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春晚

关键词: 交响曲 铃音 手机

换个角度看春晚(共14篇)

篇1:换个角度看春晚

换个角度看春晚

又是一年佳节到。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提到春节,除了一些传统习俗外,就不能不提到我们的老朋友----春晚。

不知不觉间,春晚已经陪我们度过了三十五个除夕夜,它俨然成为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几年来,关于春晚界的“龙头老大”----央视春晚,出现了不少的质疑和吐槽。比如“假唱”,比如“央视春晚就像新闻联播剧场版”。央视春晚还未开始,吐槽大会的人们就已经按耐不住了。但其实,央视春晚在做到雅俗共赏、众口皆调的问题上也是费尽了心思。换个角度看春晚,我们也许就能理解春晚的苦。

首先,关于假唱。中央电视台是业界老大,所以央视春晚必然是一场盛会。我们都知道,央视春晚要经过五六次甚至更多次的彩排。这么多次彩排当然不是闲的没事干,为了玩,而是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状态。假唱就是保证现场直播时不会出现任何纰漏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假如是我们自己去办一场小型的活动,是不是也希望尽最大可能的保证活动完美无差错的进行呢?

其次,关于剧场版新闻联播。之所以称为剧场版新闻联播,无非是因为整场晚会都不停的在宣传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说宣传正能量的思想不好,而是大多数人认为春晚是应该以娱乐为主,教育为辅的。像如今这种大段的生硬的说教,会使人感到一丝无聊。春晚希望在娱乐的同时教育全国人民,其立意是好,只是大众不能接受罢了。

最后,关于节目。很多人调侃自己看春晚时是这样一个状态:小鲜肉“男票”出现时就很关注,等到其他节目时就会刷微博、玩手机打发时间。我们都知道,春晚是一个全国人民都会看的节目,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的平台。现代的`大部分人都喜欢一些明星、综艺娱乐,很少关注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很可怕的。这个时候,春晚就会是全国人民的老师。一些传统的曲艺、文化被搬上舞台,不仅满足了老一辈人的审美,也为年轻人做了普及。

央视春晚近些年确实是没有之前有吸引力了。但是,不管我们对节目有多大的意见,央视春晚确实是在尽力满足我们所有人的口味,谈我们欢心。他们也不容易,换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也许就会对央视春晚有了改观,不妨一试?

篇2:换个角度看春晚

欣赏看春晚

随着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今天是大年初一,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晚会,开场白是记者到各地询问春晚是什么?群众的回答五花八门,人们说春晚是一家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警察说春晚就是人们的财务没有丢失,医生说春晚是人们健康长寿?

春节联欢晚会可精彩了,有小品,有唱歌,有杂技,还有相声,其中我最喜欢小品中的《扶不扶》,这个小品讲了一位路人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看见前面有一辆轿车的后备箱没关好,就骑车上前去,结果被撞了。

篇3:换个角度看春晚

在心理学、脑科学、精神分析学等传统研究领域中,认为记忆是一种个体器官的功能,而法国社会科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则把记忆放在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认为社会群体存在一种共同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哈氏在《记忆的社会框架》(The Social Frameworks of Memory)中给出集体记忆的概念,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1)简言之,集体记忆即一个组织或群体对共同经历的记忆。

“集体记忆”概念来源最早见于涂尔干对“集体意识”理论的阐释中。涂尔干认为社会群体通过对记忆的共享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向心力,规约着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维系作用。哈布瓦赫在涂尔干“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记忆社会框架的变化会导致集体记忆的重构。哈氏在继承涂尔干的“集体意识”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集体记忆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内在原因。

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中对此进一步说明,集体记忆通过重复性仪式展演和社会实践获得生命力,并对传承社会文明具有“无意识展演”的作用。(2)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概念细分化并将二者彻底剥离,其认为集体记忆并非个体记忆的集合体,而是真正社会群体的、集体的记忆。其认为群体通过各种仪式塑造的共同记忆,并不仅是每一个群体成员的个体私人记忆相互叠加的产物,而是属于这个社会群体本身的。(3)保罗·康纳顿还指出社会群体所共享的集体记忆,对本共同体的社会文明传承起着无意识传播的作用。

