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成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发展浪潮。在我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 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 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物联网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不断深入,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利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图书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图书、书架和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和整合, 达到对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一) 物联网的定义
从工作原理来看, 互联网主要利用射频识别 (R 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物品和互联网进行连接, 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讯, 达到智能化定位、监控、识别、跟踪和管理的目的。从本质上来, 物联网的发展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 利用设备来感应物品信息, 进而对感应的物品进行智能化的识别并管理。
(二) 物联网的特点
从特点来看, 互联网主要利用计算机或者通讯设备进行信息的搜索, 物联网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不同之处在于, 物联网需要对物品进行智能的识别和管理, 互联网主要对信息进行传输。具体来说,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物联网可以对物品信息进行感知, 通过摄像头、射频识别等技术有效识别二维码、条形码和物品上的电子标签等信息。其次, 在进行信息的识别后, 物联网可以对信息进行自动的搜索, 进而实现信息的获取和资料共享。最后, 通过对物品信息的处理,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智能技术, 对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有效提高了信息的高效使用和管理, 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
(一) 信息资源建设
在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时,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出版商RFID标签与文件进行互换, 这种方法极大地提升图书资料的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解决图书馆系统中信息资源融合方面的问题, 提升文献资源共享的效率, 使得文献资源共享更加快速和便捷。在智能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方面, 可以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从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应用的现状来看, 主要利用RFID技术, 这项技术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且需要较高的使用成本。
(二) 信息资源服务
在图书馆物联网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中, 提高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处理加工技术上的智能化。在进行图书编目的处理时, 利用RFID技术对图书的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分类号、价格信息等进行记录, 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上,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图书的开架借阅, 通过知识推送、个性化服务等, 改善了读者的体验, 强化了读者这图书馆的依赖性和忠诚度。此外,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从图书资源信息安全的方面来看,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开放架构管理模式, 使得图书资源存在标签被窃盗、篡改、伪造和复制等方面的风险。
(三) 馆舍管理
从实际应用来看, 物联网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离不开图书馆的馆舍建筑、物理馆藏等物质实体的支持。基于智能家居的理论研究, 利用物联网技术, 图书管理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对全馆的日常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 可以对图书馆的日常照明设备、采暖系统、制冷系统以及消防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在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和自动化管理方面, 目前仍没有相对权威的标准体系, 这给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升级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研究人员对现有图书管理系统向物联网智能系统的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但是总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此外, 在智能图书馆模型的建立时, 应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服务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升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 用户服务个性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 图书馆服务对象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读者可以全天候的享受图书方面的服务, 物联网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开放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图书资料的管理逐渐走向社会和大众, 通过对计算机的合理利用, 可以加快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和存储,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从而为用户提供广阔的范围和专业领域。其次, 主动性。在信息时代, 传统的图书资料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在管理上应及时创新和改革, 变被动为主动, 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后, 多样性。在当今时代, 80后、90后和00后成为享用图书资料的主要用户, 他们追求个性, 对图书资料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图书馆要想在保持在图书资料方面的竞争力, 必须以服务用户为宗旨,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此外, 在图书资料管理内容方面有增无减, 除了普通的书籍、期刊、网络资源服务以外, 工作人员还要完成信息的检索、翻译、加工、查阅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我国政府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物联网技术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是一项系统化和长期性的工程, 涉及专业和领域较多, 需要图书馆、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公司、图书供应商、物联网公司等共同协作。笔者相信, 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 图书馆必定能迈向新的发展时期, 促进自身综合服务质量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摘要:近年来, 物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智能图书馆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提出图书馆物联网的架构模型, 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应用中, 希望对有关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彦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 (2) :51-54.
[2] 龚军慧, 黄中绎, 蒋映霞, 唐桑.物联网技术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 2017 (11) :93-96.
[3] 李海舟.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 2016 (1) :23.
相关文章:
浅谈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02-17
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02-17
微型能源采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02-17
试谈国土资源管理中地籍测绘的重要性02-17
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02-17
工程检测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02-17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