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研究生信写作要点(精选3篇)
篇1:美国高校研究生信写作要点
一是越是知名度高、录取比例低的学校,推荐信在整个申请材料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二是推荐信的作用不是重复申请人的.考试成绩,而是表现学生的“无形资质”,如学术能力和兴趣,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创造力、求知欲,
三是推荐信的着眼点不是替学校做出录取判断,而在于客观地描述一个语言考试和学业成绩等用数字不能展现的全面的人。
四是好的推荐信要有具体事例,写出被推荐人的独有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语气诚恳、真实,写出推荐人本人和学生的接触感受,不能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要用正式的信头格式。
篇2:美国高校研究生信写作要点
一、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及管理要点
美国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及对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判定, 自由选择增设哪些新专业, 也可以规定专业的名称。美国也有高校学科专业目录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 简称CIP, 是由联邦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专业名录。它只收录高校已经开设的、符合条件的学科专业, 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旨在提供学科专业信息[2]。尽管美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但不容否认的是, 这是一种在政府宏观管理范围内的相对自由。美国各州均设立了高等教育委员会 (有些州也称作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 或者高等教育规划委员会) , 作为法律正式授权的教育行政机关, 负责对本州内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监督工作。针对高校专业设置工作, 委员会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专业审批和专业评估的职能。高校自主设置的专业需要得到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审批才能得以生效。美国50个州都对大学新专业进行专业审批[3]。虽然各州在高校专业设置审批中所规定的具体权力和流程有所不同, 但仍然有一些主导型的程序要求和内容要点具有普遍性。专业设置的审批主要涉及到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高校两个主体, 审批流程在两个主体间连接互动, 内容要点也通过两个主体的材料准备和评审建议得到详细体现。具体来说, 美国高校要设置一个新专业, 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 高校, 论证拟增设新专业的内部可行性。论证要涉及市场需求、师资队伍和课程设计、经费预算及来源、相关条件 (教室、图书资料等) 等方面。
2. 高校, 在认定自身可行的基础之上向州政府管理机构 (即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提出设置新专业的意向。高校, 着手拟定设置新专业的申请书。经过一系列校内评审的严格阶段, 申请书最终送达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申请书内容必须包括:专业介绍;拟设专业与高校发展使命及战略规划间的关系;预先设定拟设专业办学资源的来源 (包括校内资源的调整与配置、外部经费的争取与注入或向州政府申请新经费, 需要明确的说明) ;生源需求情况;与本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和本区域的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
3.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把高校新设专业申请书分发给同类或同区域的将会受到影响的其他高校, 征求他们对于该校增设此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4.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回收各方意见反馈, 并针对申请书提出综合性意见和建议。
5. 高校, 依据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回馈进行修改, 再次提交正式专业设置申请书。正式申请书, 具体包括原申请书的各项内容, 及对意见与问题的解释或说明:拟设新专业对于实现学校发展使命与目标及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拟设新专业的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情况, 既包括现状总结也涉及未来预测;生源需求与招生规模说明;如果同类同区域的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同专业, 要说明开设的现实情况, 并重点阐述在这样的情况下, 本校仍坚持重复设置该专业的依据和理由;拟设新专业具体开设的各门课程, 以及该种课程安排对于学生能取得某种预期成果的适当性;拟设新专业的办学资源的保障, 包括经费保证、师资力量、图书馆资源、面向学生的其他服务资源、教育教学设备与场地等;对于拟设新专业的管理机构与机制的恰当性;对于拟设专业所进行的评估与审核的恰当性;针对美国多种族的现实情况, 说明对于学生来源多样性的设计, 包括对于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支持;对于拟设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的说明, 包括该专业是否有、有哪些获得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 学校增设新专业后对于该专业参加资格认证的设计;现代技术在拟设专业方面的具体运用等。
6.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及第三方咨询机构, 对高校正式专业设置申请书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构成: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人员、提出申请的高校方人员和来自外部的该专业的专家。评估重点: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使命;专业是否符合学校所在州的需要;专业的新生入学情况;专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专业的资金来源;专业的教师情况;专业是否与州内其他高校的已有专业重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7.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综合意见, 做出专业审批决定。审批决定主要有几种:通过、有条件的通过、不予通过、延期决定等。
8. 高校根据州高等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的审批意见, 进行相应的下一步工作。第一, 审批决定为“通过”的, 高校可以正式开办该专业。第二, 审批决定为“有条件通过”的, 高校需要尽力解决以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的各方提出的诸项问题。之后, 政府管理机构将在一个确定的阶段内, 且时间不宜过长 (例如一年后) , 重新评审该项专业设置申请。第三, 审批决定为“不予通过”的, 高校暂时不能开办专业, 但高校有进一步的申述权, 也可以修改申请书以后再重新申请。当新开设的专业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后, 可能会对该专业进行一次深入的全面的评审。
二、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要点
1. 资源类要求仍为基础, 但以质性描述为主。
美国官方的专业设置审批规定明确、详细, 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不容否认, 早期的美国比较强调对图书资源、教师人数、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清单式的核对[4], 现在的质量要点也仍然包括这些重要的资源类要求, 但在指标的描述上倾向于定性要求, 没有一刀切的数量规定。如针对“教学设施”一项, 具体评估要求是“适当的教室、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 并形成一种有利于专业教学的氛围, 以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关注的重点是“适当的”、“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即相对于数量来说, 更注重教学设施的合理利用及有效性。这种目标指向型的定性要求注重效果的达成, 也为专业设置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弹性空间。
2. 学生发展与专业管理元素倍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审批要点已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关于学生发展的指标, 如“拟设新专业具体开设的各门课程, 以及该种课程安排对于学生能取得某种预期成果的适当性”;再如“对于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支持”等。同时, 包括同行评价与建议、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参与、专业管理机制等管理元素占据了审批内容中的重要位置。
