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施工合同指的是承包人和发包人为了完成某一项建筑工程而签订的合同, 并以此来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施工合同, 承包人需按相关要求完成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内容, 而发包人则须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和支付工程款。在合同签订、履行和终止的三个阶段, 都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因此, 施工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 必须严格把控每个环节, 为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一) 物资采购合同
施工之前, 施工单位需要采购各种物资设备, 每采购一种物资都需要签订一份合同, 而在实际签订过程中, 稍不注意, 就可能会存在很多漏洞。比如:供货商的资质不合格、合同中未标明目标采购物的名称和规格;很多相关负责人的签名不完备, 存在人、证信息不符的情况;甚至有些合同对于物资的价格和条件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都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如果施工单位在签订、履行物资采购合同中不重视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 往往会由此引发诸多的纠纷, 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 分包合同
在实际施工中, 许多施工企业会将一些工程分包出去, 在分包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中, 就可能会存在各种法律风险。在某些分包合同中, 由于合同条款与格式不严谨, 书写内容不规范, 行文中存在明显的误导文字或有歧义的内容, 导致分包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法律纠纷。此外, 有些分包合同还存在不合法的分包或转包情况, 如: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 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分包合同内容、形式不合法, 承包人将主体工程分包出去的和未经业主同意私自分包的;转包及肢解后分包或分包人再次分包的;挂靠或允许他人借用本企业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情况[1]。
三、工程合同的风险阶段
(一) 合同签订时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首先, 签订前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在招标之前, 没有精确掌握相关施工企业的资质、经营状况以及主体资格等重要信息资料。其次, 许多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比较单薄, 在签订合同时没有仔细审核合同内容, 经常是在签订过后发现条款里有漏洞。第三, 合同中没有全面的基础条款, 对合同双方的责任、利益等划分不够明确, 也可能存在条款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导致合同签订缺乏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 合同履行时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双方对合同中的相关内容给予落实和保障的基础, 所以, 合同履行对整个工程施工都非常重要。不过, 在实际的履行过程中, 却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 主要为以下两点:一是业主在履行合同时出现违约情况, 而施工方未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 导致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信誉受损。二是施工方在履行合同时没有全程监控和管理合同的执行, 从而影响了合同的履约情况、造成工期延误等情况, 而导致业主向施工企业进行索赔。
(三) 合同终止后
在现实中, 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即, 他们认为建筑合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会随着合同的完成而结束, 理论上这是真的。但实际上, 许多案例表明, 即使合同终止了, 合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风险。例如, 如果建筑企业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不进行保密、合作、通知等工作, 仍要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施工企业保存的各类文件因遗失或缺失所引起的纠纷, 都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方的决策[2]。
四、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 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为了成功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更新自身的内在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更加重视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因此, 每一个施工企业都要加强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可以结合讨论、竞争、沟通等手段, 提高各级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同时在企业内部开展普法讲座。
(二) 完善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建立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例如:可以依赖企业内部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将权责落实到每个部门, 并不断改进;对合同签订到备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规范整体动态行为;在履行合同时要掌握动态全程;当发生纠纷时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妥善解决;对于合同管理事项, 要求专业人员来操作, 同时对其进行持续培训。良好的风险防控必须有良好的组织体系。因此, 企业应重视自身组织体系的建设, 这样的建设工作需要由企业的法人负责。各相关法律部门领导, 各部门主管按其职能分工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 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努力消除工作盲点, 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纠纷[3]。
(三) 监督合同管理过程和深化合同法律纠纷管理
各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加强对各自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督。对合同的关键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 包括资质、资金、履行合同的能力、信誉、经营环节等。在履行施工合同时, 应在及时、全面并符合实际情况的环境下对对方行为缺陷作出反应;合同终止后, 企业必须按照合同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当发生法律风险时, 深化合同法律纠纷管理可以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应急措施。许多企业会认为他们的风险措施是非常完美的, 因此, 由于合同本身的复杂性而掉以轻心。同时, 伴随许多不确定因素, 而导致新的问题。因此, 企业在发生纠纷问题后应积极面对, 同时考虑其原因、影响和损失程度, 通过列举法或其他方法来确定最佳方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施工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再到结束履行三个阶段法律风险的分析, 提出相对应的防控措施, 使施工企业尽可能降低遇到法律风险的概率, 保证其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如何成功规避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合同签订、履行和终止的三个阶段来分别阐述其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风险, 并针对这些法律风险列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担保,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蒋君芳.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 2017, 15 (29) :18.
[2] 王佳平.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 2017 (2) :5.
[3] 秦艳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11) :28.
相关文章: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02-11
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及防控措施02-11
安全科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等级评估及防控措施02-11
廉政风险及防控措施02-11
风险点表现形式及防控措施02-11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02-11
网络风险及安全防控02-11
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及防范02-11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02-11
审计的风险现状及防范策略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