) ;各分型CD4比较无差异。
综上所述,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分型中的肺肾气虚型与免疫检测具有关联性, 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gE、CD3、CD4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所有63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IgE、CD3、CD4检测。结果 21例肺肾气虚型患者的IgE值明显高于肺气阴两虚型患者和肺脾气虚型患者 (P<0.05) ;肺脾气虚型患者和肺气阴两虚型患者的CD3高于肺肾气虚型患者 (P<0.05) ;各分型CD4比较无差异。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分型中的肺肾气虚型与免疫检测具有关联性, 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哮喘,中医分型,IgE,CD3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34~210.
[2] 高静萍, 刘萍, 冯静霞.sICAM-1、IgE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 5 (5) :392.
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02-10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02-10
肝硬化血小板指标检测02-10
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法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02-10
探讨脾脏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与治疗02-10
侧钻井修井施工问题分析及预防02-10
50例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护理探讨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