3. 遵循知识、市场、人的发展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四维逻辑。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 一方面体现出对于高校及新专业自身的特性与发展的关注, 强调“新设专业符合高校发展使命与战略规划”, 对教师、课程、教育设备设施的规定都是围绕着“保证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强调专业设置应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 一切旨在提供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高质量、优体验的专业教育。如提出“教学计划应提供机会以确保学生可以追求与其学习及专业要求相一致的兴趣。除了专业课程外, 学士层面的课程应提供其他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如人文、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而并非单纯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是对于知识逻辑的合理解读以及对于人的发展逻辑的充分尊重。
当然, 市场逻辑仍然是专业设置的重要基点, 要求新设专业符合学校所在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利于现有专业结构的优化。同时, 多方力量可以进入高校专业设置的话语体系中来, 特别是同行意见受到重视, “如果同类同区域的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同专业, 要说明开设的现实情况, 并重点阐述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校仍坚持重复设置该专业的依据和理由”, 这是通过利益相关者制衡与协调而促进高校专业科学设置的必然选择。
三、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借鉴启示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视野下,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经验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在积极借鉴的同时, 我们还要结合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与内化提升。
1. 构建具发展性和弹性的指标体系。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关注资源条件的指标、保证和支持学生发展的指标以及保障专业质量管理的指标;在指标内涵描述上倾向于更富创新性和选择空间的定性规定。这启示我们: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要求必须体现鉴定性与发展性统一的原则。高校专业设置并不只是一个点的行为, 与它联系的是专业的发展走势和竞争能力。鉴定性的设置要求往往是从一个点的状态来对结果进行静态评价, 而发展性的设置要求能够既注重现状的达标, 又关注未来的发展。同时, 我们要关注指标内涵的丰富与弹性。我国现有专业建设指标相对侧重于量化规定, 而“质性评价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质性不是否定量化, 更不排斥量化, 它包含了量化, 是对量化的革新与扬弃”[5]。
2. 追求内在逻辑的平衡发展。
从美国高校专业设置要求的主要逻辑基调可以看出, 知识逻辑、市场逻辑、人的发展逻辑可以有效共融, 并不必然存在相互排斥和抵消的问题。当然, 社会经济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 各种内在逻辑会出现主导与非主导的角色差异。我国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的主导性逻辑表现为市场逻辑, 这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也是高校本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在最高层次上全心全意并毫无保留地致力于增进知识、研究问题 (不管它们源自何方) 与训练学生……但大学也不能远离社会。更重要的是:大学不是风向, 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时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不是它的欲望。”[6]但同时, 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市场逻辑走向一元化。
过于侧重市场逻辑, 除了有弱化高深知识逻辑的嫌疑, 另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在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中, 容易疏忽人的发展的逻辑。因为以市场逻辑为主导的教育管理, 倾向于把学生看成可以通过统一模式培养而批量产出的“产品”, 而并非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人”。工具化专业设置的结果, “要么是一种政治、道德教育或经济教育, 要么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等, 而恰恰忽视了以培养人为中心的主体教育”[7]。这在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必须澄清的是,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遵循市场逻辑本身, 而是市场逻辑与知识逻辑、人的发展逻辑之间的非正常失衡与冲突。也就是说, 如果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过于强调市场逻辑, 追求学科专业对于市场经济的迎合, 甚至把它当成绝对优势或者唯一逻辑, 就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专业设置的行为和结果, 就会压倒性地僭越知识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 忽视学术知识的发展创新和人的存在及价值实现, 问题也就会由此而生。美国高校专业设置通过人的发展逻辑来整合其他逻辑, 这对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具有重要启示。“展望未来, 个性发展价值将逐渐占据主导, 因为知识的发展依赖于个性价值的开发, 而个性的发展程度代表社会发达程度, 也从根本上代表国家利益能够实现的程度。”[8]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 是价值创造的最高本质。[9]为了保证高校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的发展逻辑的尊重必须提上日程。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必须要有意识地加强知识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的内涵指向。
3. 赋予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话语权。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注意引导各方利益主体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多元话语的沟通与交流, 进而逐步形成协调的、利于改进与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 重点体现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志。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注脚, 满足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成为特定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10]具体实施审批评价的机构也是以政府为主, 或者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第三方机构, 真正的民间机构、高校同行或其他社会力量几乎没有参与的空间。诚然, 利益主体不可避免地因价值观念、利益指向的不同而表达不同的话语, 但这种话语博弈正是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专业设置实现科学、有效的权力诉求。我们应建立规范制度, 一方面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 一方面要关注他们对于专业设置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切实利用这些反馈结果修正和改进高校专业设置工作。
参考文献
[1]MetZger, Walter.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From Clark, Burton.The Academic Profession:National, Disciplinary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M].Berkley and Las Ang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132.131.