德国学者阿斯曼(Jan Assmann)将集体记忆重新定义为一种“沟通记忆”(communicative memory),更加强调个人的记忆是如何在社会群体的内部沟通中实现的;阿斯曼用“文化记忆”的概念将康纳顿的“社会记忆”概念进行了拓展和延展。阿斯曼的文化记忆是超越个体的、以社会文化体系为主体的文化记忆范畴,不仅体现在语言与文本中,还存在于各种文化传播载体中。通过这些文化载体,使民族文化会获得一种凝聚性力量,同时使共同体成员从中获得相同的具有约束力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法国学者诺拉(Pierre Nora)将这些能够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形象地称为“记忆的场”(sites of memory)。春晚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视听盛宴,不仅仅是一台综艺晚会,在中华民族的无意识下,春晚与观众合谋操演一场盛大的庆典仪式,将关于春晚的集体记忆铭刻在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心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关于春晚集体记忆的消解因素,以便更好地建构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春晚的集体记忆。

二、春晚仪式中集体记忆的消解因素分析

近年来,公众对春晚表现为没有足够的耐心,甚至对春晚越来越反感,收视率呈下降趋势,春晚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逐年下降。公众对春晚的固定模式也越来越感到乏味,在社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春节文化逐渐淡化,受众的审美素质大大提高,对春晚的传统说教和意识形态愈加抵制,春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发生动摇,公众对春晚的集体记忆也随之逐年退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春节文化的淡化促使春节记忆的退化

春晚寄身于春节传统中,对春晚的集体记忆离不开对春节的集体记忆。近年来,春节文化受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逐渐淡化,对春晚的集体记忆也随之发生改变。哈布瓦赫认为,“每个时代,集体记忆都是与社会的主导思想相一致的”。因此,探讨春晚集体记忆的退化需要从社会环境中寻找原因。

从19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发生转变,社会结构要素诸如群体、阶层、组织的类别增多。社会群体更加分化,社会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趋于多元化。不同社会群体的追求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受多元话语体系的冲击,传统文化逐渐丧失对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传统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化。

除此之外,国人对传统文化也不够重视,春节具有的节日内涵和意义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外国节日对春节文化的冲击愈来愈明显,春节流于形式。记忆是“精神价值”的载体,没有“意义”的记忆也就谈不上记忆。春节文化的淡化,也促使人们对春晚的集体记忆由明晰转为淡化。

(二)春晚远离生活,节目内容失真

春晚的节目在内容上又过度追求“意义”,在创作上背离了艺术规律。春晚打造节目的主旨是,必须体现当年的年度特征和真善美的本质,“意义”先行于“意思”,作品体现的价值观首先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其次才考察节目的趣味性。春晚节目通常要经过数轮审查和打磨,直至“完美”。然而,过度的“美”往往使节目容易失真,春晚展现的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不是社会的全部真实,春晚节目上稍微有点“不和谐”的声音,即会审查不通过。

近年来,春晚越来越脱离现实,甚至与现实的反差越来越大。春晚力图多方面的平衡,但缺乏对个体真正的人文关怀,个体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愈发强烈。春晚使个体情感消融于集体想象中,在一部分人畅想集体欢乐的时候,另一部分人被迫卷进这场想象的欢乐中,被迫形成一种和谐的集体记忆。然而,当狂欢结束,遮蔽的矛盾重新彰显,甚至因集聚而瞬间爆发,个体的孤独感、边缘感、焦灼感更加强烈。春晚结束后,现实矛盾很快重现人们的生活中,在“幸福”的想象与困顿的现实的强烈对比下,春晚“虚伪”的一面更加清晰,春晚的“假叙事”隐藏不了“真问题”。春晚反而让人们看到了阶层的差距依然存在,个体的心理落差由此加大。

(三)观众对春晚审美疲劳、审美取向多元化

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观众的审美素质逐年提高。新的综艺形式备受欢迎,究其原因展现真实,充满不定期的变化,高期待值。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相比之下,春晚是一台筹备半年才上演的综艺晚会,其通过早已设计好的台词、歌词、舞美、气氛等一系列的符号堆积,刻意表达出美好、幸福、团结的虚伪感受,将人情味与思考力淹没在“热闹纷呈”之中。并且节目形式每年变化不大,期待值不高,受众对春晚的编码形式和解码形式开始厌倦。长期固定的模式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春节里,人们更愿意自主选择。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本土两者之间充满张力,全球化的背后隐藏者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对立,春晚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关系到民族认同是否受到削弱。审美多元化给春晚带来无法躲避的冲击,春晚单一的文化模式也无法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需要。即使近十年来,春晚努力加入新鲜元素,但大众文化日新月异,春晚无法回归主导文化领导权的时代,春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抵制和对集体权力话语的反感

