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

关键词: 细节决定 学生 责任 爱心

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心与责任的教育呢?“细节决定成败”。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教育也应该是这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 小细节抓起, 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爱与被爱的幸福。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的思想, “爱”与“责任”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细节,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心与责任

孝心,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学生的孝心, 家庭责无旁贷。古人云: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虐待老人, 孩子就会一一仿效;父母尊敬老人, 孩子也会关爱长辈。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 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 于是, 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 端到妈妈跟前, 轻轻说了声:“妈妈, 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动万分, 也让许多有心的父母感动不已。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人, 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心与责任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爱与责任”是一种关心、理解与尊重, 是一种给予或奉献。在家长会上, 我和各位家长进行了沟通, 请他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好孩子仿效的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饭好后先叫老人吃饭;买东西时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老人病了要关心;对老人说话要轻言细语, 同时, 也让孩子了解和体验父母的生活、工作情况, 了解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 分享家庭活动, 承担部分家庭义务。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久而久之, 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在学校里, 我们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 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在母亲节、父亲节和重阳节开展“我为妈妈献枝花”, “我为爸爸端杯茶”;“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 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二、在成长中寻找细节, 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当今社会, 物质日益富足, 科技日新月异, 而人的生命却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 而且青少年自杀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因此, 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1、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 他只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 至于妈妈在怀孕、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波折, 他可能很少去了解。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 首先就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来之不易, 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一是请父母配合教育, 妈妈向孩子讲述自己在怀孕中身体、心理的变化。如上楼梯的困难、弯腰拾东西很吃力、吃东西呕吐、小腿会肿胀等。让孩子明白, 为了自己的出生, 妈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二是让孩子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 留意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样, 让孩子从一些平常的事件中, 感悟出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 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2、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

生命是宝贵的, 因为它来之不易, 更因为它仅有一次, 所以拥有了生命后, 我们就应精心爱护它, 对自己负责就是爱自己,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同时, 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如在学校楼道上不要横冲直撞, 上下楼靠右行, 在人多的时候主动退让, 不在马路上做危险的活动, 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程度的表现, 更是爱护自己生命的安全保障。

3、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

关爱生命, 不只是关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别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 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个眼神, 都会让受助者铭记在心;当别人无心伤害自己时, 学会原谅别人, 胸怀坦荡, 不斤斤计较;尊重别人的人格, 你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 但你不要嘲笑挖苦对方;与人和平相处, 接受他人关爱的同时主动奉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生的责任心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