[2]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地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4) :1-5.
[3]旋天颖.美国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9) :43-45.
[4]倪小敏.专业评估:社会维度的质量保障[J].江苏高教, 2004, (4) :29-31, 77.
[5]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 2006:201.
[6][美]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徐辉, 陈晓菲,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7-8.
[7]李盛兵.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价值观之转变[J].上海教育研究, 1997, (12) :10-12.
[8][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 陈军,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2.
[9]门忠民.价值学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111.
篇3:美国大学写作课程研究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美国大学 写作课程 项目依托式评价
英语写作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耗时多、收效低已经是业界的共识。李金红(2006)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的外语教学对写作一直重视不够;二是写作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但是笔者认为影响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英语写作文化氛围的构建,老师考核方式的有效性,教材的选用等等。因此需要综合系统地审视我们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期突破瓶颈,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参加了加州富勒敦州立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师培训项目,有机会对该大学的写作课程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从写作能力、课程设置、大纲制定、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写作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一、基本情况介绍
美国加州富勒敦州立大学是23所加州州立大学体系中的一员, 共设有9个学院,109个学位项目,其中55个本科学位, 52个硕士学位, 1 个教育博士学位, 1 个护理博士学位。学生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8,000名。该校承担着为加州培养中学教师的重任,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全州的教育水平,因此该校对教学极为重视,从写作课程设置就可窥见一斑。写作课程由人文社科学院的英语与比较文学系开设,覆盖全校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文探讨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课程呈现了多样化、层次性、跨学科、实践性等特点,任课教师有全职、兼职以及学生教师三部分组成,其中全职和兼职老师均有英语写作、修辞、教育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学生教师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全职教授的指导下主要教授非专业大学新生英语写作课程。
二、英语写作能力认知
美国大学特别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写作重要性的认知。 这种认知可归纳如下: 1.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终生学习技能之一,它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 2.是日常生活能力之一, 它是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方式, 不论是发短信,还是写邮件,都离不开写作; 3.是学生发现自我,了解探索世界,拓展思维的主要方式;4.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写作能力观决定了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所开设的课程系统全面,而且针对性强,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开设发展式写作课,对本科生开设必修写作课,对较高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学科内容的选修写作课,对研究生开设技术交流和科技写作类课程。
三、写作课程设置
此校所开设的写作课程全面覆盖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层次性强,关联性突出,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到注重在写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再与不同学科结合的写作能力提升。
1.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写作课程,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注重培训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为进入下个阶段的写作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些课程中有为新生中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开设的《发展写作》(developmental writing)课程,还有下面针对新生开设的系列课程:《分析性大学写作》(Analytic College Writing ),《分析性大学写作工作坊》(Analytic College Writing Workshop ),《入门大学写作》( Beginning College Writing) ,《创新写作介绍》(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 等课程。第二层次是为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强化写作概论》( Intensive Writing Review ),《高级大学写作》( Advanced College Writing ),选修条件是已经修过入门大学写作课程的学生,在选词、读者意识以及说服力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对修辞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第三层次是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技术写作》(Technical Writing),强调专业修辞情景、体裁特点和风格的学习,能够撰写技术报告、项目书、可行性报告、说明书、备忘录等等不同体裁的专业文章;《法律写作》( Legal Writing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说理以及合理性分析进行写作的能力;《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提升学生撰写不同学科的研究论文的能力;《商务写作》(Business Writing),培养学生撰写商务语境下各类体裁文献的能力。
2.多维度
该校的写作课程体现了多维度特点,课外英语写作中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寻求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场所。该中心有专门的写作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协调,主要辅导人员是来自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学生,辅导工作是课堂任务的一部分,他们必须完成指定量的工作并通过老师的审核才能修完这门课程。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并提前上交要修改的文章,每次一对一辅导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写作中心的模式体现了同伴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3.跨学科