春晚坚持“家一国”同构的叙事方式,创办之初,人们对春晚浓厚的国家集体意识,家国同构的叙事方式尚能接受,但21世纪以来,社会思想体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个体话语逐渐占为上风,尤其在自媒体时代,更加强调“个性”、“自由”、“解放”。在新的审美氛围中,过去媒体的集体权力话语显得与时代脱轨,人们也对集体权力话语愈加反感,态度逐渐疏离。

春晚的编码者与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著名的“霍尔解读模式”,将受众的解码方式分为三种,“协商式编码”、“对抗式编码”和“支配式编码”。编码者的意义建构与解码者的意义解构并不完全对称,后者具有相对独立的力量。讯息的接收者并非被迫遵循编码者的意愿来接收讯息,而是通过对文本进行歧义性或反抗性解读来抵制意识形态权力及文本的影响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话语逐渐苏醒,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多元、自由、个性。春晚特有的党国意识形态、宣教模式等特性,越来越被受众察觉,纷纷对春晚进行解构或对抗式解码,观众从“主流”转向“狂欢”,以此对抗官方意识形态,消解央视春晚的权威。部分人群对春晚的抵制,不仅仅是对春晚文本中集体权力话语的抵制,更是对春晚编码者霸权身份的抵制。

三、春晚建构中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路径分析

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春节文化逐渐淡化、受众对春晚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抵制和集体权力话语的反感等因素,致使公众对春晚的集体记忆也逐渐淡化。因此未来春晚要维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必须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一)利用仪式性叙事表达重现集体记忆

春晚与日常生活仪式相比,春晚仪式是一场严密的叙事表达,讲究有序、明确、有义。在叙事内容上,首先,春晚的叙事语言应具有仪式语言的特色。从主持人的开场白到每个演员的台词,都讲究精确,去除日常生活用语的歧义和不完整,春晚注意尽可能使用隐喻来传达主题意义。

在叙事形式上,春晚采用固定的表达次序和语调。在节目次序上,每一年春晚几乎都以集体舞开场,每隔一段时间有一个小高潮,在零点时刻达到春晚的兴奋点;在节目语调上,主持人的语调应一直保持铿锵有力、热情高昂,既保持整场仪式的有序性,又使整场仪式具有隆重感;三是舞台继续沿用首届春晚茶话会的形式,在舞台周边布置观众席,注意演员和观众的现场互动。四是使用中国符号,如龙、福、中国红、长城、长江、黄河等代表中华民族的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春晚保持基本不变的叙事模式,正是在春晚这个仪式舞台,时间差别被抹平,不变的叙事彰显着不变的社会结构。春晚作为一场仪式庆典,其叙事内容既暗含对中华民族过去的延续,观众对春晚的记忆不仅仅是对节目内容的记忆,更是由安全感和归属感凝聚起来的情感记忆,不随春晚节目内容的变化发生改变。春晚不仅是一台综艺晚会,纪录了中国的历史变迁,通过舞台服饰等无明确意义表征的符号叙事和有明确意义表征的话语叙事,春晚向人们及时传达社会形势和价值共识。春晚在历史时空前后相继之中,也成为中华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二)延续和重复———春节建构集体记忆的传播方式

春晚还通过在舞台上重现旧的集体记忆来保持记忆的延续,记忆定位于某种社会情境中,并以记忆链的形式存在,一个记忆总是连着另一个记忆。建立新的记忆离不开对过去记忆的保持。集体记忆以群体的共同经历为基础,春晚通过重现过去一年中国人的集体经历,来延续这种集体记忆,进而形塑新的集体记忆。重现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再次调动国人的情感细胞,一方面加强了集体认同,一方面建构起对春晚的记忆。

