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黄海和渤海在辽宁的南面, 在东面朝鲜以鸭绿江相隔, 同时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的省份, 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对外联系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地理环境的影响下, 辽宁民间音乐不仅体现出辽宁人淳厚朴实的性格, 朴实的生活, 还体现出了辽宁人的豪迈的气概。其中辽宁省南部有五个极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分别是海城市工尺 (chē) 谱、秧歌——踩高跷、锣鼓谱、辽宁鼓吹乐和皮影戏。音乐作为一种人文性的文化, 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音乐人去传承下去。而辽南地区的民间音乐, 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 特别是音乐生, 我们更加需要去无条件的传承与发扬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这一小组的调研对象:
2 海城市——工尺谱
海城因为受到辽南文化的影响, 出现了许多鼓吹乐, 在海城牛庄一带比较偏远地区有一支鼓吹乐队。他们演奏的曲谱就是《工尺谱》。
我国的传统的记谱法中包含着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出现于唐代。现今只有在民间极少数地区才能看到。工尺谱最早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 由于它流传的年代、地理位置、音乐种类不一样, 所以所用音名、字模、唱名等有所不同。在现在常见的工尺谱中, 大多数都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的符号, 可相当do、re、mi、fa、sol、la、si。
在海城的田野工作中侥幸发现了这个用工尺谱记谱演奏的乐队, 这个乐队主要成员是由一对农民父子组成的, 他们本着古老的传习行为来传接, 对于濒临灭绝的音乐文化, 这支乐队的传承仅仅是局限于本家族成员, 他们的演奏形式是以口述的方式代代相传, 就连演奏的曲谱都是早在唐朝时期出现的《工尺谱》。
3 秧歌——踩高跷
秧歌作为东北地区的民间传统风俗之一, 也是在节日期间必不可少的精彩环节。秧歌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秧歌起源于古时候的人们信奉一种神明或者物体、在宗教祭天的时候的队形, 又从杂技演艺衍变为扮作重要人物形象的跳舞形式;另一种说法是秧歌起源于古时候的人们由于经常在海边生活捕鱼, 为了防止自身的衣物被水浸湿, 从而产生了脚下踏着着长木板在浅海撒网打鱼的风习俗。而现在的秧歌——踩高跷多数在春节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间, 人们为了给自己的家人迎来喜庆、美满的一年, 都会邀请秧歌队或者高跷队来到自己的家中讨喜。
这种表演的形式在东北地区以“辽南高跷”最为著名, 人们穿着特定的角色服装, 在大鼓、大小钗、喇叭和铜锣的伴奏下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的表演, 深得人们的喜爱。
4 辽宁鼓吹乐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合奏, 大多数都以鼓乐和吹乐为主要的乐种。辽宁地区的鼓乐和吹乐几乎遍及全省, 特别是以辽宁的南部区域包括海城、鞍山、牛庄和沈阳等区域非常喜闻乐见。演奏鼓乐和吹乐的主要组织叫作“鼓乐班”“鼓乐房”, 他们的主要演出是在当地的婚礼现场、丧礼仪场上进行演奏。
辽宁的鼓乐和吹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是唢呐和大鼓。婚事演奏时用2支小唢呐;丧事演奏时用2支大唢呐。同时还配有堂鼓、钹、细乐、铜锣以及其他乐器来演奏。
5 锣鼓谱
锣鼓谱即我国民间打击乐的念唱口诀, 相传于古代人们的祭祀活动。最早的人们用字符来标注敲打的节奏、力量与时值。锣鼓谱作为一种打击乐的乐谱, 基本上是与演唱的谱子相近, 但是记谱的方式与演唱的方式有不同之处:锣鼓谱多采用一些数字符号以及汉语拼音来记录其演奏的节拍和音乐表情符号。
锣鼓谱在当今社会中已经逐渐衍变成现代的记谱方式, 此次在去寻找濒临失传的锣鼓谱的过程中, 在当地的村民家中发现了现在锣鼓谱的原型。他们的流传方式与工尺谱一样, 几乎都是口述、本着家族成员优先传授的精神。对外来的人具有一定的戒心。
6 皮影戏
皮影戏也可以称作为“影子戏”“灯影戏”等。皮影戏是用野兽的皮做成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也有的地方用厚度较大的纸来做人物形象。通过利用影子的形式来进行故事的戏剧表演。在表演时, 表演者在白色的幕布后面, 通过细小的木棒来操控人物的身体来进行表演, 并伴有故事情节。在伴奏方面, 皮影戏多选用打击乐来进行伴奏。
在辽宁的南部地区, 海城的皮影戏比较出名, 海城的皮影戏俗称“驴皮影”, 顾名思义, 它是以驴皮制作的人物形象。海城的皮影戏与京剧行当差不多, 分为生、旦、净、丑。整个戏班大约七人到八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在当地演出的皮影戏多为取材与历史故事, 主要表现的是君王与臣民以及民间爱情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生动形象。在其精湛的表演技艺与演唱水平的前提下, 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产生过大量的传统乐曲, 虽然民歌资源非常丰富, 但随着时间流逝, 越来越少的人知道, 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和音乐家。随着许多民间音乐家的消亡, 如果我们不及时予以保护, 就会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因此, 我们在民间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享受的同时, 更要注重多对民歌的保护。
7 结语
中国地大物博, 民歌资源丰富, 辽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华, 可以体现出个各民族的音乐素养、文化传统和审美观点, 也是我国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什么地区, 民歌都是一种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的体现。在辽宁省南部地区, 民间音乐朴实而欢快, 热闹且多样, 严谨也不乏豪迈, 尽显出辽宁人优秀的品质。我们现代大学生, 我们应该逐渐认识、感悟音乐遗产的价值, 并且理解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能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保护民间地域音乐的意识。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 在不同的地域, 受不同的文化影响, 其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对辽宁省南部民间音乐进行调查, 对辽宁省民间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地了解。
关键词:辽宁南部,民间音乐,音乐形态
相关文章:
试论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02-09
试论非语言因素对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影响02-09
煤矿通风系统设计论文02-09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02-09
浅谈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相关因素及解决办法02-09
煤矿通风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02-09
试论我国金融发展的规模及影响因素02-09
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方案02-09
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02-09
试论影响医院政工干部素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