针对较高层次的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程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点。比如《技术写作》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老师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在授课中,以学科背景划分小组,组织研讨和完成相关的项目。《科学写作》课程由写作老师和学科专业老师共同完成,服务于本学科的学术要求。
四、课堂教学方法
有些课程是由多位老师共同授课,比如《高级大学写作》,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各异,老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笔者将观察到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RAIDS教学法
Dr. Bownie在《高级大学写作》这门课程上采用RAIDS (Revision, Arrangement, Invention, Delivery and Style )教学法[3],该教学法对当前广泛使用的过程教学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过程教学法只是机械地强调过程,却没有提供有效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RAIDS教学法认为写作过程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它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提出对原文本的重新加工。Revision鼓励学生对原文本进行文本内修改而且鼓励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经历、标准以及期待;Arrangement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结构以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Invention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超出文本的限制;Delivery and Style 帮助学生了解特定交际场景下文本的语言风格、表达形式以及表达媒介,使学生能够使用适合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该教学法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从一个创新的视角与原文本进行互动,突破原文本的限制,融入作者自己的知识来重新建构文本。该教学法突破了过程教学法的一些局限,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2.实践性教学
将实践环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比如,选修《发展写作》课程的学生需要在学校的英语写作中心完成指定课时量的作文辅导工作,在辅导同伴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同伴教学的理念。Dr. Bruce要求选修《技术写作》课程的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提交到指定网站iFixi.com,比如学生撰写“如何修理手机”一文,需要配合图片,给出具体的修理步骤,然后上传网站,教师可以根据网上读者的反馈评判作品的有效性。
3.多模态教学
多元读写既包含传统的语言读写能力,又不局限于此。它涉及人类如何通过声音、语言、图像、颜色、动作等多模态接收系统更有效地进行交际[4]。Dr.Webber在《高级大学写作》这门课程教学中与其他的老师有所不同,她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比如,在完成记叙文任务时,她首先要求学生阅读Lauren Redniss的Radioactive,这本书是用 “可视的方式讲述不可视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该书了解如何使用多模态方式完成写作任务。 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通过阅读筛选话题,调查该话题背后的故事,撰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记叙文,要求插入图片,并在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图像的使用占总成绩的20%。
该课程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过分强调文本撰写这样的理念,学生以视频、绘画、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等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展现的写作作品跟现代全媒体时代接轨,培养了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
4.合作式教学
在《商务英语写作》这门课程中,在讲授如何写简历和封面信的主题时,授课老师请来了就业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了申请某一特定岗位的简历的写法,从结构、语言风格、写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提供了许多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融合了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的优势、突出了应用性,将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教学中可以借鉴的部分。
五、项目依托式评价
各类写作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尽管每门课程的要求不一,但是共同的地方是每门课程都是以项目为依托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反思,项目完成评估成绩占据了学生成绩的很大比例。以《大学高级写作》这门课程为例,每名学生的成绩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见下表),其中项目完成占80%:
表1 《大学高级写作》评价表
项目 项目描述 能力培养目标 提交日期 权重
因果关
系分析 就本学科领域的重点话题,探讨产生某一现象的成因及会发生的后果,700字报告,学会使用图表来表达因果关系。 1.学会使用源信息
2.了解本学科知识
3.掌握分析因果的方式及语言表达 第3周 25%
叙事 就本学科的一项发明或理论进行研究,了解背后的故事,用记叙的方式向非本领域的读者展示故事内容,2000字。 1.使用正确的引文格式
2.了解如何按时间顺序描述故事情节
3.加入图片等其他方式帮助完成叙事任务 第7周 25%
评估 就本学科领域的文章进行分析评估,包含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撰写1800字的评估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说明评估标准、提供实例以及建议。 1.使用正确的引文格式
2.了解评论性文章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3.熟悉本学科专业知识
4.学会使用图表信息 第10周 30%
反思
报告 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10%
课堂参
与及网
上讨论 在教学网上至少上传一篇文章 10%
总计 100%
六、结束语
美国大学的英语写作课程呈现了多样化、层次性的特点,贯穿了学生在大学及研究生阶段整个学习过程,从写作基本技能到不同体裁写作,从写作理论探讨到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方法,比如Raids教学法、多模态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法等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项目式教学设计和评估方式等极大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总之,美国加州富勒顿大学的案例让我们更加了解美国大学的写作文化,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金红.国外主流写作理论对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6 (6):41—45.
[2]http://www.fullerton.edu/
[3]Dejoy,N. Process This: Undergraduate Writing in Composition Studies[M]. Utah: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1:5.
相关文章:
美国高校利益02-04
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02-04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特点02-04
浅谈美国企业与高校间养老保险的接续02-04
美国高校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02-04
美国高校档案网站02-04
月考测试卷三年级数学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