重复是保持记忆的重要方式,既能保持旧记忆的活力,又能在重复中生发新的思考,赋予旧记忆新的存在方式。哈布瓦赫说,集体记忆定位于相应的群体思想中。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记忆,因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时代经历。春晚应利用怀旧心理,重温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结合当下的时空变化,让无数人对过去感慨和怀念。春晚展现的怀旧,都应是对时代记忆的重现,在共同的回忆中找到群体归属感。

春晚以重现来延续时代记忆、春晚记忆。通过重现与过去相关的事物,人们将过去的相关记忆片段重组,并被不断唤醒,不断进行记忆重组。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个体在情感上越来越孤独,越来越需要通过怀旧找到群体的归属感。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过去拥有一种无可比拟的魅力。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回忆的时期,而且可以与其中的一个群体在想象中共鸣。当人们在春晚看到曾经熟悉的人物,听到曾经熟悉的声音,过去的美好记忆便涌现出来,与当下的时空结合共同构建起新的集体记忆。

(三)“怀旧情绪”触共鸣

“怀旧情绪”是现代社会下人类感性泛化的一种文化表征。马斯洛文化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归属的需要”。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每个社会成员都希望自身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或者共同体中,同时在这个归属体中得到关爱和支持,获得生命存在的价值认可。因此,现代人急需一种集体怀旧的仪式,来化解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获得情感心灵上的共鸣。

春晚自身的娱乐属性使个体在轻松的氛围下,极易被“怀旧”姿态包装下的节目所打动,同时在一个公共的文化场域中,又极易因“怀旧”事件的重现而展开一系列后续话题的讨论。因此,合理地利用好受众的“怀旧情绪”,依托集体记忆的素材基底,策划有创意、有趣味的节目内容,触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最终落脚在集体活动中,春晚是一场中华民族的集体盛宴,它寄托了我们各个阶层的梦想和心愿。春晚进行群体互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以情动人,既能让观众容易接受,又能缩小群体间的差异,常见的是家庭群体的情感互动。因而,以家庭为话题进行情感互动能够最大范围引起各个家庭成员的关注,再施以以情动人的表达方式,更能将家庭群体的情感投入进春晚中,从而成功引起节目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春晚具有仪式传播的神圣性,以模式化叙事和家国同构的表达方式,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建构了中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通过延续民族记忆和重复表达,成功地塑造了公众的价值共识、情感共鸣。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由于春节文化逐渐淡化、受众对春晚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抵制和集体权力话语的反感,致使公众对春晚的集体记忆也逐渐淡化。通过利用仪式性叙事表达重现集体记忆、延续和重复建构集体记忆新的传播方式、怀旧情绪触发共鸣来维持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而建构起中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

摘要:春晚具有仪式的神圣性,以模式化叙事和家国同构的表达方式,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建构了中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通过延续民族记忆和重复表达,成功地塑造了公众的价值共识、情感共鸣。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由于春节文化逐渐淡化、受众对春晚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抵制和集体权力话语的反感,致使公众对春晚的集体记忆也逐渐淡化。未来春晚如何才能继续维持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而建构起中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春晚,集体记忆,消解,建构,想象的共同体

注释

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35.

2[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4:你看春晚,我看春晚广告

在虎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率众弟子表演的小品《捐助》中明显植入了某高档白酒和某门户网站的广告,结果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不光是这个节目,其他的魔术和小品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广告踪迹。结果,观众们通过舆论表达了他们的愤怒,而那些在节目中植入了广告的品牌商们,恐怕也没得到好果子—难道愤怒的观众们会因此而对这些品牌多生出一份喜爱吗?

说来道去,问题的焦点还是集中在节目里的植入广告上。观众的心愿是,别让广告影响了节目的观赏性。而那些有实力的品牌商们的心愿是,春晚这样盛冠全球的视觉大宴,怎能轻易错过呢?

这个矛盾焦点转移到兔年春晚,会怎样继续呢?

高收视撑起高价值

中标企业的广告将呈现在春晚的各个环节。除去“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冠名、春晚零点报时冠名两个广告形式,它们还将其它形式在春晚中出现。

央视春晚受欢迎固然得益于央视春晚超高的收视率,但也与央视的销售策略有关——中标者的广告不仅将通过央视多个频道全球直播,而且还将伴随着春晚前的预热广告及晚会的重播多次传播。也难怪有人称,央视卖的不是一台晚会,而是整个央视的频道资源。

和各卫视举办春节晚会不同,央视春晚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除夕之夜看春晚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习惯。

央视通过一套、四套、九套、西班牙语、法语频道并机播出春节联欢晚会,几个频道的收视总和高达95%,令各卫视台望尘莫及。优质广告商都去抢占央视这一平台也是理所当然。

从收视率来看,春晚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在春节期间重播率位居首位,对于很多客户来说,“春晚虽然贵,但还是觉得值”。

因为覆盖面广,对想要发展农村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广告商来说,在央视春晚投放广告无疑是一本万利。美的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人董小华就曾不无自豪地说:“去年美的春晚广告打出后,西班牙的不少代理商都表示收看到了。”

“熟客”继续战斗

在春晚各广告名目中,零点报时和“春晚最喜爱的节目评选冠名”一直是广告商的心仪之选。

近两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听到最多的一个企业名称则是“郎酒”。2009年和2010年,郎酒连续两年拿下“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活动的独家冠名,虽然仅两年,但郎酒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而2011年春晚,“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冠名,仍然被郎酒集团拿下。

另一个发展强劲的企业——美的集团,则是春晚零点报时的老客户。从2003年至2010年,每年春节晚会零点报时的那十秒时间,观众都能看到屏幕上美的集团的logo,并且听到同样的一句话“美的集团向全球华人拜年”。

“净化”节目,让观众和广告客户更满意

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构、节目、人才等方面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荧幕形象焕然一新,节目吸引力显著增强,从而使广告资源更具竞争力。

在2010年11月8日的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临春透露,兔年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不会有植人性广告,“这个里面如果有商业的条件的话,我相信不光是我们,全国的电视观众也不会愿意。”这里指的就是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植入广告——显然,虎年春晚小品中因为有的节目植入广告而受到民众批评,央视也在决心整改。

对观众们来说,兔年春晚明确提出拒绝语言类节目中的植入广告,既是央视决心提升节目的品相、内涵,尊重和维护观众的欣赏习惯,也是给所有参加春晚节目组的演员立规矩:不管江湖地位有多高,对收视率的贡献有多大,也无权凌驾于观眾的利益之上,既然要上春晚,就请远离植入广告。这种积极回应民意的做法,也必然得到民意的积极回应。

篇5:看春晚作文

前几天晚上,我在洛阳影剧院观看洛阳镇新春晚会。一进影剧院,便看到人山人海,再定睛一看,简直座无隙地,有坐在台阶上的,有两个人坐一张位子的,有站着的……天哪!这么多人,我的座位何时何月才能找到呢?

刚找到座位,表演就开始,一共有12个节目,其中,相声和古筝的节目让我记忆忧新。古筝由5个身着古装的少女来弹奏,她们双手在古筝上轻轻滑动,弹出一曲优美动听的《春节组曲》,音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使我沉醉到那喜庆的《春节组曲》中。古筝的声音似乎到高潮部分,她们弹得刚劲有力,流水般的声音从她们双手下淌出来。很快,她们优美的古筝声停,我还依然沉醉在《春节组曲》那激情的调子中。从她们流利的古筝声中,我似乎看到她们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情景。

随之,相声演员上台。哈,是两个穿着长袍的男生,有一个是蘑菇头,看起来呆呆的。表演开始,这个节目的名称是《咱是个文化人》,其中一个穿紫衣服的,说很多话,让我们哄堂大笑,他本要说“哪咤闹海”,却说是“那宅闹海”,还把“精卫”说进来,他在说“夸父追日”的时候,他说成“寡父追日”,还扯到“后羿射日”,他说得是“寡”父射下9个太阳,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不知不觉中,相声表演结束。

篇6:看春晚作文

今年春晚的第一个小品是《喜乐街》,贾玲和瞿颖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特别是“女神和女汉子”这一段,对比明显,差别如同天和地。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也一样。女神说“我和男友去吃饭,他喂我,我都害羞了。”女汉子说:“我和男友去吃饭,还没喂呢,我就吃玩了。”全家人一边看她俩的动作一边想象吃饭时的画面,都被逗得哈哈大笑。“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粗一寸福,”“经理啊,大过年的,辞个职吧,”“大过年的,咱们分个手吧,”“大过年的,咱们卖个房吧,”这些搞笑的话给节目增加了不少生气。

岳云鹏和孙越合作的相声《我忍不了了》也超级搞笑。在刚听到“打卤馕”这三个字时,我先愣了一下,脑子飞快地想:只有打卤面,哪有打卤馕?碎菜碎肉和饼的组合是馅饼呀。谁知,竟是披萨!太搞笑了!外国的披萨来到中国也有了小名,太形象了!不过,这个相声不仅搞笑,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人就像乌鸦落到煤堆上,瞧得见别人黑,瞧不见自己黑。在抵制别人不文明的时候,自己也要自省,从自己做起。

篇7:看春晚

这次春晚比以前更美观了。这和演员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次春晚的节目有小品、歌曲。其中,我最喜欢小品《于三快》和《一定找到你》了。

先说《于三快》吧。这个于三快其实是一个警察,他收到告诉要调到老家去任务,赶紧去坐火车。另一位警察和一个犯人正在说于三快的“快”,于三快就回来了。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于三快的火车就没坐到了。但他的夫人曾经来了。于三快开心极了,就叫上大伙儿一同照了一张相片。

《一定找到你》讲的是一团体去买酱油,然后一路去协助他人。买的酱油往回走,却碰到有人在抓小偷。他急中生智,把酱油瓶子扔了出去,后果把刚要追上小偷的人打到了。他回到家,他的夫人对他说他当年指认的那个小偷越狱了,要来找他报仇,让他藏起来。过了不久,小偷来了。他的夫人对小偷说他死了,于是小偷把杯子碰烂了。那团体冲了出来,把小偷吓晕了。这时,一位警察出去,说他被一个瓶子砸到了。警察说完就走了。他的夫人马上追了出去。

篇8:看春晚作文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爸爸和妈妈在家一起兴奋不已地看着春节晚会,其中,我最喜欢一个小品是“不差钱”里的小沈阳,他说话有一股娘娘腔,说自己的英文名字叫“小沈阳儿......”。一口尖声尖气扭扭捏捏的东北话,太逗人了让观众捧腹大笑,他把“哼”说成“行儿”,经典的那句“为什么呢”从他嘴里说出来真是太好笑了。

我还格外喜欢那位魔术大师刘谦变幻莫测的魔术,他把一根橡皮筋放在另一条橡皮筋的中间,只见魔术大师轻轻的吹了一口气,在中间的橡皮筋马上就出来了。我眼睛都没眨一下,瞪大了眼睛仔细看也没瞧出它是怎么出来的。魔术大师又要把一枚一元变到被大杯子罩住的小杯子里,只听咣当一声,一下子就掉进了小杯子里。最精彩是魔术大师要把董卿的钻石戒指变到杯子盖住的鸡蛋,但是董卿害怕魔术大师把她的钻戒弄丢,魔术大师说:“我不会弄丢的”,董卿将信将疑的把钻戒给了魔术大师,后来,魔术大师说钻戒已经在鸡蛋里了,董卿把鸡蛋壳打开,发现戒指是确确实实地在里面。我觉得太神奇了,所以我才喜欢这个节目。

篇9:看春晚作文

到了傍晚,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到圆圆的桌子旁,准备吃团年饭。刚一开饭,只见妈妈端来一碗又一碗的菜,大鱼大肉挤满了桌。团年饭中,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时时传递着祝福的语言,就这样,我们的团年饭是吃得好,吃得饱,吃中还有笑。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到了8点钟,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拉开序幕了,我们一家人便都坐到了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机,等待春节晚会的到来。不一会儿,电视里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全家人一边有吃有喝,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晚会,晚会里的歌声悦人耳目,里面的小品令人捧腹大笑,只见爸爸被岳云鹏的小品逗得前俯后仰,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我们一家人开心极了,这大概是我童年中最幸福、最开心的一个夜晚吧。

快到12点钟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只见时钟指着钟盘上的12,分钟渐渐向钟盘上的12靠拢,直到11点59分50秒,春节晚会里的主持人领着观众们一起数“五、四、三、二、一”哇!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篇10:看春晚作文

晚上八点,在热闹的歌舞声中,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了序幕,有趣的节目一一亮相,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年年有鱼》和小品《同桌的你》。

魔术表演开始了,魔术师居然能让金鱼并列走,向左向右转,主持人董卿也来试,金鱼居然也听从了她的指挥。我心想:“他们怎么这么厉害,能让金鱼听话?大概是他们使了手段。”不对呀,金老师告诉我们,熟能生巧,他们一定是练出来的。接下来的更有趣,魔术师居然把画上的三条鱼移到了水箱里,他把手一挥,就有许多气泡,接着,数不清的金鱼游上来,真是有趣!

接着,小品《同桌的你》开始了。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逗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故事是这样的:小沈阳的父亲去找同桌,还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同桌,信里小沈阳的父亲不会写的就画圆圈,还总是写此处省略三哥字。真是非常有趣呢!

篇11:看春晚作文

春晚的节目种类可真多呀!有唱歌、跳舞、小品、杂技等等,化笑声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刘谦大师的魔术表演。

刘谦穿着黑色的衣服,让人感觉神秘莫测。他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坐在一个圆桌子中间,周围都坐着观众。他表演的节目名字叫硬币穿玻璃。他先让人检查玻璃,确定玻璃的质量。然后,把杯子放在桌子的下面。他拿着硬币在空中一松手,只听“叮当”一声,硬币穿透玻璃,掉到了玻璃下面的杯子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他竟然把手穿透玻璃,把桌子下面的硬币拿到了桌子上面。我们一家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连一根头发丝也没放过,可是就是没有发现任何破绽。他把硬币拿出来的那一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篇12:看春晚作文

不过今天不同了,我居然没有看动画片,而看的是本年的春晚。现在我来介绍我在春晚看到的一切吧。

其中我最喜欢的类别是小品。小品里有两个我最喜欢了,那就是由小沈阳。大长脸。赵本山。白闹,组成的小品,可逗了,笑得我肚皮都痛了。

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女人叫贾铃和一个叔叔。今天他(她)们演的是《论捧逗》。我记得这里最有趣的是第二个了,当时我只在那里哈哈大笑没注意她说什么,不过我隐隐约约听见这么一句话我当是谁呀,原来是捧眼棒的帮主捧臭脚大侠呀。

还有一个小品是三个叔叔一个姐姐。演的是叔叔的老婆为了拍电影去韩国美容了。接着等她妈妈来的时候说:“原来家里藏了一个小三呀。”

篇13:看春晚作文

看春晚

今天是大年三十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我吃过年夜饭,连忙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春晚的节目真是太精彩了:小品《不差钱》里面的`小沈阳幽默、搞笑的表演让我笑不拢嘴。周杰伦和一个小男孩的精彩表演让我耳目一新。还有一位叔叔的魔术表演更是让我惊讶万分……

篇14:看春晚高二作文

我来不及细想,放下行李箱,揣着“热乎乎”的压岁钱,雀跃地跑向我“年约”的小伙伴—轩轩家。我想先和轩轩一起去小店买妈妈在杭州不让我吃的“垃圾食品”,再去自由自在地逛大街小巷,最后去妈妈小时候的“天然泳池”—河边,去玩打水漂游戏。

可是,当我走到轩轩家,发现他家门关着,窗户也关得紧紧的,“难道他们一家人不在?”我敲了敲门,轩轩妈妈戴着口罩开了门,说:“含煜,你回来过年了?”我回答:“是啊,我来找轩轩去玩。”“不行啊,现在大家都不能出门。”

我道别轩轩妈妈,耷拉着脑袋回到外婆家。我问妈妈:“为什么大家不能出门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个病毒传播得很快,我们要注意隔离。”我好奇地问:“什么是冠状病毒?”妈妈回答:“这个病毒很小,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发现它的形状很像皇冠,这个病毒一直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因为偶然的机会,人接触动物,这个病毒就传播到人身上,然后就会生病,严重的可危机生命!”我明白了,决定乖乖地呆在家里,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大年三十晚上,因为不能放烟花,我们一家人早早的洗漱好,坐在沙发前打开电视看新闻,看春节联欢晚会。

你看!外婆家养的小猫咪也悠闲地端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和我们一起看起了春晚,也不知道它看懂了没有,兴许,它和我们一样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希望大家鼠年大吉大利,和和美美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从政策角度看村镇银行审计_从政策角度看村镇银行审计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问题_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